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卡罗纳》教学反思

2025/09/30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卡罗纳》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卡罗纳》教学反思 篇1

《卡罗纳》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爱的教育》,课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悲痛欲绝时,身边的人真诚、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卡罗那的那份伤、那份痛以及大家对他的爱,十分感人的一篇文章,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教学时,我从“关爱、勇气”这个点出发,紧紧围绕“卡罗那失去母亲的伤痛和他身边的人给予他默默的关爱”这一情感主线,通过“卡罗纳万分伤心与老师,同学和家长关心卡罗纳”的情景对比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此时身边人的关怀对痛失母亲的卡罗纳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此时的卡罗那除了需要安慰,更需要鼓励,给他面对困难的勇气,让他坚强。而此时此刻,孩子们感受到卡罗那的伤痛越深,才会更好感受到卡罗那需要的关爱越重要。

在理解的卡罗纳伤心的句子时,我让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再抓住卡罗那的神情、动作……深入课文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内心的悲痛。有的句子让孩子们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大胆现象,去体验卡罗那的悲痛欲绝。比如: “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侯,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我抓住“千叮咛万嘱咐”让孩子们想像母亲还可能对他叮咛什么?嘱咐什么?孩子们各抒己见,畅谈着母亲在世时的美好情景,而现实却和回忆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此刻,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卡罗纳的可怜,伴随悲伤的'乐曲,孩子们反复品读,真正把孩子们带入了情境.此时我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就是痛失母亲的卡罗纳,大声表达出最想对母亲说的一句话,让孩子们感同身受,更深刻感受到卡罗纳的痛苦。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这节课在结尾的地方设计一个写信的环节就有些画蛇添足。还有在感受关爱的时候,孩子们没有前以部分入情……但是不管得与失,都为我以后的教学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只有知道哪里做得不够好,才知道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

《卡罗纳》教学反思 篇2

《卡罗纳》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的.故事。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教师始终以《小语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努力转变教育观念,指导教学实践。由于《卡罗纳》这篇略读课文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教学本文时,抓住了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为了突破重点,较好地达成情感目标(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教学设计学习过程时,教师把课文分成两个版块。

一、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读了课文,你感觉到什么?(围绕卡罗纳的心情和表现来说)。

2、找出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卡罗纳的悲伤。

二、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卡罗纳遭遇了巨大的不幸,他显得无比脆弱,这时候,他最需要什么?看看卡罗纳周围的人是怎么做的?找出相关语句,细细品味。说说他们是怎样关心卡罗纳?让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卡罗纳》教学反思 篇3

《卡罗纳》是一篇略读课文,如何上出略读课文的味道呢?这个着实让我伤脑筋,如何对略读课文进行准确定位,免得碰上略读课上成精读课这个高压线。虽然愿望是美好的,但今天上了之后,现实还是很残酷的。

一、所得:

这堂课我主要抓两条线进行教学。卡罗纳的悲伤和大家对他的关爱,让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揣摩人物的心理,在自读自悟过程中,体会大家通过一言一行等细节表达对卡罗纳的关爱。线索应该还是比较清晰的。

两次的语言训练为学生理解文本,提供了依托。

第一次,通过“,妈妈。”的句式引导学生想象,妈妈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作者,通过作者给妈妈写信这一课外拓展,引导学生体会以前母子之间的.深情,为体会卡罗纳的悲伤打下基础。

第二次,通过让学生填空,练习说话,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用一句话,一个动作来安慰体贴别人,学会通过细节来表达关爱,同时运用语言,发展语言。

从课堂上的演绎来看,基本上达到了预设的目的。

二.反思

灵活合理地驾驭课堂,是检验一个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一个指标。课上下来,对于这一点,自己感觉不够满意。

1、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一切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这一点,就没有做好。我的设计只是一厢情愿的。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何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调控,引导,这也是欠缺的。今天课堂上,也有这样的例子,当学生说的,跟我的预设相左时,我的评点不够有针对性。如学生只讲到放学了,妈妈怎么做。思维被限制住了,我未能及时地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如做作业时,我生病时,吃饭时,睡觉时……。

2、一不小心又落到了精读课文的陷阱中了,虽然我的教学思路很简单,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卡罗纳的悲痛。让学生通过对老师同学及家长细节的揣摩中,体会大家对卡罗纳那细心的呵护。但是,由于上课过程中,太不放心,总担心学生将不出来,引得过多,取舍不够,详略不够突出,因此,这堂课看起来就象是一堂精读课了。这一票就能否决一切。现在人教网论坛上对这个问题也在作激烈的辩论。何去何从?我还是处于迷茫之中。如何上出略读课的味道。大伙应该会是都想说几句吧!

敬请各位同仁提供宝贵意见!

《卡罗纳》教学反思 篇4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应当给足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通过深入研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然后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和交流的机会,通过鼓励和诱导,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学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读自悟,教学时应紧抓文章精要部分,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感悟和思考。通过反复地读,感动自己,感动他人,将“爱”的内涵在心里有所提升。

一、敢于取舍最美丽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既不能等同与精读课文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又不能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略读课文并不意味着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其实,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综合运用。教学中,必须紧紧抓住重点部分,提出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指导学生一步一步地细读解疑,方能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于是,我大胆取舍,淡化“悲痛”部分,强化“关爱”部分,紧抓“在卡罗纳最悲痛的时候,大家是怎么献出自己的一份份关爱的”这一统领性的问题,贯穿全文重点部分,引导学生细细品读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时大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是每一个眼神,品词析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爱意,也对课文内容及语言特点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都获得了一串美丽、感人、独特的项链。

二、品词析句悟真情

古人曾把读书时品味,揣摩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因为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中,才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本文的重点和关键部分就是大家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中所表达的关爱,在教学中,我始终抓住文本,引导学生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多次创设情境的引读,总领描写大家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引导品味关键词语“同情和怜悯”、“屏息凝神”、“默默”、“目不转睛”等,一步步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文本,把爱化作可触摸的东西,将一根红线把文章主要内容串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词的敏感度。通过一次次深情品读,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憾,感情达到高潮。我想正是教学中注意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把语言文字训练与学生心灵感悟有机结合,注重了老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自由民主的构建,学生才得以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情感的碰撞。

三、深情研读表真情

读是感情的基础,读也是感悟的升华。读得流利,感悟才能深入。在朗读、理解、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为学生提供感情抒发的平台,把最真挚、无私、伟大的爱朗读出来,我只在关键处引导、点拨,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由交流、自悟表达中体会情感,在扎扎实实的读的训练中用心触摸语言,表达着这份真爱。我采取自由读、默读、合作读、指读、导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多层次的读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思想感情的洗礼和升华,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当一首《让世界充满爱》拉下课堂帷幕时,我“蓦然回首”,我发现学生已被爱打动,我也被这世间真挚的爱感动着!耳畔传来几位同事的话语:“我感动得想哭了!”真好,人人都被这世间真挚的爱感动着!愿爱永驻我们心田!

《卡罗纳》教学反思 篇5

这堂“千锤万凿”的课终于在11月23号正式完整地结束了,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因为值得反思的地方实在太多了。

先来说说这堂课的可取之处吧:

我以一封信为切入点,一是为了抓住悲伤的基调来出示课题,从而在还没有对课文整体感知时就调动起学生的一种共鸣即悲伤,二是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课文的兴趣,即类似于一个故事的展开而自然地引导到课文中去,具体是这样处理的:可是上帝爷爷并没有听到小男孩的乞求,在不久,他母亲因病去世了。此时他面容灰白,两眼哭红了,腿站不稳,好象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文中的话),你们猜,这位小男孩是谁啊?课文顺利地导入了,我还是以一个故事的方式(来到学校后有会发生什么事呢)让学生们去初步地“读课文”。在读课文时又不忘去找找划划表现卡罗纳悲伤的句子,让学生再一次沉浸在悲伤的氛围中。所以在指导朗读时,学生也能体会情感,理解卡罗纳悲伤的情绪,读得很不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时,在体现“爱”这一主题时,借助课文的最后一个段落,学生想象卡罗纳在回家路上的一些心理活动,来揭示课文所要传给我们的精神。这既是理解课文更是学生思维情感打开的一种表现,并且,从学生口中说出“爱”是真实而具体的。

总体来说,在把握课文的脉络上说是比较清晰的。一个一个环节下来,学生能体会得到两大情感:悲伤和爱。再通过较多的'感悟朗读,情感能够较好地把握与呈现出来。

再则,是需要反思的地方:

一,声音文件的处理。

这是最自责的,真可以说难以原谅。这是一篇很伤情,感动的文章,虽然只在两处用到音乐,可是却是为这堂课增添不少悲伤与感动的好“工具”,可以借助它来激起学生的情感与想象,奠定的感情基调也会更加得悲伤更能引发学生的思维。而笨笨的我却忘记把文件下载下来,这是教训啊,惨痛的教训!!!

二,提的问题不够简练,精练。

在一些提问方式上还不够干脆,比较罗嗦。这其实很忌讳的,学生明白问题了,你还强调它,显得烦琐,浪费时间(学生思维时间与课堂宝贵时间)。所以,在最后我是拖了一两分钟的。

三,想象写话处理的不好。

想象写话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他们以想象的空间,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写话:假使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会怎么做?给他以春天般的温暖,让他心中的悲痛早日消逝。)可实际上,我却处理得不好。因为考虑到后面还有课外的拓展(小诗),而那时时间也不是很多了,我只能让几个学生来交流交流。本意是在课堂上同桌之间交流一下的,可是我却说出了:同学们,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可以下课后交流。我不知道这是我前几次试教的所形成的习惯(因为之前是把想象写话放在课的最后的,预备课后还可交流)还是由于紧张而说错的,可我知道这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表现,是为了挤时间啊。这样的效果也是很不好的。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地方呢。对学生的反馈不够精细,键词的出示没有及时,表扬的话语就这么几句等等。

这些问题今后有待改善!

《卡罗纳》教学反思 篇6

《卡罗纳》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略读课文。这篇课文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这一书。本文讲述的是卡罗纳在遭遇到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热情地安慰他和默默地关爱他。本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的。

本组课文都是围绕爱这一主题来写的'。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这组课文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卡罗纳》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字里行间都散发着大家对卡罗纳浓浓的爱意。为此,我围绕“爱”这一主线,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谈话讨论,畅谈母爱;二是初读课文,捕捉爱;三是研读课文,感悟爱;四是说话拓展,延伸爱。

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所以在“初读课文,捕捉爱”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找一找“从哪可以看出失去了母亲的卡罗纳是万分伤心的”句子,并让学生读一读,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卡罗纳失去母爱的悲痛,使学生与卡罗纳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出要关爱他、帮助他的情感。

由于这组课文的单元目的是让学生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所以,我把这节课的重点放在了大家对卡罗纳无限关爱上,并重点指导了老师安慰卡罗纳的两段话。这篇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大家对卡罗纳的爱。在“研读课文,感悟爱”这一环节上,我把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找、读“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句子,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在亲近文本之后充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感悟爱。并重点朗读指导了老师说的两段话,分别从伤心和严肃、心疼和鼓励等角度进行引导。在“说话拓展,延伸爱”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也加入关爱卡罗纳的行列中,写一写想对卡罗纳说的话。不但升华了学生的情感,还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设想是美好的,但由于个人水平问题,在课堂上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在今天的课堂学习中,我感受到了活化课堂的价值,但是就是不能在瞬间作出相应的机智反映,抓住学生闪亮的生成,而是按着自己固有的思路,“循规蹈矩”地一步步前行。此外还有很多环节需要进一步揣摩和反思,所以今天的课堂学习,让我收获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