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近似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近似教学反思 篇1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近似数的连续进位问题。
成功之处:
1.复旧引新,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课始出示: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986413 35628 65214 90088 ,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3.深刻体会保留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
4.重点比较2.5和2.50的区别。通过在数轴上的取值范围,使学生体会到2.5的`取值范围在2.45~2.54,2.50的取值范围在2.495~2.504,虽然大小相等,但是精确度不一样,2.5表示精确到十分位,2.50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不足之处:
1.学生对于保留整数就是看十分位上的数是否满5,但对于精确到十分位就是保留整数的逆向理解有些困难。
2.对于典型题中形如9.956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学生还是存在不知如何进位的问题。
再教设计:
1.加强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的逆向理解,使学生深刻体会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
2.加强典型易错题的练习,消除学习中易出错、易混淆的问题。
近似教学反思 篇2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之所以是教学的难点,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课环节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到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再到这两年我们学校大约投入多少钱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应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而应该是“用教材去教”。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生必定倍感亲切,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一堂课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将新课标的思想、理念自觉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去。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时总是保持着比较兴奋的状态,时而交头接耳,时而议论纷纷,时而面面相觑,时而恍然大悟、开怀大笑,师生皆全情投入,宛若一场趣味盎然游戏。
(2)丰富教材内容,源与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新课标强调数学内容增加密切联系生活、反映数学发展的新内容、新思想。教材知识只是一种学习的资源,教学时要灵活运用教材资源,补充和发展教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其它学习资源。我在本课教学中,将学生找到的一组数据作为教学素材,展开教学,充实了教材内容,又不拔高要求,为学生所喜爱和接受,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与人合作交流、积极探索新知奠定了基础,真正让数学走近了学生的生活!
近似教学反思 篇3
师:(出示统计表) 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情况统计表
城 市 名 称 小 学 生 人 数
A 91995
B 94955
C 95955
D 98955
师:根据这个统计表,你能知道什么?
生1:我知道A城市小学生最少,D城市小学生最多。
生2:我知道这四个城市小学生人数的后三位数都是995,万位上都是9。
生3:我知道这四个城市的人数都比9万多,都比10万少。
师:同学们真会发现!这些数据都是经过认真调查统计获取的,一个不多,一个不少,都是准确数。(板书:准确数)但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说得这样准确,而是主说出大约是多少。例如,我们班有67人,大约是几十人?
生:大约是70人。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因为67人接近70人,所以大约是70人。
师:像这几个城市的小学生分别大约是多少万人,为什么?
生1:A城市大约是9万人,因为91955接近9万。
生2:B城市大约也是9万人,94955也接近9万。
生3:C城市大约是10万人,因为95955接近10万。
生4:D城市大约是10万人,因为98955也接近10万。
(师进而引出“近似数”和“≈”,板书如下:)
91955≈9万
94955≈9万
95955≈10万
98955≈10万
师:刚才我们把这几个数写成了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为什么有的约等于9万,而有的约等于我10万,请你们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看有什么发现?
生1:我发现这几个数只有千位上的数不同,千位上是1、4,近似数是9万。
生2:我有补充!千位上是5、8,近似数是10万。
生2:我发现这几个数的近似数与千位上的数有关系,如果千位上的数比5小,这个数就更接近9万,所以它们的近似数是9万;如果比5大或等于5,这个数更接近10万,所以它们的.近似数就是10万。
师:同学们说的太妙了!如果把一个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关键要看千位上的数,如果小于5就舍去,如果满5就向前一位进“1”再把后面的数舍去。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四舍五入法”。
生1:老师,我有不同意见!如果千位上是5,而这个数不是95955,而是95000,我觉得它的近似数可以是9万!就不能“五入”了!
生2:但也可以是10万!
生3:我认为既可以是9万,也可以是10万!
师:能讲讲道理吗?
生1:因为95000比9万多5000,比10万少5000,它既接近9万,也接近10万,所以它的近似数可以是9万,也可以是10万。
生2:因为95000离9万和10万一样远,所以说它的近似数是9万行,是10万也行。
师:你们说的还真让人信服!像95000的近似数,完全可以这样理解!还有其它不同意见吗?
……
近似教学反思 篇4
教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引入环节,在菜市场买菜时,总价是8.53元,而售货员只收8元5角钱,这就是在求8.53这个小数的近似数。在创设情境环节,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这样很自然地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再出题让学生说出把7.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664≈0.66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7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近似教学反思 篇5
《近似数》教学反思,今天区进修到我校进行调研听课,我上了一节数学课《近似数》。本节课要求学生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材对此知识内容的呈现形式分2部分出现,第一部分内容让学生体会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和使用近似数,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和使用近似数,你注意过吗”的提问形式呈现了学生例举自己所接触过的近似数。第二部分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体会到取近似值精确到某一位时,只要看他后一位数字用“四舍五入”即可。教材以“填一填、说一说”的形式出示了例题——某市在校学生今年共植树148264棵,根据 “四舍五入”到不同的数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要求求出148264的近似数。
数学教研员李老师听了这节课。课后李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 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非常好,每一个教学活动的安排都带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性,体现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层次清晰、环环相扣、重点突出。一番中肯之后,李老师提出了几点很有价值的建议。
①在课堂上老师要多提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要结合孩子们已有的
生活、学习经验设计问题,学生只有对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乐于思考、才会主动参与学习。将直接课堂导入环节:“请同学们认真观察黑板上的这2组数据,想一想这2 组数据有什么不同呢?”改为激趣式导入让学生自己说出所了解的近似数数据“谁知道全国人口大约有多少?南京长江大桥大约有多长?……”
②一个新的知识点从学习到掌握孩子们需要一个过程,在学生学习了“四舍五入到十位约等于148260”的方法之后,应该出2、3道这样的题让孩子们练一练,内化学习方法,举一反三掌握知识。
③ 课堂上老师的评价很重要,尤其是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答案老师要委婉的点评,让孩子感到虽然自己的想法错了,但自己积极动脑思考的行为却得到了老师的认同,同样值得高兴,会继续积极主动参加后面的学习。课堂上对于学生出现回答错误时我评价的语气较直白生硬:“你说错了。”这样的评价很容易伤到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学习自信心,不愿思考了。
很高兴李老师能给予这样的点评,在今后的教学中再接再厉,让我的课堂无懈可击。
近似教学反思 篇6
今天教学大数的改写及近似数,虽然教学内容已经讲解完毕,但是从学生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听明白。我仔细思考了一下,大致有两方面的内容。
教学中的不足:
一、教学内容比较多。虽然在讲这节课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大数的读与写,对大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大数的改写尚且不熟悉,另外又加上还要学习大数的近似数的写法,所以学生一下子接收不了这么多的知识,以至于学生没有听明白。
二、教学环节联系不够紧凑。在讲解完大数的改写后,我直接讲解道:整万数可以这样简单进行改写,那非整万的数呢,应该怎么写呢,然后引入四舍五入方法,这里的引导有些生硬,没有给学生缓冲的时间,所以造成学生云里雾里。
改进的方法:
一、首先大数的改写和近似数应该分开来教学,这样留给学生自己消化的时间和充分的`练习时间,在上次教学过程中,大数的改写虽然简单但是还是容易出错,比如:有的学生会把最后的万字丢掉,或者改用=的时候用了≈。
二、在教学环节的引导上,应该提前组织好语言,应该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做整万数,什么叫做非整万的数,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理解。然后讲解完之后,让学生知道整万数可以进行改写,把个级的0去掉,再加一个万字,那如果非整万的数也想改写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先把非整万的数近似成整万数,按照整万数改写的方法进行改写。
这样上课时,学生可能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大数的改写,为什么大数的改写还需要近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