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昆虫记》有感

2025/09/28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昆虫记》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昆虫记》有感 篇1

天空被黑幕笼罩着,只留下一轮圆月,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草丛中每一片叶子上。湖中的月光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贝多芬演奏的名曲。在寂静的夜空中,在苍茫的月光下,有一些生灵活跃在草丛中,跳跃在达尔文的笔下。

看,那是花团锦簇中的公主,她煽动那双五彩的翅膀,在空中留下一道弧线;听,那是绿茵丛林里的王子,他演奏着迷人的乐曲,歌声一直飘向远方。他们是谁?其不知它们就是我们身边的蝴蝶、蜜蜂、蟋蟀、甲虫……在达尔文的笔下,小虫子们充满了灵性,在一本薄薄的书中我看到了一曲属于生命的乐章,它蕴含了生命的生机,它包含了达尔文对小虫子们深深的爱。原来,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达尔文用他的一生在观察小虫子,他把小虫子当成了朋友当成了亲人,他用心观察小虫子。蝉,在夏天不知疲倦吱吱的叫着,仿佛在为辛勤的人们歌唱,可人们并不喜欢它,大达尔文抛开世俗的言论,仔细地观察蝉,发现蝉是个自食其力的勤劳者。而一直被人们歌颂勤劳的蚂蚁竟是劫掠者,他们把蝉辛苦寻觅的食物占为己有。

在达尔文笔下的丛林里,我看不到社会的喧嚣,却看到了久违的宁静;我看不到人心的险恶,却看到了昆虫的纯真;我看不到世界的虚假,却看到了虫与虫之间的真诚,达尔文将这些情感描绘的淋漓尽致。

昆虫记带着我徜徉在大自然中,小虫大爱唤起我对生活的热爱,达尔文的探索精神给予我力量,慢慢的,慢慢的,我发现生活是如此美好,哪怕是最卑微的生命。

读《昆虫记》有感 篇2

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亲近文学的方式当然是阅读。阅读那些经典和兴作,在故事和语言间得到和世俗不同的气息,优雅的心情和感觉在这同时也就滋生出来。

我有这样一本《昆虫记》。开始我对昆虫一点兴趣也没有,买时我还说自己绝对不会看这本书,可经过我和这本书的互相认识,我便对它爱不释手。《昆虫记》出版至今已有十多种版本了哦!提起昆虫,有人会说:“我可喜欢小昆虫了,还常逗它们玩呢!”有人会说:“我可害怕昆虫了。”这本书就是让喜欢的人了解昆虫,让不喜欢昆虫的人喜欢昆虫。作者法布尔是一位法国人,他从小就酷爱昆虫,有一次,他去赶鸭子时,发现了一种稀有昆虫,可手上已经满是昆虫,于是,他把一只昆虫叼在嘴里。尽管昆虫发出苦涩的液体,他还是硬着头皮回家了呢!

让我们做一个希望优秀的人,一个亲近文学的人,一个得到与世俗不同气息的人!

读《昆虫记》有感 篇3

昆虫记是法布尔花费了一生的时间写成的科普著作,前不久,我刚刚从这丰富多彩的昆虫世界里旅游归来,文章中介绍了许许多多的小昆虫比如:孔雀蛾,它是一种长得很漂亮的蛾。它们中最大的来自欧洲,全身披着红棕色的绒毛,脖子上有一个白色的领结,翅膀上洒着灰色和褐色的小点儿;条纹蜘蛛,它蜘蛛中最完美的一种。胖胖的像榛仔仁一般大小的身体上,有着黄、黑、银三色相间的条纹,所以它的名字叫“条纹蜘蛛”。它们的八只脚环绕在身体周围,好像车轮的辐条。几乎什么小虫子它都爱吃。

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蝉,它在寓言中被比拟成懒惰的代表,其实不是的。蝉从小小的幼虫从卵里孵化出来后,就呆在树枝上,秋风把它吹到地面上,一到地面,马上寻找柔软的土壤往下钻,钻到树根边,吸食树根液汁过日子,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从幼虫到成虫要通过五次蜕皮,其中四次在地下进行,而最后一次,是钻出土壤爬到树上蜕去干枯的浅黄色的壳才变成成虫。由此可见,蝉是见不得天的昆虫,虽然寿命很长,但是很少很少在阳光下生活,几乎一生都在黑暗地下度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真正懒惰的昆虫是蚂蚁!蝉才是不辞辛苦的劳动者。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读《昆虫记》有感 篇4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昆虫记》的书。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被书中有趣的动物迷住了,原来我生活的周围,有着如此多熟悉又陌生的小生命。

每年的夏天,我们都能听到一阵阵蝉的鸣叫声,他们不知疲倦,提醒着人们夏天的炎热。原来我知道蝉会歌唱,但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歌唱的。这本书上告诉我,蝉的身上长有发音器,也叫做音盖。蝉的音盖是两块坚硬的盖片,镶嵌的十分牢固,只有靠腹部的骨气和收缩,才使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我还知道了蝉有听觉,但他们不怕炮声,那是因为他们的听觉器官接收不到炮声的频率,所以他们听不到。

通过这本书,我也了解到,作者法布尔坚持不懈使我很敬佩他,因为他不怕困难,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着的昆虫来观察,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一定要向法布尔那样,努力、坚持不懈,我们的成绩一定会更好的!

读《昆虫记》有感 篇5

这是一个神秘的世界;这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这是一个只属于昆虫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就藏在一本书中,这本书就是《昆虫记》。

《昆虫记》出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之手,是一部世界名著。法布尔将他毕生的昆虫研究成果都以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绘出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让人们在享受阅读的乐趣时,还能学会各种有关昆虫的知识。

在《昆虫记》中,我认识了许多昆虫,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其中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螳螂。法布尔在描写螳螂的时候,用了一整篇文章着重描写螳螂捕食的情景,这篇《螳螂捕食》是我觉得最有趣的一篇文章。

在文章开头前,法布尔为我们先仔细介绍了螳螂的外貌。螳螂半昂着身子庄严地立着,只见它那宽阔薄透的绿翼像亚麻长裙似的掩在身后;它两只前腿伸向天空,一副祈祷的架势。它的两只前腿上有许多尖锐的齿刺,这些都是它致人死地的武器。

接着,文章又写了螳螂捕食的形态。一旦猎物出现,螳螂捕捉器的那三段长构件突地伸展开去,末端伸到最远处,捉住猎物后便收回来,把猎物送到两把钢锯之间,把猎物夹紧,待到猎物死去,螳螂就开始享受它的美味大餐。倘若遇到比自己凶猛的猎物,螳螂立刻就会摆出一副吓人的架势,先让猎物吓破胆,再慢慢对猎物进行屠杀。

知道了螳螂如何捕食后,让我不禁对螳螂另眼相看。没想到如此娇小的螳螂捕猎时竟如此凶狠,简直是令人望而生畏。

读完《昆虫记》,我不禁被法布尔流畅的文笔和对昆虫细微的观察所折服。法布尔的《昆虫记》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昆虫的世界,更是为我们打开了科学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