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演讲稿
爱习作提供的三分钟演讲稿(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三分钟演讲稿 篇1
世界上最令人敬仰的,一是头顶灿烂的星空,另一个则是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早已随岁月之流远去而又永恒在历史星空闪烁的前人康德如是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江水奔流,带走几多冬夏春秋;大江东去,带不去的是那些伟人,光照千秋。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忍受着“最下极矣”的腐刑,毅然、决然地选择“苟生”。那时的他,需要何等的修养、怎样的气度,方能完成那一本沉重的大书——《史记》呢?然而,他的修养战胜了嘲讽、鄙视.战胜了他人亦超越了自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终于完成。因此,“忍耐”这样一种修养便在后人心中多了几分沉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听到此语,什么人的'心灵能不震撼,什么样的人士能不肃然起敬?几经利诱、几经威胁几经折磨,住进阴湿地牢的文天祥,在“忠”与“*”的面前未曾有过丝毫的动摇,因此“忠诚”这样一种简单而又艰难的修养,在后人的心中多了几分重量。
“忍耐”、“忠诚”、“坚强”而又“不屈”,只有高尚的人才拥有这样的品质。谁又能说这些品质不是源于内心极高的修养?
“英雄,不是因为武力而称雄的人,而是因为心灵而伟大的人。”罗曼·罗兰的这个定义,我由衷地赞赏。
喜欢诸葛亮,不仅是因他的神机妙算,而且因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品德修养。我想,他之所以会观天象,会用风势,会未出茅庐而知天下,多半是来自他极高的修养吧!
我们现在极倡素质教育,而社会上有些人缺乏的正是一种修养的基本素质。古之成大事者,无一不是德才兼备之人,而古往今来,谁又能以小肚鸡肠、犯*作乱之心去成就一番人人赞誉的事业呢?
你是否和我一样,在为做一个真正英雄而奋斗着,那么让我们一起去修身养性吧!
先有修养,后成大业,再做英雄!
三分钟演讲稿 篇2
亲爱的朋友们:
在万芳吐蕊,生机乍现的初春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新学期伊始一种悄然的变化正在校园中涌动--随处听到同学们礼貌的问候,原先随意丢弃垃圾的现象逐步的成为了历史,夜自修也打破常规的实行了分层管理,在尊重、信任同学的基础上尝试性的实行了学生自治管理......我们回实正进行着一场从未有过的大胆尝试,我们期待在回浦的发展史上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回浦人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视弱点,剖析问题,直面现实,激发学校全体师生的工作和学习热情,使我们回实成为浙江省名副其实的示范性初中,使之成为所有中学生向往求学的圣地,正在成为我们全体师生共同的心愿。
作为一个回浦人我深爱着我们的母校,尽管我们的回实正值步履蹒跚,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爱着自己的每一位学生,尽管我的学生正值少年懵懂,但"回浦人"这个称呼却时刻提醒着我作为一个教师所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教育学生。"带着一颗心来,不带一缕草走",关心、关注每个学生,决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努力使我们每一个回实学子能够在这个诗意和谐的校园放飞自己的理想。
今天百年回浦把我们所有的老师、同学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因自己是一个回浦人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我们骄傲我们的回浦经历百年风雨而生生不息,骄傲我们回浦有着百年优良校风和传统,有着薪火相传的莘莘学子,敬业奉献的`老师群体,我们更骄傲今天的回实在艰难之时披荆执锐,锐意改革,渴求创新的开拓精神。在我们团结协作,并肩同行,共度时艰,共迎春天之时,我也和所有的老师一样,深感自己身上责任重大,我也只有比以往更加潜心于教研,及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深化自身的内涵,以深厚的学识和知识驾驭能力,使我们的同学真正优雅而有自尊地获取知识的滋养。
正如我们回浦校歌所唱到的:"大好年华如逝水,容易换朱颜。及时为学兼修养,浩气薄云端。乘槎直向广寒游,摘得北辰还"老师、同学们今天有我们教师以"身正""学高"严格自律,今天有我们教师呕心浇灌,今天有我们同学的知耻感恩,勤奋好学,我辈回浦人振兴回实的历史使命就一定能够实现。谢谢大家!
三分钟演讲稿 篇3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刚上初中时,由于自己心无城府,言行傻乎乎的有点“二”,再加上身高只有一米四几,于是得了个“雅号”——“根号二”。
一次班上举行故事会,我入神地听着。突然一位男同学高喊:“根号二,该你了!”老师茫然地问:“谁是根号二?可不许乱取绰号哟!”我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走上讲台。傻傻地在黑板上用数字符号写上“根号二约等于一点四一四”。这时,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我没有笑,反而煞有介事地说:“根号二约等于一点四一四,他的谐音就是:说话做事要‘一点一点试一试’,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小马过河》的故事,但我今天不讲这个故事,我讲一个也许大家没有听过的故事吧。”我顿了顿,接着问:“你们知道,著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镇馆之宝是什么?”同学们都摇着头,于是,我朗声讲道: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有一尊跪射俑。它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呈持*状。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了大量陶俑,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故而价值也就大打折扣。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的。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呢?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俑高度不到根号二米,尤其是作蹲跪姿,重心偏低,支点颇多,稳定性强。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米至2米多,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佣首当其冲受损,而砸过立佣的土木反倒成为低姿的跪射俑的保护层,因此得以历经两千多年仍保存完好,成为名副其实的镇馆之宝。”大家听着,都没有再笑,末了还报以热烈的掌声。
同学们,我当初听到“根号二”这个绰号,心中着实有些不快,有些自卑,但我现在听到有人叫我根号二,却感到格外亲切,因为我甘愿单纯天真缺少心眼地“2”下去。大家知道,这个“2”,它不管跟在哪个数的后面,哪个数就“好事成双”;不管与哪个数相乘,就必然使彼此成倍翻番,产生双赢;不管与哪个数相除,也都符合“一分为二”的哲学原理。你瞧它低头弯腰,放下身姿,长跪天地,体现着为人处世的谦恭和对世界万物的感恩与敬重。它重心偏低,脚踏实地,不像“4”那样身上长角却又摇摇欲坠;不像“9”那样昂首向天却又头重脚轻;也不像“7”那样桀骜不驯,只折不弯;更不像“8”那样卖弄妖娆,满身铜臭……
特别是在“2”上面加个根号,它就更低了,但却让它更可以从容淡定地看天空云卷云舒,赏窗外花开花落。同学们每喊一次根号二,就给我多一次提醒:比你高的人多着哩,你要把自己看得很低,为人处事低调一点,切莫自以为是,说话做事要小心地“一点一点试一试”才行!所以,我要感谢叫我“根号二”的同学!虽然我现在身高已经一米有六,但我仍然喜欢大家永远叫我“根号二”,尤其喜欢听到大家说:“根号二,你又长高了啊!”(热烈的笑声和掌声)
谢谢大家!
三分钟演讲稿 篇4
独立,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就是独立,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从小就被父母照顾。爸爸妈妈给我们安排好了一切,我们什么都不用担心。而我们这些向往自由的小鸟,却总是期待着有一天脱离父母的控制,在我们的蓝天上自由飞翔。我也这么认为。
我妈也希望我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所以从小就参加了很多夏令营,也跟着老师到处一个人玩。说实话,我真的觉得当年很幸福!我不会被限制做任何事,也不会被父母唠叨。这种感觉让我暂时忘记了对父母的思念。而我自己的独立能力在这里被无意中锻炼了
在择校的时候,我选择了世外西区,不仅因为它有一个美丽的校园,还因为它是一所寄宿学校。我一直希望中学能在我生活的学校里学习和生活。这真的说明我已经是一个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了。很多人得知我要住校后,都问我:“姐姐,你会想家吗?”“没有!”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一个叔叔也为我发现了父母可以每周三来看我。听了这些,我坚定了住校的想法,向他们证明我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人了!
但是,独立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快乐。学校里的.独立没有夏令营那么短暂的几天。刚在学校生活的时候,因为学校时间太紧,没有完全适应,把一切都搞得一团糟。我甚至开始怀念父母的唠叨。这时,乡愁出现了。从周二开始就盼着周三了。我希望我妈妈能来看我。周三,我在操场上散步,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妈妈!我冲过去扑到妈妈怀里,眼泪夺眶而出。
刚发现独立不容易。现在逐渐适应了独立生活,说明一切都需要一个适应期。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独立生活。我们将来会在经济上独立。
独立,苦,乐!
三分钟演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如何弘扬工匠精神的演讲,相信大家对工匠精神也不陌生,接下来进入正题。
时代对工匠精神回馈什么
“工匠精神”背后是精致的产品、匠人平和的心境以及追求极致的时代气质。但不能盲目乐观,要看到这种转身是艰难的、需要时间的`。无论我们用何种气势磅礴的语气坐而论道,都不会让社会一夜之间凭空出现许多“大国工匠”。
一项针对1794名15至36岁年轻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5%的受访青年表示钦佩能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的人。但佩服归佩服,行动起来就难多了。因此,尽管“工匠精神”理应是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人气质的重要元素,但绝不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他们的内在追求。不激活年轻人追求极致的内心,“工匠精神”将可能只是浪漫的传说。
“工匠精神”应该成为一种时代风气。无论是故宫修补文物的匠人还是制作宣纸的手艺人,靠的都是个人的自觉,而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德国或者日本的“工匠精神”,显然是一种群体性的选择。这种选择有个体的因素,但更多的是来自社会风气的认可和制度的保障。因此,教育要参与培育新的社会风气,建设新的制度,为从坐论“工匠精神”到自觉践行“工匠精神”的转身准备制度养料,进而使其发酵成如同空气一般自然存在的国民素质、民族精神。
当然,我们还必须直面一个问题:时代对“工匠精神”的回馈是什么?有报道说,航空“手艺人”胡双钱在35年里加工了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没出现过一个次品。但这种手艺在过去并没有让他过上相对富足的生活。这无疑让人遗憾。教育要传递新的信念,社会也要有力地回应这种信念,要让年轻人清楚,这种遗憾正慢慢成为历史。时代正在艰难转身,风向已经改变,是时候俯下身子,做一个专注的“工匠”或“极客”,发现和创造美好,服务他人,推动社会创新和进步了。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