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心得体会
爱习作提供的弟子规心得体会(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1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名字叫做《弟子规》的书,熟读的过程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
原来自己觉得只要听父母老师的话就行,但读完这本书后才发现做人要有这么多的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如何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天下没有不爱儿女的父母!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悌〉,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而信〉,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学生身份;无论是说话做事都要适可而止,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议论其他人的长短,这样是不道德的'。 人要宽容大方,诚实可信,远离私心杂念,力求心胸宽广,这样才会健康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多接近有德行的人,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并把握好分寸,至于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弟子规》又一次让我更深的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成长很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2
素质教育即全面发展素质,因此,我们家长以往所提倡的发展德 智 体 美 劳就可以发展素质教育的核心与途径。我们居住比较落后的县城,周边环境相对较乱,居住人群较复杂,文化水平较低,平时为生计忙碌,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因此,学校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中国传统文化《弟子规》,它是一本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
在古时候,古人非常重视儿童教育。为什么他们这么重视? 因为小孩一生出来,他没有受到社会的污染,他很纯洁。在这个时候就要好好的教育他,你教他善,他就是善;你教他恶,他就变成恶。你教他读书,他就会琅琅上口;你教他跟兄弟姐妹友爱,他就会友爱。你讲故事给他听,他能牢牢记住。所以如果小孩错过学习得这个时段,就非常的可惜。
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弟子规》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德育教育重在点滴渗透,同时,又为了不耽误原有的教学进度,又进行了德育教育。听到的是孩子吟诵《弟子规》的琅琅的读书声。《弟子规》中的内容是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处处为孩子做表率。“凡是人,皆须爱”只要充满爱那个孩子不可爱。所以作为家长教育孩子要有耐心,爱心和细心,对待孩子要少讽刺和轻视,多一份尊重和宽容,少说伤害孩子的话,多说关怀的话,少用命令和批评的话,多用商量和鼓励的话。
中国传统文化“贵在力行”《弟子规》不是背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落实《弟子规》。想要教好《弟子规》就要善于抓住机会教育,尤其是在孩子犯错时更是机会的教育点。比如见到孩子读书时心神恍惚,到处张望时,我会提醒孩子“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当孩子讲粗口时,我也会教育他们“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当孩子有了不良行为习惯,如坐姿站姿和走姿不文雅时,我也会教他要有礼节,做到“步从容,立端正”《弟子规》贵在“学以致用”,我们不要照搬,要活学活用,唯我所用。
《弟子规》教学已开展一学期了,作为我们家长,我们不是在教授《弟子规》,而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和思想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充分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我将和我的孩子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
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3
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高中的一个历史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我的父母曾经在这方面教育了我很多,为人处世,以及一些礼仪都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你愤怒吗?读《弟子规》吧!你痛苦吗?读《弟子规》吧!……”大意如此。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难免产生几分怀疑的心态。是的,音乐可以使人平静,放松;运动可以使人忘记烦恼,心胸开阔;阅读能使人忘记现实,醉心于与先哲的时空中。《弟子规》这一本小书,又有多大的能耐改变一个人的心情的功用呢?可就是那么一次,我受到了《弟子规》的启发,改变了心态。
一个晚上熄灯后,同伴讲灵异故事,我被吓得出了一身的'冷汗。故事结束后,一个上铺的兄弟慢慢走到我床头,猛的大叫一声“啊……”。我以为出了什么事,被吓到了,也歇斯底里的大叫起来。过了几秒钟才发现是他恶作剧,我是愤怒的灵魂出窍了,忍不住骂了他几句。虽然马上语气缓和了下来,可我还是一直没有睡着,仿佛鬼魂一直在我身边,冷不丁可能就拉拉我的头发,摸摸我的脚什么的,而一些恐怖片的情节也在我头脑里闪个不听,长发遮面的白衣女子,僵直的胳膊,冰冷的手指,死鱼般的白眼……
越想越怕,禁不住心理暗暗恨这个捉弄我的这个人。最后,我想起《弟子规》的“泛爱众”,想起了“我生活我的生活。我爱所有的人,即便他伤害我欺骗我,我都会原谅他,因为他是我的同类,因为我相信他身上残留的人性”,这些我多年前写给自己的格言。不禁心情越来越平静,后来就不知不觉的睡着了。第二天,又看见这个兄弟,虽然依旧心理上有些障碍,但是敌意已经没有了。现在,已经好如当初了。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4
随着自己对《弟子规》等圣贤文化的熏修,我感觉从个人到家庭都受益匪浅。孩子越来越懂事,家庭气氛也越来越好,特别是夫妻关系得到很大改善。
我丈夫是刑警,工作很忙,所有的家务活、带孩子基本是我自己做。而我在高中教学,工作也不轻松。丈夫回来,往往就是一堆脏衣服、臭袜子一扔,大丈夫相一摆,坐吃等喝。尽管我为家庭为丈夫以前所做不少,而丈夫似乎并不领情,而且甭说你对他发脾气了,态度言辞稍有不好他就跟你斤斤计较。所以,我心中时常感到不平衡,总有种「忍辱负重」之感,两人之间也时常疙疙瘩瘩的。
随着圣贤文化的熏修,我慢慢醒悟了,原来问题的根本就在自己身上,是我自己的心态不对,虽然为家庭为对方付出的不少,但并不是念念为对方好,而是时常在用得失心衡量:我为他做了多少,他又为我做了多少,总觉付出多回报少,故心含委屈。对方感受到这种不正的思想,必然反馈回来的也是不好的态度。
《弟子规》上说「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夫妻之间不也是这样吗?是自己太自私了,所以我就知过改过,首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多看丈夫的优点,尽量不看他的缺点,丈夫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果然变了,而且变成了我的「大恩人」。因为是丈夫在社会上遮风挡雨,维护着我们这个家,治家理财也是多亏了丈夫;更主要的,正因为有了他的磨炼,我原来焦躁的性情才变得温和、沉静,狭小的心量也变得更加宽阔,是丈夫成就了我。所以,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他,感恩心一出来,恭敬心、真诚心都出来了。我也把这种心态传递给孩子,所以每当丈夫上班走时,我和孩子都送到大门口:「爸爸再见,您慢走。」下班回来,孩子赶紧迎上去:「爸爸辛苦了!」我则拿过毛巾给他擦汗。睡前孩子还要问安:「爸爸晚安,祝您做个好梦!」
丈夫出差时,我会打电话问候,在生活上也尽量体贴丈夫。若自己在家吃就简单对付,他回来时我就用心做一道菜;看到丈夫劳累,我自己再疲劳也要给他捶捶背,做做按摩,甚至打好洗脚水帮他洗脚。而且现在做这一切都是我心甘情愿的。平时我还常用手机给他发条短信,对他的优点或善行进行赞扬,因为《弟子规》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对他的缺点,尽量委婉地提出,一切事情都尽量考虑到他的感受。
前些天,我遇到一次学习圣贤文化的好机会,开始丈夫答应了,结果临走前一天晚上,他又变卦了,尽管我非常渴望并珍惜这次机会,但为他我忍痛放弃了。我对他说:「我们学习圣贤文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家庭、社会更加美好和谐,不能反而引发矛盾。我知道你也是为了我好,我也为了你,不去了!」他说:「这样的话,以后我支持你学!」随即,他出差去南方,回来时头一次给我捎回了衣服,而且还是两套;平时非常节俭的.他,花60元钱为我买了一把精致的梳子,还让人在上面刻上我的名字。
丈夫对我确实变了,大热天他会满头大汗地抢着炒菜;衣服、碗筷有时也帮助洗;看到我很累时他还会为我捶捶背;甚至有时还帮我剪脚趾甲。当然偶而丈夫脸上也会阴云密布,我就赶紧反省自己,一静下心肯定会发现自己心态或言行上有不好之处,只要纠正了,他也很快会「多云转晴」。
我越来越感到,家庭的幸福需要我们用爱心、感恩心来好好经营。同时我体会出遵循圣贤教诲的两个原则,肯定你的家庭会非常美满。第一句话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自己想得到什么就要先付出什么,不想得到什么当然也不能让对方承受;第二句话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就是当出现矛盾或不顺时,我们应首先好好反省自己,往往问题的症结就在自己身上。其实只要念念为对方着想,一切就会无所求而自得,总之一句话:只要念念为对方,家庭就可变天堂!
弟子规心得体会 篇5
存好心,行好事是做人的根本。我认为,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诚信是金。书中讲到: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妇关系都需要建立在信任、在付出当中。再来,兄弟亦复如是,你愈照顾兄弟,兄弟就愈信任你。最后朋友,朋友是没有血缘关系的,这都是要透过长期的相处,所谓日久见人心,才能真正赢得朋友的信任。也就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以一颗诚挚的心做一些对别人有益的事,不管是对人对事都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这也是自古以来做人的基本准则。
作为教师,我每天都要和孩子相处的很融洽。我觉得想和孩子处理好这一关系,就的和孩子交朋友。朋友之间是非常平等的,任何一个人想要获得友谊就要学会尊重你的朋友,否则,你将失去他。对孩子也一样。他也许还小,也许不懂事,但是他绝对懂得尊重。作为朋友你必须要讲诚信,当你学会信守承诺时,你便获得了朋友的信任。同时也获得了孩子的信任,而这种信任是世界上最珍贵,最无条件的。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子,他说:只关心种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子喂麻雀。他还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地进行心灵的接触。这席话让我们懂了老师和孩子之间重要的是情感交流,每一次心灵的碰撞都有利于建立和谐、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老师和孩子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使孩子自觉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种活动,只有在互相信赖讲究诚信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总之,学习《弟子规》就是规范人的行为,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它对一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人格的确立,以及智力的开发有着关键的作用,尤其对小朋友来说,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对教师来说也是一本难得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