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教学设计

2025/09/27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学认9-15个汉字,继续理解字与画的关系。

2.继续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学认图标小铅笔小天平。

教学重点难点:

学认9个汉字,理解字与画的关系。

教具准备:

字卡、图卡。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上节课我们通过图学习了8个生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生字。

二、出示生字,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9个生字,下面老师贴出字卡,请同学们看到认识的字就轻轻地点一下头,看到不认识的字就轻轻地摇一下头。

老师贴字卡

三、学习第一组生字禾竹鸟

1.出示相应的图片,学生据图猜字并说理由

2.讲解禾苗的意思禾苗就是庄稼的幼苗,古人用一棵庄稼的样子来表示禾苗的禾字,多么形象!

3.比较图与字的相似之处,小组合作。

4.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

5.读生字。

四、学习第二组目马鱼

小组合作学习:

1.看图说字音讨论:眼睛图旁边为什么是个目字。

2.比较字与图,说相似之处。

3.读生字。

五、第三组人口木由学生自己学习

课中休息-----找朋友

六、游戏

看谁反映快。

要求:老师任意指一幅图,学生要迅速举出相应的字卡并大声读出来。

七、口头组词

一字开花人

八、完成练习

1.认识图标小铅笔。

2.读要求。

3.教儿歌。

小铅笔,已出现,让我描写和连线。

4.观察6幅图和6个字,哪幅图和哪个字应该连在一起?说理由。

5.指导用尺子连线。

6.认识图标小天平。

7.读要求。

8.教儿歌。

小天平,左右称,字音字形分得清。

比较日和目月和日借助图片进行区分。

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字与画一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汉字,借助图学汉字是一种识字方法,大家可以和家长一起搜集这样的汉字,你会发现汉字真的很有趣。

附:板书设计

禾 竹 鸟

目 马 鱼

人 口 木

课后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字与画结合起来,利用图记字,利用字理解图,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既动口又动手,调动了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特点很好地体现出来。教学中从故事入手,注意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中休息的安排从形式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内容上突出了本课重、难点,既让学生得到了休息,又在游戏中巩固了所学知识。一字开花的练习则又一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本走向生活,符合《课标》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设计点评

一、挖掘教材特点,找准切入点。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通过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象形字,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而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从图入手是本课的切入点。

二、充分了解学生,调动兴奋点。

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备课时把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图画吸引孩子的注意,同时将儿歌、故事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学得生动有趣。

教学设计 篇2

教学思路: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观看有关描写春天的文字和录像等。教学中,首先创设情境,引入课文;之后,运用朗读加探究的方法学习课文内容;最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全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4.通过对课文中优美词句的朗读,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地读懂长句子。感受课文描述的美好画面。

教学媒体:多媒体,图片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小燕子》的课件。可以让学生一起跟唱。

小同学们,春天到了,燕子又要从南方飞回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燕子》这一课,看看春天里的小燕子。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同桌互读,每人一段,让对方提醒字音。

三,播放《燕子》的课件。

让学生结合课文和课件谈谈对小燕子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

1.提醒学生注意体会生字生词的含义。

2.充满感情地朗读,将课文读通顺,读连贯。

五,解决生字生词。

要注意生字和读音。

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

拂;读;fú;,不要错读成;fó;。

生字方面,你要注意以下的字:

燕;的上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

演;的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

漾;的下面是;永;,不要错写成;水;。

六,布置作业

1.默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生字。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这是一个长句子,我们先来缩句,看看它都说了什么意思。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很好。那么,小燕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重点引导学习:

乌黑光滑的羽毛。(乌黑说明颜色黑。;光滑;呢仅仅只是黑吗)

俊俏轻快的翅膀。(什么是;俊俏;我们平时还可以说谁俊俏作者说小燕子的翅膀俊俏,可见它非常)

剪刀似的尾巴。(形状)

3.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将下面两句话作比较)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让学生自由思考和回答,从中体会到语言的准确性和魅力。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小燕子的外形,真的很美,除了外形美丽,小燕子其他方面怎么样呢我们赶紧来看看吧。请细细品读第三自然段,画出你认为表现燕子美的句子,再多读几遍,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然后可以与同桌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交流。

2.讨论:

(1)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

这是一个长句子,你读懂了吗可以按照第一自然段的方法,来看看这个句子主要在说什么意思。

(主要写燕子飞到高柳下。)其它词语呢写出了什么

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有轻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恶劣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二课《农家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农村场景,相对而言农村孩子对自然景观较为熟悉,本课的学习是绘画,剪贴,制作与活动的综合体验,通过不本课,即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又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的愿望和憧憬,并体验到活动的愉悦感。

学情分析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并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为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从而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农村的美景,引起学生对农村环境的关注。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创造出农民劳动的情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生活和艺术互动中,体验画画过程的乐趣。

难点:尝试让学生独立构图,注意色彩搭配合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播放歌曲,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这首歌好听吗?

生:听过,好听。

板书课题。

师:你们喜欢农村吗?现在老师这里有几张美丽的图片,同学们想看吗?

生:喜欢,想看。

播放(课件):欣赏美景

展示农村美景的图片。

1.教师介绍这四幅图片,重点从图片中的造型,颜色以及自己的美的感受来介绍。为学生分组评述作品时提供一个范例。

2.学生进行欣赏和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景物以及喜欢他的原因。

3.学习后的汇报和工作。要多鼓励和表扬发言的同学。

二、巧设活动,快乐学习

活动一,画出自己心中的'农村

活动二,举办以美丽的农村为主题的小画展

三、拓展教学内容,畅谈学习收获

引导学生从农村的自然景物中感受美,农民画家以真诚,朴实的情感,描绘出一幅幅反映劳动,生活的作品。他们的画构图饱满,形象夸张,色彩强烈,画面热闹,他们用画笔表现出我们的新时代,新生活,真了不起。

小结:许多同学刚才都能用线和形表达自己一定的思想情感,希望你们平时多留意观察身边的景物,画出一些更好看的美术作品。

四、布置作业:

教学设计 篇4

主题产生:

春天来了,当迎春花把春天的讯息告诉大地时,春姑娘就悄悄地唤醒了冬眠的小动物,喊来了背着剪刀的小燕子,敲开了花妈妈的家门……啊!春天多美好!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也一起出来找春天啦!在这个主题里,我们走出教室,走出幼儿园去感受春风的抚佛,去领略阳光的暖意,去寻找春的足迹。菜地上,花丛里,小树旁,我们在植物里寻找春天;小蝌蚪、小蝴蝶,西瓜虫,我们和动物万春天的游戏!春天多么美、春天多么好,我们和动物玩春天的游戏!春天多么美、春天多么好,我们把找到的春天带进幼儿园,带回教室,用我们的.双手去装扮春天。让春的气息充满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空间。

预设教育目标:

1、会观察、发现春天到来时,花草、树木以及动物的变化,并用美术方法表现对春天的认识。

2、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春天动植物的变化。

3、会自己分析,选择适当的小图片不知春天的景色。

4、感受大自然的美景,进一步观察并发现春天的美景。

5、能比较5----10以内的集合种元素数量的多少。

6、欣赏散文,懂得春天的芽儿要在阳光,春风等的滋润下茁壮成长。

7、知道向日葵等许多植物都在春天发芽、长大。

8、能辨别不同的节奏,并用拍手动作表现。

9、人事西瓜虫的外形特征、只有认真劳动才能换来春天的花开叶茂。

10、理解散文内容,学习“五颜六色”、“熔化”等词语。

各领域活动安排:

综合活动:找春天、快乐的春游、春天来了

语言活动:春天的电话、芽、春雨姐姐变戏法、小狐狸画春天

音乐活动:春天、杨柳青、蝴蝶找花

科学活动:比多少、种植向日葵、调皮的西瓜虫、种树

健康活动:眼睛朋友好不好、种树、穿树林暖暖的太阳,新鲜的空气、扑蝴蝶

环境创设:

1、 师生共同参与活动室“春天”的布置。

2、 将小瓶、冰激凌杯等装上土或水,放入土豆、荸荠等作为发芽试验,丰富自然角。

教学设计 篇5

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是谁称赞了谁?怎么称赞的?这样的称赞给对方带来了什么。

4、分角色有感情地表演读课文。

5、懂得恰当的称赞会给对方带来自信,带来喜悦。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发现别人的优点,给予称赞。

预习

作业:1、读通课文,扫除生字障碍。

2、想一想:课文中写了谁称赞了谁?是怎么称赞的?这样的称赞给对方带来了什么?

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时间及解决目标序号)学生课堂练习单

第一板块:理解“称赞”,感受老师的称赞带来的喜悦。

第二板块: 检查预习情况:

1. 弄明白文中写了谁称赞了谁?怎么称赞的?这样的称赞给对方带来了什么。

2. 检查“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

3. 检查“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

(1) 通过“生字开花”游戏了解学生对生字的音、形、义综合掌握情况。

(2) 通过找规律,将八个生字分成两组教学。让学生分别弄清楚上下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在书写中的注意事项。

(3) 巩固练习。

第三板块: 分角色有感情地表演读课文,感受称赞给人带来的自信和快乐,懂得发现别人的优点,恰当地称赞别人。

1.男生扮演小刺猬,女生扮演小獾,师读叙述性的.文字,共同来进行表演读。

2.讨论:如果小刺猬对小獾说的是:“哇,你做的小板凳真漂亮!”结果又会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结合语境弄明白小刺猬的称赞是恰到好处的、是真诚的,明白称赞别人时一定要恰到好处,要真心实意,不要太夸张,否则会适得其反。

3.说说自己曾得到过什么样的称赞,是自己拥有了自信,拥有了快乐;说说自己是否真诚地称赞过别人,让别人拥有自信和快乐;说说自己以后打算怎么做?说说得到老师的表扬后的心情,想想表扬还可以换成哪些词。

回答师提出的问题。朗读相关句子。

认读词语。

玩“生字开花”游戏。

观察田字格里的字,发现它们的规律,掌握书写要点,书写生字。给形近字组词,巩固生字。

分角色表演读课文。

参与讨论。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教学重点】

1、有步骤的诵读训练。

2、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

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制作、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2、试着分析文章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

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现在,我们一块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

教师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提拔重用。很可惜有着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nìng(奸邪谄媚的人)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三、介绍文体

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四、听读课文录音,然后正音正字

祇(zhǐ)骈(pián)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其真无马邪(yé)

教师可带领同学多读几遍,结合课文内容讲清意思,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多音字。

五、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最好能集体朗读,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训练。要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重音,读得要响亮、流畅、沉稳。

朗读提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六、再读课文,推究文理

1、教师提出讨论题,学生分组讨论。

⑴ 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⑵ 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课文中作者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为了强调了什么?

强调了伯乐的重要──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⑶ 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⑷ 文中那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⑸ 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⑹ 本段中通过那些语言来体现饲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⑺ 本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2、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教师从旁指导。

3、在此基础上,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同桌间互相听读;指名学生朗读;全班学生齐读。

七、三读课文,品味意境

1、三段文字都用一个也字收住,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无限痛惜;愤怒谴责;深刻嘲讽。

2、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

──食马者比喻不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比喻人才。

3、揭示托物寓意的写法。

本文采用了托物寓意的写法,这种写法赋所托之物以某种象征意义,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就以千里马喻贤才,以千里马不遇伯乐喻贤才难遇明主。类似的文章我们还学过《在山的那边》、《行道树》等。这种写法的显著特点是寓深刻的道理于具体的形象之中,曲折、深沉、储蓄,能激发人们的想像。

4、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八、要求学生背诵全文

九、教师小结并拓展延伸

造成韩愈一代人怀才不遇的原因是因为统治者的愚昧无知,那么在春光明媚的新世纪,你觉得社会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怎样做才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板书设计】

伯乐不常有 不以千里称也 (无限痛惜)

食马者无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 (愤怒谴责)

天下无马 其真不知马也 (深刻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