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快乐的节日教案

2025/09/28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快乐的节日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快乐的节日教案 篇1

主题目标:

1、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元宵节的相关经验,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

2、大胆地创造与想象,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

3、积极参与“闹元宵”的筹备和庆祝工作,在和老师、同伴一起过节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团圆的意义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5、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主题活动:

活动一:甜甜的元宵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活动准备:

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师: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师: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

(3)教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幼儿在活动中能够积极参加,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元宵,然后品尝元宵,感受到浓浓的团圆之情。

活动二:赏花灯、猜灯谜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了解赏花灯、猜灯谜是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感受过节的愉悦心情。

2、能用清楚连贯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花灯,并讲述一个谜语。

3、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活动背景:

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孩子们纷纷跟着大人前去公园参观灯会。

活动准备:

1、物质--每人准备一盏花灯,上面贴有一则谜语。小奖品若干。

2、知识--有过过节的.生活体验。

活动进程:

一、导入

师:开门见山引入主题:正月十五闹花灯,赏灯猜谜就是我们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之一。

二、展开

1、赏灯活动。

(1)幼儿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及特别之处等等。

(2)请几名介绍有特色的幼儿给大家介绍自己的花灯。

2、猜谜活动。

(1)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A组持有花灯和奖品,并给B组幼儿念谜语,B组来猜灯谜,猜中了即得到奖品。教师讲清玩法后,幼儿自愿展开游戏。(根据时间进行交换)

(2)集体讲述自己猜谜的情况:谁猜中了我的灯谜?我自己猜中了几个灯谜?

(3)集体将难猜的灯谜找出来,大家一起猜,或带回家请爸爸妈妈帮助猜。

三、结束

将A组和B组得到的奖品比一比,看哪队胜利了?

师:鼓励幼儿将自己猜到的谜语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猜一猜。

快乐的节日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幼儿园都会组织小朋友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悼念我们那些未曾谋面的英雄前辈,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没有他们的珍贵付出,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重大意义,让孩子们记住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图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再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呢?他们在干什么呢?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看图片,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很多幼儿对“清明节”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懂得不仅要学习先烈们的精神,同时也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让幼儿不仅在思想上以先烈们为榜样,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做起。

7、小班主题庆圣诞,迎新年——欢乐亲子嘉年华教案

一、活动目标通过活动,让幼儿、家长感觉到节日的来临,共同分享节日的欢乐。以亲子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家庭与班级的沟通,让幼儿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家长有进一步了解自己孩子的机会,加深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

二、参加人员:小托班所有教师、全体幼儿及家长朋友。

三、活动时间:20xx年12月24日上午:8:00--10:30

四、活动场地:各班活动室

五、活动具体安排

(一)晨间活动、早操

(二)教学活动观摩---科学活动:有趣的盒子

(三)亲子游园活动

(四)圣诞老爷爷送惊喜

亲子游园具体活动安排:

1.亲子游戏:拔羊毛游戏场地:小二班活动室内

负责教师:吴丹材料准备:30个夹子游戏规则:6对亲子,每个家长背上夹上5只夹子,在比赛口令发出后,抱起孩子去拔别家的羊毛,比赛口令一结束,游戏结束。获得总数最多的获胜(自家羊毛和拔来的羊毛相加)

2.亲子游戏:小鸡出壳游戏场地:小一班活动室外空地

负责教师:徐立琴材料准备:报纸若干游戏规则:每对亲子两张报纸,家长和孩子听到"预备--开始"拿起报纸,(中间撕破一个洞的),然后将报纸穿过孩子的头、肩、躯干和脚,再跨出报纸,一只小鸡就算孵成了。

3.亲子游戏:贴五官游戏场地:小三班活动室外东空地

负责教师:赵丹材料准备:眼罩3个、娃娃轮廓图、五官游戏规则:家长背起孩子,带上眼罩,孩子根据自己的感官给娃娃贴上五官,看看哪个孩子能贴正确。

4.亲子游戏:小猫钓鱼游戏场地:托班活动室

负责教师:巴燕君材料准备:各种各样的小鱼、6根钓鱼竿、小椅子若干、6只篮子游戏规则:在规定时间内,幼儿选取钓鱼竿,站在圈外进行钓鱼,家长帮忙拿篮子,将钓上来的小鱼放进篮子,最后数数,谁掉得多。(2分钟)

5.亲子游戏:巧掷海洋球游戏场地:小二班活动室外空地

负责教师:沈富琴材料准备:倒背衣五件、海洋球50颗、篮子五个游戏规则:家长站在蓝线前,穿好倒背衣,做接球状,孩子站在对面(红线前),把篮子里的10颗海洋球投进倒背衣中,比比哪个孩子投的又快又准。

6.亲子游戏:揪尾巴游戏场地:小三班活动室外西空地

负责教师:王新燕材料准备:尾巴5条游戏规则:5对亲子,家长将尾巴的三分之一塞进孩子的裤腰里,剩下的部分露在外面当作"尾巴"。家长背起孩子,当喊"开始"后,大家相互揪尾巴,看谁揪得多。

7.亲子游戏:我给妈妈穿鞋子游戏场地:小三班活动室内

负责教师:朱红燕材料准备:大篮筐二个,鞋子2双游戏规则:家长把自己的鞋子脱掉放进篮子里,请孩子从许多鞋子中找到自己家长的鞋子,并给家长穿好。

8.亲子游戏:大脚小脚游戏场地:托班活动室外空地

负责教师:汪媛霞材料准备:篮子3个、小娃娃毛绒玩具3个、大脚板3块游戏规则:孩子小脚踩在家长的大脚上,教师一声令下,从起点走到另一边,孩子抱起篮子里的小娃娃,原路返回,比比谁最快?

六、后期工作

1.制作好游戏卡。(每个家长一张游戏卡,玩好一种游戏,敲一下印章,印章敲满,算全部完成。

2.圣诞老爷爷衣服及安排好扮演圣诞老人的老师。

3.准备好游戏所需材料及印章及圣诞礼物。

快乐的节日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与同伴一起过节,感受节日快乐。

2、能把自己的物品同小朋友一起分享。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每人备一份小食品或小玩具;与大班联系,协商一起过节的事。

活动过程:

1、幼儿带好自己的礼品跟随教师来到其他班级内,指导他们主动向其他班小朋友祝贺节日,并在老师的安排下,找到自己的朋友。

2、组织幼儿玩“击鼓传花”的游戏,鼓声停花落谁手谁就表演节目。要求幼儿为同伴的表演鼓掌,以示欢迎。

3、示意幼儿把自己的小礼品取出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努力领悟《纲要》精神,在活动中,力争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努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积极的、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快乐的节日教案 篇4

快乐的节日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快乐的节日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快乐的节日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吹,地”等6个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儿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能随着优美的曲调唱歌。

3、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感情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用欢快的语调背诵儿歌,从中感受自己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

【课目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快乐的节日》歌曲;

2、《快乐的节日》图片或动画片;

3、所有字,词的课件或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放《快乐的节日》歌曲,会唱的跟着唱一唱。

2、听了这首歌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3、让学生说一说什么节日你最快乐?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范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认真听。

2、小朋友借助拼音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

3、借助课前预习笔记与小组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4、学生汇报、老师指导归纳识字方法:

⑴ 换一换:

祝→祖。(与祭祀有关)

⑵ 加一加:

加+贝=贺口+玉=国习+习=羽王+里=理

⑶ 形近字:

席+度。

⑷ 平翘要分开:

zhù 祝 zǔ 祖 chuī 吹

⑸ 后鼻音字:

xìng 幸 jìng 敬 fēng 丰 yǒng 勇

⑹ 同偏旁:

文→敢 敬

5、识字游戏,巩固识字:

找朋友(把上下两行字组词连起来):

敢 敬 祝 幸 度 席 自 羽

过 勇 尊 不 主 贺 毛 由

三、再读课文,熟悉字词:

1、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一说此刻心情。

2、指发名朗读。

3、齐读,共同体会自己的快乐心情。

四、生字归类,指导写字:

1、左右结构:

吹 地 快 师(左窄右宽)

2、教师范写:师 老

师:第二笔是竖撇,左边窄右边宽,最后一笔上面不出头是悬针竖。

3、学生先描红再练习,师个别指导。

4、展示漂亮的字。

五、作业:

把儿歌读给父母听,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快乐的节日教案 篇6

【设计理念】

阅读为本,读中感悟。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同学的阅读实践。本首诗语言通俗,情感愉悦,教师可引导同学多读多感悟,使朗读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

后置识字,主动探究。识字过程放在学习课文后,以自学探究的形式为主。同学对字词的学习掌握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意义识记的含量可大大增加,自学探究的难度可相应降低。使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表示得更主动,并更有实际的效果。设置梯度,引导背诵。本首诗篇幅较长,章节间联系不大,同学背诵有较大难度。设置背诵竞赛的情【设计特色】

1、后置识字,利用无意注意提高识字效率。

2、设置背诵梯度,增加背诵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6个生字。

2、能用欢快的语调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3、感受自身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和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体会过节的快乐,能用快乐的语调朗读。

2、自主认读生字,正确书写“吹”、“地”。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节日,齐读

⑴ 问:你都过过哪些节日?这些节日你是怎么过的,开心吗?

⑵ 用“(什么节日)是(怎么样)的节日”说话。

2、在“节日”前加书“快乐的”,出现本课题──《快乐的节日》,齐读。(读出开心、快乐)

(通过对话,激发愉悦的心情,唤醒表示的渴望,为感情朗读奠好基石。)

二、阅读课文,体会感情:

1、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二遍,要求:

第一遍读正确,第二遍体会快乐的心情。

2、研读:

哪些句子让你读到了节日的.快乐?

⑴ 找出最能让你体会到快乐的一段语句自身读一读。

⑵ 读给同桌听听,让同桌帮你评一评。

⑶ 指名读:

读得不够好的,请同学协助指导。

读得好的,请你带着同学们读一读。

3、欣赏歌曲,观看课件:

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欣赏与课文内容相符的课件,可轻声跟唱,也可拍手或扮演。

4、带着愉悦的心情朗读全文。

充沛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同学通过不同形式反复品读,体会语言的内在情感,引导同学“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领悟语言文字,用“音乐语言”来酝酿愉悦情感,让同学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三、自主探究,识字写字:

1、自主识字:

⑴ 分小组自同学字:

说说你认识哪些生字,是怎么认识的,并打算怎么记住它?

不认识的字请教老师或同学。

⑵ 检查识字情况:

① 运用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要求读正确并组词。

② 认读有生字的词语:

每个生字组词2~3个(不要出现未同学字),打乱顺序,指名认读。

③ 形近字识别,音近字辨读:

吹──听 贺──员 国──园 由──田

祖──祝 敬──近 吹──村 进──敬

2、自学写字,要求:

能正确书写“吹”、“地”二字。

⑴ 学习小组内分析:

① 书写的笔顺。

② 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⑵ 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吹”、“地”各二个。

① 展示局部作业,全班交流、评价。

② 小组内交换评价意见,交流书写体会。

四、课后作业:

1、认真书写“吹”、“地”二字。

2、把诗歌有感情地读给同桌(老师或家长)听。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正确书写“老师”、“祖国”。

〖教学环节

一、复习检查:

1、生字掌握情况:

指名读带生字的词语。

2、分小节指名朗读课文。

3、质疑问难,不明白的地方力求引导同学在读中求解。

二、自学书写生字:

步骤与上堂课中“自学写字”环节相同

三、背诵课文:

1、选取自身最喜欢的一节背诵:

⑴ 会背后马上举手,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好。

⑵ 反馈:

尽量抽背背诵速度较慢的同学,相机给予鼓励。

选背的环节可再进行一次。反馈时可背给同桌听,教师再做简单的了解和热情的鼓励,再次调动背诵积极性。

2、定时背诵:

⑴ 给予同学一定的时间(3~5分钟)自由背诵:

指导:背诵能力不强的同学可逐节背。

记忆力强的同学可几节一起背。

⑵ 反馈:

① 了解同学背诵的情况。

② 请背得多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并请他们说说你是怎么记牢的。

③ 指导:还可用记住关键词语的方法来协助背诵。

3、再次定时背诵,时间以达到大多数同学都能流利背诵为准。

4、反馈:

全班同学起立背诵课文,到你不会背的地方,自觉坐下。听其它同学背。

不同形式的背诵可激发同学背诵的兴趣,降低背诵难度,教师还可以充沛利用积极的评价,促进背诵能力不强的同学的发展。

四、听唱歌曲,结束课文:

1、听歌曲《快乐的节日》,全班同学边唱边跳

(有条件可到室外)

2、小结:在我们这个充溢甜蜜、幸福的新时代,每一天都是快乐的节日。

五、课外延伸:

安排同学收集描写节日的诗歌,熟读会背。并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给同学展示效果的机会。

(课内外结合,使课堂上培养的朗读诗歌的能力在课外得到很好的延伸,并培养同学对诗歌这种表达的喜爱之情,最终使他们有兴趣着手创作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