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女娲造人》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与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
4、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5、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6、激发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体会想象与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领会神话的魅力。
2、激发和训练想象力。
3、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
和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2、《女娲造人》选自《》,作者是。传说中的女娲是神。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学法指导】
阅读本文,要看作者如何展开想像,在原文基础上丰富和扩充哪些内容。同时,结合课文的描写认识女娲这个形象。
另外,神话终究是神话,不等于科学事实,因此,在学习中,也应注意神话与事实间的差距,进一步深入了解神话的特点。
【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女娲()澄澈()()灵敏()
掘起()掺和()踪迹()
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
绵廷()奔奔榛榛()开僻()气慨()兴高彩烈()
3、下列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A、捏了一些同自己相仿的“泥娃娃”。
相仿:大致相同,相差不多
B、盘古开辟了天地。
开辟:建立,创立
C、捏累了,就索性用树枝蘸满泥巴在地上甩来甩去。
索性:干脆。
D、女娲又把男人和女人相配,让他们繁衍子孙。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4、选词填空。
女娲看着自己亲手___的生命,非常高兴,便不停手地___人。她日夜不停地___呀___,___累了就索性用树枝___满泥巴在地上___来___去,泥巴点子___到地上,立刻变成了人,布满了东西南北。
(发明制造捏造蘸涂揉扔甩掉溅落)
5、请用下列短语仿写句子。
(1)神通广大——
(2)眉开眼笑——
(3)疲倦不堪——
6、你能选择下列词语中至少三个连词成句吗?
神通广大兴高采烈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毕竟
学习任务二:
你知道人是从哪来的吗?请搜集有关人诞生的说法
【合作探究】
朗读课文,体会作品主题。
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1)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3)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4)运用想象,把成语“喜气洋洋”“眉开眼笑”构想成生动的画面,并用文字描述出来。(100字以内)
【达标测评】
测一测,检查一下你学习本课的成果如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开天辟地( ) 女娲( ) 掺水( ) 塑造( )
莽莽榛榛()()澄澈()()
2、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
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2)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
和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神话带有浓厚的色彩。
3、仿照下列的拟人手法和句式特点,再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山涧的小溪,并不因为大海在山下就停止歌唱;路旁的小草,并不因为大树在身边而含羞躲藏。
仿句:
【学习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到自己有待加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课,课文主要讲述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造人的结果,内容简单易懂,非常有趣,主要运用了想象的写作手法。
本单元目标要求主要训练学生速读文章的能力,能够运用想象的手法习作。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稍稍具备了阅读的能力,但在短时间内把握人物精神即速读的能力还有点儿不足,需训练加强。
教学方法
速读(默读)讲故事对比读品语言, 寻读悟情感, 拓展读明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孩子们,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块古代文化的瑰宝,它就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神话。
2.知道这些神话的名字吗(多媒体展示)
3.神话的定义和特点: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①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②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
③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二、展示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清顺序
2、了解人物形象
3、 体会神话想象力丰富的特点
三、速读文章 讲故事:
活动一:速默读课文,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
默读:用眼看,不动唇,不出声,不指读,不回读。
1、提问两个学生讲故事,首先清楚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和结果。
2.提示:
1.讲故事内容顺序:
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如何繁衍人类?
2. 讲故事要求:
声音响亮、带些神奇语气
3.尽量带上这些词语:
莽莽榛榛、澄澈、绵延、
眉开眼笑、荒凉、寂寞、幽光
故事让我们感觉自己就是女娲身边蹦蹦跳跳的小人儿,真的太精彩了,这样的精彩来源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大家请看课后
活动二:对比读文 品语言
读《风俗通》里的记载,与课文内容比较,哪里最能体现作者的想象力?为何这样处理?
寻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把自己的发现读出来。
分享:
文章的第____自然段_________,我读到了________。我们现在看到的女娲不仅是一位美丽勤劳的'女神,更像是一位思虑周全的母亲,妈妈的思虑周全不止为我们 延续后代.
拓展阅读:
阅读丛书《女娲补天》:
文章中的哪处想象让你对女娲的了解更加深刻?
分享:
文章第____段的想象,我读到女娲的_____________。
三.小结:
人物
女娲
神通广大的神
勤劳聪明
博爱无私
敢于创新 勇于探索的人
写法 :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四.课后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用文字,发挥想象,从任一角度描绘女娲形象(外貌、神态、心理......)
2、阅读丛书其他神话故事,并与同学分享感悟。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篇3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应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点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指导朗读。体会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奇特而有趣。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查阅有关女娲神话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感受古代神话的魅力。体会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体会这篇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会认“娲、藤”2个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教学准备:
搜集女娲神话的故事,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交流。
同学们,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猜想着人类诞生。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你们知道有哪些说法吗?
(学生将自己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说、古猿说、外星人说? ?)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人类由来的经典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看看我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3、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注音。(莽莽榛榛、神通广大、生气蓬勃、疲倦不堪、兴高采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藤”和“娲”,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女娲怎样创造人类?
女娲造出来的人是怎样的?
你认为女娲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课文较长,要多找几个学生来读,注意读后的评价与反馈,养成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开天辟地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单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于是出现了女娲。女娲同样感到孤单寂寞,她用黄泥捏成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这个生物便活了起来,而且还能叫妈妈。女娲非常喜欢,她把自己创造的'这个生物叫做人。接着又造了许多这样的人,又想出办法把小人分成男女,让他们自己去繁衍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完整。应多找几个学生来概括,最后教师总结。】
5、给课文分段,并概况段意
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的起因。开天辟地后,万物具备,世界上没有人类。
第二部分(2——12):写女娲造人的过程。
第二部分(13——15):写人类广泛出现在世界上。
第二部分(16——17):写女娲把人分成男女,叫他们自己创造后代,使人类代代延续。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自学提示:
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2、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鼓励学生脱离书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要求要生动详细。】
3、你觉得女娲是个什么样的神?她有怎样的精神?
(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考虑周全、具有人的情感、神通广大。)
(二)体会神话想象的特点。
1、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想想古人为什么会这样去想象。
2、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远古时代和女娲一样的一位大神,你会出于什么原因去造人?你能拿出比女娲更神奇的造人方法吗?
四、交流感受。
学完本课,你对“人”及“生命”有何看法?
五、总结课文
女娲是这个神话中最古老的始祖母神,她毕生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造人,二是补天,为人类立了大功。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
六、当堂训练
请发挥你的想象,拟写一段女娲和她造的第一个孩子的对话。
板书设计:
天地无人 ——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补充建议: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二、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1、复述: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在自愿或指名复述后,教师可提示补充。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2、讨论:
⑴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⑵ 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明确:
⑴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反映了人类童年时代的某些文化特征。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⑵ 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此时教师也可插入课前准备的故事。
三、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1、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提醒学生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教师最后明确:
1、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第二课时
四、思维拓展训练: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
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教师不要限制在只应该喜欢哪一篇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五、教师总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六、布置作业
1、初一(8)班:(高层次班)
⑴ 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⑵ 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2、初一(1)班:(低层次班)
把“读一读,写一写” 中的词语抄写三遍。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体会联想和想象手法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重点);
2.感受女娲朴实感人的伟大母亲形象(难点)。
3、激发探知未知领域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课时安排】
1课时
【预习导学】
1、知识储备:
作者介绍:袁珂,我国著名的神话学家。
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一篇神话,它加入了作者的合理想象,进行了富有人性化的演绎扩充而成。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
神话:是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对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作出解释,于是借助想象和幻想进行解释的'结果。
2、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
开辟(pì)澄澈(chéng)(chè)生气蓬勃(péng)(bó)幽光(yōu)
绵延(mián)揉(róu)莽莽榛榛(mǎng)(zhēn)掺水(chān)
(2)按照意思写出词语
①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②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③绵延不绝:延续不断,文中指世代相传。④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
⑤澄澈:清澈,水清见底。⑥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⑦欢呼雀跃: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3、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请以此为基础概述故事情节(短文见书165页)。
【课堂探究】
1、探究课后练习一,直接将探究的结果写在书上。
丰富的内容: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2、速读课文,标出描写女娲的重要词句,分析女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如:①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例:“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
②女娲是一个普通的“人”。例:“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③女娲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例:“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④女娲是一个勤劳的母亲。例:“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⑤女娲是一个喜爱孩子的妈妈。例:“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明确:女娲是一个人性化的神。神性:神通广大;人性:勤劳、聪明、有爱心、有创造力。)
小结:女娲是神,更是人。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随堂检测】
完成课后练习二。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诞生的神话?利用小组交流的时间将情节要点(记叙文6要素)列在横线上。
【布置作业】
完成校本作业。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女娲造人》这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开天辟地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单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于是出现了女娲。女娲同样感到孤单寂寞,她用黄泥捏成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这个生物便活了起来,而且还能叫妈妈。女娲非常喜欢,她把自己创造的这个生物叫做人。接着又造了许多这样的人,又想出办法把小人分成男女,让他们自己去繁衍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女娲造人这一经典神话故事,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应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自主阅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弄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点拨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指导朗读。体会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奇特而有趣。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查阅有关女娲神话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感受古代神话的魅力。体会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顺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过程与方法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情感与价值
会认“娲、藤”2个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教学准备:
搜集女娲神话的故事,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1、交流。
同学们,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猜想着人类诞生。关于人是从哪里来的。你们知道有哪些说法吗?
(学生将自己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说、海猿说、外星人说… …)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人类由来的经典神话故事《女娲造人》,看看我国远古时期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3、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藤”和“娲”,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2、理解词语。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极深。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课文较长,要多找几个学生来读,注意读后的评价与反馈,养成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完整。应多找几个学生来概括,最后教师总结。】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自学提示:
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2、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鼓励学生脱离书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要求要生动详细。】
3、你觉得女娲是个什么样的神?她有怎样的精神?
(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考虑周全、具有人的情感、神通广大。)
(二)体会神话想象的特点。
1、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想想古人为什么会这样去想象。
2、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远古时代和女娲一样的一位大神,你会出于什么原因去造人?你能拿出比女娲更神奇的造人方法吗?
五、交流感受,拓展阅读
1、学习了这篇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改善?和同伴交流。
2、向同学介绍自己知道的或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女娲的其他故事。
六、总结课文
女娲是这个神话中最古老的始祖母神,她毕生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造人,二是补天,为人类立了大功。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
七、布置作业
1、将文中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或朋友听。
2、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神话的形式来叙述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并加进女娲的情感、人的喜悦。这是作者的想象。
我们能不能以自己的想象来改编“女娲造人”的故事呢?可就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某一个方面来改编。
3、让学生继续查找资料,探究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
板书设计:
天地无人 --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