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祖父的园子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心情。
3、感受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真实表达自己感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位女作家,她是鲁迅先生赞赏的学生,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就是天才女作家萧红。萧红写过一部长篇小学《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回忆性自传小说。
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呼兰河城中“我和祖父的园子”,去感受萧红的童年生活。
复习词语
二、复习词语
蜂子 蝴蝶 蜻蜓 蚂蚱
韭菜 谷穗 倭瓜 黄瓜(谎话)
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水
这三组词有什么规律,你们发现了吗?
第一组:昆虫 第二组:植物 第三组:“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三、精读课文,认识园子
1、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1)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请一个学生来朗读。
(2)园子里有什么?只有这些昆虫吗?
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不是只有这些昆虫,还有其它的昆虫,比如螳螂、知了等,从样样都有这个词里可以感受到。
(3)这是一个样样都有的园子。
(4)这些昆虫是什么颜色的呢?
有白、黄、大红、金、绿。
(5)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园子。
(6)这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同学自己感悟文字,再填上一些词语。
这是一个大园子。这是一个有趣的园子。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
(7)这些昆虫中,作者详细写了哪两种?
(8)大红蝴蝶。为什么还要写不好看的白蝴蝶和黄蝴蝶?
是衬托手法。
(9)蜂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蜂子的形态,满身容貌,胖圆。
师总结:萧红能把院子里的昆虫写的这么有趣,充满生机是运用了一些写作手法。
2、过渡: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描写园子的,谁能快速找到。
(1)出示13自然段。请同学自由朗读,并找出中心句。
中心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2)一切都活了,谁活了?
出示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里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花、鸟、虫子写活了。
(4)它们活了吗?活了。老师引读。
师总结:这里写花、鸟、虫子活着了,其实就是在写“我”活了,写物是为了写人,用到了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5)把花、鸟、虫子换成“我”再来读一读。
(6)出示。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7)这段文字写了什么?
写了倭瓜、黄瓜、玉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8)它们自由吗?好像你们的朗读没有让我感受到它们很自由。我们能加快语速来读一读吗?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师总结:作者反复的写,我们反复的读,读出倭瓜、玉米、黄瓜的自由。
(9)你还能用文字来表达院子里其它农作物的`自由吗?
愿意 ,就 ,
愿意 ,就 ;
(10)那作者在这个园子里自由吗?
写园子里农作物的自由,就是在展现“我”的自由,同样是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
四、精读课文,感悟“我”的快乐
1、过渡:你还从哪些自然段中感受到“我”的快活和自由?
2、重点赏析3-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学做哪些农活?
栽花、拔草、下种、铲土、浇水。
(2)再细读,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从哪里感受到的?
我:好奇、幼稚、可爱、天真、淘气。
(3)我的这份快乐和自由,都离不开一个人?
祖父。那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4)重点赏析我和祖父的对话。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紧扣几个笑字。
祖父:宽容、耐心、慈祥、爽朗。
师总结:这园子因为有了祖父,有了祖父那份浓浓的爱,才会生机勃勃,才会自由自在,才会快快乐乐,这是萧红和祖父的园子。
(5)所以萧红又说: 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呼兰河这小城里怎么就住着她的祖父呢?没有其他人吗?
师总结:是啊,无论呼兰河有多少人,都已经淡忘了,唯一记得的只有祖父。萧红把对祖父的无限怀念化作了一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所以她在小说的结尾这样写道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五、作业布置
推荐阅读《呼兰河传》
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园子
园子 样样都有 快乐
五彩斑斓 自由
充满生机
衬托 比喻 排比 拟人 借景抒情
我 好奇 幼稚 可爱 天真 淘气
祖父 宽容 耐心 慈祥 爽朗
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 、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
板书: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自学生字(课前完成,检查)
1、读准生字词(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对比组词。
3、分析难写字和易错字。
4、理解难懂的词语( 联系上下文、查词典)。
三、初读课文,知大意。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想想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四、理解课文,
1、课文中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2、说说“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怎样,从哪儿体会到的。
满足,得意,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3、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部分。
课后反思 :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中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资料交流:学生出示自己课前准备的作者的资料,以了解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体会作者的情感。
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并在读书的基础上 ,交流(1)“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2)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4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童年冬日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下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童年生活的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
板书课题: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 查字典,联系上下文,与同桌探讨,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4 分小组讨论,交流,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5 全班汇报交流,师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1 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 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 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 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 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 用草帽遮脸睡觉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1 默读课文,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
2 全班交流
让学生通过找句子,谈体会,有感情朗读,体会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达成共识:“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我”的童年生活是多彩有趣的,令人向往的。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五课外延伸
课外阅读有关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耳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达感受
拓展阅读:《祖父的园子》课文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因为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所以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我并不细看,不过马马虎虎承认下来就是了。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黄瓜还没有吃完,我又看见一只大蜻蜒从旁边飞过,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蜒了。蜻蜒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好在也没有存心一定要追上,跟着蜻蜒跑几步就又去做别的了。采一朵倭瓜花,捉一个绿蚂蚱,把蚂蚱腿用线绑上,绑了一会儿,线头上只拴着一条腿,蚂蚱不见了。
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勾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同桌交流等方法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3.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4.全班交流:记忆中的园子(1-3自然段),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自然段),园中的一切都是活的,都是自由的(16-17自然段),在园中玩累了,可以快乐地入梦(18-20自然段)。
5.交流课文主要内容:记忆中祖父的院子色彩鲜艳,景物众多,祖父经常在园子里劳作,“我”也经常在园子里“乱闹”、玩耍,园中的景物的自由的,“我”也是自由的快乐的。
二、细读品味,体会文意。
(一)走进“园子”,感受童年的趣事。
1.在祖父的园子里,有一位小女孩,她顽皮可爱,读文章相关段落,标出她做的哪些趣事,认真体会。
2.交流:你觉得哪件事最有趣?
预设一:“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这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谁愿意当当文中的小女孩,读出作者的调皮劲儿。
预设二:“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在怎样铲地的?哪里是在铲地呀?这简直就是帮倒忙。
预设三:“玩腻了,我又跑到祖父那里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
‘下雨啰!下雨啰!’”
(1)同样是浇水,我和祖父有什么不同?从哪里读出来的?
(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激动地、欢快地、开心地、天真烂漫地……)
(3)感情朗读。你边读边想象她的动作,神情。
(4)小结:本是浇菜的水和工具,可到了“我”手里,就成了“乱闹”的玩具。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快乐和顽皮。
(二)走近祖父,体会祖父的慈爱。
1.作者在园子里这么淘气,这么调皮,祖父是什么态度,阅读5-----12自然段,细细体会。
2.重点体会: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抓“慢慢地”体会祖父对我的慈爱。
(2)抓祖父的笑:“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从这三次笑中你读出了什么?
(3)祖父的笑里隐藏着什么?(慈祥、和蔼可亲、疼爱孙女的)
(4)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这座园子中,孙女爱胡闹,祖父从来不恼,正是有了祖父的慈爱,在他宽容、耐心、呵护下,我才可以如此地在园子中纵情嬉戏!那么这座园子在“我”的眼中在“我”心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这是一座乐园,更是一座爱园。
祖父的园子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拓展学生的理解,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表达能力。
2.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
课前谈话:
同学们,在你的心中童年是什么?
预设:一幅幅色彩缤纷的画;一首首回味无穷的诗;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歌;一个个百听不厌的故事。童年的生活是难忘的、是温馨的,她会永远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静静地趴在桌上,美美地回忆一下你的童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确定问题
师:有一篇文章,读着,读着,我们就沉浸在作者那烂漫的童年生活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萧红的童年。读课题!
预习时,读课文超过五遍的同学请举手。了不起!熟读课文是我们阅读理解的基础。是不是觉得这篇文章语言近乎口语,并不难理解,但要读出文字背后包含的那些情感还需要我们凝神静气地阅读。
有谁带着问题读课文的?
会读书!带着问题读书会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方向,更有收获。
同学们的问题中有一个问题含金量很高,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阅读探究。
出示: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二、带着问题研读课文
课文中有两个小节直接写园子的,打开课本,略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1.让我们到园中来漫步吧。出示第二自然段:
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在萧红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结合文章的语句来谈一谈。
交流:
预设:
美丽。美在哪里?
这么多颜色点缀着园子,这园子是美丽的,这园子是诱人的。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一小节。
还有谁也想来谈一谈,还是一个什么园子?
充满生机。这园子里有些什么?
是的,天上有飞的,草里有藏的,知名的蝴蝶、蜻蜓、蚂蚱??不知名的还有很多很多,总之,是样样都有,生机勃勃。带着对园子的喜爱之情一起来读一读。
2.让我们继续在园中漫步。
在萧红的眼里,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自由地读一读。
这一段,读着,读着,有一个词会扑面而来。板:自由
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这一点。
师: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都是自由地。
看:听:再看那:(引读)
这一段文字写得很美,写得很妙,这精彩的地方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地品读、品读。
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呢?专心地读一读,静心地品一品。
预设:
你有什么发现?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展开了想象,形成了排比,读起来让人特别亲。真会读书,能用朗读表现出这种自由吗?
还有什么发现?
这四个“愿意??就??”后面还有一个“随意”,写出了什么?对!园子是自由的,作者的心灵也是自由的。景物的自由代表着身在景物中人的自由。这种写法就叫借景抒情。这自由呀,装得下天和地。读吧,自由地练一练。
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老师为你配上一段音乐。用你的朗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自由。
3.在这样一个童话般的园子里,留下了萧红和祖父许多美好的回忆。读一读课文的3—12小节。继续思考:这又是个怎样的园子呢?板:快乐。
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许多画面。同学们,细读出滋味,品读有收获。再读一读,哪个镜头最吸引了你。
预设评价:
发现得真好,这相似的句子还有的.散落在3——12小节里,再找找看?如果把它们串起来就成了一首诗。不信你看: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抢过来浇。”
“祖父笑了,我也笑了”
“我开心地笑了,祖父也开心地笑了”
这些文字看上去是不是重复了,其实这是一种写法叫复沓。作用是为了抒发强烈的感情。同学们你觉得这里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呢?
是呀,踢出的是泥土、种子,可飞出的却是快乐!
是呀,那扬起的是水滴,更是我的无忧无虑。
是呀,祖父的宽容让我有了更多的快乐。
这看上去是三心二意,其实我的自由和快乐!
如果你关注了细节,读了这一段后,祖父有一种特别亲切的表情浮现在我们眼前——笑。
让我们一起来回忆:
当我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把菜种踢飞时,祖父笑了!
当我从祖父手中抢过水瓢,把水扬到空中时,祖父笑了!
当我把韭菜割了,却留着狗尾巴草时,祖父笑了!
当我不听祖父的话,却去摘黄瓜、追蝴蝶时,祖父笑了!
这是和蔼可亲的笑!这是欣赏的笑!这是宽容的笑!这是充满爱意的笑。
同学们,这一次又一次笑容的背后你读到的是祖父什么?那一份浓似一份的爱。 让再一次和萧红分享这份难忘的爱吧。
不管是瞎闹,还是淘气,即使是越帮越忙,甚至闯出点小祸,在萧红的记忆里祖父是勤劳的,是宽容的,是疼爱她的,祖父带给了萧红无限的自由和快乐。
三、适度拓展深化认识
其实,萧红的童年并不全是快乐的,老师从萧红的作品中摘抄了三句话,请同学们把这三句话含在嘴里咀嚼一下。出示:
“等我生来了,第一给了祖父无限的欢喜,等我长大了,祖父非常的爱我。是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够了,还怕什么呢?虽然父亲的冷淡,母亲的恶言恶色,和祖母用针刺我手指的这些事,都觉得算不了什么。何况又有后花园!”
“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恶而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着“温暖”和“爱”的方向,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你从这几句话中悟出了什么?
教师描述:在萧红的童年生活中,只有一个人喜欢他。所以,她回想起故乡呼兰河时想到的不是母亲,不是父亲,更不是祖母,而是那年迈的祖父。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只有一个地方给了她自由和快乐。这园子不只是祖父的,是我和祖父共同拥有的园子,这课题该怎么读呢。
读到这里你觉得这还是个什么样的园子呢?
板:爱温暖
萧红生活在国家动荡的年代,自从离开家乡后,就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一生坎坷,悲凉。童年的时光成了她一生最美好的会议。在她短暂的一生中,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她回想起故乡想到是??
萧红在这充满爱的园子里,玩累了,睡着了??而这份自由和快乐,这份爱化成了一首小诗,让我们和她一起分享这醉人的时光。
萧红就这样睡着了,大地做席,蓝天做床单,小草帽带着小女孩进入甜蜜的梦乡,是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孩子们,到《呼兰河传》中去寻找吧。
著名作家茅盾这样评论这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四、作业:
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下节课和同学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