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骆驼祥子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1
暑假了,在初三前也算是一个小解放了,整日除了读书就是玩游戏也会有些厌烦,于是乎拿起书架上一本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这书买了很久但一直没时间看,如今终于看了一遍。
看完了,也就知道了这本书讲的是一位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就好像书里说的:祥子有一个理想;拥有自己的洋车。于是他凭着勤劳和坚忍省吃俭用,终于如愿以偿。然而好景不长,没多久他的洋车就被士兵抢走。但他没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买了一辆洋车。不过他实在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积蓄又被洗劫一空。就这样反复了三次,祥子再也无法振作起来。他开始游戏生活,吃喝嫖赌,彻底堕落为城市的垃圾。
这故事是一个悲剧。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积极和坚韧。与周围人不一样,祥子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奋斗,通过努力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拥有这样品质的祥子,也在旧社会的黑暗下,没有改变他最后的悲惨结局。
理想和现实往往总是相逆行的,它们往往不能调和如太阳不能在黑夜里出现,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得悲惨。
对于骆驼祥子,我感到同情与敬佩,我佩服他从前的坚强,他的上进,如三次努力。然而他最终没能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或许他不该生在那一个年代年代,生存在那努力也无法逆转的年代。不管怎样,环境对人的改变至多至少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当时的'社会能够多一丝光明,祥子也许就能实现他的理想,也许就不会变成一个行尸走肉的人。同样的遭遇也许也不会在发生。人离不开社会,而社会又决定着人,如果无法处理好现实与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关系,很有可能就会失去原本的自我。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应该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但是要因人而异,因社会而异。我曾看过一个辩论,大概是:“挫折是否利于人成才”,或许,在一般情况下,挫折,或许利于成才。但如果总是无法实现理想,那么就有可能变成“祥子”,堕落、衰败,厌恶生活。毕竟能够一生都坚忍不拔的人是少数。看完了,我同情祥子,敬佩祥子,同情起遭遇,敬佩他以前的质。同时,我也明白了,若有好的品质,就要坚持,不要堕落了,不然会很痛,也会变得社会垃圾。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2
骆驼祥子这部耳熟能详的的小说,可能高中生、乃至初中生和小学生都看过了吧,原因是什么,因为这部名著太有名了,鲁迅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非常形象具体的描绘了旧社会的黑暗,它是如何把一个正直,好强,好体面,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体到灵魂加以毁灭的过程。骆驼祥子善良淳朴,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来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着。后来,经过3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崭新的洋车,但是没过多久,却被大兵抢走,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骗去了他所有的积蓄,虎妞对他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身心都带来磨难。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的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坠落。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深刻地揭示了生产这个悲剧的原因。这个故事,反映了北平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命运与遭遇。祥子本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他热爱生活,热爱北平,但系列的挫折使他恨透了整个世界!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旧社会是多么的黑暗,多么令人畏惧,竟然有把人变成鬼的罪行。祥子仅仅是北京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力车夫,在社会上是不显眼的,但命运还是不能放过他,折磨好强的他,毁了他的梦想,后来沦为自甘堕落的人。悲剧总是令人毛骨悚然,胆战心惊。
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祥子胸怀大志,勤劳节俭,为什么最终还是走投无路?为什么非把他逼上梁山不可?难道那是个不让好人有活路的社会吗?
其实祥子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典型,他的下场就是当时社会所有无权无势的人们的下场。从中可以了解到,在当时混乱的社会里,人们是过着怎样的生活。
与其相比一下,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多么的美好和幸福的。人们的素养与独立的思想在进步,人们的文化水平在提高,科学水平也在日益完善,所以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这个和平幸福的世界,就算还有星星点点的黑势力存在,但是这不能影响多数人的善意之举,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不再出现第二个祥子,让世界更加美好。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3
《骆驼祥子》是老舍写的一个讲述了北平人力车夫的故事,在小说的前面部分中,祥子是一个十分要强的人,到最后还是没有脱离悲惨的命运。这个社会并没有因为他的要强、努力而给予他什么。在他刚开始当车夫时,他也不相信命运,他认为通过自己的劳动就能换来自己独立的生活。
在经过了三年的努力之后,祥子买来了自己的第一辆车,但没多久,在兵荒马乱中军阀就抢走了他的车。第一次挫折并没有让祥子颓废。但之后侦探的敲诈,虎妞的纠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越来越让祥子明白了这样的社会让他永无出头之日,于是他选择了同其他车夫一样逆来顺受。从一个善良、淳朴、老实的车夫变成一个让人同情的小混混。以前那个老实憨厚的人如今做尽了一切伤天害理的事情,读来不禁令人唏嘘。
祥子的悲剧也是那个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剧,书中写道: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祥子本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的人。一次次的挫折使他恨透了这社会,就像鲁迅写的一般,那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劳动车夫注定了悲惨的命运。
整部小说语言十分生动,朴实自然。老舍刻画了一个个鲜明的社会底层的人物,如祥子、小福子、二强子、高妈等。同他们我们可以看到那个社会的对底层的压迫,个人的奋斗在黑暗的社会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无权无势的人只能任人宰割,这说明了正确的社会制度是一个人奋斗的前提。我们劳动的成果由谁来享受取决于这个社会。在一个充满剥削的社会里我们劳动的意义又何在?
祥子的故事距今已十分久远,社会也已焕然一新。但剥削是否依然存在?这依然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社会主义发展至今依然还有许多待改进的地方。但人们的'劳动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十分的激烈,在我看来这种劳动是对现行的社会制度的认可。我们为何要如此辛勤的去劳动,这是因为我们相信有劳动就会有收获。当你通过劳动赚取了自己的第一桶金,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车,那一定是一种别样的惊喜与成就感。在经济学上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我们创造的价值以及我们的收获都取决于我们所花的劳动时间。
在祥子所处的社会中个人的收获并没有与自己所付出的劳动等同,于是一个阶级被另一个阶级剥削。正如书中所描写的那样:那时候,他满心都是希望;现在,一肚子都是忧虑。祥子最终没有战胜自己,没能战胜社会,终究还是被打败了。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4
祥子,一个朴实的农民,一个普通车夫,他十分兢业,不会贪小便宜,终于,在千万滴汗水的挥洒下,他有了一辆车,可老天捉弄他,每当他辛辛苦苦地得到一辆车时,总会有一个沉重的打击,让祥子失去他心爱的祥子。
祥子前后一共经过了四次打击:第一次打击是被士兵抢走了自己辛辛苦苦用血汗钱买来的车子,第二次是被侦探夺走了积蓄,第三次是因虎妞的死迫不得已卖出了自己的第二辆车子,第四次打击是他爱的小福子死了。这四次对他来说是人生意义与生命上的打击,经过这四次打击的洗礼后,祥子彻底地从一个憨厚的农村小伙子脱变成一具精神上的行尸走肉。祥子开始变得堕落,昔日“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已的、个人的、高大的祥子,”变成了“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正如樊骏所说的:“祥子被剥夺掉的,不仅是车子、积蓄,还有作为劳动者的美德,还有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和人生目的。在这里,美好的东西的毁坏不是表现为一个品德高尚的英雄在肉体上的死亡,而是人物的高尚品德丧失殆尽及精神上的毁灭。”此话正戳中我的心声。
为什么前后的祥子判若两人?前面的祥子是勤劳的,朴实的,后面的祥子成了能贪小便宜就贪小便宜的小人。若不是社会的腐败,人心的腐败,就不会有一个高尚品质的流失!这真是一个浸透了血泪的悲剧!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也许是因为社会的阴暗,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因素。但是,一个人的品质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您让我来评价祥子的话,我认为,祥子他没有错,错的是那个社会。他刚开始,是多么的认真执着。可是,社会给了他这么多次沉重的打击,换我也会像他一样,承受不了,坚持不下自己的理想!再努力又有什么用?残酷的现实照样剥夺他辛苦的血汗财产。野草奋斗一生开出不起眼的花朵却被人践踏,化为虚无结束它辛苦的一生:蜜蜂含辛茹苦酿出的蜜又被人抢夺,长久的努力白费,只得重新开始。祥子就是那野花和蜜蜂啊!努力出来的成果又被不劳而获的野兽抢夺。请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吧!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社会会变得很美好!请别再一个人信心十足去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进时去打击他。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你可能没想到过,在你的快乐建立于别人的痛苦之上时,你扼杀的是一个小小又重要的梦想,一个生命。他们努力的成果,是一滴汗、一滴血凝结而成的,请不要让别人的努力付之东流,不要在一个萌芽中的希望捏为粉末。
现实是美好又残酷的,认真面对我们眼前的生活,放好心态,换位思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向着自己的理想进军!
骆驼祥子读后感 篇5
人,这一生,活着为了什么?
是要抗争?还是服从?我只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回归作品,我要说说老舍先生的文笔。我很早前就爱看老舍先生的作品,它风趣幽默,悠然自得,轻松却不得意忘形,无拘束却是贴切现实。但老舍先生给我们讲祥子的故事,那讲的是北平的穷苦大众。故事的文字依旧的流畅,但添上了几分严肃与沉重。
故事伊始的祥子,正直勇敢,心存善良是他由内而发的气息,为了舍弃一辈子不能出人头地的生活,他要去拉车,要追求好的未来。在那样一个全部人民对现实抱有“顺其自然”的态度时,祥子,是个名副其实的另类。
这个故事不能说悲惨,它更是令人痛心。社会就是人与事编织的一张网,它从不主动给予任何人机会,黑白交替,错综复杂,所有人寸步难行,一不留神便跌入谷底。怎么说?祥子想挽救虎妞和他们的孩子,却被天大的金钱压力毫不留情踩在脚下,他不想见死不救,最终逃不过一尸两命。
可以想象,在处处被人逼迫,欺凌的环境下,多少人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死去,直到他最后一口呼吸渐渐平静却无力拯救,多么痛苦!即使再坚强的人都会被打压,人们就是一个个破布娃娃,被阴暗的`世事一点一点撕破,直到被完全撕碎。祥子被刺痛,扭曲,逐渐走上不归路。他屈服了,越来越“不肯努力越自怜”。在我阅读的时候,一度地认为是生活的无望挪移了他正直的心。但若不是祥子的懒惰,安逸,和大多数人一样归顺现实,放弃曾经昂首挺胸的自己,他又岂不会抓住屡屡向他伸来的救命稻草?祥子忘记他当初“爱拼”的初心,甘于被压迫,甘于被欺凌,甘于变成一副行尸走肉。
祥子想象的与众不同,已经化成抽着“黄狮子”的烟雾,灰飞烟灭了。老舍写的话是句句穿心啊!说出了我们人心里最说不出口的话。命运是无法预计的,追求了不一定有结果,努力了不一定有回报,但无所事事必定一事无成。我们之中没有谁可以预知命运,这是我们从娘胎里来时,就如此。但人是好胜的,谁不会有一个远大的理想?我们生来就不甘堕落,只是个别不愿卖命罢了。别可怜自己有多苦,像《稻香》歌词里唱诵“有多少人在为生命努力、勇敢的走下去”,从前的祥子就是最好的典范。
人与命,是要拼的。二者都强大,从不相互推让。可是遇强则强,抗争未曾告终。命既不饶人,那人怎能服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