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简爱》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简爱》读后感 篇1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她在洛任德学校对好友海伦伯恩斯这样说道:“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的时候,我们应狠狠地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再这样打人。”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反而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并且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当简爱回到特恩费得的时候,庄园如同梦境中的一样付之一炬了;来到枫丹,她终究选择同双目失明、一手残废的罗切斯特相拥此生。虽然圣约翰是个“个子高高,金发碧眼的美男子”,简爱却断然选择了真爱。这也是简爱独立不羁的个性使然。
对简爱,我有的是欣赏和赞美。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追求男女之间精神的平等。虽经历不幸却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为了自己的爱的信念,平等的真实纯粹的爱,甚至毅然放弃渴望以久的唾手可得的爱情,并最终也自己的爱人实现了精神上的平等,简爱的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是平凡而不平庸。在我心中,简爱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张扬的精灵。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闪亮和美丽。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而此书也算是她的代表作。书中主要讲述了简爱的勇于反抗的一生。
简爱是个孤女,寄住在李德家,并受尽了李德家的各种欺辱。当简爱准备进入渥德学校读书时,李德太太竟撒谎告诉布斯先生说她是个爱撒谎的小孩,然后谣言传布开了,简爱也因此受人排挤,只有田普尔相信她是被冤枉的,并帮他洗刷了冤屈。简爱在渥德学校当了六年的学生,二年的老师,然后离开了这所学校,找了一份家庭教师的职业。在那里,她受尽了温暖和理想的待遇,并对庄主罗彻先生有了好感。谁知,好景不长,罗彻先生的妻子竟然出现了,而她还背负着悲惨的婚姻。简爱选择了离开。在她新的旅途中,她认识了约翰、戴安娜、马莉这三兄妹,并受到了他们的照顾。而简爱终究惦记着罗彻先生,并决定重新去找他。她回到了她担任家教的地方,意外地得知罗彻先生那位患有精神病的妻子放火烧了这个庄,罗彻先生也因此眼睛瞎了。然而简爱并没有嫌弃他,她留在他身边照顾了他一身生。
读了这本书,我才了解到这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世界”,而最使我受益的是简爱自幼受人歧视,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却依然没有倒下,反而在生活的混乱中越加坚强,越加刚韧。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氧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简爱虽深爱着罗切斯特先生,却不能违背上帝嫁给一个有妇之夫。人活着就活得实实在在,不能因为一件利己的事而不公正的对待他人,这样的行为是可耻的,无知的、愚昧、自私的。在这本书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善待他人,才能得到可贵的回报。
简爱已作为独立女性的经典,我希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出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
《简爱》读后感 篇2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看过三遍,而每看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或许是因为她在某些方面和自己很像,又或许是因为她就是那个自己想要成为的女性,简爱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变得那么真实。
简爱从小就缺少亲人的疼爱,像灰姑娘一样在寄宿家庭里百受欺辱,但她并不像灰姑娘那样默默忍受着这一切,她奋起反抗,维护着自己骨子里强大的自尊。也许有人和她姨母一样认为她是一个脾气暴躁的怪孩子,但在我看来,她的这种倔强与不屈正是在她所处生活环境中难得可贵的。很多人在寄人篱下的时候总会表现出屈服顺从于生活,简爱却倔强地维护着自尊,即便换来的是一次比一次严厉的惩罚,她也勇敢的对那些欺辱说不。
由于姨母对她的嫌弃,她被送到了劳沃德。这段时光对简爱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她收获了友情,收获了知识,感受到爱与被爱,逐渐的成长为一个理性,勇敢坚强的女性。每每读到这一段,我总会想到我的闺蜜,她是一个工科女,我是一个典型的文科生,很多人都奇怪我们是怎样成为朋友的,然而一切都是那么巧。有时间我们会经常一块儿聊天,有时畅想未来,有时互相勉励,有时交换彼此的看法。她给了我很大支持,鼓励我一路勇敢走过来。闺蜜的学习内容和我的差别很大,她总是给我做些小科普,我也会给她普及一些文学知识。她对待生活和未来现实而又理性,而我总是把问题想的很理想化。正是这种学习生活以及性格上的差异和互补,给了我很大的正面影响和引导,让我能够成长得更加优秀。简爱和我一样幸运,遇上了一位难得的知心朋友,并鼓励她引导她坚强勇敢的走下去。
离开劳沃德去到桑菲尔德府,简爱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此时的简爱已经成长为一位知书达理,成熟和冷静的女性。在桑菲尔德府,简爱遇到了罗切斯特先生,这位年长,富有,风趣的贵族男子吸引了她。简爱在爱情面前同样表现出了勇敢,她并不因为身份地位的悬殊而退缩。也许她不够漂亮,她没有身世背景,但她追求平等自由的坚强与勇敢也同样吸引了罗切斯特先生。我很羡慕她能够在爱一个人的同时那个人也爱她,她的爱情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我想没有经历过一段爱情的人应该会很羡慕她吧,她能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刚刚好的是,罗切斯特也爱着她,月光下散步的他们显得如此幸福和美好。她让我明白,爱情有时是争取来的,但并不是卑微乞求来的。
按照童话故事,她们应该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但是生活总是残酷的,在结婚当天简爱得知罗切斯特是有妻子的,而且这个妻子仍然在世。得知真相的简爱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她再一次维护自己的尊严,选择离开。看得出来,他们都深深爱着彼此,但是因为罗切斯特内心的一点自私的隐瞒和欺骗,对简爱造成了很大的伤害。而简爱的离开也并不是对事情的逃避,而是对自己尊严的一种维护,她绝不会容许自己的感情和声誉受到如此的践踏,虽然她依旧深深爱着罗切斯特。她需要一些时间,同时罗切斯特也需要一些时间去处理这件事。最终简爱选择离开。
这次离开让简爱偶然收获了亲情。她很幸运的遇到了善良的亲人们,这一次她终于能够感受到有亲人的家的温暖,这段描写特别温馨和缓。她有了依靠,她不再是一个人。当她面对金钱与亲情时,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亲情,从小寄人篱下的她怎么会不懂得亲情的重要呢?
生活变得温馨而又幸福,但简爱的心中总有那么一些事情放不下。爱情怎么会说放下就放下呢?她多么希望能够知道罗切斯特现在过得怎样。再勇敢坚强的人也有内心柔软的时候,强烈的爱情引导着她回到桑菲儿德府。眼前的景象让她震惊了,罗切斯特残疾了,当她端着水进到罗切斯特的卧室时,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总之我每次读到这眼泪就会不停地掉,那种久别重逢的感觉,那种终于到家的感觉,那种千万种情绪混杂的感觉。最终简爱的爱情终于得到了圆满。
简爱,正是那个我想要成为的女性,可以不漂亮,可以不强壮,但是必须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对自己选择的路,坚强勇敢的走下去。谢谢简爱在我的成长路上对我的引导与鼓励。
《简爱》读后感 篇3
曾经有一份挚爱,漂洋过海来到我面前,那便是《简爱》。它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现实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她所象征的女性理想和追求已超越了时空,成了人们心中的永恒。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在这本书里渗透着最多的就是女性的独立意识。让我们试想一下,如果简爱的独立,早已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现实生活里;如果她没有那份独立,她早已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现实生活在一起,开始了有金钱、有地位的新现实生活。如果她没有那份纯洁,我们现在手中的《简爱》也不再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为什么《简爱》让我们感动?——就是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的人格魅力
本书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但是虽然她们现实生活在同一现实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中,性格却大不相同。夏洛蒂的性格比较温柔,很清纯,更加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得不到父母太多的关爱,再加上她容貌不美,身材也很矮小。但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灵魂深处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为她内心深处的自卑的补偿。
她所描写的简爱也是一个容貌不美,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她坚定不移的去追求美好的现实生活。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她从不因为自己的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在罗切斯特面前感到自卑,相反的,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的是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并把她看做了一个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谈的人,而慢慢地深深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而当他们结婚的那一天,简爱知道了罗切斯特已有妻子时,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离开,她这样讲,“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住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接受的原则”,“我要牢牢守住这个立场”。这是简爱告诉罗切斯特她必须离开的理由,但是从内心讲,更深一层的东西是简爱意识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戏弄,因为她深爱着罗切斯特,试问哪个女人能够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亲密的人所欺骗呢?简爱承受住了,而且还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力量包围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现实生活诱惑之下,她依然要坚持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这是简爱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残废,但我们看到,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满足——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同时也是有爱的。
在这里,我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如何赢得了男贵族爱情的平民女子的灰姑娘的故事,而是勇敢的走出了灰姑娘的童话,迈向一个有着新女性、真女性的文学道路的起步。简·爱藐视财富,但她却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纯洁的心灵”。我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现实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们的心灵。
《简爱》读后感 篇4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情节看上去属于常见的“灰姑娘”模式,受歌特式小说的影响,具有神秘的气氛。
读完小说,发现主人公简爱虽然身材瘦小,相貌平常,无金钱,无地位,却有不平凡的气质和丰富的感情世界,与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人生轨迹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当小说描写到简爱由于父母双亡,寄宿在李德家并且不得不受尽包括舅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等各种欺辱以及之后又被送进孤儿院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童年被送进寄宿学校期间的那段由糟糕的生活环境、经常的虐待和体罚构成的充满晦涩和阴暗的日子。也许作者转至罗赫德寄宿学校并为改变贫穷生活而奔波的经历让作者明白了在黑暗中仍要保持对光明的希望以及作为“人”的权利。因此,我们带着心灵上的震撼,看到了小说主人公简爱在寄居的舅妈家里,和骄横残暴的表哥约翰发生冲突,瘦小的她敢于和表哥扭打,并怒斥他:“你这男孩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你像个虐待奴隶的人,——你像罗马皇帝。”她还敢于指责冷酷护短的舅妈:“你以为你是好人,可是你坏,你狠心。”在孤儿院的悲惨体验,更表现了简爱不屈的性格和惊人的意志力。即使她和其他孩子一样经常挨饿受冻,挨打罚站,即使学校里恐怖的传染病夺取了好多孤儿的生命,简爱却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呆了10年!
生活的不公平非但没有使简爱妄自菲薄,反而铸就了其倔强的个性和不屈的意志。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旦夕祸福往往只存隔一线之间,一味的悲天悯人永远无法改变现实。命运的公与不公从来是弱者的唏嘘,生活的阴霾需要自己亲手去拨开,命运的“垂青”需要自己努力去奋斗。无论是简爱还是塑造她的夏洛蒂,都有着共同的特性,那就是自尊与自爱。哪怕别人的嘲讽,哪怕身份的卑微,但是她们都没有轻易地自艾自怜,向命运低头,她们都知道该如何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于是,她们不约而同地昂起头颅正视命运带来的一切,并竭尽全力地想要去改变它,坚定不移地去追求向往的生活。因此,强烈的自尊与自爱成为了她们与坎坷生活抗争的手段,其倔强的个性和不屈的意志也从中得到展现。
这一点体现在简爱始终在追求道德上的完善,坚持着个人的独立性,纵使在爱情与此发生冲突的时候也是如此。她强烈的独立意识使她坚守一个信念:要追求平等基础上的爱情和婚姻。但她对爱情的追求又始终不偏离传统道德的规范,她在个人情意与世俗观念的冲突中寻求着两者统一的方式。简爱以精神和道德上所具有的人格美感感染着千万妇女,甚至好比妇女的“独立宣言”。
当然,简爱的形象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得于小说创作的背景来自十九世纪的英国。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发展比较成熟,贫富极端悬殊已成为众人瞩目的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的深刻化和明朗化使得“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批判现实主义开始兴起。欧洲工业革命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现实社会,并在文学上逐步形成了批判现实主义。打破传统教条与旧习,尤其改变下层建筑的地位成了意识形态上的追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简爱在到了桑费尔德庄园时,敢于在当时以一个相当于仆人的家庭教师的身份直面庄园主罗切斯特,与之展开“平等”的交流,甚至大胆追求她眼里两者美好的爱情和幸福。也正是因为罗切斯特的已婚秘密被发现,导致简爱明智地做出不被欲望爱情所迷惑,坚守自己独立原则而离开他的决定。这些大胆而勇敢的举动使得简爱成了当代追求平等和独立的女性的象征与偶像。
诚然,时代不同,但是小说依然“留芳”的可贵之处正是在于主人公简爱身上所散发出的自立和自强的品格,即便放在今天,仍能成为我们尤其那些对人生迷茫、困惑和无助的人们的精神指引的一盏明灯。
再来看看,最后当简爱收到舅妈临危之际毅然去探望她并表示不记前嫌时,当简爱得知罗切斯特几乎“家毁人亡”毅然以一个独立平等的姿态回到他身边时,我们又从她身上看到了人性之初的宽容和善良。
此时此刻,简爱的人格显得更加饱满。作者寄托在她身上所要表达的对于追求独立、坚韧和宽容的人性和人格的号召也得到体现。而这种“号召”直到今天依然有力!
《简爱》读后感 篇5
在这一次的寒假读书计划书单中,我选择了《简爱》这本书。在这之前,我读过她的压缩英文版,就一直想知道简爱这个貌不惊人的弱小女子是怎么样为自己赢得尊严和爱情的,而今天,终于要揭开谜底了。
打开书架,取出那本阿姨送给我的那本《简爱》翻了起来。在朦朦胧胧的迷雾中,出现了一个弱小的身影,慢慢地走近了。
简爱的第一个身份是里德太太的侄女。她从小受尽两个表姐和表哥的欺负,总是待人受过。而且“无论怎么讨别人的欢心,都有人从早到晚地骂我淘气、阴暗、讨厌、鬼头鬼脑”。这种强烈的不公终于在简的心中激起了她的反抗。当约翰表哥又一次无缘无故得教训她时,她愤怒的指责他像罗马的皇帝,大声斥责他的凶恶,并用自己的力量让这个恶棍尝到了挨打的滋味。她是勇敢的,不仅因为她鼓起勇气教训了约翰,而是她冲破了长期以来一直束缚着她的那个服从长辈的观念。她勇敢的站起来,诉说心中的不公平,控诉以恩人自居的舅妈的罪行。她一针见血地骂她是伪善的女生,把她斥责得抬不起头。面对强权,她开始反抗,也开始走向成熟。她学会了独立。
当走出舅妈的家时,简爱的心情是阴暗的。因为她从种种蛛丝马迹中已经领悟到第二个住所——劳渥德慈善学校对她不可能会轻松。果然,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伤害了她的自尊心。但她并没有下决心与全世界作战。她对谭波尔小姐和好朋友海伦彭斯都有极大的热心和热爱。在劳渥德,她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区别对待。这给她的反抗蒙上了一层是非和正义。她以别人对待她的方式对待别人,她成熟了。书中,她对自己的性格和自己的反抗有了一个定位:“当我们无缘无故的挨打的时候,我们应该狠狠的回击——狠狠的回击,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叫他永远不敢这样打人”。随着成长,简爱的反抗精神真正的散发出光芒。
简爱一生的转折发生之处便是桑菲尔德府。她来到这里,做了一名家庭女教师。而18岁的她,渐渐地与主人罗切斯特产生了爱情。罗切斯特家召开宴会,简爱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与贵族的小姐太太们相处,为自己赢得了尊严。她对罗切斯特的爱情是炙热的,也是强烈的。但她决不会因此失去原则。当她误认为主人要娶一位贵族小姐,又要同时把她留在身边,使她成为无足轻重的人时,她愤怒地反驳了罗切斯特。“只要上帝赐给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会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我现在同你讲话,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她的愤怒,她长期忍耐的情感终于爆发出来。在这个时候,她的愤怒的斥责,正是使我们感到敬佩的。她爆发而出的话语正是她反抗精神的折射。简爱的精神,它的灵魂的光彩发挥得淋漓尽致,是她的形象美丽而光彩夺目!
而命运似乎还要考验简。在她与罗切斯特的婚礼上,她才发现罗切斯特早已娶妻。她不顾内心的反抗,情感的痛苦毅然出走。她心向上帝和光明,心向自然和神圣的大地之母。她用法律的条款约束自己,为自己营造了一个光明的天堂。她出走后的三天,虽然经受痛苦的流浪,但她的心在和平的保护中,她的灵魂是纯洁的,她的生活处境越是穷苦,她的心灵就越像一个仙女般纯洁。她孤独,但不寂寞。她贫困,但不潦倒。她是自立而独立的。她为自己的生命谱描述了一首华彩的乐章!
命运是公正的。简最后与罗切斯特获得了幸福的结局。而她的精神也如经久不衰的珍宝,永不褪色。
最后,伦敦的迷雾又加深了。那个瘦小但坚强的身影远去了。我合上书。19世纪的英国渐渐如一艘航船从思绪的海洋中退去。
简爱的一生,从幼稚到成熟;从柔弱到坚强;从懵懂到智慧,她改变了许多,成长了许多。而我们,也在成长,也在从幼稚变成熟,从懵懂变智慧。
简爱的一生,不变的是她的反抗,她的精神。而我们,让我们保留一点不变的精神,总有一天,它会像金子一般发出光芒。
简爱的精神,经历风雨,经历时间,至今未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