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中熊猫活泼可爱、憨厚传神的形态,感受作品中物和景的和谐关系。
2、感受画面的墨色变化,尝试用浓、淡墨表现熊猫。
3、能大胆表达对作品的感受,体验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观察过熊猫,了解熊猫的基本特征以及生活习性。
2、课件:吴作人的《熊猫竹石图》,多种动态的熊猫图片。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熊猫图。
(1)观察熊猫的外形特征。
教师:图上是什么?它们看上去怎么样?熊猫是什么颜色的?哪些地方是黑色的?哪些地方是白色的?它的耳朵是什么形状的?眼睛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它的四肢是什么样的?它的头和身体又是什么形状的?(幼儿观察、讨论)
教师小结:熊猫的头和身体是圆圆的,耳朵、眼睛和四肢是黑的',耳朵是半圆形,眼睛是椭圆形,眼睛排列起来像个八字。
(2)欣赏熊猫吃竹子、向前爬等不同动态图。
教师:这个熊猫在什么地方?它在干什么?
2、师幼共同讨论创作方法。
(1)教师:先画熊猫的什么地方?怎样才能画出细细的线条?然后再画什么?
(2)教师小结:可用大白云淡墨画熊猫的头和身体轮廓;用浓墨两笔对按的方法画出耳朵和眼睛;用浓璺按和拖的方法画出四肢。
3、教师交代要求,幼儿创作。
(1)鼓励幼儿大胆画出不同动态的熊猫。
(2)教师:先想一想,你画的熊猫在干什么?在什么地方?
4、集体欣赏、交流,引导幼儿从熊猫外形特征和各种动态来评价作品。
教师: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参考资料
熊猫竹石图
这幅作品充分体现了吴作人水墨渗化的技法。图中的熊猫憨态可掬,形象生动,较适合大班幼儿欣赏。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先通过整体欣赏画面来感受熊猫的憨态、可爱,再重点欣赏画家独特的用墨方法。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主线: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具体的分析欣赏各种小食品包装的实物,具体的理解食品包装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与对象(儿童年龄特点)的统一,以及最具生活趣味的艺术特点。
教学目的:
通过画各种小食品,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形状和色彩等绘画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小食品的特点和装饰特点的理解与表现方法。
教学难点:
小食品的不同形状特点与不同装饰风格的表现。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带一样小食品。要求没有教师的允许下不许打开,违反者禁止参加本课的活动。
作业要求:
写生 或想象画几个小食品,要注意好外形特点和图案与色彩的设计效果。
活动过程
一、 小食品观赏活动。解决以下问题 (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造型的审美) 关于对小食品( )的调查 年 班 所研专题名称: 经研究我知道 调 查 内 容 包装上面有什么:4种以上 通过包装我知道里面是: 外形: 色彩:以 色为主,还有 颜色。 色彩搭配的作用: 适合的年龄段 。 1.哪些颜色再一起对比比较强烈 2.包装和内容是否统一? 是 不是 3.画几种你发现的线条。 你还发现了什么: 。
二、教师小结 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的色彩运用的规律。
三、把你观察的小食品画出来。 适当讲授构图技巧。可以进行随意的组合 (审美能力的理解。a美术知识的介绍)
四、调查反馈。
1.读自己的研究报告,张贴自己的研究成果。
2.比一比谁的小食品画的又象又好。 (d通过学生优秀作业的对照、比较、鉴别)
五、布置作业,通过研究, 我们学习了对事物的细致的观察。回家每人选一样物体进行调查,自己写一份调查报告。下节课我们进行更多的交流。
关于对小食品( )的调查
年 班 所研专题名称: 经研究我知道 调 查 内 容 包装上面有什么:4种以上 通过包装我知道里面是: 外形: 色彩:以 色为主,还有 颜色。 色彩搭配的作用: 适合的年龄段 。 哪些颜色再一起对比比较强烈 包装和内容是否统一? 是 不是 画几种你发现的线条。 你还发现了什么: 。 关于对小食品( )的调查 年 班 所研专题名称: 经研究我知道 调 查 内 容 包装上面有什么:4种以上 通过包装我知道里面是: 外形: 色彩:以 色为主,还有 颜色。 色彩搭配的作用: 适合的年龄段 。 哪些颜色再一起对比比较强烈 包装和内容是否统一? 是 不是 画几种你发现的线条。 你还发现了什么: 。 关于对小食品( )的调查 年 班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纸浆的步骤,激发对纸浆画的兴趣。
2、培养动手能力,发展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体验活动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纸浆、水管、镊子、筷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水管,师:这个是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
2、水管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二、观察水管,对形状、外形进行仔细的观察。了解水管。
三、出示纸浆。
师:小朋友请看看老师手上的这个是什么?(纸浆)
纸浆用来做什么的?(做纸浆画的)
四、介绍水管画
1、出示水管画,看看这个是什么上面有什么?(刚刚的水管、有纸浆)
2、做好的水管画怎么样?(很漂亮)
3、你们像不像来做下我们的水管画。
五、幼儿操作进行水管画的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教导幼儿制作时的一些制作方法。
六、作品展示
将制作好的作品进行展示,供幼儿欣赏。
活动反思:
本次的纸浆课题为“水管纸浆画”,抛开平时的将纸浆直接制作在平面上,这次我们采用将纸浆立体化,使用我们常看见的水管作为底,通过幼儿的创造想象将纸浆展示在我们的水管上,纸浆画是我园的特色美术,在制作是幼儿也非常喜欢,对纸浆画的热爱程度也很高,作为我班,水墨画是我们的主要特色之一,与纸浆画相互交替相互学习,幼儿从中体验乐趣从中学习特色美术从中提高自己的美感。立体化的制作和平板制作区别在于平板制作是简单,立体需要幼儿竖直制作,也增大了制作是的难度,但大班幼儿协调操作比较好,难度也比较低。制作出来的成品的美感也很高。
小百科:纸浆是以某些植物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它是造纸的基本原料。通常用以制浆原料的植物可分为4大类:茎干纤维类、韧皮纤维类、种毛纤维类和木材纤维类。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教给幼儿刮画的基本技能,并学习用刮画的形式来反映环保内容。
2、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育幼儿要保护环境。
3、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图片一张、(愁眉苦脸的垃圾房)磁带、录音机。
2、每人一张涂好色的底板纸一张。
3、刮画工具人手一套(圆珠笔与削尖的塑料管各一根)。
教学过程:
一、通过故事《垃圾房的苦恼》引出课题。
1、老师作高兴状,提问: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的脸上是什么表情?(高兴)今天,老师很高兴,因为有这么多客人到我们幼儿园来作客,小朋友,你们一定也很高兴,个个脸上都笑咪咪的,可是,你们瞧,它的脸上是什么表情?
2、老师出示图片(图片上是愁眉苦脸的垃圾箱)提问:
(1)这是谁呀?它的脸上是什么表情?(不高兴、烦恼)(2)垃圾房为什么不高兴呢?它有什么烦恼?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3、放故事磁带《垃圾房的烦恼》。
4、听完故事后提问:小朋友,垃圾房有什么烦恼呀?(幼儿讲述)5、师:垃圾房有这么多的烦恼,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它吗?
二、提出刮画要求,幼儿操作。
1、提出刮画师:现在的环境问题有许多,除了垃圾房以外,还有水呀,空气呀,树木,动物,它们也都有同样的烦恼,就是有些人不懂得爱护它们,不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好不好?今天,就请小朋友用刮画的方法把你想出来的方法,想告诉大家的话画出来,用你们的画告诉大家要保护环境,爱护我们的家园。
2、提出刮画要求: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好了一张刮画底板和刮画工具,你们就可以用这些东西画出美丽的刮画,内容有许多,一切与环保有关的内容都可以画。
三、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放轻松音乐)。
要求幼儿能运用粗细线条等手段刮出生动的物体形象。
四、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
师:现在,小朋友的刮画基本上都完成了,那么,请你说说看,你的画要告诉大家什么?(请若干幼儿讲述)
活动反思:
《刮画》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刮画作品的特点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感受色彩变化的美感,增强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功的学习到了刮画的方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自主学习的基本理念是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的,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在本课的学习全过程中,我始终尝试运用这一理念,体现自主学习。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学习的全过程中,这种动力是必不可少的。课前参与往往被学生所忽视,而刮画一课的课前准备很重要,需要准备一些小工具。为了让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准备活动,我先展示了他们的绘画作品,然后说:“你们知道吗?不用笔也能画画。”孩子们的好奇心被诱发起来,再布置准备所要工具。教师只是说请同学们准备一些象钉子、牙签之类的,能够在纸上画出痕迹的小工具。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上课时带来了钥匙、小梳子、毛衣针、等各式各样的小工具,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这样设计让孩子变被动参与课前准备为主动参与课前准备,提高了实效。
二、自主探究体,体验成功的喜悦。
自主学习过程中,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的。课堂上,学生在欣赏了美丽的刮画作品后都非常激动,不由自主的拿出小工具跃跃欲试。此时教师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小工具在纸上会出现什么不同效果?那种工具刮出的线条又快又好?学生根据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孩子们得出了结论:工具的粗细不同,刮出线条的粗细就不同;利用牙签刮出的线条又快又好。此时教师对孩子们的探究成果给与充分的肯定,并请小组成员谈一谈探究过程,演示探究结果。孩子们体验了合作探究的过程及成功的喜悦,甚至在创作过程中,有的孩子还在探究,有的兴奋地说:“老师您看,我用铜钱的侧面刮,特别快!”有的自豪地说:“我用指甲也能刮。”孩子们在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自主的探究,引发创作灵感,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以上两点可以说是我上《有趣的刮画》一课中比较成功的地方。下面再谈谈课中的不足之处。首先,“处理好粗细线条的排列及画面中点、线、面的关系”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个难点。很多学生擅长从构图的角度出发,以纯线条的形式来表示画面的轮廓,而缺少对画面的点、线、面的具体形式的处理,画面显得比较单调。二、课堂评价不够充分。学生积极性很高,都想展示、讲述自己的画,但是教师给孩子展示的时间较少。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评价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能当堂感受、评论,尽情享受刮画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在欣赏过陶瓷花瓶的基础上,能大胆想象,设计出自己喜欢的花瓶。
2.在了解花瓶图案装饰方法的基础上,尝试运用多种花纹来装饰花瓶。
3.能迁移已有的装饰经验,认真、独立完成自己的作品。
4.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花瓶
2.绘画工具,人手一份铅画纸。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回忆并讨论花瓶造型的基本特征。
出示花瓶图片或教学挂图,讨论花瓶造型的基本特征。
教师出示花瓶,引导幼儿观察花瓶的造型的基本特征。
1.教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小朋友睁大小眼睛看看这是什么?------花瓶
2.教师:你看到的花瓶是什么形状的?由哪几部分组成?
3.教师:花瓶造型可以从花瓶口、瓶颈、瓶腹、瓶底这几部分来观察。看看每个花瓶在这几部分的不同变化,你能看出这些变化吗?
4.引导幼儿通过教师的提问和自己的观察,进行讨论和交流。
二、教师出示课件,让小朋友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瓶。
教师: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花瓶,等会我让小朋友讲讲你最喜欢哪个花瓶,为什么喜欢?
三、师幼共同讨论花瓶造型设计,为绘画做准备。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设计花瓶的造型。
教师:你想设计出什么形状的花瓶?花瓶口、瓶颈、瓶腹、瓶底都有什么变化?瓶口是小还是大?瓶颈是粗还是细,是长还是短?瓶腹是大还是小?瓶底有什么样的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花瓶上的装饰。
教师:你喜欢在花瓶上装饰什么样的图案?这些图案怎样组合、排列才更好看呢?
四、幼儿设计自己喜欢的花瓶,教师适当指导。
教师:画花瓶时尽量画得大一些,这样才能把好看的图案画到花瓶上,花瓶一般是左右对称的,所以在画的时候要注意。
教师:图案要清楚,线条要流畅,轮廓要清晰;把主要花纹画在瓶腹,在花瓶口、瓶颈配些装饰性的花边。
五、展示幼儿设计的花瓶,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教师:你设计了一个什么样的花瓶?你觉得你设计得最棒的地方在哪里?其他小朋友喜欢觉得这幅画好不好看?好的地方有哪些?不好的地方有哪些?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的,我主要是通过欣赏和操作交流,让幼儿进一步学习用简单的图案和线条装饰花瓶中的块面。但我没有很清楚的在欣赏过程中讲解每个花瓶的特点,在操作前也没有将操作要求说清楚,在最后的环节我也只点评了小朋友画中好的地方,没有点评他们画的不好的地方,这些方面都需要改进。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知道到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简单了解指纹的类型和作用。
2、乐意用手指印作画,并且能发挥想象力塑造各种不同的形象。
活动准备:
1、课前回家查找关于指纹的资料。2、放大镜(数码照相机),课件
3、幼儿作画用纸,印泥,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出课题
1、“今天,陈老师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有一天,有一个小偷趁着别人家里没人在家的时候,偷了许多许多东西,然后逃跑了,这个小偷很聪明,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线索,后来,警察们终于在一张桌子上发现了小偷的指纹,然后利用指纹抓住了小偷。”
2、师:“警察们可真厉害,利用小小的指纹就抓住了小偷,你们知道指纹是什么东西吗?”
二、幼儿讨论,教师简单讲解有关指纹的知识。
1、师:“有些小朋友已经知道了,指纹就是我们手指头上的纹路。这就是指纹(展示幻灯片),现在我要告诉你们指纹的秘密,你们可要竖起耳朵听好了,指纹的秘密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警察叔叔就是利用指纹的秘密抓住了小偷。”
2、师:“小朋友知不知道还有哪些东西用到了指纹的秘密?”(鼓励幼儿说出自己了解的知识)“不知道没有关系,我来告诉大家,你们瞧,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所以警察很容易根据指纹找到指纹的主人;很多大厦里也安装这个指纹识别器,防止不是住这座大厦的坏人进来;还有门、保险箱的主人也可以利用自己的指纹当钥匙,来打开这些东西”。
3、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指纹的种类,指纹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弓型,纹路弯起来像弓一样;一种是箕型,纹路比弓型的要圆一点,不过这里还有弯出来的,像簸箕一样;还有一种是斗型的,看,中间圆圆的,我们小朋友先看看自己手指头上的指纹都是什么样的?看完了举手告诉大家。”(可以用照相机拍下幼儿的手指头,展示指纹)
三、介绍指纹画,引起兴趣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观察了自己的手指头,知道了指纹的秘密,现在,我要向大家介绍更有趣的指纹了,你们瞧,这些是什么?”(展示幻灯片,幼儿欣赏)
2、师:“对了,这些都是用指纹画起来的画,把手指头蘸上印泥,在纸上印出手指印,然后
用勾线笔画上眼睛,鼻子或者头发,这样手指印就变成了一个小人了;手指印还可以变出很多东西呢,你们瞧!你们想试试吗?我先提要求,请这边的小朋友站到桌子旁边,请这边的小朋友站在舞台旁边,每个人一张纸,一只笔;在用印泥的时候,不能抢;请小朋友遵守活动规则,能做到吗?”
四、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巡回指导幼儿,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与范例不一样的作品。(播放轻音乐)
2、教师讲评,表扬积极投入作画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