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跷板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跷跷板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跷跷板教案 篇1
第一单元 常见的力
一、教科书说明: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玩跷跷板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
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活动准备
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演示“蜡烛跷跷板”实验。
谈话:这是一个有趣的“蜡烛跷跷板”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谁的发现多? 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
师:你在生活中玩过类似的游戏吗?他为什么一会儿跷起来一会儿有落下来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书中图片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给学生著购得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
1.讨论探究方案
(1)提出活动纸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 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
(2)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
(4)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 学生汇报交流。
2.进行探究实验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 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
3.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 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谁能用我们了解的跷跷板的道理,揭示刚上课时“蜡烛跷跷板”的奥秘。
四、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创设情景
观察小朋友玩跷跷板的情境,你能发现那些有趣的问题?
跷跷板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了解“过年”的传说。
2、知道“过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年”时人们之间要互相拜年,学说简单的祝福话和拜年动作。
3、感受“过年”喜庆气氛,激发过年的愿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
知道“过年”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过年”的传说。
配套课件:小班语言故事课件《过年啦》PPT课件
活动准备:
1、“年兽”的故事课件、将教室
2、环境布置成过年的喜庆气氛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年是什么?”
“年最怕什么?”
“人们想出了什么办法赶走了年?”
2、引导幼儿讨论过年时,人们要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1)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讨论。
“过年时,亲戚朋友之间要互相做什么事情?”
“拜年时要做什么动作?”
“拜年时要说些什么呢?”
(2)教师小结:
过年时,人们之间要互相拜年。拜年时要说一些吉祥的祝福的话,比如:见到爷爷奶奶要说“祝您身体健康”;见到叔叔阿姨可以说“恭喜发财”“祝您万事如意”;见到小朋友可以说“祝你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聪明”等等。
3、和幼儿一起玩音乐游戏“恭喜恭喜”。
幼儿边唱歌边找朋友,当歌曲唱完后要向好朋友说一句吉祥祝福的话。
4、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现在出了一个问题: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跷跷板,那你怎样把爸爸翘起来呢?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较好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发言。有的同学说可以自己报一块大石头,或者再找一个伙伴。这个时候,我强调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东西,或者找一个同学。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就只能从爸爸,自己和跷跷板身上进行找了。学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这个较为情景较为单一的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的思考。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学生能够进行较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跷跷板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过程:
(一)看轻重:
(1)师: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大家有兴趣吗?叫一位小朋友上来两臂侧平举,老师讲两个重量不同的书包放在他的两个手臂上
(2)师: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轻重。(教师出示课题)
(3)师:根据你们刚才获得的经验,说说哪个轻、哪个重?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二)掂一掂:
⑴师:再来看看老师手里的两本书。猜猜哪个轻,哪个重?
⑵让学生自由猜测。
⑶让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验证刚才的猜测。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
?生:我想告诉同学们,我们用眼睛看的不一定是对的。
⑷教师小结:
⑸学生体验活动: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自己的数学书和课堂作业本谁轻谁重。把自己认为轻的物品举高些,重的放低些。
(三)称一称:
(1)师:你们想不想再掂一掂?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子,谁来试一试?(分别请三名学生上台来掂一掂,得到的结论不一样)
(2)师:现在小朋友们的意见都不一样,究竟是什么重,什么轻?我们拿不准,那该怎么办呢?
(3)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个小能手,(出示并介绍天平)用它来称一称就知道了。 (师操作,把苹果和梨子放在两边托盘里)谁能看出来?
(4)师:物体的轻重与大小不一定有必然联系,大的东西不一定就重,小的东西不一定就轻。要想判断准确,我们需要怎么办啊?(称一称)
(四)练一练:
(1)第23页第1题,引导学生明确题意,独立完成。
(2)第23页第2题,学生明确题意后独立完成。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知道谁轻谁重的?你发现了什么?
(五)小结:
师:这节课上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跷跷板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翘翘板的多种玩法,发展平衡能力,提高动作灵活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
重点:通过玩跷跷板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难点:能通过不同摆放的跷跷板路
活动准备:
跷跷板每人一个,小木桩4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5分钟)
1、每人拿一个跷跷板四散站立,跟随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准备操
2、跟随教师一起冲浪(站在跷跷板上左右摇晃,前后摇晃)
二、自由探索跷跷板的玩法(5分钟)
1、刚刚潘老师带大家一起在跷跷板上玩冲浪,那么现在请我们小朋友想想,我们和跷跷板还有其他玩的方法吗?
2、幼儿分散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方法如:站在跷跷板上摇晃、跪在跷跷板上摇晃、盘腿坐在跷跷板上摇晃、俯卧在跷跷板上摇晃、仰卧在跷跷板上摇晃、将跷跷板竖放跳跃、将跷跷板倒放站在上面等等。
3、集合,请不同玩法的幼儿示范,其他幼儿学做。
三、自由探索多人合作的玩法(5分钟)
1、小朋友的本领真大,想出来了那么多好玩的方法,那我可要增加难度了,现在我要求你们2个或者3个小朋友一起来玩,看看哪一组想的方法最多?
2、幼儿分散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方法如:两人面对面站在跷跷板上手拉手一起摇晃、两人同向站在跷跷板上手拉手一起摇晃、两人背对背站在跷跷板上手拉手一起摇晃、多人将跷跷板排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从上面走过等等(跷跷板可排列成横向、纵向、间隔等类型)。
3、在探索的同时,教师选出1-2个特别的玩法请幼儿一起来尝试。
四、游戏:勇敢者之路(10分钟)
1、按照幼儿能力的'强弱分成四组
游戏方法:
1)、保持身体平衡,走过勇敢者之路,一次也没有从翘翘板上摔下来的孩子,可以到前方裁判老师那里敲一个章。
2)难度由易到难分成4条小路,要求幼儿每一条都要去尝试一下。
2、一个跟着一个走跷跷板,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改变跷跷板的摆放,来增加难度。
3、最终数一数谁的图章最多,谁就是今天的勇气之星。
五、放松
1、拍拍手拍怕脚,深呼吸。
2、游戏结束,幼儿自行归还跷跷板。
跷跷板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看整点。
3、引导幼儿讲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学习运用文字、符号、图画等形式制作作息时间表。
[教学准备]
1、教具:的钟面一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课件
2、学具:幼儿自制的小时钟、表现幼儿一日活动的图片每人一套、1——12的数字头饰
2套,分针时针各2根,每人一套作画工具、废旧材料、胶水、剪刀、黏土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探索法、操作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1、通过谈话的形式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助老师修好了钟表,老师可真高兴,谢谢你们,现在我再也不会因为不知到时间而发愁了,只要看看表我就知道是几点了,小朋友你们认识时间吗?
评析:通过谈话,激发了幼儿认识钟表的愿望
2、了解钟表的外部构造。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时钟有哪些小秘密吗?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钟表上有哪些数字?(1、2——12)
师:钟表上还有什么?他们的长短一样吗?粗细一样吗?他们转动的速度一样吗?谁转得快?谁转得慢?(教师通过课件演示让幼儿了结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时钟指一指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师:小朋友发现了时钟这么多的小秘密,你们可真了不起,看,连小叮当也在称赞小朋友呢,来,家和小叮当打个招呼吧。小叮当想参观我们的幼儿园,下面请小朋友带小叮当一起出发,看看小朋友在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并参观我们的幼儿园好吗?
3、学习看整点。
(1)师:早上,太阳公公露出了红红的笑脸,小朋友们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的来上幼儿园,小朋友,告诉小叮当你是几点来上幼儿园的?(
课件演示)(引导幼儿自由发言)
师:小朋友看看幼儿园的钟现在是什么时间?看看分针指在什么地方?时针指在哪里?
教师小结:看整点的时间有一个小窍门,分针指在12,时针指在几,就是几点整。小朋友现在你知道我们幼儿园的钟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吗?
(2)(课件演示)上课时间到了,小朋友正在上课,小朋友听得可真认真,看,连小钟表都在夸家呢。
小朋友看看现在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
评析: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做小主人,让幼儿有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幼儿展示自我的愿望,让幼儿以最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
4、通过游戏《时针分针转转转》复习巩固对整点的认识。
师:小朋友,游戏的时间到了,让我们和小叮当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我们这个游消称是《时针分针转转转》,请12位小朋友分别代表钟面上的12个数字,按照钟表上数字的排列顺序围成一个圆圈,请两位小朋友分别代表时针、分针,站在圆圈的中间,听小叮当的口令,小叮当说什么时间,时针和分针就赶快把小叮当说的.时间表示出来,游戏分成两组,比比看那组的表针转得又对又快。取胜的小队小叮当会奖给他们一张小叮当图片,小朋友有没有取胜的信心?这里有1—12的数字头饰,和时针、分针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头饰带好,我们的游戏马上就要开始了。(教师指导幼儿游戏,时针、分针请小朋友轮换代替,通过游戏,让幼儿巩固有关整点的知识)
评析: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
5、创作《我的一天》
师:小朋友,拿起你的工具,把你在幼儿园中渡过的一天记下来好吗?
幼儿的设想的创作形式(绘画的、泥工的、废物制作的),让他们自愿组合成小组。
师:下面让我们一边欣赏着钟表店里的美妙音乐,一边设计小钟表吧。
幼儿开始制作。
评析:多样的作业形式,彻底打破了以往单一技能的训练,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协作精神的培养。背景音乐的播放让幼儿有身临其竟的感觉,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乐曲中钟表形象。
6、活动结束
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
跷跷板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培养幼儿排队走步的能力。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条布条。
游戏前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10——15米的平行线为河岸。
导入活动:
一、教师:“老师跟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好不好?”
“好!”老师扮演老鼠妈妈,小朋友们扮演小老鼠,现在我们先把这条布条塞到裤腰来,做老鼠的尾巴。
二、 把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各组成一列纵列站在河岸(平行线)一边。
三、 说明游戏规则:教师扮演老鼠妈妈,小朋友扮演小老鼠,我们一起过小河,除了第一只小老鼠外,其余小老鼠都要抓住前面小老鼠的尾巴。由第一只小老鼠带领走到对岸。到了对岸也要排队站好,小老鼠过河之前还有两个要求:⑴听到妈妈说:小老鼠一起过河吧!小老鼠才能过河。⑵过河时,小老鼠一定要拉着前面小老鼠的.尾巴,一个跟着一个走。
四、 排队往回走。(同样的规则和要求)
五、 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