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2025/10/05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篇1

一、抓朗读

在语文课堂上,我始终强调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课前预习,我让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听诊器发明经过的词、句子;课上,始终强调朗读,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进入角色,进入课文的情境,学生才会对课文会有比较深刻的领会;课上读书形式多样,通过范读,练读,指读,选段读,男女分读,而且读得好坏不算,首要条件就要声音响亮,用自己的声音激发自己的信心,我行,我敢读,我要读。

二、善想象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如果我们无法创设一种情景让他尽情“散发”,那么无疑会抑制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文的情景中,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来思考、来动作,从而让学生来领悟体会当时雷奈克的感受、想法,在教学中,为使学生更好地体会雷奈克所见所感,我就让学生扮演文中的人物,从而体会该角色在故事情节发展过程的不同表现。在感悟课文的同时,语文教学决不能忽略语文能力和思辩能力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不能空穴来风,找准生发点训练,则能收到多种功效。在指导“如果……就……”造句时,抓住文中句子——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出示四句写有“如果……就……”围绕课文内容的`填空,进行环环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

三、重合作

从课堂教学的效率来看,自主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扩大参与面,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的形成。由于学生在小组内、在同伴间,在合作学习的形式过程中,紧张情绪将大为缓解,害羞心理将更容易克服。所以,教学中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演一演事情的经过,来体会雷奈克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再用讨论、复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这就使得情境成为训练学生直觉思维的最好凭借。这样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而情境也因学生的加入变活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使情境成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土壤。

总之,在教学中,要体现“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它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精神,突出情境的开放性、包容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创新余地。这样,学生经历了一个观察、体验、表达的过程,再来欣赏语言文字,会更加感到语言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篇2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文中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我让学生也来学习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如此同桌互听。第二个试验是将纸卷成筒儿,一头靠着同桌的胸腔,一有关当局凑近自己的耳朵,听对方的呼吸声、心跳声。由于试验时做得不够严密,纸筒会露风,而且班上并不是十分安静,所以听到的大多是轰隆隆的空气声。也有同学听到了咚咚咚的心跳声。实践给学生们带来了一个惊喜,一个发现和一次体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高兴有了感悟。

课文是科学故事,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让学生明白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在教学时先从题目入手,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好好权衡一下,你觉得哪个词语最吸引你的眼球?”大家一致得出是“第一个”,并说出了道理,因为听诊器我们并不陌生,已经很普及,但最先发明的人应该是最了不起的,在探究下,我们进一步读好课题,此时问学生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会对听诊器是谁发明的很感兴趣,第一个听诊器是怎么想起来发明的呢?会是什么样子?这些有价值问题的产生更有利于学生深入学好课文。

第二自然读是全文的重点,讲述了受孩子玩跷跷板的启示,雷奈克做出听诊器的雏形。课文除了对雷奈克成功地听见病人心跳后的喜悦进行描写外,对雷奈克发现过程中的语言、行为以及内心活动都没有很具体的描写,这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所以我指导学生在阅读时采取读中感悟、读中想象的策略。效果比较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能发现很多问题,不过我倒有些喜欢这些问题。在课上,当学生朗读不到位,或理解有难度时,正是需要我们引导,体现教师价值的.地方。今天,我上完了13课的第一教时,光自学生字词,朗读课文就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我并不觉得课上效率低,反而发现读准、读熟、读好课文,很多的问题都已迎刃而解了。当然,学生也有索然无味的时候,比如今天课上,有些长句读不好,但学生明显已失去了坚持的兴趣。此时,需要想些方法。我“故技重施,屡试不爽”。组织朗读比赛,以小组为单位。“今天,到底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呢?我要给你们打分。”学生立刻振奋了精神。“不过要想获得好成绩,必须每个成员都付出百倍的努力。”先给一段时间练读。学生个个都全力以赴,认真练读。课文读得有声有色。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也乐意纠正。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朗读的效果和学生练读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读书习惯,甚至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何乐而不为呢?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篇3

这是一篇介绍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发明经过的科学故事,让学生懂得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观察与实践。这类课文以前也学过,如《鲁班和橹板》等,孩子们也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基于以上学生的经验,我觉得重点应放在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起因和过程上。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从探究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原因开始,过渡到学习第一自然段,在阅读对话中有效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在指导“如果……就……”造句时,抓住文中句子——一个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内脏运动就会出现异常。出示四句写有“如果……就……”的'句子围绕课文内容填空,进行环环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养了思维能力,又进行了说话训练。

课文第二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在教学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时,我发现学生不由自主的在桌子上做起了试验。于是我让学生也来跟着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我让一位学生上台把耳朵紧贴讲台的一头,我则用一支笔在另一头划,这个孩子惊呼起来:“声音好大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高举小手也想上台做这个实验,于是我吩咐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如此同桌互听。同学们惊讶的说:“真的能听到!真的能听到!”实践给孩子们带来了惊喜,通过发现和体验,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兴奋和激动有了感悟。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篇4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本文写了一名叫雷奈克的医生从一次偶然的发现,从中受到启发,通过反复试验,发明了世界上地一个听诊器。告诉我们只要平时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一开始,我们以课题着手,抛出一些有价值的一些问题,并以此问题进行预习检测。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东西做的?是怎么发明的?然后,我们直奔主题,进入新课的教学。

课文第二段是本文的重点段落。在教学两个孩子玩跷跷板的游戏时,我发现学生不由自主的在桌子上做起了试验。于是我让学生也来跟着课文做个试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我让一位学生上台把耳朵紧贴讲台的一头,我则用一支笔在另一头划,这个孩子惊呼起来:“声音好大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高举小手也想上台做这个实验,于是我吩咐同桌一人耳朵紧贴桌子一头,另一人在桌子另一头用笔划着桌子。那么在一头的同学就能听到了响亮清楚的划桌子声。如此同桌互听。同学们惊讶的说:“真的'能听到!真的能听到!”实践给孩子们带来了惊喜,通过发现和体验,增强了对课文的理解。他们有了实践发现后非常兴奋,对听诊器的可行性有了感受,也对雷奈克的兴奋和激动有了感悟。

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与主人公一起去经历、去感受、去实践、去发现,是何等的愉悦。我想:做一个有心人,能在日常的生活中去发现、去思考、去钻研,是对未来人才的要求。那么,就让我们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这些可贵的品质吧!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篇5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讲述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诞生的经过,是一篇科学故事,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的道理。

教学这篇课文我按照故事发展的原因、经过、结果让孩子自行地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内容进行自学,再有选择地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去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跟着教师相机进行指导理解重点词句,最后让学生思考学习课文后带给自己的启示。

一、直奔重点,整体把握。

如《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篇课文,学习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是本文的重点。在精读课文时,我带领学生直奔第二自然段,以各种形式的朗读后让孩子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大部分孩子只是看着课文读句子,课堂也因此显得没有什么生气,冷却了许多。尽管这样,我没有放弃,心想一定要会有孩子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于是鼓励孩子们再用心思考,终于两个孩子的回答打开了僵局。平时不爱发言的敏玲答道:“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是有一天,他缓步从一个公园经过时突然被两个男孩玩跷跷板所吸引,于是停下来观察,发现了办法,做成听诊器;另一个期待能发言的健坤答道:“我认为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是这样的,他在公园缓步走过时受两个男孩玩跷跷板的影响后马上回到医院进行试验做成听诊器的。”其他孩子听了以后不由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二、挖掘空白处,让孩子想象说话。

第二自然段的“他高兴极了,马上跑回医院。”,我让孩子展开想象,说说此时的雷奈克一路上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然后在孩子们想象说话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三、顺藤摸瓜,自主悟理。

学习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虽然花了近半节课时间,但我觉得还是值得的。在这样的基础上,后面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也非常顺畅。学习完全文,我引导孩子说说雷奈克是个怎样的人时,很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有的说雷奈克是个负责任的人;有的说他是个善于思考的人;有的说他是个爱动脑的人,有的说他是个喜欢改进的人,听到孩子们的回答如此的精彩,我趁机将他们的答案揉合成一句话。此举让孩子们真切地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对待学习。

由部分再回归到整体,让学生再次走进课文,通过“说说雷奈克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的交流,能使学生对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的精神有更清晰、更深刻的感悟,激发了立志向雷奈克学习的愿望,情感得以升华。

《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教学反思 篇6

学习这篇课文时,我抓住重点内容——巧设质疑点,在探究中激活思维。抓住雷奈克为什么能够从小孩玩跷跷板的游戏中获得启示,发明“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行质疑。让学生通过这一问题,触摸雷奈克的内心世界。通过这样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质疑能力。当学生探究自己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时,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思考就会更加深入,理解就会更加深刻。

在学习第二段时,留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利用它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雷奈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实践,致力于医学研究的精神。利用阅读时在读中联想的策略组织教学,了解发现的经过,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再按小组分角色演一演事情的`经过。体会雷奈克的内心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用讨论、复述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发明听诊器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