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1
《跨越百年的美丽》以美丽为主线,证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可是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比较多,比较难读懂,所以我在备课时想力求经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深刻含义,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可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完课后,第一感觉就是没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进取性。尽管对这班学生知之甚少,这种情景却不在预料中,这么沉闷还是出乎意料,我很努力地用语言激励、启发,可是感觉孩子们一向很拘束,不能以简便的状态应对课堂学习。从我自身反省,我觉得我在课堂把握上存在必须的欠缺,没能从孩子的切身实际出发,过于注重课堂环节与教学结构的把握,没能适当的停下来调整节奏,让学生来适应课堂氛围,让这种拘束的气氛有所改变,是很大的失误。
尽管遗憾,却也有欣慰与收获。学习了前辈教师的宝贵的经验,聆听的各位领导的精彩的讲评分析,使我受益匪浅。总的说来有一下几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
1、加强预习环节。预习不仅仅是读课文,还应当包括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悟。经过预习,学生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自我的“已知”和“未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就像吕校长说的,学生在课堂上得表现能够用充分的预习来改善。充分的预习能够让课堂更加活跃,交流更加生动,理解更加深刻。
2、更加精心备课。不仅仅是对教材的`备,还有对学生有所准备。就像白主任说的,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的教学环节要研究学生的理解本事,所以备课也要有不一样的侧重。我们当教师的不仅仅要注重对教材把握,将教材烂熟于心,还有对学生有所把握,不能让自我的备课成为学生学习的阻力。
3、培养学生的课堂表现力。一节课需要的是师生密切的合作,课堂气氛的好坏与教师平日的常规要求、上课习惯,学生的听讲、发言等细微的表现关系密切。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要培养每个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要让学生会说。会说需要一段时间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堂堂课去潜移默化。我期望打造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是全员参与的课堂。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生动起来,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2
《跨越百年的美丽》以美丽为主线,证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但是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比较多,比较难读懂,因此我在备课时想力求透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深刻含义,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上完课后,第一感觉就是没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用心性。尽管对这班学生知之甚少,这种状况却不在预料中,这么沉闷还是出乎意料,我很努力地用语言激励、启发,但是感觉孩子们一向很拘束,不能以简单的状态应对课堂学习。从我自身反省,我觉得我在课堂把握上存在必须的欠缺,没能从孩子的切身实际出发,过于注重课堂环节与教学结构的把握,没能适当的停下来调整节奏,让学生来适应课堂氛围,让这种拘束的气氛有所改变,是很大的失误。
尽管遗憾,却也有欣慰与收获。学习了前辈教师的宝贵的经验,聆听的'各位领导的精彩的讲评分析,使我受益匪浅。总的说来有一下几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
1、加强预习环节。预习不仅仅仅是读课文,还就应包括学生对课文的初步感悟。透过预习,学生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已知”和“未知”,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就像吕校长说的,学生在课堂上得表现能够用充分的预习来改善。充分的预习能够让课堂更加活跃,交流更加生动,理解更加深刻。
2、更加精心备课。不仅仅仅是对教材的备,还有对学生有所准备。就像白主任说的,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的教学环节要思考学生的理解潜力,因此备课也要有不同的侧重。我们当老师的不仅仅要注重对教材把握,将教材烂熟于心,还有对学生有所把握,不能让自己的备课成为学生学习的阻力。
3、培养学生的课堂表现力。一节课需要的是师生密切的合作,课堂气氛的好坏与老师平日的常规要求、上课习惯,学生的听讲、发言等细微的表现关系密切。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要培养每个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要让学生会说。会说需要一段时间的养成,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堂堂课去潜移默化。我期望打造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是全员参与的课堂。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生动起来,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3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感染力极强的文章。文章赞美了居里夫人。与同类的文章相比,所不同的是全文以“美丽”统领,向我们展示了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既来源于她端庄的容颜,也来源于她用生命和信念换来的“镭元素的淡蓝色荧光”,更来源于她献身科学,不惜用生命作代价所追求的人生之美,以及视名利如粪土,圣洁、伟大、高尚的人格之美。这种美丽,一百多年来一直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在设计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考虑的:先通过图片和文字感受居里夫人的外表美,再设置疑问——为什么居里夫人的美丽能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人们心中,能够跨越百年?除了美丽的容颜,居里夫人的美丽还表现在哪里?学生带着疑问自读课文,找到“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个句子。再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的精神,用笔画出有关句子,认真地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为了有助于学生体会一百多年前居里夫人的工作情景,我插入了电影片段,并结合文字分析理解,这样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居里夫人为了提炼镭不顾条件的艰苦、生活的艰辛、工作的劳累、被烧伤的危险。再引出“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这句话,趁机给学生讲解经过几万次提练,从成吨的'工来废渣中提练出的0.1克镭大概比圆珠笔笔尖还要小,引导学生体会冶炼镭的艰难程度。而居里夫人工作的艰辛和她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这种执著追求的精神是如此美丽的!接下来,为了体会居里夫人献身科学的精神美,出示两段文字对比,体会居里夫人为了科学研究容貌上的变化,补充资料:居里夫人由于长期提练镭,慢性中毒得了恶性白雪病,从而体会居里夫人这种献身科学的精神无疑也是美丽的。
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淡泊名利也是一种美,在这一部分先让学生从文中了解居里夫人一生获得的荣誉,她是如何对待的?再补充了资料,居里夫人放弃了申请专利,放弃了成为百万富翁机会,这位伟大的女性淡泊名利,一生想着科学研究。这种高贵品质难道不是一种美丽吗?最后播放居里夫人的演讲片段,让学生理解怎样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美丽”的含义挖掘出来了,这篇课文也就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堂课上下来,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
1、课上回答问题的同学不多,这肯定和我的引导有关系。
2.在设计问题上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理解体会,我还是引的太多,说得太多。
3.备课还是不到位,使得课上前松后紧,尤其是时间安排上不佳,以至于拖堂七、八分钟。重点段也应该多品读、感悟。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4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感染力极强的文章。文章赞美了居里夫人,向我们展示了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 “美丽”,这种美丽既来源于她端庄的容颜,也来源于她用生命和信念换来的“镭元素的淡蓝色荧光”,更来源于她献身科学,不惜用生命作代价所追求的人生之美,以及视名利如粪土,圣洁、伟大、高尚的人格之美。这种美丽,一百多年来一直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这篇课文内容多,篇幅较长。文中多处运用联想、引用、对比的手法,既扩展了文章的取材范围,又使居里夫人的形象更为丰满,更为美丽。尽管这篇课文教学难度大,但我仍然觉得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于是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后再默读课文,边读边划记重点语句,边写旁批。上完《跨越百年的美丽》这课后,我觉得最令人满意的地方是他们能够认真地阅读,边读边划句子,有的学生还在书中打了问号,写了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和感受,我发现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
另外多媒体课件应该为我们教学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在我的这节课中,多媒体课件却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虽然我注重了课件的清晰性和实用性,但还是效果不佳,像上面已经提过的重点语句的出示只是其一,其二则是一段视频的出示没有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居里夫人那提炼镭的.艰辛,结果毫无作用。
可以说这堂课是美丽的,但这份美丽只浮在半空。学生真正读懂这份美丽了吗?好像还欠缺一点点。他们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尽管他们发自肺腑地说了一些令人感动的句子,要向她学习。但居里夫人的精神真的感动了所有同学?答案不见得令人满意。课前设计时,想法是好的,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的教学原则,以读为本,也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可惜还是没有将读落到实处。我想这节课应该还要在读上下功夫,多读多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5
加入工作室的第一个学期,工作室布置了新一轮的上课任务,本着自我锻炼提高的愿望,我选择第一位上课,选择《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有了前期制定的课程纲要,于是我根据课程纲要,开始了第一次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因为这篇文章是记念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而写的,那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让人一直铭记,直至百年、千年甚至永恒?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读文,读完后发现居里夫人不仅容貌美,她身上所具备的对待科学、对待名利的态度也是美丽的。
因为和赵明建老师合作上课,一人上一个课时,在和他交流后我开始了第一课时的备课,在美丽上做文章。备好后在周四工作室教研时进行了说课,大家分别从目标制定的依据、目标、评价任务几个方面展开了交流,得出的结论是:第一课时要夯实基础,以字词教学,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为主,第二课时再从外在美和内在美两个方面感知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
就这样开始了第二次备课,以字词教学为主,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自由练读、同桌互助、观察比较、全班交流等方式,准确认读14个生字,正确书写“分析、顽强、侵蚀、隐退、乏力、荣誉、头衔、捐赠、诞生、里程碑、卓有成效”等词语。
2、通过自由练读、同桌互读等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通过课前资料搜集和课上交流,初步了解居里夫人。
评价任务是:
1、能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抄写易错字。
2、通过初读,能理清文章思路,概括主要内容。3.能借助资料,谈谈自己对居里夫人的认识。
用这样的教案,我开始了试讲,课后老师们开始评课,在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
1、字词教学比较扎实,但是对于六年级学生而言自学生字词不成问题,应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学。
2、这篇文章是第五组第一篇课文,课堂上没有和单元进行整合,与单元主题“科学精神”没有联系。
3、这是一篇散文,在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时没有一定的方法指导,学生不好把握,所以教学上用时过长。可以在检查读文时总结段意,连接段意总结主要内容。
课后随即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关注单元主题,由单元主题导入新课,并引导学生连接段意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在周四教研活动中,我用六一班开始上课。因为学生预习到位,所以这节课基本上是按部就班上下来了。
课后,工作室成员和我校听课老师在一起研讨评课,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目标制定不到位
1、目标表述不严谨,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模糊,如:体会。什么是体会?体会是不可测量的。
2、只注重字词读写、文章朗读,目标中缺少对词语的理解。如:摸瓜寻藤、摘叶问根、里程碑、视名利如粪土。
二、评价任务的设定不具体
评价任务是通过教学活动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在教案中没有体现,如:认读生字。怎样判断学生达到认读的目标了,具体用什么方法评价没有具体表述。
三、没有关注学段目标
中段和高段的字词教学形式不一样,达成的目标也不一样。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对于字词的学习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而不是现在课堂上展示的半扶半放。课文主要内容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在高段教学不合适,也不适用于这篇文章总结主要内容。这也反应了我在备课时没有关注课标的要求,对文章把握也不到位。
四、教学时充分关注课堂
虽然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要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这节课中我就出现了失误:指名介绍居里夫人时因为没有听清楚学生的介绍,出现了错误的纠正。在评价方式上,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小组间相互评价的作用,但是在这节课上体现的较少。
静坐常思己过,回想自己的教学,的确存在一些缺陷和遗憾。作为教师,上一节课难,上一节好课更难,在备好课上好课的路上也没有捷径,只有自己不断努力,不断总结,且思且行。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6
课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梁衡的同名散文(发表于《英才》1994年第4期)的节选。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一开始描写了居里夫人在法国科学院作学术报告的场面。接下去的两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为了探索“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而进行的艰苦的研究,直到发现了镭。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居里夫人在名利面前的态度和做法,表现了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高贵人格和全身心投身科学的忘我精神。最后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肯定居里夫人的人格。
在课文的学习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自己理解,大胆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时间,整个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做适当的指导。把所学知识由教本结构变为认知结构,把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分解,提出一个个不同类型的问题,再配备一定数量的巩固练习,形成一个学习方案,于上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以备课堂使用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字里行间中都能感受到居里夫人的美丽,说的比我预想的好得多。
但整堂课学生的朗读还不够,以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怎样使学生把对句子的理解和朗读有机的结合起来。
这篇课文给我很大的启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很活,教师不是事先准备好框架,而是应该充分吃透教材后,上课应学生的情况而定,真正做到因人、因班级而宜。导学性课程应是老师先研究,再带领学生一起在课堂上研究。教师的研究要先于学生的研究,深于学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