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演义》有感400字
爱习作提供的读《三国演义》有感400字(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三国演义》有感400字 篇1
考完试,在家闲来无事,随手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浸染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这本书主要说了,东汉末年,朝政混乱,人民困苦不堪,反抗朝廷,求贤若渴的刘备,义重如山的关羽,鲁莽的张飞,他们结为史弟,准备干一番大事业。刘备非常崇敬诸葛亮,于是就三次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分析了现在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这们一个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刘备,他寡言少语,喜努不开形于色,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刘备宽仁、忠厚、慈善、好施、关于收买、笼络人心,这是他性格远胜于曹操的地方。曹操行事残暴,动不动就屠城,刘备行事多与曹操相反:曹操急暴,刘备宽仁;曹操狡诈,刘备忠厚;曹操篡汉,刘备扶汉,因此,刘备深得人心。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英才。他能用人,能团结人,终成大事。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我虽然不具备这些特点,但我可以从中学习刘备的忠厚、慈善,在学校要和同学处理好关系,不与同学斤斤计较,同学遇到困难,我要积极的尽我所能的去帮助,遇到事情多与老师交流。
读《三国演义》有感400字 篇2
在暑假里,我又详细地品读了一遍白话文《三国演义》,把从头到尾一些细节都记住了,从而有了更多的感受。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三个国家互相争斗,最后被统一归为西晋的故事。故事描写了许多鲜活的人物,有义薄云天的关公,有关爱百姓的刘备,有骁勇善战的吕布,也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这些人物让我印象深刻,有几个人物更让我无法忘怀。首先是刘备。在曹操挥军南下,正要到新野是时,是刘备心系百姓,带领百姓和众人一起走到了江夏。后来抓住敌将时,都是仁德为先,残忍为后。为匡扶汉室,经历千辛万苦,但最后因阿斗懦弱无能,让刘备的基业毁于一旦。
其次是诸葛孔明,他神机妙算,重情重义,为刘备打下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在诸多战役中屡建奇功。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精忠报国,将毕生的能力传授给了姜维,在最后的六出祁山,五丈原之战中归天。
《三国演义》让我知道了怎样做人,怎样取得别人的信任,怎样名扬四海。我以后也要向诸葛亮等人一样:不要放弃,不要轻易叹气,要坚持到底,好好学习,将古人的这些美好品质发扬下去。
读《三国演义》有感400字 篇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开篇诗句,我非常喜欢这首诗,但更喜欢《三国演义》这部作品。
《三国演义》反映了东汉末年,各路英雄豪杰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关羽,因为他讲义气,身在曹营心在汉,时刻想念着桃园三结义的兄弟,带着嫂子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属斩秦琪的场景。当关羽准备渡河,秦齐追了过来,阻止关羽,关羽怒目圆睁,怒发冲冠,紧握青龙偃月刀,手上青筋暴起,二话不说,手起刀落,一个回合把秦旗斩于马下。看得我热血沸腾。
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的深厚情谊,我认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将心比心,坦诚相待,才能获得朋友无私的帮助!
记得有一次,我有道题不会做,急得满头大汗,眼看就要放学了,我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这时,我的好朋友了解了情况,二话不说,放下书包就耐心地给我讲解起来。天色越来越暗,但是他还在专心致志地教我解题,那一刻,我的心里既明亮又温暖。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就是我眼中的兄弟情谊。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让我们一起阅读,感受文学的魅力吧!
读《三国演义》有感400字 篇4
中国历史上有一段三家分汉的故事,我利用寒假的空闲时间,仔细地欣赏了一番,这就是“三国”。
一说起《三国演义》,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心地仁慈、胸怀大志的刘皇叔;机智多谋,刚腹自用的曹操;心胸狭窄的周瑜……但我一合上书,诸葛孔明的身影就隐隐约约浮现在我的面前。
我佩服诸葛孔明。他足智多谋,年幼时就开始为蜀国效力。他用一招火攻计使夏侯惇兵败博望坡,又以三寸不烂之舌舌战群儒,使东吴无言以对,即使他死后也在之前布置好一切,还活活把仲达吓走了。假如蜀国没有诸葛孔明,历史将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诸葛孔明虽然一世英明,而生命却非常短暂。为安天下,在蜀国上付出了多少力量。当我读到诸葛孔明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逝世时,我深深的为这个人才惋惜。我想,现在虽然是和平年代,不用象过去那样舞刀弄枪,但是,现在的竞争多么激烈,只要我们稍一松懈,可能以后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无法做一个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
我以天地,以所有读者为证。在这里,我庄严宣誓:我要从现在起,努力学习。待长大后为国家奋斗,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读《三国演义》有感400字 篇5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你想要我给你推荐一本书,那么我会告诉你:《三国演义》。我向你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这本书中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桃园结义的故事中那个: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这种团结讲义气精神打动了我。现在,我给大家说说这本书我最喜欢的其中一章吧:
我最喜欢的那章是《草船借箭》,这一章主要讲的是:有一次,周瑜故意向诸葛亮提出要在十天之内赶制十万支箭,诸葛亮看出了周瑜的计谋,就说:“曹军很快就到,十天必定会误了大事,我只要三天时间即可完成。”于是和周瑜立下“生死军令状”。半夜,周瑜把诸葛亮用来造箭的竹子和木头全部都烧光了。他认为,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三日内造完十万支箭,到时必死无疑。没想到在第三天,大雾蒙蒙的时候,借着曹操的多疑心,诸葛亮派人开出十条边上有二十多个稻草人的船,曹军以为敌方进攻,于是万箭齐发,箭全部插在稻草人上。等约有五六万支箭后调转船头。让箭射在稻草人的另一边。就这样,一下子收集了十万支箭。等曹军到的时候,插满箭的船早就满载而归。
开始大战时候,周瑜想乘机刺杀诸葛亮,但是诸葛亮早已开着船找了个借口逃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学习诸葛亮这种既机智为自己摆脱困难又顾全大局的优点。这本书里,每一张都非常精彩,无论是刘、关、张还是周瑜和诸葛亮的故事,都非常引人入胜。你又看过什么好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