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西游记》读后感

2025/09/25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西游记》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西游记》毕竟是神魔小说,孙悟空也毕竟是神魔英雄形象,我们虽然说它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阶级斗争,“很象一部英雄的传奇”,但它又终究不同于直接反映现实的创作。奇特的想象、幻化的夸张、富于哲理的幽默和讽刺,以及绚烂多采的神话艺术的表现形式,渗透着它的故事情节和艺术形象的创造。如鲁迅所说,“作者察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因而,我们在分析解释它们的现实品格时,也只能推究其精神的实质,不宜于作现实生活细节的直接比附。譬如对于孙悟空的神魔英雄形象,如果我们咬文嚼字,一定要人们从政治经济压迫上说出根据,那自然就难于解释了。

毫无疑问,在那个历史时代,吴承恩的思想,是倾向于进步潮流的。不管采取了怎样曲折的形式,他终究是歌颂了人民的斗争理想,揭露有时甚至是猛烈地鞭挞了现世的封建统治者,这在七回以后的故事情节里尤为突出。近年来在《西游记》研究中.有不少当时史实考证的说明,都是很有说服力的。

是的`,吴承恩也自有其不可解决的思想矛盾。他通过神魔故事、神魔英雄形象,把人民的反抗力量、坚毅品质,升华到那样绚烂多采的理想高度,但他毕竟还是看不到人民能够逃出如来佛的手心,反抗与叛逆的结局,终于还是压在了五行山下。他并不真正崇佛,如鲁迅所说:“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在《西游记》里,他借孙悟空之口,也和如来佛、观世音开过不少的玩笑。但在那僧、道,神统治的世界里,他又选择了“佛法无边”作为颂扬的对象。这一切,都说明了吴承恩是有其思想的局限性的。细致地、科学地分析这种局限性,是为了批判地吸取其民主性的精华,作家的思想局限性也反映了历史的局限性,我们决不能超历史地苛责古代作家的局限性。

在中国小说史上,长篇说部中有五本第一流珍品,《西游记》是其中之一,其余四本为《三国演义》、《水浒》、《儒林外史》、《红楼梦》。它们都是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中的不朽的杰作。《西游记》及其伟大作家吴承恩,在文学史上的这种不可剥夺的地位,三百多年来,已为广大人民所批准,是任何人歪曲不得,损害不了的。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儿时,只看过动画片,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慢慢体会到这其中的奥秘。

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吴承恩,他用他的笔,描绘了师徒四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以及沙僧经过多年跋涉,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

大家对于这四个人物,可能对孙悟空的印象深一点,但我最喜欢唐僧。

唐三藏是核心人物,可以说,没有唐僧就没有这100回的令人拍案叫绝的故事。看过书的人,就知道唐僧是主动到西天拜佛求经的。这可以看出他为了国家可以不惜自己的生命。而且,在他要开始取经之前,也了解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危险困境他一定知晓,但他任然要去西天取经,这是有怎样的信念呢?

无疑,唐僧这样子做为的是保大唐江山永固。书的作者也赞叹了唐僧“浑如极乐活罗汉,赛过西方真觉秀。锡杖叮当斗九环,毗卢帽映多丰厚。诚为佛子不虚传,胜似菩提无诈谬”。

看得出来,唐僧是一个为国家着想,为百姓着想,把国家性命放在第一位,对皇帝忠心耿耿,对百姓尽心尽力,这样的人怎能不喜欢。

提起孙悟空,我立马就想的了那紧箍咒,那可不好玩。我敬佩的'是是孙悟空虽然个性冲动,桀骜不驯,老是和唐僧顶嘴,也曾离开过唐僧,但一路上他斩妖除魔,惩恶扬善,做了许多的好事,对师傅忠心耿耿,最终帮助师傅取得真经。可以看出,孙悟空是一个心地善良、神通广大、具有正义感的人。

从这本书里明白了许多道理,最有价值的就是做事一定要持之以恒,绝不放弃。刘禹锡说过:“石以砥焉,化钝为利”。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用石头磨砺,把钝的变成利器。引申意思就是一个人经过磨练变得更强大!

可想而知,没有坎坷的人生是不精彩的,俗话说风雨后见彩虹,就是这个道理。花儿开放前经历过风雨,孩子学走路经历过摔倒,而这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想放弃。

所以,任何事只要有信念,有一定可以成功。就像师徒四人一样,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但锲而不舍,取得真经。这就是西游记向我们传达的精神。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泱泱大国五千余载,在此间建起的历史长河中,祖先挥袖刻下了那么多文学界的明珠,留后人品味古迹璀璨。《西游记》可谓是家喻户晓,那绚丽多彩的神魔之界、披荆斩棘的取经之道,无不令人回味无穷。因此,也吸引了我这个小读者品读一番。

故事主讲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路灾难重重、迷惑人心,但唐僧师徒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最终历劫八十一难,终成正果,驾雾修仙。其中,最令人记忆深刻的章节非属“三打白骨精”,当然,吸引我的`不仅是白骨精那千变万化瞒天过海的变化功夫,再者孙悟空嫉恶如仇,对白骨精大打出手、大秀武功,而是行者对师傅所言:“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落骂名。”其中,“知恩不报非君子”令我深思,受益匪浅,更令我小小反省:在此之前,我是否有过愧于他人,并非报恩于施恩者也;对于为我们勤劳奋斗、创造美好家园的父母们,我们是否也可以予之感谢、温暖对待,甚至涌泉相报?答案在心中浮出水面,却令我扪心自问多遍。对于父母的辛劳付出,我似乎从来都置之不理、理所当然。的确,这小小道理的确使我羞愧难当了!

《西游记》中最令我喜爱的却是猪八戒。似乎许多人都为他贴上了骂名:好吃懒坐,不思进取。但在我心目中,猪八戒并非只是如此,更多的,其实是心底的忠心耿耿和勇敢。若并非如此,他又怎会甘心对师傅放在第一位,心甘情愿保护师傅,对名与利满不在乎?愿意协助孙大圣?没错,在如今网络信息量大爆炸的时代,大多数“哲学家”随波逐流,对表面事项指指点点,贴上标签。“只许周官放火,不允百姓点灯”。此话讽刺得正是网络上的“哲学家”,我们是否可以开始思考,对一个人,我们有无权利批判;仅在一面的展现中,我们是否应该转换方位,全面思考后再定夺?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西游记》笔韵悠长,令人惊叹一绝。浅读,唐僧懦弱无能,孙悟空好斗无脑,猪八戒贪生怕死,沙和尚世事无成。深读,愧疚不以,拍案叫绝。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西游记》正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读过富含军事策略的《三国演义》,仰慕过行侠仗义绿林好汉的《水浒传》,欣赏过初读时“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后时尝到一个家族的兴亡衰盛的《红楼梦》……可最使我百读不厌,爱不释手的非属那曲折惊险的.《西游记》不可。

说起《西游记》大家肯定不会陌生,那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那好吃懒做的猪悟能等形象便浮现在我们眼前。

大英雄孙悟空手持金箍棒,号称“齐天大圣”,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靠他那出神入化的七十二变和明辨是非的火眼金睛让师徒四人多次死里逃生,还有他那个倔脾气,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也宁死不屈,他那精神是我们男子汉的楷模,更是我的偶像。别看三徒弟沙僧长得凶神恶煞,其实内心可善良着呢!整天“扁担不离肩,行李不离手”假如没有他这个为师兄化解矛盾的老好人和事佬,这取经路上不知要经过多少破折啊!猪八戒是我心中的猪悟能、猪呆子,抛开他长得猪头猪脑,笨的可怜不说。还经常在师傅面前诬蔑别人,师傅赶走孙悟空都与他脱不了干系,更可恨的他还是一个好色之徒,他的前世天蓬元帅就是因调戏嫦娥而被贬下界的,他的一生只爱三件东西:吃、睡、女人。怎么样?可耻吧!这三位的师傅唐僧那才叫一个榆木疙瘩,看他长得一表人才,又那么慈悲善良,但他太执迷不悟、愚昧无知。话说《三打白骨精》那回,孙悟空忍着金箍咒的疼痛保护他,而他不领情,竟毫不含糊地将悟空赶回花果山。气得我直咬牙,破口大骂:“你的脑子被驴踢了还是进水生锈了,竟这么不近情理,笨蛋!”这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郭沫若和主席看《三打白骨精》时,郭沫若这样评价唐僧: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千刀万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而主席则认为:僧是愚民有可训,妖为鬼域必成灾。

笔落至此,仔细想想:猪八戒很现实;沙僧忠厚老实;孙悟空智勇双全;唐僧慈悲怜悯、执迷不悟。读了《西游记》,我感想颇多:不论是生活中,学习中,我们一定像孙悟空那样足智多谋不畏艰险,要像沙僧那样忠厚、踏实能干,忠心耿耿。而不要像唐僧那样优柔寡断、愚昧无知。更不要像猪八戒那样好逸恶劳,讽刺、诬蔑别人。

或许,这个最值得我们学习,最值得我们敬佩,又值得我们了解的应该是这个神游天下、充满智慧的吴承恩先生吧!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我叫陈子骞,是个爱看书的小男孩,看过许许多多的书,我最喜爱的书,就当属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了!说起里面的内容,我说起来可是头头是道!

《西游记》它在讲,一座名唤“花果山”的山上,一块灵石吸天地之灵气。一日,石头裂开,从里面蹦出一只小猴子来,它带领猴子们经历一番水帘洞奇遇后,就自称“美猴王”。在东海龙王那里拿了一根金箍棒,漂洋过海,到斜月三星洞拜菩提老祖为师,学会了许多法术。后因卖弄法术被逐出师门,大闹了一番天宫,被如来佛祖惩罚五行山压了五百年,被前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救下,一起前往西天,途中度过九九八十一难,又收了两个徒弟,而功德圆满的故事。

知道了《西游记》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西游记》中主要的几个角色吧!

先说唐僧,他十世修好,是金蝉子传,为人慈悲,只要看见孙悟空杀人(事实是妖精)了,就要念起“紧箍咒”,痛得孙悟空满地打滚。表现在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尸魔呢,就是白骨精。当时孙悟空看出了那白骨精的'真身,打死了他,唐僧不识妖魔,便念起“紧箍咒”来。

再说名闻天下、妇孺皆知、大名鼎鼎的——孙悟空!虽然他曾大闹天宫,大闹过东海,但是后面跟着唐僧后,孙悟空就变得为人正直、豪爽、直率、好战等一切英雄气概。当然,他也嫉恶如仇,只要是被他用火眼金睛识破的妖魔,就算是倾尽全力,犯诸天神,也要把妖降了不可!所以佛祖封孙悟空为“斗战圣佛”。

又看猪八戒,他有的时候贪恋女色,是非不分。同样是在第二十七回,他诬陷了孙悟空,使孙悟空被逐出取经队伍;有时他憨憨的,经常被孙悟空戏称为“呆子”;在战斗的时候,也是一员猛将;在关键时候,猪八戒又足智多谋。在第三十一回,猪八戒用激将法把孙悟空从花果山请回了取经队伍。读后感·最后看品质最高尚的沙和尚,他是西游记中主要角色介绍最少的一个。但他被降服后,就痛改前非,每天挑着担,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他,就像现实世界里的,同样有这样品质的农民伯伯呀!

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就像唐僧西天取经时遇到的九九八十一难,只要跨过去,不要害怕,你就会获得成功!

这就是《西游记》告诉我的深刻道理。

《西游记》读后感 篇6

最近读了西游记文言文版,跟无障碍阅读版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文言文版在描写场景的时候总是会用一些诗,特别好看,让我百看不厌。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最熟悉的孙悟空孙大圣,他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先是称王,然后去拜师学艺,修得本领后又大闹天宫,最后被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被唐僧救出后给人的感觉是特别忠心耿耿,但是特别顽皮,爱开玩笑。

接着,就是在大家印象中一点天蓬元帅的气概都没有的猪八戒猪悟能,他好吃懒做尤其是饭量特别大,是另外三人的饭量的两倍,因为文中曾提到:八戒说‘你伺候那白眼的师傅,只需一人;伺候那长着一副雷公脸的猴子只需两人;此后那长着晦气脸的红头发和尚,也只需八人;而我你得用20人!”有时还跟小人似的,天天在师父面前说孙悟空的坏话,但他也有好的一面,如:唐僧经常被水怪从船上抓到水里,而这时候就得靠沙僧和八戒互相合作才能把妖怪从水中引诱到陆地上,再让他们的大师兄孙悟空用那如意金箍棒给他来个捣蒜泥救出师父。

然后呢,就是存在感最弱的但很明智的沙僧沙悟净了。他曾也是一个吃人的妖怪,但后面受观音点悟成为了唐僧的`徒弟,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取经路上沙僧一般是唐僧最贴身的徒弟。那时:猴子经常被师贬,八戒总往草里睡。沙僧每日跟随在唐僧左右,除了悟空被贬和八戒去化斋时几乎没有离开过唐僧。

既然总是说到唐僧,那么我们就说说师徒四人中的师父唐僧唐玄奘。唐玄奘本名陈玄奘,是一位丞相的女儿和一位考中状元的秀才生的孩子。话说,有一天这个状元走在路上忽然一个绣花球就掉到了他的手中,于是他就娶了丞相家的千金。但渡河时却被强盗打死,将尸首扔入水中并将妻子强占。妻子将玄奘装在面盆里放在那条河上飘向了一座寺庙。幸得此河龙王将秀才灵魂讨回,与身体再次合二为一。唐玄奘从小到大最内在的标志就是右脚趾头上缺了一只小脚趾,这是因为母亲。将他放在面盆里推入河中是咬下的以此来确定身份来日好辨别。唐僧取经路上耳根特别软,总是听信猪八戒诋毁孙悟空,总是念紧箍咒让孙悟空的头痛不欲生。但他也是一个坚定理想的人:不达西天不放弃!

总而言之,我觉得西游记的宗教特色新颖的改编还有许多优美的诗句和巧妙的对子真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