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西游记读后感

2025/10/09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西游记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西游记》插画(19张)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前七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一边安排孙悟空出场,交代清楚其出身、师承、能耐、性情;一边通过孙悟空在天、地、冥、水四境界穿越,描绘四境界风貌,建立一个三维四境界立体思维活动空间。八至十二回写唐僧出世、唐太宗入冥故事,交待去西天取经缘由。十三至一百回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释佛法渊博。

??? 《西游记》文字以白话文为主,间有赞赋诗词,多用夸张、比喻手法,铺陈、排比句式,音调韵律铿锵,朗朗上口,适合高声说出或者唱出,平话、弹词、戏曲脚本痕迹很重,仿佛说书人或者戏台就在你面前,这样的语言极大发挥了音调韵律对人心理的作用,增强了感染力,其缺点则是说书人口吻太重,在生活中不容易用得上。白话文诙谐有趣,间或有狡黠、奸猾之处,颇有西域语趣;大量赞赋诗词,大量华丽绮靡辞藻铺陈堆砌,描绘出华丽富足、祥和自由的仙界风光、妖魔洞府;刻画出形象毕肖的神仙形象、妖魔形象等等。让读者满眼珠光宝气、玉宇琼枝、如梦如幻、恍入仙境。这些“仙境”在佛教来说并非仅仅是幻象,确实是佛教统治理念下应有的`风景,印度确实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王公、贵族阶层,千百年来都能过上比较安康、富足的生活。佛教适合城邦制,往往能“饶益”一方土地!西游记更加市侩化。《西游记》大量降妖伏魔历险情节设计,与佛教重视“力”、“无畏”有关。

??? 《西游记》的文体实际上是一种佛经体,其构思、体裁、情节、表现方法均来自佛经故事,佛经故事大量使用幻想、夸张的构思方式;使用神变、分身、幻化(化人、化物、化境)、魔法、异变(地动、地裂、大火等)、离魂、梦游、入冥(地狱)、升天、游历它界(龙宫、大海等)等等情节,更多用比喻修辞方法。《大涅槃经》里提出八种:“喻有八种:一者顺喻,二者逆喻,三者现喻,四者非喻,五者先喻,六者后喻,七者先后喻,八者遍喻。”接着对它们举例作了解释。《大智度论》又指出“譬喻有二种:一者假以为喻,二者实事为喻”。这即是所谓“假喻”和“实喻”。特别常用的还有所谓“博喻”, 即并列多种比喻。这些在具体作品里触目皆是,就不胜列举了。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世间的规则终将崩塌,猴子的灵魂将在废墟中站立起来。——题记

读《西游记》时,我十二岁,有点中二,循规蹈矩,从不越雷池,不像书里的猴子,桀骜不驯,凡事随性。

始于兴趣陷于魅力,大概真的被悟空征服了,他成为我的少年英雄,这个在长久时光里予我温暖的英雄。

想起东西方的大人物,猴子真的算是另类的.英雄。

中国的英雄数不胜数,他们身上都有着中华传承五千年的精神,他们拥有的信念都能让你感觉到三生有幸生于这个国家。

西方的英雄大多都是被选中然后去改变世界的命运,诸如超人、蝙蝠侠;银河队长之类的,忠诚守卫了西方半个世纪。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

许多时光里的英雄情怀都停留在这里,这位孙行者守护了中国人五百年。

我曾不止一次想过喜欢上悟空的原因。

悟空初时东海借宝,大闹地府天宫,偷吃蟠桃金丹,凡事随性,不计后果,被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观音指引,保护唐僧前往西天取经。

师徒初见,悟空便对师父诸多不满,挑剔别人,挑剔世界。

年少轻狂的我们,大概都有点唯我独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信,也不惧怕未来会发生的一一切,而当长大后的我们是否都能有年少时的锐气与勇气呢。我有时很欣赏悟空这般能折腾的轻狂,觉得这是少年心性,生猛无比。

一路风尘苦旅,九九八十一难,悟空疯狂过、失败过、憎恨过、悔恨过,却从未害怕过,不畏远方。行至西天,悟空能够看到师父身上的佛光,容得下别人,容得下世界,而最初的锐气与勇气从未磨灭。

从石猴到斗战胜佛,从唯我独尊到顾全大局,狂性中多一沉稳,意气风发间终添一缜密,悟空的成长陪伴了中国十几代人的成长,温暖了中国十几代人的少年时光。

为什么会成为我的英雄呢?

很多年前他就在我看得见的地方闪闪发亮着,我循着那光亮就会心生温暖,满怀希望,然后就想努力成为像他那样抬头仰望倾身追寻,不忘初心的人,成为像他从来于我那样散发光芒给人温暖,努力不放弃的人。

所以一直在努力着,不想放弃不想“堕落”坚定地向着我的英雄前行,长大以后想起我的青春时,可以很骄傲地说,看,我和我的英雄一样优秀。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读得多了,自然悟得其中的道理,以后才可以走得更远,四大名著是古代的佳作,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吴承恩的《西游记》。

吴承恩当时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收集了大量的素材,进行整理、加工与改写,最终创作出了规模宏大、结构完整的巨作《西游记》。这部小说融合了当时在民间流行的神话传说、话本小说《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和《西游记评语》以及元末明初的杂剧《西游记》的内容。

《西游记》是以唐代贞观初年的僧人玄奘到印度取经的故事为蓝本,讲述了从东胜神州花果山中石猴诞生,到后来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途中斩妖除魔,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是三借芭蕉扇。这个故事主要讲的.就是: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时,路上有一座火焰山,找当地人打听才知道要过此山,必须要找到一位铁扇仙才行,孙悟空碰到一位樵夫,才得知原来铁扇仙就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的母亲——铁扇公主。铁扇公主和牛魔王都不把扇子给孙悟空,毕竟他抓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啊!于是孙悟空借了三次芭蕉扇,变着戏法儿去借,就在最后一次借到了。

我之所以喜欢这篇文章,是因为这个故事不仅把孙悟空的形象刻画得十分传神,还写出了牛魔王、铁扇公主的性格特点,不仅如此,我还佩服孙悟空坚持不懈的精神,其实,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有一次,老师发给我们几道奥数题,我思考了许久都得不出答案,于是我准备去请教别人,可很多同学都在奋笔疾书,没有时间搭理我,直到我一直问到第N个人,呃,反正就很多个人之后,终于有人帮我讲题了,我当时感激不尽,后来当那位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也经常帮助他。

西游记里有明察秋毫的孙悟空,有倒打一耙的猪八戒,有优柔寡断的唐僧,还有忠心耿耿的沙僧,他们的喜怒哀乐常常让人刻骨铭心,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最大的原因。

不管是金玉良缘的《红楼梦》,一字千金的《三国演义》,还是引人入胜的《水浒传》,都没有栩栩如生的《西游记》让人流连忘返。传神的人物形象,引人入胜的故事内容,便成了他的点睛之笔。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读了《西游记》我深有感触,文中曲折的情节和唐僧师徒的离奇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书作者罗贯中为读者讲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个徒弟一路上历尽艰险、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了真经的故事。正是这离奇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致使此书成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塑造了四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孙悟空-正义大胆、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猪八戒-贪财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于天命。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写作技艺的`高超,也许作者善于刻画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处。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还有一种叛逆心理,以及他敢于和强大势力做斗争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赏。

经理了八十一个磨难有让我联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当初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因为我去做了,而且坚持到了最后。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个自诩热爱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必须修读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剑影,勾心斗角,爱恨缠绵,都不适合此时阅读,于是再次翻开了《西游记》,进入了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受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语言;有人干脆把它当作道德修养小说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来,它什么都不是,它只是“游戏之作”,是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我在读这本小说时常常有一种共鸣感,想必这是我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欲望在呼喊吧!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一代文豪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没错,书,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大的作用:如减轻压力、增加知识、锻炼脑力、提高记忆力、提高集中注意力、平静内心……而在这个暑假里,我读了一本精彩纷呈的书——《西游记》。

在吴承恩大师的笔下,唐僧师徒四人不再是小说虚幻的人物,也不再是人们编造出来的。因为,他们都已经刻在了我们的心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高老庄娶亲;沙和尚拜师取经;唐僧看破红尘……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显现了出来。

每次我拿起《西游记》时,我就会沉浸在他的世界中:当孙悟空打败了妖精,我们总会为他欢呼;当他受到了冤屈,我们也会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共鸣;当孙悟空被唐僧误会,被逼回花果山,继续当他的齐天大圣,但当唐僧遇到危险,猪八戒赶到花果山向孙悟空求救时,他也毅然去救唐僧。记得那时候看连续剧,当看到此片段时,眼中便充满泪水。因为我知道,当时的我就是孙悟空。

这本书中的孙悟空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因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用法力压在五行山下,幸天灾满足,归于释教;并且他隐恶扬善,在途中炼魔降怪有功,善始善终,成为了斗战胜佛。而猪八戒原来是天河水神,天蓬元帅。因为他在蟠桃会上酗酒戏了嫦娥,被贬下界投胎,身如畜类。幸亏他在路上保护圣僧,却又有顽心,色情未泯。因为他挑担有功,做净坛使者。沙悟净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他下界,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佛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为金身罗汉。

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坚持不懈,值得我学习。一路上,他们为了追寻真经、追寻那道金光翻过了多少山,走过了多少片树林,打败了多少妖精,这是多么艰难的一路啊!可他们却没有放弃的念头,从来都没有过,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吗?想到这儿,我不禁低下了头,他们那么困难,都挺过去了,还有什么是战胜不了的呢?我遇到的困难与之相比,不是显得太渺小了吗?

生活中,事事有困难,如果我们真的用孙悟空的.坚强意志作为我们生活的精神支柱,我想,任何事情在我们的眼中也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西游记》带给我们不再是对神话的幻想,它令我善良,宽容,嫉恶如仇,有面对困难的勇气。我们也应该像唐僧师徒四人一样,去追寻心中的那道金光,一直走下去,永远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