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凡卡》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凡卡》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
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向爷爷倾诉自己在鞋铺当学徒遭受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悲惨生活,再三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到乡下去,并回忆了与爷爷在一起时的生活情景,最后,凡卡没有把收信人的地址名字写清楚就把信塞进邮筒里,在甜蜜的梦中看见爷爷正在念着他的信。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小说《凡卡》,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命运。
文本篇幅较长,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互相穿插,要在第一课时让学生整体感悟,必须有所取舍,所以重点在于学习凡卡写给爷爷的信。这封信用儿童的口吻,平实地叙述了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回乡下的渴望,六年级的学生学懂这封信没有问题,关键是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读──思──感悟、倾诉──朗读”贯穿了整个信的教学。教学中对文本进行了2次重组,将信的内容合在一起,完整地呈现给学生,第一次读信,学生清楚地明白了凡卡写信的目的:求爷爷带他回乡下!第二次读信,学生找到了凡卡迫切要求回去的内容,动情地朗读,感受到了凡卡内心的痛苦。第三次读信,学生感受到了凡卡悲惨的生活,面对爷爷的面像,孩子们向爷爷倾诉着凡卡的痛苦,他们深深地同情凡卡的遭遇,和凡卡一起向爷爷呼喊:快来吧,亲爱的爷爷!通过层层深入地阅读,自主学习的选择,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有共鸣有感悟才能学好语文,在读信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把自己的感悟旁注下来,和同学和老师一起交流。读书贵有疑,要求学生把自己读时的疑问写下来,作为课堂里要学习的内容,而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也是因学生的需要而产生,师生共同探索下一节课的任务,力求真正实现有需要的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预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朗读、感悟,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2、过程与方法:
读──思──感悟、倾诉──朗读,读书时做旁注和提问。
3、情感与价值观:
理解感受凡卡的孤独悲惨的遭遇,产生对凡卡的深深同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流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凡卡》。
2、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抄了生字词,我们班有十几位同学“祷”的偏旁写错了,所以何老师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两个字的偏旁,出示:祷、袄,点红,把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抄一遍。
二、梳理全文
1、课题是《凡卡》,这是一个人名,那么课文讲了凡卡的什么事呢,请你自己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品,课文中外国人的名字挺长的,有点难读,比如:(出示)“康司坦丁·玛卡里奇、日发略维夫、卡希旦卡”请你在课文中划出这些人名,自己读顺,然后自由选择一个人物用一句话介绍他的身份。
三、重组文本,读信悟情
1、课文中哪些段落是信的内容呢?何老师要请大家在3分钟内快速默读完课文,找到信的内容,在相应的自然段前打勾。
2、把这些打勾的自然段合在一起,就是凡卡写给爷爷的整封信了。认认真真地阅读这封信,想想:凡卡为什么写信?他的目的是什么?一边读信,一边在旁边作旁注,写出读的时候的第一感受,也可以提出问题。
3、同学们,凡卡为什么写这封信?哪里最能看出凡卡的迫切想回去,请你划出句子,自已读读。
出示:
a、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的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感受到凡卡的渴望了吗?哪些词你感受到了:“再也受不住了、跪下、要不,我就要死了”是的,这是凡卡的`哀求,我们一起读。
b、我会替您搓烟叶,我会为您祷告上帝;要是我做错了事,您就结结实实地打我一顿好了。要是您怕我找不着活儿,我可以去求那位管家的,看在上帝面上,让我擦皮鞋;要不,我去求菲吉卡答应我帮他放羊。亲爱的爷爷,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
宁愿受这么多的苦也情愿,此时,可怜的凡卡只有一个愿望:回乡下!要不,只有死路一条了!一起来读读。
c、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可怜可怜我这个不幸的孤儿吧。
这是一个绝望的孩子的呼喊,让我们一起呼喊:快来吧,亲爱的爷爷……
4、凡卡为什么那么迫切要回去?原因是什么?你们能不能从这封信中找到一个最能概括凡卡生活的句子“连狗都不如”从哪里看出?请同学们划出这些句子。
⑴出示爷爷的画像:
现在爷爷就站在这里,请你把凡卡可怜的生活说给爷爷听听,你把发生在凡卡身上的遭遇说给爷爷听。
⑵孩子们,找出凡卡信中最刺痛你最触动你一段话,动情地读给爷爷听,让爷爷早日把凡卡带回去,大家站起来,读出来。
5、再次朗读凡卡求爷爷带他回去的3个句子。
四、共同探索新任务
1、这就是凡卡写给爷爷的信,你们手中的信和课文中的信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在信的内容之间穿插叙述别的内容?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共同研究的,老师适时打出:
1、课文中穿插叙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呢?
2、同学们手中的信封是空白的,你能模仿凡卡写信封吗?信封写好了,你有什么问题?
出示:
2、爷爷能收到信吗?为什么?
我们又共同发现一个问题,也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3、你还有什么问题?
我们共同发现了这些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就是我们下一节课要学的内容。
《凡卡》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第八、第十、第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教学难点:
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契柯夫的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教师:课文录音、卡片若干
板书设计:
现实:惨
凡卡
回忆:“乐”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初设疑问:
1、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你从凡卡回忆的这些往事感受到他在爷爷身边时生活得怎么样?(板书:回忆 快乐)
2、凡卡给爷爷写信,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凡卡希望爷爷把他带回村子里去。)凡卡为什么希望爷爷把他带回去?(板书:现实 悲惨)
3、今天,你想进一步知道什么呢?引导学生进一步追问:凡卡的生活悲惨在哪儿?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
二、 读信悟情,解答疑问:
1、 快速读信,看看课文的哪几个小节最能反映凡卡生活的悲惨?
2、 默读第8小节,找找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书上。
A、 学生交流
①引导学生抓住“拖”、“揪”、“揍”等动词认真加以体会。
追问:看到凡卡挨打时的惨状,请同学们想想凡卡真得做错了吗?(凡卡生活苦)。
②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稀”等描写凡卡挨冻、挨饿的词句中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
③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
B、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凡卡吃不好,睡不好,还常常挨打,被伙计捉弄。
C、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是你,会怎么样呢?
D、出示(凡卡跪在地上写信的情景)此时此刻,凡卡正赤着双脚,跪在冰冷的地上,向爷爷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幸,求爷爷尽快地带他离开这个火坑。这点点省略号就像是辛酸的泪珠。
③如果你就是可怜的凡卡,你会用什幺样的语气向爷爷倾诉自己的不幸?(乞求)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亲爱的爷爷,……”
③在这短短的四句话中,作者用了两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幺意思?(因难过
而写不下去)
⑤引导学生“撇撇嘴”、“抽噎了一下”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⑥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前面的四句话。
3、 凡卡苦苦地哀求爷爷带他回去,这一内容信中多处出现,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凡卡痛苦的心情),把读后的体会写在书上。
A、 交流反映凡卡悲惨生活的句子和体会。
B、 学生质疑(估计):“凡卡为什么不怕爷爷结结实实地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体会凡卡在乡下的生活很苦,可是当学徒的生活更苦,以及凡卡失去亲人疼爱的孤独。
C、 在10和15节中选一个小节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自由读、两小节各指名一人读、评读。
三、进行对比突破难点。
1、 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想起了和爷爷一起在乡下生活的情景。在他看来乡下生活是美好的。请同学们在读读回忆部分,想想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痛苦)
2、乡下生活既然很苦,为什幺在凡卡的回忆中确是那幺美好呢?(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为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3、板书小结:苦中乐。
4、 讨论第二个问题:凡卡的生活为什么这样悲惨呢?结合课文及课外查阅到的资料谈谈。
四、 再问再议,拓展练笔:
1、 自由读20、21两个自然段,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
2、 重点讨论问题:凡卡写的这封信,他爷爷能收到吗?
A、 学生联系“地址不详”,认为他爷爷不能收到信。
B、想象: 凡卡的爷爷收到信以后……(说一说)
追问:就算凡卡的爷爷能收到信,他能把凡卡带回去吗?
再问:假如爷爷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了凡卡的遭遇,接回了乡下,爷爷能帮助他摆脱悲惨的命运吗?
C、 是啊,对于凡卡来说,回到爷爷身边只能是一个甜蜜的梦而已;在再这样的社会,他还得在莫斯科痛苦地生活下去。
D、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声音轻轻的,好让凡卡甜蜜的梦多停留一会儿。)
3、 练笔(任选一题)
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读了课文,你可能有很多话想对凡卡说。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如教学时间不充裕的话,就作为作业。)
五、 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凡卡》教学设计 篇3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知道凡卡写信给爷爷的目的是什么?原因是——
(二)检查预习: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写信的内容?(3、8、10、11、12、15)
(三)学习写信部分的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凡卡的的学徒生活很苦,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8、15)
2.品读第8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并写上感受。
3.结合词句,汇报交流。
(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
(2)挨饿:“简直没有”“一点儿”
(3)挨睏:结合“一……就……
(4)挨冻:睡在过道里
4.文中有一句话总的概括了凡卡所过的是怎样的生活,是哪一句?投影:“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生品读这句,师:因为生活没指望了,所以凡卡如果再这样下去会怎能样?投影:①“要不,我就要死了!……”②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生体会“!”和“……”(极度痛苦绝望;哭得写不下去。)
5.你还从哪里体现到凡卡生活悲惨、内心痛苦?(边写信边叹气、抽噎)文中共写了他几次叹气?(3次).
激情谈话:同学们,9岁的你做着什么?过着怎样的生活?生谈话
小结:凡卡在老板家里忍受着非人的折磨,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联想他每天会怎样生活,没人的时候凡卡会怎样做,(如,偷偷地哭,想念爷爷,伤痕累累,捡东西吃等。)所以,凡卡才写信乞求爷爷赶快带他离开,他是怎样乞求爷爷呢?找出有关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5.练习把凡卡的悲惨的生活和对爷爷倾诉的情绪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快速浏览第11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四)、感受凡卡“美好”的乡村生活
1.这篇课文除了写信,还写了什么。(还写了凡卡对乡村生活的两次回忆。把这些内容放在写信中间,就是插叙。)
2.快速默读,找到与乡村生活有关的段落,想想回忆了哪些往事?
(1)爷爷守夜情景和家乡美丽的夜景。
(2)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
3.读一读,①说说爷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
②说说乡村生活给凡卡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好、快乐))
③凡卡回忆往事时心情怎样?从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来?(13自然段)
可用哪个字来形容?(“乐”)
4.有感情朗读这些语句,朗读时要带着“苦中有乐”这种心情来读。
5.仔细探究,乡村生活真的`是美好幸福的吗?
爷爷已经65岁,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只能睡在大厨房里;守夜时要挨冻,砍圣诞树时爷孙俩都要“冻僵”了,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是非常贫困劳累的。否则,爷爷也不会把他唯一的孙子送到城里去做学徒。在小凡卡的心里却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他现在的学徒生活太悲惨了,已经到了他无法忍受的程度。
(五)讨论写法的作用
加入插叙部分,用爷爷与老板比,用乡村与莫斯科比,更加衬托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悲惨和他迫切要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六)1.以情激情,引导学生读好凡卡饱含悲情的信:凡卡的信,是蘸着血和泪写的,是这个穷苦的乡下孩子的呐喊!是什么造成凡卡生活那么悲惨?(社会的黑暗)是对这个悲惨世界的控诉!
2.配乐把这封信有感情地读一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和痛苦心情。
(七)总结:
通过凡卡的信,我们知道凡卡太可怜了。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我们下回分解。
(八)作业:
1.理解下面三个“打”字的意思。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
“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
2.小练笔《我与凡卡比童年》
板书设计:
倾诉生活悲惨
写信苦
哀求带他离开
回忆往事乐
《凡卡》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深入感受凡卡学徒生活的苦。
2、体会凡卡的美好向往及残酷的现实的巨大差异。
3、有感情地朗读片段。
教学重难点:
深入感受凡卡学徒生活的苦,并有感情地朗读片段。
教学时间:
30分钟
教学过程:
一、熟悉学生,谈话导入
1、自我介绍
2、谈话导入
大家坐得端端正正,穿戴整整齐齐,精神十足!想必你们的生活一定很幸福。那么谁能介绍一下你的幸福生活呢?
二、初读感知
1、引入课题
是啊!看到你们生活的这样幸福,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可是,不是所有的孩子们都能过上这样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凡卡》,看看其中的主人公,九岁的凡卡又是怎样生活的。先前大家已经熟读了《凡卡》这篇文章,谁能告诉我,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段落是信的内容呢?
3、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凡卡写的信。请大家默读信的内容,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指望”是什么意思?
可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却发出了“没有指望”的感慨。哪个自然段最能集中体现凡卡:“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呢?
三、品读片段,感受“没有指望”
1、请大家轻声朗读第八自然段。读完后静静地、用心地想一想,凡卡从哪几个方面诉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注意梳理自己的内心感受。
2、第八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诉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1)挨打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a、请大家读一读黑板上的话,你能读出什么?多读几遍。
b、抓动词的读法、再读
c、此刻,你的脑海中出现什么样的`场景?你似乎能看见什么?你似乎又能听见什么?再来读一读?
d、正因为这样,凡卡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凡卡仅仅只是挨了打么?
(2)挨饿
“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
a、你有什么感受?
b、凡卡一天吃的东西还没有你们一顿吃的多。所以,他感叹道:吃的呢?——简直没有。谁再来读一读?
c、这样怎么活得下去啊!所以凡卡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3)受冻
“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
a、什么是过道?过道是用来干什么的啊?
b、凡卡睡在过道会是怎样的感受啊?仅此而已么?
c、可怜的凡卡哪能好好休息啊!难受吗?谁来读一读?
d、天天睡在这样的环境里,难怪凡卡要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4)孤独
“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
a、伙计和凡卡是平等的,为什么会不一样?
b、就连穷人也欺侮那些弱小的孩子,从中可以看出凡卡是多么的孤独啊!
3、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能深刻体会到凡卡生活的悲惨,因为作者把凡卡为什么挨打,怎么挨打,甚至吃些什么,睡在哪里这些细小的环节都写得十分真切、细致,使我们读了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凡卡不仅挨打还要挨饿,还不能好好睡觉!他唯有向他远在乡下的爷爷诉说。接下来请同学们和我合作,再来一起感受一下凡卡如此非人的生活。注意听清楚老师的提示,然后大家齐读相应的句子。
(1)夜,如此的凄凉,凡卡浑身的伤口仍隐隐作痛,他强忍泪水向爷爷诉说着这些伤口的来由:
(2)夜,如此的孤寂,伤口再痛,伙计们也不会来安慰他,因为:
(3)夜,如此的冷清,凡卡的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他有气无力地诉说:
(4)夜,如此的静谧,凡卡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疲惫地写道:
(5)夜深了,心凉了,凡卡向爷爷呼喊着:“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四、想象“曾经指望”
1、然而,凡卡从乡下来到莫斯科,难道就是指望过这种连狗都不如的生活吗?他,指望的是什么?
2、这就是凡卡“曾经的指望”。现在看来,这曾经的指望其实也是——没有指望。
五、体会“唯一指望”
1、既然曾经的指望已经是没有指望了,那九岁的凡卡现在能指望呢?
2、凡卡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折磨,所以他一个劲儿地在信中求爷爷,他是怎么求的?请大家把你自己当做凡卡,自由地读一读(第八自然段余下的部分),注意揣摩凡卡的内心感受。
请一位同学来试一试,其他的同学和我一起来听一听。
3、老师被你们打动了,也想试一试……
4、一起读一遍。
5、老师的心都要碎了!这,就是小凡卡唯一的指望了。
六、小结
《凡卡》教学设计 篇5
《凡卡》教学设计(集合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凡卡》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凡卡》教学设计 篇6
【研究目标】
在理解了凡卡信的内容和回忆乡村生活之后,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在黑暗的社会制度下凡卡生活的悲惨结局,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以读促写,让学生写写:“凡卡,我想对你说……”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思想感情的体会得到深化。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体会凡卡生活的悲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1886年俄国当时社会背景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凡卡的信。
2、导入:
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老板娘和伙计们去教堂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给爷爷写信,在信中向爷爷倾诉自己在鞋铺当学徒遭受的.令人难以忍受的悲惨生活,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儿,回乡下。凡卡的愿望能实现吗?
二、学习课文第16~21节
1、轻声读课文第16~21节,思考:
凡卡写的这封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
(学生思维可能仅停留在“因为他没写清写信人的地址和名字”。)
2、仅仅因为这个吗?试想象一下,凡卡梦醒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3、结合当时社会状况理解:在沙皇的统治下,穷苦人是不可能有幸福生活的。
三、质疑
四、写话练习
1、学完了课文,你肯定有许多话想对小凡卡说,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练习写话,教师巡回指导。
3、写好后交流。
五、布置作业
选择你喜欢的词句抄写下来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为下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作铺垫。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维活动,认识凡卡生活的悲惨结局,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往的教学常以《我和凡卡比童年》为主题让学生练笔,而以 《凡卡,我想对你说》来练笔,学生自主的空间就更大了。“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倡和追求的。
【教后随感】
《凡卡》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在表达上,由作者的叙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写信过程中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起来,互相映衬。鉴于课文篇幅比较长,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不可能也不应该面面俱到,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因此第一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结构,在学生找出信的内容之后,让学生把信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找出信中最重要,感情最强烈的段落,接着,直奔最重要的部分,指导精读第八自然段,采取自读和讨论的方式,弄清凡卡在哪些方面受到怎样的虐待,设身处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在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最后把信的全部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在理解信的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文中回忆的内容,体会文章通过对比、反衬,增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我将教学目标定为:引导学生探讨凡卡的信,爷爷会收到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在黑暗的社会制度下凡卡生活的悲惨结局,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此基础上,以读促写,让学生写写“凡卡,我想对你说……”以往教学中常以 《我和凡卡比童年》为主题让学生练笔,而现在以“凡卡,我想对你说”来练笔,学生自主表达的空间更大了,更能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超越时空,任意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