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船长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船长教学反思 篇1
船长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船长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船长教学反思 篇2
课后,我们工作室所有成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甚至有时引发了许多争论,本次研究的主题是“教师在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所以在备课时,我也是围绕此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在教学中有效的进行实施,感觉效果不错,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对学生来说,的确是经历了一次对文本深度感悟的过程,学习方法掌握了,朗读技巧明朗了,感情体会深刻了,有效的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课后,我针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我在思考,教师的“导”关键是用在何处恰切,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的把握文本,又不至于抛弃文本,脱离现实。结合这个问题我简单谈点自己的看法。
(1)“导”在关键处
尤其是本篇课文,因为年代久远,学生体会不够深刻,在此时教师就应进行情境创设,把学生真正带到当时的情景中,置身于其中,通过教师语言的叙述,情感的激发,录像的播放,充分了解当时遇到海难时的危急情形。当学生的情感真正被激发后,想说的话就如同打开的闸门,滔滔不绝,那根紧绷的神经也随着船长一起回到了当时的惊恐不安的`场面,那不论是朗读也好,谈体会也罢,那种慷慨激昂,铿锵有力的话语都呈现在我们面前,仿佛船长就在眼前。此时教师“无声胜有声”“一切都在学生手中”。这就是——“导”在关键处,生起波澜时。
(2)“导”在语言中
教师情感的投入,语言的渲染,无形中给学生起到了感染的作用,在本课结尾处,我运用低沉的语调说:“在整个救援过程中,船长想到了每个人,甚至连水手都没有忘记,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船头先沉下去,很快船尾也浸没了。其他人都获救了,而只有我们的船长却仍然屹立在舰桥上”悲伤的音乐此刻响起,我范读了这一部分,我看到孩子们已泣不成声,对船长的形象已扎根心中,课堂情感达到高潮。这就是——情感生源,贵在语言。
当然这只是我结合本课自己的粗浅认识,那么课堂中具体应该如何实施“导”的策略,还有待于我们同仁们共同探讨,共同研究,望各位给以指正。
船长教学反思 篇3
一点突破,感悟高贵品质——《船长》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根据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改编的。小说体裁的作品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借助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来揭示人物性格,传达思想感情。
本文以“船长”为题,着力描写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巨轮撞击后即将沉没的危急时刻,沉着镇定地指挥乘客和船员安然脱险,而自己则坚守岗位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可贵品格和高尚精神。因此,本篇的教学设计可以采用“一点突破法”中的“尾部突破”:
1.诵读末段,由“忠于职守”的理解,找出与之对应的句子,为理解全篇开路。
2.由对应句子中“控制”一词的含义导向“诺曼底”号遇险、救人的紧张过程,突出哈尔威船长“指挥”、“控制”、“领导”的`作为,归结到“忠于职守”。
3.回到末段,展现哈尔威船长的庄严神态,赞颂哈尔威船长的“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可贵品格和崇高精神。
如此教学,由尾部反顾全篇,再回到尾部,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学生会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
船长教学反思 篇4
《船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中第二单元的一篇小说。课文叙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巨轮猛烈撞击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船员安然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学中我围绕三个环节展开:
一、忘却自己,舍己为人
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产生疑问:①明明船上有61人,为什么船长却说“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真的只有60人吗?②他为什么会把自己给忘了,他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从而体来船长把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乘客的高尚品质。又通过一个“吼”字,来让学生感受船长在危急关头的沉着果断,从而体会人物的品质。并教会学生要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关键句,反复读、慢慢嚼、细细品、深深悟,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
二、品析对话,抓住细节
在教学中,我抓住船长与洛克机械师、奥克勒大副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先从他们的对话中来获取信息,一感船沉没的'危及;二感船长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的崇高品质。而这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危及时刻更能体现船长考虑周到、沉着镇定、保护弱者,为救援工作的顺利展开进行了一系列的指挥,可见这就是船长的职责,这就是船长崇高的品质。在整个环节中,我让学生在读中所悟,感受船长的“忠于职守”。
三、创设情境,激情品味。
船长哈尔威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他的内心又可能在想些什么?”我分别请两排同学写人们呼唤哈尔威船长的话语,而另外两排的同学写哈尔威船长对人们说的话。伴随着动人的旋律,孩子们低头开始“刷刷”地动笔。
不足之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觉自己上的比较仓促,对于每一个环节并没有真正把握到位,对于教案的设计还考虑的不到位,导致学生的回答自己没有充分的预设好,在学生回答时没有进行及时引导使得学生回答不到位,致使整个课堂学生发言也不积极。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学生基本能说出自己的心声,也感受到船长崇高的品质。如果在最初的几个环节中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读和说,可能对于最后一个环节的体会更深刻。可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有充分的调动性,对于文章的把握要更透彻,预设更要充分。
船长教学反思 篇5
《船长》主要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船长》文字美、精神更美,为了让学生感受船长的人性美,我引导学生品读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哈尔威的'临危不惧、忠于职守、指挥有方。当然对于文本的理解,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就“他用一个人的生命,换来了60人的生命,值不值得?”为话题展开讨论,学生们的回答让人物形象更丰满,对哈尔威当时的心境也更能理解。
文中的人物对话也是值得一读一品的,通过简短有力的对话来烘托紧张危急的气氛,我把学生分成了两组,分角色朗读对话。学生们在之前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就有了对哈尔威船长的敬畏,所以朗读的时候就很自然地进入了角色。之后,我又让一名学生来读哈尔威的话,被点到的学生很有神圣感和使命感,他们仿佛就是哈尔威船长,声音高亢、抑扬顿挫,真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啊!
船长教学反思 篇6
《船长》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一篇小说,塑造了一位临危不惧、忠于职守、勇于献身的船长形象。文章情节感人,文字隽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在教学中以“感”和“悟”为宗旨,以体验语言文字的作用为目标,将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尊重学生个性感悟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听、说、读、议、写等多种的语文实践活动,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升情感的价值。
一、感悟体验,积累语言
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讲读课文中,结合本课的特点,播放当时紧张的录音对话,船长沉船时的悲壮的一幕通过老师的表情朗读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作了很好的音乐渲染,让学生从内心激发起情感,让他们很快地投入到课文的文本中。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做一回小船长,又是为他们创设自主参与阅读的实践,体验语文文字的意境。
二、主体探究,培养能力
教学中,教师舍得留出时间,空间,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我的阅读策略,通过小小组里自由读读船长与奥克勒大副等人的对话,一边读,一边想,深刻体会哈尔威船长的勇敢镇定、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三、读写结合,发展语言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着手,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充分重视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让每位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人人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在教学开始,让学生自由读读课文,找出船长的.四次命令,体会场面的紧张、混乱,对船长的镇定等品质有了初步的了解。接着,以四次命令为线索,以“简短有力的对话”为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感悟——朗读,深刻体会船长的优秀品质,同时精心选择读的方式和方法,在多种方法的交替中提高阅读水平。最后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采用船长的心里所想与得救的人们对船长的感激的话语互动,更加凸显出船长的高大形象。读写结合,很好的训练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