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摆渡人》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摆渡人》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摆渡人》有感 篇1
一本书、一个世界、一段故事,有时候不得不佩服作家的想象力,人死后的灵魂依然是一个实体。第一次看到《摆渡人》时,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为了消遣时光。看到书的封面画着一个老人拿着船桨在大海中央静静地坐着,好像在远望,又好像在沉思,自己的脑海中空空如也,想象不到接下来的情节。然而,进入其中才发现,它的故事意味深长、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书中描述的是一个15岁的女孩迪伦为逃离自己一片狼藉的生活,踏上了寻找久未谋面父亲的那趟列车。然而旅途并非想象中的美好,幸福也没有如约而至,而是灾难从天而降——火车竟然在中途发生了事故,她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其实她才是唯一的逝世者,幸好,她遇到了她的灵魂引路人崔斯坦,他在那充满邪恶又人烟稀少的荒原上用宽容的态度和勇敢的精神带领着迪伦、保护着迪伦,穿越茫茫荒原走向了终点,在这期间他们从最开始的依靠、信赖、慢慢变成了纯洁的爱恋。可这份爱注定是他们所承受不起的,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归宿和使命。当迪伦跨越这段命运终点时,转身后,崔斯坦却早已消失在茫茫荒原中。惊恐又痛心的迪伦做出了一个惊天决定,原路返回那充满恐惧又邪恶的荒原去寻找自己的爱人,这会让她再一次陷入无限恐惧中,甚至是灰飞烟灭,但这都难以阻挡她寻找他的坚定步伐。我想此刻的迪伦,迎来了她真正的成熟,她不再是那个畏畏缩缩、战战兢兢的小女孩,她愿意为爱冲破所有的障碍,勇于承担,勇敢面对,即使没有任何保护,她都坚信自己的初衷......
当然,故事是感人的,而结局也是美好的.,他们在这个光明的世界再次相遇了。当看到她嘴角颤抖着露出了微笑对他说:“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时,泪水已经毫无征兆地淹没了脸颊,那种好像经历了所有的灾难与不幸,我们依然能紧紧相拥,不曾离开。
故事的主人公虽然是成年前夕的少女,但每个人都是从青春这个阶段过来的,很多人年少时的梦想和情愫在青涩的时候虽然没有实现,但可能绵延至成年也并没有放弃。在成年之后的工作生活里,当大多数人都变得越来越成熟、表面荣辱不惊的时候,如果内心仍然能够保持被一些人和事触动、对生活还有所期待和渴望,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
从生到死,从死赴生。每每回想起书中的情节,心中不免还有悸动、担心和恐惧,但更多的还是感动和钦佩,面对生活中任何渺茫的希望,她都会渴望去改变,并坚信人生的每个奇迹都由自己去创造,迪伦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如果我们的人生被抹成了一片黑暗,我们有没有勇气去掉黑暗寻找光明?迪伦用生命与灵魂的不懈追求告诉我们:禁锢我们的从来不是枷锁,而是心底的懦弱、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担忧。信念决定了人生,只有无所畏惧,才有可能抵达人生的美好彼岸,离合和悲欢是可以逆转的。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希望你不管经历多少的世事磨难,归来时仍能保留少年时的赤子之心。
读《摆渡人》有感 篇2
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你最终的选择?如果生命再次进入轮回,你又愿意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题记
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
他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的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眼前尽是一片荒原。
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男孩将他带离了事故现场,但是迪伦很快意识到,男孩儿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刻意在此等待。命运从他们相遇那刻开始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
这是一个史诗般的动人故事,它令人激奋,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
《摆渡人》这本书牵扯到了太多关于人性的思考。里面包含着父母之情,爱情之情,友谊之情。
迪伦,一个看似普通的小女孩, 却与常人不同,她使摆渡人崔斯坦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
崔斯坦,一个摆渡人,他不知道他是谁,他一生下来便为那些灵魂摆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无数次的生死离别,让他的心变得坚硬无比。他变得不再同情,冷漠,他认为这只是自己的工作。可一切在迪伦的到来下,发生了改变。
在与迪伦相处的`时间内,他发现了这个看似无理取闹的小女孩,会关心自己。在他受到恶灵伤害时,她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他。 他发现这个小女孩并不是十分讨厌自己的母亲,只是性格上的缺陷令她没有朋友,她总习惯于把自己包裹起来,只有与崔斯坦相处的这段时间,她才能真正地敞开自己的心扉。
就在迪伦与崔斯坦暗生情愫的时候,离别终要到来。崔斯坦知道迪伦不会愿意离开他,所以他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让迪伦安心地走进那扇门。可他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迪伦为了找到自己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不顾恶灵的骚扰,勇敢地跨上了回去的路程。
在她与崔斯坦经历了惊心动魄的生死抉择之后,终于打破了界限,有惊无险地回到了现实社会。与此同时,一位名叫苏珊珊的摆渡人,因为窥探到他们逃离荒原,也心生向往,渴望来到现实世界生活,为此他欺骗了一个由她引渡的灵魂。并引发了一场巨变……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可以安然无恙的时候,命运的审判者就然降临。它无声无息,强大而神秘冷酷的下达着判决:
摆渡人,
你离开了荒原,
放弃你神圣的职责,
你要失去你在人间窃取的生命,
你将返回荒原成为那些恶鬼中的一员……
但是靠着迪伦与崔斯坦的坚持不懈,他们依然完成了命运的审判者交代他们的任务。但是苏珊珊却没有那么幸运,他要重返荒原,从此以后再也无法来到人类世界。
小说的结尾,“崔斯坦无奈的叹息一声。迪伦笑了,逗他很好玩,无论是男朋友还是目前的生活。都让她很开心,她舒适看着他那钴蓝色的眼睛,这也是他最初给她印象深刻的地方之一。低头吻着她,她的胳膊搂着她,把她抱得更紧,迪伦的心跳开始加速。现在她的生活无比美妙鲜活。”可谓是皆大欢喜!
读《摆渡人》有感 篇3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无意间在推荐书籍中看到这本书,被其中的摆渡人三个字所吸引,更准确的说是好奇,摆渡人?是什么?貌似在我现有的生命字典中没有这个词汇,说实话我不太理解是什么,就这样因为好奇想读这本书深入了解其概念及含义。
故事以一个15岁的单亲女孩为主人公展开,故事开端她的世界陷入一片狼藉,遭遇同学的欺凌,嘲笑,老师的不公对待,本来家庭就不健全的她,就连唯一最亲近的妈妈也是整天忙于上班,根本没人理睬于她,她感觉糟透了,终于忍无可忍,打破了生活中的沉寂,等来了计划中的周末,一张直达东京的车票,去寻找她从未谋面的父亲,然而,等她醒来,火车到站时,身边的人不是父亲的形象,是一个比他稍年长的男孩,这里也不是东京,而是一片荒原,就此,开始了一段荒原之旅,也是一段惊险刺激中带着恋爱之味的甜蜜之旅!
崔斯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名字很好听,果然,人如其名,他帅气,勇敢,他完全符合迪伦,一个15岁女孩对恋爱中男女的所有标准。他们一起经历了荒原上被恶鬼追赶的种种困难,崔斯坦拼了命的保护迪伦,不被成为恶魔的.饱餐之物,终于成功地将迪伦护送到了荒原的另一边,所谓崔斯坦口中的安全地。这一段荒原逃脱之旅,却惊奇地变成了一段恋爱之旅,只是这段旅途需要荒原这个特殊的催化剂,使得两个人的感情升温,他们彼此相爱,在迪伦到达崔斯坦所谓的安全地后,她不甘心就此接受这一切,她想念崔斯坦,她怕琼(妈妈)担心,她需要回去,必须回去,这是她现在最需要做的。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她找到了回去的办法,而且还是跟她心爱的崔斯坦一起,回到了真实世界中,她向琼编造解释了崔斯坦的出现以及发生的事情,尽管琼很不喜欢崔斯坦,但是迪伦和崔斯坦成了不能分离的彼此,一旦超过十米,迪伦遭遇的车祸便再次上演,琼没有办法,便送崔斯坦和迪伦一起上学,到了这里,第一部结束,留给人无限的遐想……
其实是一段爱情故事,却不按以往的套路,以摆渡人和灵魂的视角讲述和呈现了生死和爱情,确实很新颖,很赞!
然而看完第二部,不是很满意,最终还是没能抵过以往爱情剧的完美大结局,迪伦和崔斯坦收获了爱情,过上了真真切切的人类真实生活。可能作者还是秉承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愿,我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只是故事情节,虽说是小说,我却在想真的会有摆渡人吗?如果有,我的摆渡人又是谁,我也想遇到崔斯坦!
崔斯坦,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名如其人。
读《摆渡人》有感 篇4
这是一个摆脱现实的感人故事,引人深思。故事展示出摆脱现实的勇气和信念,让现实中的人羡慕拥有这种坚持的人。
15岁的迪伦,平时生活在单亲母亲的唠叨下、学校同学的不友好、自己仅有的一个可以说知心话的好朋友还因为家庭原因被迫离开了自己,唯一让她感到生命中还有所惊喜的是约好了去见自己从小未曾见面的父亲。
可是意外比惊喜更早的到来,在去往与父亲见面的火车上,火车发生了意外,意外发生在一条长长的隧道内,隧道内没有任何的光源,她只能依靠想象和身体去探索着找到出口。在自己到达出口后,见到了他。
崔斯坦,一个与迪伦年龄相仿的男孩,但却是掀起迪伦一生中惊天骇浪的角色。走出隧道出口的迪伦,发现了种种不同寻常的现象,原来的景色瞬间变得模糊,而眼前的一切变成了荒原。在众多疑惑下,迪伦通过崔斯坦并不耐烦的讲解,知道了自己并非是火车事故的幸存者,而是遇难者。
但是年轻的迪伦并没有因为自己的遭遇感到遗憾,这跟她在生活中的处境一定是有关的,并没有表现出对失去生命的眷恋。反而平静的接受了现实,开始了一段由崔斯坦陪伴的旅程,旅程的终点是一个空空的另一个世界。而崔斯坦就是迪伦的摆渡人,他的职责就是帮助无数灵魂到达另一个世界,然后再去摆渡另一个灵魂,周而复始,经历过了无数次的循环,而迪伦只是他的任务中的一个。
这一段旅程十分艰辛、危险,因为随时可能会遇到路上的恶魔吞噬掉迪伦的第二次生命,也就是会让迪伦彻底的消失,从而无法到达另一个世界。迪伦和他的摆渡人在不断的接受着旅程中的意外,而最大的意外是,迪伦和崔斯坦相爱了。
迪伦和崔斯坦的相爱,让故事变得更加迷人,因为崔斯坦知道自己的职责只是送迪伦去另一个世界,而他并不属于任何世界,他无法跟迪伦一直在一起。在到达另一个世界的入口时,迪伦必须自己一人走进去,但是显然两个相爱的人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崔斯坦为了让迪伦自己走进去,欺骗了迪伦,他告诉迪伦会在身后跟着她,一直陪着她,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崔斯坦在进口的外面,看着迪伦因为伤心而痛哭,崔斯坦感受到了无比的心痛,但他却无能为力,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属于任何世界。一个明知道会是无法在一起的结局,耐何却发生了爱情,看似很美,实却残忍。
迪伦在和崔斯坦分开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但是迪伦并没有放弃,既然自己能够来到这个世界那是不是也可以回去原来的荒原。最终迪伦打听到了如何回到原来的荒原,甚至回到原来的真实世界。她下定决心,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危险,她要回到荒原去找崔斯坦,她愿意永远和崔斯坦一起生活在荒原。而此时她有了更大胆的想法,她要和崔斯坦一起返回那个真实的世界,那个可以发生爱情的世界。
迪伦鼓起了勇气,往回了荒原,而荒原对她意味着随时会发生第二次死亡,意味着她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但是为了崔斯坦、为了爱情,她愿意冒险。崔斯坦在完成了迪伦的摆渡任务后,又迎来了自己的任务——另一个灵魂。但崔斯坦却把心留给了迪伦,他开始对任何事情都变得毫无兴趣,崔斯坦知道自己是爱上了迪伦,而且爱上的是一个永远无法再见的人。
经过了无数的危险和困难,迪伦意外的出现在了崔斯坦的眼前。
两人见面后,重温爱情的'味道。迪伦告诉崔斯坦她的想法,她要带领崔斯坦返回自己的世界,虽然她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但是她要和他一起去尝试。崔斯坦始终无法相信这种方式,但是还是听从了迪伦的建议。
这是一次返回原来火车事故地点的旅程,这次的旅程要比原来顺利得多,但是绝望的多,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样做有没有意义,而迪伦的坚持让这次旅程最终有了结果。
最终的结果,迪伦找到了原来的自己,在她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救了,回到了原来的世界,身体的伤痛让她无法正常思考,但是她知道这次回来是为了崔斯坦。在迪伦被抬出隧道,正要送到救护车上时,她看到了他。
“嗨”崔斯坦走过来向迪伦打着招呼。
“嗨”迪伦轻声回了一句,嘴唇颤抖着露出了微笑。
“原来你在这里”。
“我在这里”。
故事结束了。
故事结束的很美好,一句“原来你在这里”一句“我在这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好的结局。迪伦的现实世界受尽了唠叨和嘲笑,感受到了离别的痛苦,所以到了荒原的世界她需要一个爱她的人,因此崔斯坦出现了,迪伦和崔斯坦相爱了。
崔斯坦在知道爱上了自己无法在一起的迪伦,内心非常矛盾,这种矛盾让他必须用谎言让迪伦去做正确的事。迪伦在到了另一个世界以后,为了自己的爱情,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要去寻找崔斯坦,而这里面的危险在爱情面前,迪伦选择了爱情。面对爱情时的勇气和执着,让迪伦看谈了生存、死亡,不管遇到任何危险,自己都有足够的信念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迪伦与崔斯坦重逢后,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在爱情面前却不值一提,而迪伦也用自己的坚持让崔斯坦愿意跟她去尝试,去创造在一起的机会。
佩服崔斯坦在面对明知无法再见,却用善意的谎言让迪伦开心离开的勇气。佩服迪伦可以用再一次的“生命”去“豪赌”一个无法遇见的结果的坚定。佩服迪伦可以用自己的信念让崔斯坦相信可以成功的坚持。
最终,迪伦成功了,崔斯坦成功了,他们成功了。
读《摆渡人》有感 篇5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这是一个离奇的故事: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无话可说,在学校备受捉弄,唯一好友也转学离开。这一切都让迪伦对生活愈觉无望。她决定去看望从未谋面的父亲,不了路上失事,爬出残骸后,却是一片荒原。
初见此书是在书店无意闲逛,看到译者竟与父同名,且旧闻其大名,并买下细读。书读到最后:他们再一次相遇了,他抓着她的手说:嗨,原来你在这里。迪伦回答说:我在这里。只觉那一刻,山崩、海枯、石烂、命转。
乍看,这是一本人类心灵的成长史;细品,才发现其中的爱与信念。迪伦,因为爱的匮乏,她的心是一片无尽的荒原,穿过荒原后,因为爱的丰盈,她蜕变为一个勇敢坚强的“摆渡人”。而崔斯坦呢?他看透世人、遍阅人世,他不会流血、不会死去,但他的心,又何尝不也是一片荒原?他渡过形形色色的人,却只是过眼云烟、本职工作而已。而迪伦的出现,使他为之心动、充实,“我是一个……人。”更加演绎了渡人亦是渡己。
合上书,脑中浮现了钱钟书对杨绛的.那句话:“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和别人。”钱杨相识前,杨是贵府千金大小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与雪无”;钱是青衣大褂白书生,眉宇间“蔚然而深秀”。结为伉俪后,他们在生活中安逸,“赌书消得泼茶香”;他们在危难中相守,“衣带渐宽终不悔”。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这对文坛伉俪的爱情,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更融合了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纵然斯人已逝,而杨绛先生的深情依旧在岁月的轮回中静水流深,生生不息。他拥抱对方的未来,却也让自己的明天靠了港。渡人,渡己!
时间一直走,没有尽头,只有路口,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