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幸福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幸福读后感 篇1
幸福了吗?这是我工作以来一直比较关注的话题,幸福了吗?就像此书作者白岩松说的那样我们国家10多年的高速GDP增加带来各种的物欲横流,满足了我们各种的物质文化需求,我们一直追求速度的发展,我们拥有了很多,但唯一缺少了幸福感!你幸福吗?我倒觉得真正内心幸福的人!
原因何在?因为社会压力过大,因为唯物主义,各种现实主义,拜金主义,也许真的无可厚非,这是强压社会下的自我追求的畸形结果更或这是更适合我们更好地活下去的必然选择,选择幸福活下去的权利有错吗?当然没有,生活不就是生下来活下去吗?只是当我们上升到这个民族的高度的时候我们不免担心,担心这样的强压社会下,这样的信仰选择方式,这样不安的心,让我们的民族主义也会面临着怎样选择?
看完此书后似乎更加明白了我们为什么感受不到那份期待的幸福?房价与收入可笑的对比,物价飞天般的上涨,爱情的现实考验,尊严的奋力捍卫,人文环境的大革命等等都可以是一个我们人认定的答案,但是缺少信仰,方觉是我们最大原因。我们15亿人民,1亿信佛教,1亿信共产主义,剩下的却没有任何信仰!就像之前总结有关幸福是什么的那句话:“小时候,幸福是样东西,得到了就幸福;长大了,幸福是个目标,实现了就幸福;成年了,幸福是种心态,领悟了就幸福。”细想真就那样,只是小时侯那个东西比较容易得到,即使特不到也会得到其他的东西得以幸福的安慰,这也就难怪我们往往总在成年后感慨:“要是能回到小时候该多好”因为小时候能更容易满足,更容易幸福。但是其实那个东西,那个目标,那个心态不正是我们一直找寻的`信仰吗?缺少了信仰就谈不上幸福了!所以以前的时候我们那么容易感觉幸福,因为容易满足,心无杂念,那么淳朴。但而今各种物欲横流,各种诱惑,各种攀比,各种浮躁,伤了也更伤不起,hold不住了,也因此幸福的额度也大大减值,更难满足。知足者常乐,这句话诠释的是大家智者般的心态,我们这个年代和这个时代注定给不了我们那样的环境,有时改变不了这个社会的时候,可以努力改变自己周围的环境,让自己活得更幸福些!
祝愿你我早日寻找到那份属于自己的幸福!
幸福读后感 篇2
建设幸福中国
辰龙元始携福到,
土鞭洋炮震耳颊。
千门旗锦簇新春,
灯了霭霞映万家。
正如期盼,礼炮声拨开新年的凝云,午夜敲钟,心尽是静静的,此静非彼静,静中掺着寥寥的杂感。我的日子越发幸福了,家境越发优越了,城市越发蓬勃了。我的新年是充溢祝福的,我仰着脸赏着烟花,却不晓此时此刻,天际那边有多少困苦的孩子,他们正低着头哭泣!
我是幸福的,从小到大,我目睹着中国干部个个走基层,探民众,我深知,整个中国都被党和政府的阳光普照着,我是中国人,我是骄傲的。中国民族多,地形众,自然有贫瘠之区与富达之州,这差距随着时间变大,城市一天天被拉起来,反之一切都太急促,由不得大山谷子里的风反应,追逐,就迈了新一步。
古有皇督之所历在大城;现有政府大楼拔地而起,政眼在此,繁兴就在此,政眼不在此,恰若此地又山瘠水迢,那便多多少少的落后了——这是理应的。可中华是一个整体,千秋万世,不可分离。从楚汉到隋唐到元清,千百年,千百战,我们的文化脉脉流淌。何谓幸福中国?幸福之大中国也!13万万子民,千万里国疆;南海自雪域,江南自边疆,主席自工人,富甲自苦农!全中国幸福,这乃是幸福中国,
你可曾踏进那一方教室,你可曾抚过那一寸阳光?在离我们极近的地方,有几多从低矮土楼的门缝里挤出来的苦涩的.恳求的眼神?农村的孩子,缺水,缺粮,缺学校,同为祖国的金葵,天壤之别的命运把那些山区孩子锁在了大山里。拯救这些悲惨,这正是我们应去做的。为什么有的地方不得发展?那是因为这里缺人才,缺技术。就造成了代代恶性循环啊!把自己读的圣贤书,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现出来,献给国家。如果读的万卷书只为福利自己,那真是枉费!报国的方法有千百种,当今以善报国,才真正的利国利民。真正的建立幸福大中国,是我们新一代的责任,无论何岗位,都可以助建设幸福大中国的一臂之力!
成长路之漫,我们之成长,牵着祖国之成长,晴朗的那一天百花齐放,这可谓真幸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善助则国睦睦,少年团结则国统一,日出东海,龙虎放光,待到亿万农工儿童欢笑时,幸福之中国得以成!
幸福读后感 篇3
美国心理学之父——塞利格迈,那位做了习得性无助实验被广为流传的心理学大家力作《真实的幸福》是一本提升幸福感不可不读的经典。
科学研究表明,有幸福感的人会更长寿、爱笑的女人更幸福,所以,幸福只是一种主观上的感受,一种来自自我内心的满足。在遭遇打击和挫折后,我们很容易放弃希望,不再努力,其实乐观的人具有坚韧性,他们把自己所面临的挫折看成是特定的'、暂时的,是别人行为的结果。
过去的事不能决定未来,不要把自己桎梏在过去。
感恩、宽恕能改变你的记忆,感恩能增加美好记忆的强度,而宽恕则将痛苦记忆的保险丝拆掉,使他不能再被引爆。
未来不全像你想象:
如果你把不幸的事想成“永远”、“从来”、“总是”,把它归因到人格特质上,那么你就是一个悲观的人。如果你把不幸的事想成“有的时候”、“最近”,把它当成偶发事件,你就是一个乐观的人。乐观的人认为好事会惠泽到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而悲观的人则认为好事只是特地条件引起的。
抓住现在的幸福:
眼前的幸福和过去、未来的幸福有非常不同的成分,他包含愉悦、满意、愉悦,带有很强的感官和情绪特点,例如狂喜、兴奋、高潮、欢笑、兴高采烈等。纯粹的感官上的满足与快乐,不需要思考。满意是做了我们最喜欢做的事而带来的感觉。这种满意会使我们整个沉浸在里面,失去了自我意识。
人在快乐时,更有创造力,视野变宽,更有探险精神,这个变宽变广的过程增加了他们的资源,使他们面对挑战时更可能获胜,反过来又增加他们的积极情绪,从而更扩大了他们的视野。
美好的生活来自每一天,都该将突出的优势、有意义的生活用于增加知识、力量和美德。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深的感受,活动当下,幸福着我的幸福。
幸福读后感 篇4
看这本书时,很多次有感动到极致的感觉,就像看一部特别好的电影。
电影是虚构的,但这本书记录的是真实的。作者马丽娟老师:在10年不间断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观察笔记及随笔心得,最终形成本书。
我们天天都在讲“要给孩子幸福”,那么究竟怎么样才算是给了孩子幸福?怎么样才可以让孩子感受当下的幸福?我的理解:给孩子当下的幸福,就应该让孩子享受他这个年龄段应该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理解的“幸福”。所以,当你看见孩子不顾刚穿上的新衣服,专注地趴在地上看蚂蚁时,请你不要阻止他;当孩子不顾弄脏双手玩泥巴时,请你不要指责他;当孩子天马行空地给你描绘他的理想时,请你不要嘲笑他……因为,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精彩片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片段:点燃心灵的蜡烛
“我们要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真实地学会一件事情,就像他们真实地学会等待一样,孩子们才会真实地活在当下。”
我的收获:孩子们一旦学会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学会了,不会忘记的一种学会。如果我们让一个小孩子很快地学会一件事情,那么相信他忘记得也快。因为那是他人将发现硬塞进孩子的记忆中,并不是孩子自己想真实地体验它而记住它。所以,就如作者所说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点燃他们内心那盏不灭的'蜡烛,保护好它,让它燃烧得更明亮、更久远。”
读这本书,我就像在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字里行间充满着爱与亲切。看着故事里的孩子们游戏、学习,看着看着我就会被这些小家伙感染,跟着他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学习,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长。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书里没有深奥难懂的语言,没有惊人的创见,没有苦心的劝导,有的只是老师对孩子浓浓的爱,一种发现优点的眼神,一种可以温暖孩子心灵的光,引领幼儿成长。透过作者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们的世界:一个宁静的世界,一个充满力量的世界,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我觉得应该用心去体会孩子,真心将自己的生活和孩子们融合在一起。
幸福读后感 篇5
提醒幸福这篇文章其实在初中课文里就学过,当时就觉得很好,可是那是的自我还小,读不出其中的深意。之后陆续又读过一些毕淑敏教师的文章,觉得很多都说出了自我的心声,最近重温提醒幸福,心灵再次受到洗礼。
文章开头说“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天气刚有一丝风吹草动,妈妈就说,别忘了多穿衣服。才相识了一个朋友,爸爸就说,细心他是个骗子。你取得了一点成功,还没容得乐出声来,所有关切着你的人一齐说,别骄傲!你沉浸在欢快中的时候,自我不停地对自我说:“千万不可太高兴,苦难也许立刻就要降临……”文章中的这些描述和现实中的我太相似了,我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很少有时间去享受生活的乐趣。
所以,毕淑敏说幸福也需要提醒真的很对,她还说,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我觉得这句话说得有些纯粹了,作为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顺心没有一点痛苦,可是,即使有痛苦,也未必就不幸福。我常常写日记,把开心,幸福的琐事记录下来,那就是一个提醒幸福的'过程,因为每次写着开心,幸福,心里那种满满的知足感,真的会让你感叹:“我很幸福!”。我也常常把不开心,把痛苦的时刻记录下来,在那一刻,的确感受不到幸福,但当我回头去看那些经历过的痛苦的时候,我明白,我过来了,我成长了,我提高了,每当那时,我还是能感受不一样的幸福。就算你正经历着苦难,你也同样能够感受到幸福,因为幸福不是事情,不是经历,而是一种心灵的感觉。
幸福就是:在那一刻,你并不是期盼能得到更多,而是庆幸自我已经拥有了这些。所以,我想引用毕教师的话结束我的文章:“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能够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能够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以往生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