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2025/10/09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荷叶母亲》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篇1

一、活动主题

你的心事向谁诉说

二、活动背景

《荷叶·母亲》是一篇借景写人、托荷赞母的散文。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那荷叶护花就像母亲呵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啊。在结尾处便这样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而母亲总是那个指引我们走出困境,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人。本次活动就是讨论在遇见挫折时谁帮助了你,你的心事向谁诉说。

三、活动目标

1、让学生敞开心扉谈烦恼。

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学会感恩。

3、进一步理解《荷叶·母亲》中所透露的浓浓母爱。

四、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荷叶·母亲》是冰心一篇很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文章,文中描写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十分温馨感人,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又让人顺理成章地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在我们成长的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与不顺,处于低谷时,是谁在用心听你诉说?是谁帮助你,让你战胜挫折以振奋精神的呢?

2、展开活动

(1)请同学们畅谈自己曾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烦恼或困惑。

比如:初中前一直不会骑自行车,一度感到自卑;原来不爱吃饭,只吃零食,面黄肌瘦,体质很差;原来成绩很差,不爱学习;性格太内向,不爱说话,朋友很少;不敢在人多的地方大声说话,胆子很小等。

(2)当你遇到这些问题时,是谁帮你走出了困境?你的心事向谁诉说?

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评点。

3、活动感受

正如荷叶对红莲的荫蔽一样,我们也有亲人、朋友的.保护与帮助。这种保护和帮助是弥足珍贵的,因为它是无私的。这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善良、正直,更好地成才成人。所以我们要感谢我们的亲人和朋友,没有身边的这些人,我们或许就不会成为现在这么好的自己。

五、活动总结

通过彼此的交流与互动,我们深深感激──在“心中的雨点来了”的时候,那些挡在我们头顶的“荷叶”们。感恩父母──父母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生命,还有他们的心。父母的爱,我们永远铭记。感恩老师──深夜灯光下,是老师伏案的身影;三尺讲台,是老师耕耘的圣地。老师的恩,我们永远不忘。感恩朋友──人生好比一艘远航的船,朋友便是高挂的船帆,带你乘风破浪,直济沧海;朋友的情,我们要时刻想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荷叶母亲》处于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是以亲情为主题。这是一篇散文诗。文章描述了一朵在雷雨之夜盛开的红莲,被打得左右倾斜。作者站在屋檐下,不由得担心那一朵刚刚展开花瓣的红莲。正当作者“无法可想”之时,红莲旁的大荷叶“倾侧了,正好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正如母亲的手呵护着儿女一般??散文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爱这一永恒的主题。所以,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在教学中,应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诗歌,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多种方式读来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验诗歌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清丽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情境体验法;2、多种形式诵读法;3、讨论与点拨相结合法;4、拓展延伸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背景音乐:多媒体播放阎维文歌曲《母亲》)

同学们,有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你们能说说这条短信背后的故事吗?

师生共叙:5.12汶川大地震中,在都江堰一处坍陷的民宅上,一位已经死亡了的母亲保持着双膝跪地、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自己身体的姿势。她的身下有个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孩子安然无恙。已经死亡了的母亲的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位伟大的妈妈伟大无私的母爱,让所有在场的战士和医生等救援人员泪流满面。大家说说,是什么力量让母亲当时那么做呢?是的,是伟大的、无私的母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共同感受作者所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

二、走近作者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寄小读者》。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颂是冰心作品的主旋律。

三、初步感知

1、请几位学生试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徘徊 攲斜 菡萏 荫蔽

2、听课文配乐朗读,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听读思考:听后你有何感受?是否也如作者一样“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为什么?

(雨打红莲,荷叶护莲)

四、品读悟情

(多媒体显示)题为《荷叶母亲》,作者为什么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写红莲,写三看红莲呢?红莲跟荷叶到底有什么关系,它们又是怎样牵动了作者的心?请结合红莲所处环境与状态谈谈。

(1)让我们一起一看红莲,请同学们一起带感情朗读一下这个部分。 写红莲由菡萏到盛开,观察细腻。主人翁红莲首次登场。

心情:烦闷

环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

红莲:开满亭亭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白花的凋谢,恰是自己心境的刻画。只是忽然之间,作者看到了什么啊?只是看到了亭亭的红莲,有没有让作者的心情好一点?(仍是不适意!)

(2)二看红莲。

环境: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心情:不适意,徘徊(为什么徘徊呢?在无遮蔽的天空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红莲:左右倚斜,无依无靠。

(在风雨中的红莲是不是也会凋零呢?一起读一下三看红莲)

(3)三看红莲

环境:雨肆意地下着

红莲:雨势并没有减退,红莲却不动摇了雨点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此时的水珠是流转无力,还记得我们二看红莲的时候风雨的威力吗?那这么比较有什么作用呢?)

心情:不宁的心绪散尽

(为什么?表面上因为解决了我对红莲的担心,其实呢?坐在了母亲旁边。) 这就是默默呵护莲花的荷叶,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无怪乎冰心要受到深深的感动,正是这种感动,让冰心发出了一声发自内心的呐喊,哪句啊?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齐读这一句,学生点评试读,教师指导朗读,重音,再齐读)

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呢?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诗人借荷叶护莲,表达母亲对子女的关爱,揭示主题,借物喻人,借景抒情!)

(板书:荷叶护莲联想母亲爱我)

(5)教师小结:人生的风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在我们最累最痛的时候,母亲永远以一个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我们。冰心是一个细致敏感的人,因为心中有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能触发她心里最真挚的情感,看到荷护红莲,她就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庇护。冰心幼时身体孱弱多病,幸有母亲细心照顾,才得以存活。冰心成为作家后,每写完一篇文字,总是先捧到母亲面前。母亲是她最忠实最热诚的批评者。感谢母亲,思恋母亲也是她经常的话题,比如我们熟悉的《纸船》。

五、拓展阅读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教师范读

思考:作者借助(纸船)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思念母亲)

其实,如果可以,我们不需要叠纸船,只要适时的一句问候,一句理解关切的话语,妈妈就会开心,就会幸福,妈妈的爱没有理由,无声地付出只为你能更好!

那么,你,有没有想对母亲说的话呢?

六、吐露心声

妈妈,

我想对您说

……

七、结束课堂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母爱就是这样的,无私的付出

却从不要我们的任何回报——

作为儿女,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学会感恩!

八、阅读推荐

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了解冰心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颂,同时也体会寄情于物写法的妙处。

教学反思:

本节课能抓住母爱这个主题,通过反复诵读,领悟文本的主题思想,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学会感恩,学会回报。在课堂上通过拓展阅读,更加深了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在课堂上比较注重锻炼学生赏析文字的能力,但做的还不是特别到位,需要继续加强

学生在课堂上活动积极踊跃,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提升了感情。特别是学生在品读时能够发现文本中的问题,比如有个同学提出文中的“的”“地”不分。这节课不足之处,我认为还需加强学生的诵读。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感情的读一读,最后拿出一段时间自由读、齐读等,从而进一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主旨。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篇3

设计说明: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红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而联想到母亲的关爱和呵护,从而幻化出《荷叶母亲》如诗如画的美好形象。本文借景抒情,花本无情人有情,以花喻人,极其自然地赞颂母亲的爱、母女的情。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本堂课借助音乐的力量来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散文诗阅读能力。并学会仔细观察生活细节,从动情处入手模仿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抒写人间真情。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初读诗歌,了解大意,再读诗歌,体会情感

3、拓展阅读,学习“借物抒情”的写法

4培养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借物抒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至深至爱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景,导入母爱(3分钟)

1师导语:(多媒体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和相关图片)

孩子们,20xx年5月12日一个让全世界人民都铭记的日子,由任润和逄子齐为大家带来一首小诗:

当灾难过去,人们扒开废墟

一位母亲静静地用身体将孩子抱在怀里

她用自己的身躯支撑着倒塌的墙壁

用自己宽厚的胸怀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

孩子安然的睡着,没有任何声音将她惊起

仿佛一切如昨日妈妈轻轻晃动伴她入睡

伴她如昔

人们将孩子托起

在遗留的手机里人们发现了写好的信息

“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我们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此刻的感受

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她用伟大的母爱延续着对孩子生命的继续

古今中外,赞颂母爱的篇章数不胜数,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品读著名作家冰心的散文《荷叶母亲》(师板书:荷叶母亲)

2走近冰心:(示意学生拿出导学案)

师:首先让我们走近冰心,(多媒体播放冰心的画像)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冰心?

生: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

师:很好,有谁了解冰心的创作内容?

生: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冰心简介”文字内容)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冰心的散文《荷叶母亲》

二、诵读课文,沉潜文本(20分钟)

(一)有感情诵读课文

一,老师和全班同学分角色朗读散文要求:老师读第一段,男生读第二段,女生读大三段,循环往复,直到最后一自然段合读。

二自读散文诗

1、要求:注意重点字词、句子的语气、语调,融入自己对行文的理解,读出感情。

2、教师巡视,并适当个别指导。

(二)沉潜文本,研读赏析

1、从第一自然开始逐段朗读,在品味散文诗的同时加以朗读指导,重点字词、句子的语气、语调,融入自己对行文的理解,读出感情。

2、问题设计

(1)你读到了什么?

(2)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3)你是怎么读出来的?

3、附:问题设想及点拨

师:本文的描写对象是什么?

生齐答:荷叶

师:还有呢?

生齐答:莲花

师:确切一点

生齐答:红莲

师:重点描写的对象是荷叶还是红莲?也就是说对谁的描写文字多?

生齐答:红莲

师:很好师:散文主要写什么?(指名回答)

生:母爱

师:母爱是通过写什么景物来表现的?

生:荷叶保护红莲

师:在什么环境下保护的?

生齐答:风雨中

师:非常准确。风雨中荷叶保护红莲

师:既然课文重点写莲花,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师指名回答)

师进一步启发:祖父说,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添了三姊妹,说是应了花瑞。

生:三蒂莲就如同三姊妹。

师:好,和下文内容有什么关系?

生:做铺垫

师:为下文写什么内容做铺垫?

生:把莲花比喻成孩子做铺垫

师:很好,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多媒体展示答案)

师(过渡下一个教学环节):那么冰心是怎样以花喻人的?冰心的情感又是怎样抒写的?让我们进入研读赏析部分。

师:(过渡到下一个研读赏析内容)在这三次赏莲中作者重点写的是第三次赏莲,请同学们有感情齐读6、7、8自然段。

(学生齐读)

师:作者心中深深受了感动,这是为什么?(师指名回答)

生:因为作者看得荷叶无所畏惧的保护红莲。

师:在怎样的环境下保护红莲的?

生:风雨之中

师:仅仅是因为风雨之中看到荷叶护红莲而感动吗?(师指名回答)

生:作者想到荷叶护红莲就像母亲保护自己一样。(师板书;母亲护子女)

师:比较深刻,那么荷叶护红莲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生:无私,不怕风雨,无所畏惧。

师:很精辟,因为荷叶倾侧下来覆盖红莲,无畏的为红莲遮蔽,正如母亲为自己遮风挡雨。作者内心的温柔被深深触动,感受母亲为自己的付出.(多媒体依次出示答案)

师(过渡):由此作者发出最深情的呼唤,让我们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

师指导朗读:同学们感情不够真挚,要读出对母爱的感动和歌颂。再读。

(生齐读,第二遍明显比第一遍效果好)

师:“心中的雨点”指什么?(师指名回答)

生: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对,心中的风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和坎坷磨难。(多媒体出示答案)那么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师指名回答)

生:遇到困难只有母亲会帮助我们。

师:怎样表达更恰当?(学生沉默思考,师进一步启发)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一个人肯定会帮助我们,这个人是谁?

生齐声回答;母亲

师: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一定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时得到安慰,在孤独时得到快乐,在绝望中看到希望,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的人。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多媒体出示答案)

师: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生沉默并思考,师进一步启发)这篇散文歌颂的是母爱,只在最后一段点出来,这叫……?

生齐答:点明中心。

师:很棒!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曲终见主旨,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自然界的雨点是有形的,而“心中的雨点”涉及面及广,内容纷繁。谁来荫蔽?这就把母爱推向高潮。

四写作指导抒写母爱(17分钟)(一)理解借物抒情手法

师:这篇散文抒写和歌颂的对象是什么?

生齐答:母爱

师:作者是借助哪种具体形象来歌颂的?

生齐答:红莲

师:这种把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形象或事物上的写作手法就叫借物抒情,(师板书:借物抒情)借物抒情可以使文章含蓄蕴藉,意味深长。自然万物皆可寄情,只是所寄情的物要恰当,物的功能或象征性要能负载人的情,否则是不能感染读者的。(师过渡)冰心是一个细致敏感的人,因为心中有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能触发她心里最真挚的情感。老师准备了冰心的另外两首小诗和大家一起欣赏。同时思考这两首小诗是怎样运用借物抒情写作手法的?(多媒体播放配背景音乐)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深厚的恩慈,

反使她终于沉默。

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

(教师有感情范读后,生齐读。)

师:这首小诗是怎样运用借物抒情写作手法的?(是指名回答)

生:借春光来歌颂母爱。

师:很棒!

师:一起欣赏下一首小诗。(多媒体播放配背景音乐)

《纸船》

我从不肯妄弃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生有感情自读一遍并体会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同桌交流体会)

师:谁来说说这首小诗情感的载体是什么?

生齐答:纸船

师:对,那么冰心是将什么情感寄托在纸船上的?

生:母爱。

师摇头并进一步启发:冰心希望自己含泪叠的小船飘到母亲的梦里,体会体会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纷纷答:对母亲的思念。

师:很棒,再读诗歌体会这种情感及写作手法。

(生齐读)

(二)写法指导小试牛刀

师过渡:同学们,如果可以我们不需要叠纸船,只要适时的一句问候,妈妈就会开心、幸福,妈妈的爱无理由,无声的付出只为你能更好!现在我们一起欣赏歌曲阎维文的《母亲》。

请同学们学会歌曲中用简单的生活细节表达真情,(多媒体出示写作方法指导)1、从“细” “小”处入手—留心观察,关注细节。2、从“动情”处入手—选取典型,打动人心。

(多媒体播放DVD《母亲》,师生共同欣赏)

师:欣赏完歌曲就让我们搜索记忆深处的平凡生活细节,来抒写你身边的伟大母爱吧!(多媒体出示写作要求)

小试牛刀

听歌曲《母亲》品味生活细节,感悟真事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一段体现母爱的细节描写,100字左右。(5分钟)

(师巡视指导,找出范例)

(三)互相交流,共同分享

(师指名读范例)

生:写完作业后,妈妈回来了,随后,我就听见一阵“稀里咕噜”的声音,我以为他们把芒果吃了,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吃属于我的那一份了。我刚要剥皮,耳边又隐隐约约的传来了妈妈的咳嗽声,我停下剥皮,将手中的芒果放了起来,留给妈妈吃。

第二天一大早,我醒来后,蹑手蹑脚的走进厨房,怕惊醒了正在睡梦中的爸爸妈妈。我打开冰箱,我惊呆了,里面的两个芒果放的好好的,连动都没有动。只不过多了一张纸条“儿子,你想吃就吃吧,别忍着,爸爸妈妈不想吃!”

我这时终于明白了,芒果,原来一个都没少。

师评:情感细腻真挚,芒果凝聚着父母浓浓的爱!

生:突然,有一个东西重重地压在我的脚上,当我睁开眼睛,发现妈妈正微笑的看着我,而那把斧头,正砍在妈妈的脚上。妈妈慢慢的把脚从我的脚背上拿开,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心中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后来,妈妈的脚上多了一道异常明显的疤痕,我想了许多办法也无法使那道伤疤消除。妈妈却释然,对我说:“算了吧,长在脚上,又不是长在脸上,我不在意的。”我苦笑,心里却被深深感动,为了子女,恐怕即使伤痕在脸上,妈妈也会义无反顾。

此后,每当看到那道疤痕,我的眼睛便会被刺痛,但我的心,却是暖暖的。因为我明白,无论有多少文人墨客的赞颂,不管有多少千古文章的抒写,比起我伟大的母亲,都还是太逊色了!

师评:这是一条爱的疤痕,母爱义无反顾。

师结束语:

母亲,一个温暖的名字;

温暖了你的手,你的脚,还有你的心。

母亲,一个坚强的名字;

她柔弱的背可以背起你,也可以扛得起高楼大厦。

母亲,一个爱的名字;

爱里有笑容,有哭泣,有辛酸,有喜悦……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只因你

——她爱的孩子!

祝普天下母亲永远健康、美丽!

板书:

荷叶母亲

冰心送荷叶护红莲忆赏

悟借物抒情

母亲爱子女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

2、疏通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合作学习目标品读感悟,品味散文诗的语言;

合作探究目标体会诗歌中饱含的温馨的浓浓的'母爱。

合作重点体会诗歌中饱含的温馨的浓浓的母爱。

合作难点学习写法

合作关键朗读,独立思考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

引入课题

创境引入屏显一幅图片,谈谈自己的感受 看图片,谈感受

展标导学

1、了解作者;

2、疏通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读感悟,品味散文诗的语言;

4、扩读悟情,体会诗歌中饱含的温馨的浓浓的母爱。明确目标

学习内容1

展标导学了解作者,掌握字词

自主合作屏显相关内容识记作者信息,疏通字词

互动交流花瑞:莲蓬:烦闷:菡萏:亭亭:适意:徘徊:攲斜:遮拦:荫蔽 掌握字音、字形、字意

巩固达标

学习内容2

展标导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明确目标

自主合作播放朗读录音,指导朗读先听读,再朗读

互动交流展示朗读,其他学员评价

巩固达标

1、把握节奏

2、注意语调

3、体会情感

学习内容3

展标导学感知文章内容

自主合作

1、本文花了大量笔墨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2、文中几次写到红莲?当时的环境、作者的心情、红莲的情形各是怎样?先独立思考,再合作

互动交流组织交流交流

巩固达标

学习内容4

展标导学感母爱

自主合作本文题目《荷叶母亲》,作者写了荷叶对雨中红莲的呵护。这和母亲有什么关系?

文中哪个句子体现了荷叶与母亲的这种关系?

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朗读、思考、合作

互动交流组织交流交流

巩固达标品母爱,掌握写法

课堂小结

归纳拓展仿写句子,朗读诗歌,表达母爱

张家娥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篇5

《荷叶母亲》是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下面是七年级语文下册《荷叶母亲》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种方式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

3.学习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4.体验人间真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体味诗歌思想感情,把握诗歌托物抒情的写法。

2.体验人间亲情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

深层品位诗歌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构想

以“情”牵引,以“读”强化,以“问”贯穿,以“悟”延伸。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疏通字词,了解作者,并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课前播放阎维文的《母亲》,渲染气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聆听母爱

1976年7月28日深夜,唐山,在一间温馨的小屋里,年青的母亲正在缝补衣服,九个月大的孩子已经熟睡。忽然,一阵地动山摇,一声巨响过后,房屋垮塌了,母子俩被埋入废墟中。所幸的是,房顶的预制板是斜压下来,他们都没有受伤。但是房屋垮塌严重,只能等待救援。三天过去了,由于严重脱水,母亲的奶水没了。孩子的哭声渐渐微弱。年青的母亲心碎了,这时候,她摸索着将身边的缝衣针,毅然的刺进自己的手指。然后将刺破的手指放进孩子嗷嗷待哺的小嘴。第八天清晨,救援人员终于掀开了压在他们头顶的预制板,那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啊,孩子脸色红润,宁静而安详,在早已死去的母亲怀里,睡得正香。在他的嘴里,还含着母亲已经僵硬的、发白的手指……

母爱是伟大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对母爱做过热情的讴歌。有首歌词写得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一同感受作者所要歌颂的伟大无私的母爱。(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母爱

1、走近作者,了解冰心。

师:冰心,大家熟悉吗?

生(介绍冰心):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诗歌代表作《繁星》、《春水》等。小学时学过冰心的作品《忆读书》《山中杂记》《再寄小读者》。

师补充: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心人,课外已经对作者做了全面了解。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母爱、童真、自然美。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学生批注)读冰心的的文章,犹如欣赏晴朗的夜空中晶莹透亮的星星,简单清澈,让人心醉,而后在胸中留下一些美好的情思,余韵悠长。

2、范读课文。

师:《荷叶 母亲》就是这样的一篇美文,她是一首散文诗。既有散文的形式和内容,又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文就应当美美地朗读,下面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读的过程中,请大家做好三件事:①勾画出本课生疏的字词。②注意听老师朗读的语速、节奏、感情的变化。③标示出自然段的序号。

3、积累生字难词。

师:在听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难以理解的生字词?查一下工具书,对照注解,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生(学习理解):并蒂: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瑞:吉祥的。菡萏(hàndàn):荷花,本文应该指含苞待放的荷花。徘徊(páihuái):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欹(qī):倾斜。荫蔽:遮蔽。花瑞:花开的好预兆。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适意:舒适。亭亭:①形容高耸;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遮拦:zhē遮挡,阻挡。

4、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师:听老师美美地朗读了一遍,大家想不想也来美美地读一读,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全文。

(生读课文。)

师:读完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究竟是重在写荷叶,还是母亲?(母亲)表达了什么感情?(对母爱的赞美。)

三、研读赏析,品味母爱

1、品味重点语段,品味情感。

①“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师:作者是怎样由“荷叶”想到“母亲”的,找到作者心灵受到很大触动的句子,或者说,找到“过渡句”。(“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师:作者为什么而感动?(因为荷叶保护红莲。)

师:荷叶是在什么情况下护红莲的?(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师:荷叶是怎样护红莲的?(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师:作者怎样描写荷叶的?抓住了哪几个关键词?

(“慢慢”“倾侧”“覆盖”……。)

师:我们品读语段,就要学会抓住那些具有感染力的词语,饱含感情的语句,或从修辞等角度去赏析。谁来读一下这句话,读出轻重。

(学生朗读此句,读出轻重的处理。)

师:作者看到这一幕,感情有了怎样的变化?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继而“深深的受了感动”。

师:作者被谁感动?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它?

(荷叶 “勇敢慈怜”。)

师:“勇敢慈怜”的意思是勇敢、慈祥、怜爱、怜惜,它常常用来形容人还是物?(人)形容哪一类人?(母亲)

师:梳理一下,在看红莲被荷叶保护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烦闷→不适意→散尽→感动)

师小结过渡: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感到烦闷;白莲凋谢,红莲亭亭,害怕红莲也遭受白莲的命运,不适意;红莲被雨打的左右敧斜,无法可想;红莲被荷叶保护,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地受了感动。

②“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此时,作者刚好依偎在母亲身边,于是作者由“荷叶保护红莲”联想到什么?(母亲爱子女)

文章写到这里,你觉得作者应该情不自禁的高声赞美谁了?(母亲)

师:课文在哪一段赞颂母亲的?(最后一段。)

师:一起来朗读一下最后一段。

生读:“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师:读冰心的文章要有水一样的柔情,要用温婉的语调,要读出对母亲的依恋。读快了是读不出味道来的。 (范读后学生再读。)

师:谁能对这段话进行赏析?(两个修辞,一种是比喻,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写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还把人生中的挫折比作心中的雨点。最后一句是反问,语调也非常好。)

师:嗯,用了比喻,反问的修辞,写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赏析文章,就应该从内容、情感、语言等方面进行赏析。再加上四个字,直抒胸臆。你们看,母亲啊--这是呼告(旁批)。还有--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人称变化了,直接抒情。

师:“心中的雨点”指什么?(生活中的困难,磨难。)

师:对了,自然界的雨点是可见的,有形的,“心中的雨点”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能不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心中的雨点”?(运动场上的.泪水,成绩考砸后的忧伤,同学之间的摩擦……)

师:“荫蔽”是什么意思?(母亲对我们的呵护,帮助,鼓励,支持……)

师:当心中“雨点”来临的时候,我们的母亲就给我们呵护,帮助,鼓励,支持。你能谈谈母亲都给过你怎样的“荫蔽”吗?

(生讲述:雨中的守候;一杯温温的牛奶;发烧时额头温柔的手……)

2、品味文章写作的妙处。

①文章最后一段话其实是全文的文眼,全文的主题在这儿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你能不能用“语文术语”说说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文章的主旨段、画龙点睛、升华情感、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②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作者通过写荷叶护红莲,自然而然的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抒发对母爱的赞美。老师再介绍一个术语:这种借托某种事物抒发自己感情的写作方法,就叫做“托物抒情”。 如果借托某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志向,则叫做“托物言志”,如小学学过的课文《落花生》。

另外,作者把荷叶比作母亲,把红莲比作我,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

思考一下:这种“借物喻人”的写法,在文章的前面,有没有铺垫?(祖父的话:“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对了,前面的“借花喻三姊妹”为后文的“荷叶喻母亲,红莲喻我”做下了铺垫,形成完美的“前后照应”。

四、感情朗读,颂扬母爱。

师:这篇文章文辞兼美,情意浓浓。让我们感受到:母爱就是那口渴时候的一杯清茶,是夏日的一丝凉风,是冬日的一束暖阳。如此的美文,大家想不想和着音乐,怀着对母亲的敬意,再来激情朗读一下。在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最感人得句子,多读几遍,读出母爱的味道。并试着背诵课文6--9自然段。

(播放背景音乐《母亲》,学生诵读课文,抽生朗读并点评)

五、拓展延伸,抒写母爱

师:大自然中的荷叶在风雨中呵护红莲的情形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我们,生活中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也许母爱并不惊天动地,歌唱家阎维文在《母亲》中唱到:“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是啊,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感情,无论是一次回眸,还是一个抚摸,每一个平凡的动作都会牵动为人子女的情思。情郁于中,发之于外。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妙笔,模仿本文借助某一种具体的事物抒发对母亲的爱。如:母亲啊,你是____,我是____。四人为一组,比比看谁想像最丰富,写的最好最美。

学生讨论,抒写,展示。

母亲啊,你是港湾,我是小舟,除了你,谁是我避风的地方?

母亲啊,你是雨露,我是禾苗,除了你,谁能滋润我干枯的心灵?

母亲啊,你是大地,我是种子,除了你,谁能让我茁壮成长?)

师:大家写得都很好,再认真修改一下,就成了一首小诗,把它送给你的母亲,她肯定会乐开花的。因为老师我也是一位母亲,我正在付出母爱,同时,我也是一个女儿,我还在享受着浓浓的母爱。

六、课堂小结,珍藏母爱

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童,冰心的《荷叶 母亲》,晶莹璀璨,耐人寻味。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你的母亲说什么?(谢谢!妈妈,你辛苦了!妈妈,我爱你!)

其实,一声“谢谢”远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老师提一个小小的建议:让我们将“母爱”珍藏心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到家,帮母亲洗洗脚,刷刷碗,拖拖地,再陪母亲散散步,说说话,聊聊天,以我们的寸草心,略报三春晖吧!

最后,让我们一起表达我们的祝愿:祝我们的母亲,祝天下所有的母亲平安,幸福!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积累优美的语句。

2、认真修改课堂练笔,写成一首小诗送给母亲。

3、课外阅读《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

板书:

荷叶 母亲

冰心

荷叶 护 红莲

对母爱的赞颂

母亲 爱 子女

( 托物抒情 借物喻人)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篇6

荷叶母亲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熟读背诵这首诗歌。

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会冰心老人的深情之作《荷叶 母亲》中的慈母之爱。(板书课题)

二、授新

1、学生介绍冰心情况,教师补充: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创作风格被称为“爱的哲学”:母爱、童心和自然。代表诗集《繁星》《春水》。

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并蒂、花瑞、菡萏、敧斜、慈怜、荫蔽

3、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

(2)教师提醒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

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

(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画面;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

(2)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教师板书)

(3)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作者的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去。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教师板书)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博大无边,“心中的雨”指人生的风雨坎坷,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坎坷磨难的人。)

三、小结

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具体形象而感情真挚。

四、练习

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母爱的光辉下,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的。

2、有感情的背诵比赛,评出优胜者。

五、作业

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荷叶 母亲

冰心

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 叶覆红莲

三种情绪: 烦闷、 不适意、 不宁心绪散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