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童年》有感

2025/10/09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童年》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童年》有感 篇1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童年》,读完后我非常感动。

这本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阿廖沙的童年生活。

阿廖沙·彼什科夫三岁丧父后,随母亲投靠外祖父。

阿廖沙的外祖父卡什林是个小染坊主,他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经常凶狠地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有一次竟把幼小的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令阿廖沙大病场……

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甚至第三代也受到了很坏的影响。他们天天吵着要分家。雅科夫把自己的老婆竟然活活打死。

然而,在可怕的环境中,却有着温暖与光明,这就是以外祖母为代表的另外一些人,他们所体现出截然不同的生活,小说中的外祖母是个善良、温柔、和蔼可亲的人,虽说她的年龄一大把了,可还是鹤发童颜,那么的聪明。她对谁都很宽厚,有着宽大无比的胸怀。

正是这种胸怀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那幼小而孤独的心灵。

此外,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曾经都给过阿廖沙生活的勇气和力量。让阿廖沙走出黑暗中的困境,得到光明,让他成为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对于高尔基所经历过并在心中留下过伤痛记忆的人和事。小说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啊!原来高尔基的童年还是这么的难受的呀!他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能不屈不挠地成长起来。顿时,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们现在过得日子是多么的幸福,吃好、穿好、用好,高尔基的童年生活与我们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现在有许多人还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要珍惜时间,珍惜现在一点一滴的幸福和来自每个人对自己的关爱。

读《童年》有感 篇2

一.面对挫折不退却,向黑暗迎击,为自身走向光明舞起勇气的少年。这样的少年背后总有一个光明的存在。

二.《童年》写了高尔基三岁到十岁的艰辛成长。写出了高尔基对挫折、黑暗的认识和看法。从一个孩童的角度来看黑暗的社会。从这本书中可以读出高尔基的不断追求,生活的希望、热情,与高尔基的坚持不懈。在高尔基年幼时的生活环境是黑暗的、混乱的。在贪婪。暴力、吝啬的生活环境中只有高尔基的外祖母如同光明一般为高尔基带去温暖。如同圣母一般的光明的存在影响着高尔基。

三.稳重的外祖母给人一种和蔼的.感觉。我曾读到过一个故事,同样带来光明、温暖的人。一个男孩不学无术,喜欢偷东西,而他,是他的奶奶将他一手带大的。他每次偷了别人的东西后他的奶奶总会去赔偿。有人劝他的奶奶丢弃他。而他的奶奶并没有同意。知道他有一天发现了他的奶奶赔偿给别人的这件事情后,他意外地开始改变了。为了他的奶奶给他的温暖而改变了。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在这样一个少年的背后总会有一个人给他们带去温暖、关怀,从而改变、影响他们。

四.在黑暗的时候总有一个可以带来光明的存在为你照亮前方的路,指引你向前去,帮助你、影响你。

读《童年》有感 篇3

当我的双手合上《好小子——童年》时,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作者他们那个时代,几乎每天在学校都要挨打,而我们在学校可以自在地玩,踢足球、打篮球、游泳……而他们呢?却要每天因为一点小错而遭到校长毒打,更让人费解的是老是毒打他们的校长最后竟然做了坎特伯雷大主教!过了不久他还给他们的女王加冕,整个世界的人都在看着他。

也许我们都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本书一再强调作者所在学校对他们的毒打?其实,作者在阐述自己苦难童年的同时,也明显地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目的——为了我们的前途着想。如果我们不经过严格的训练,那在我们遇到坎坷的时候,常常会感到措手不及。甚至许多为人父母者为了儿女的前途而想方设法的'去躲避风险,风险是我们人生的一门必学的功课,我们不可能永远躲避它,只能选择面对它,挑战它。

我被这本书深深地陶醉了,它教会我珍惜自己的童年,让童年成为口中的一块巧克力,慢慢溶化,细细体会,留下无穷回味。同时告诉我一个道理:生活本身是严峻的,残酷的,我们得学会对付它,才能成为一个强者,一个有能力的人。

读《童年》有感 篇4

爱如空气,围绕在我们身边,却很难发现,很多人在爱中成长,却不曾知道有爱存在。爱如春雨润物却无声;爱如海水,时时安抚着沙滩,却不留下一丝痕迹。有人感叹,这世间缺少爱,实际上是缺少感恩。

不少读过《童年》的学者都为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阿廖沙而叹息,生活在一个“一家子蠢货”的家庭里,何时会有出头之日,在这遍布着黑暗,丑恶的环境里,快乐从何而出。正当我为阿廖沙身处的环境而叹息时,心中却存在着疑惑,在如此混乱,充斥着压迫与暴力的社会,邪恶的人比比皆是。是什么让阿廖沙仍在坚持不懈地用一身正气,在铺天盖地的黑暗中苦苦地寻找光明?后来我找到了答案,是他的祖母——一个慈祥,散发着天使光芒的老人。他在阿廖沙被黑暗所诱惑时,提醒他;在阿廖沙迷茫时,为他指点方向,外祖母的的 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体现出了外祖母对阿廖沙无微不至的关爱与呵护。虽然没有过多的文字,可是我能从阿廖沙与外祖母的对话中感到作者对外祖母的感激。看到文中对阿廖沙外祖母的描写我仿佛也看到了远在黑龙江的姥姥忙碌的身影。

由于工作忙,我刚满一岁时爸爸妈妈就把我和我的双胞胎姐姐送回了老家,让姥姥帮忙抚养,两个刚来到世上,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可又不会表达只能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欲望。再加上小时候,身体虚弱,有很挑食,每晚喂我们喝奶粉,到要到凌晨一点钟。听妈妈说,有一次,我和姐姐一起都发高烧,要挂水,不懂事的我们躲躲藏藏,又哭又闹就是不让医生碰我们一根汗毛,最后姥姥十分心疼,却非挂水不可,于是便忍痛割爱,和妈妈一起固定住我们,不让我们动,在针头插下去的一刻,房间里便传来了一阵撕心裂肺让姥姥伤心一天的哭叫。从那以后,姥姥变更是,无微不至,不分昼夜的照顾我们。

我们三岁时,就要离开黑龙江回南京去上幼儿园,临行前,姥姥送了我们一程又一程,一直到了火车站,还未经历过分别,不懂亲人分别时痛苦的我大声地对泪流满面的姥姥,姥爷说了一声“再见。”后便兴高采烈地进了火车,在高低床上爬来爬去。却全然忘记了窗外的姥姥,姥爷。丝毫没有察觉到他们的眼神一直都紧紧地注视着我,想把我们活蹦乱跳的样子,全部都记在脑海中。分别后的一个多星期里,几乎每天,我们家都会接到一个或两个来自黑 龙江的电话。

日月如梭,转眼间,我们都成大姑娘了。每当有空我们就会和姥姥用视屏聊天,每次,姥姥都少有言语,最多也就是问问我们的生活起居,可每次我都发现她总是坐在最前面,而且是最认真听我们讲话的人。他六十大寿那年,我们一家到东北过年,姥姥高兴的不得了,整天都在厨房里为我们准备拿手好菜,每当我们要出去玩,却没人愿意陪我们去时,姥姥总是停下手中的家务事陪我们出去,一向勤俭节约的她,给我们买起东西却总是大手大脚,我也只能用多吃饭,赞扬姥姥饭做的好吃,陪姥姥说话来让姥姥开心,作为我们对姥姥的补偿。

姥姥用爱浇灌我们,让我像阿廖沙一样能坚强的面对困难。我心中充满了对姥姥的感激。

我心中感恩的种子也在爱的土地上发了芽。让我学会了感恩。

读《童年》有感 篇5

读着高尔基的自传小说《童年》,我的情绪也随着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高尔基那悲惨而令人怜悯的童年经历,令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高尔基童年时生活在一个充满残暴与仇恨的家庭,他的外祖父十分粗暴,高尔基经常挨他的毒打,而两个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的舅舅为了争夺财产而勾心斗角,不顾一切地争吵斗殴。但不幸中的万幸是——高尔基拥有一个善良的外祖母。每当高尔基挨揍时,外祖母会护着他,并总有讲不完的故事,她深切的爱使高尔基频频受打击的心灵得到了抚慰。

然而把高尔基的童年与我们的童年相比,我不禁庆幸,我们的童年竟是那样美好!我们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是五彩缤纷的、是欢声笑语的、是阳光灿烂的……我们几乎从未有过高尔基的悲惨经历,我们在阳光的淋浴下快乐成长,在父母的'翅翼下度过童年,我们宛若泡在蜜糖罐中,尝的味道都是甜滋滋的。我们的童年用“幸福”来形容都不为过,而“悲惨”,“可怜”这样的字眼来描述高尔基的童年却都显得苍白,我不由得鼻子一酸,为高尔基的童年而感伤。同时我也领悟到:我们今天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倍加珍惜一切。

但高尔基的悲惨生活却磨砺了他,逆境成就人才。严峻的生活没有压跨他,他奋进的脚步反而更加坚定,“千锤万炼出真金”,最终他成为一个意志刚强、是非分明的人,并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成功是由于他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他的不断奋进。他由始至终坚信自己能够跨过生活路上的坎坷,那就是用智慧除去阴霾,用知识照亮人生之路。

《童年》令我受益匪浅,感悟极深。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纵使不是那么美好,但要“知足常乐”。并要对明天的生活有憧憬,不应只是奢望。如果想要获取幸福,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去奋斗,天上不会掉馅饼让自己免费食用,如果坐享其成,那么伴随着太阳的东升西落,生活依旧一成不变,人生也就一事无成。

由衷地敬佩高尔基,我也会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战胜一切困难,发奋图强,为了我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奋斗!我坚信,迎接我的会是个美好的明天与光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