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

2025/10/09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研学旅行心得体会(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 篇1

一、研学旅行的概述

研学旅行并不是现代教育的产物,其实我国古代文人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对“研学旅行”的论述与实践,如孔子的周游列国、司马迁在编纂《史记》期间游历各地、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都是“研学旅行”的雏形。我国现阶段进入新的教育时期,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需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教育尤其是基A教育依旧围绕着教材上的知识对学生开展灌输教学,这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会限制学生的眼界,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探索能力的提升。因此,在中小学中开展研学旅行,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与一般的旅游活动不同,研学旅行不仅是一项休闲旅游活动,更是一项集中教育实践。在旅行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为学生制订教育计划,并能在旅行中实现对学生进行知识渗透、能力提升以及情感培养。研学旅行在实践中主要要体现以下特点:其一,体验性。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家长习惯于将自己对知识的体验强加给学生,从而剥夺了学生自主体验的权利,而在研学旅行中,学生参与到了社会和自然实践中,从中体验探索知识的乐趣,以及在旅行中的情感变化,这种体验绝不是通过课本或者教师、家长的口述能够替代的。其二,群体性。研学旅行是集体性活动,同龄学生离开家长的照顾,在同吃同住、同学同行中,相互依靠,相互帮助,共同面对困难,共同体验教育的乐趣。这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学旅行在推动体验教育中的作用

体验教育,简单来讲,就是用实践参与的方式对理论知识进行获取、践行和检验。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现实生活与课堂学习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用实践、体验引导学生认识知识的实践价值。

在小学教育中,研学旅行是实现体验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以及当地的社会、自然教育资源,为学生制订系统的旅行计划,让学生在旅行中体验知识,收获情感。我校在组织研学旅行过程中,充分利用宁德市核电站、市少年宫、市烈士陵园、福鼎文化公园、市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等校外教育资源,扎实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活动。20xx年秋季,我校组织了一场秋游旅行,在旅行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了环保理念,通过与家长沟通,让学生的背包中自备水壶、餐布、手帕等,只带妈妈制作的“爱心餐”,禁止携带垃圾食品、饮料等,让学生在享受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够体验保护大自然的责任感。最后,教师通过游戏设计,带领学生将秋游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并向学生讲解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这样的旅行体验对学生的人格培养显然是非常有益的。

三、研学旅行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价值

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国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现实,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了分类,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不能只局限在说教方面,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与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核心素养的内容,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研学旅行是小学阶段开展体验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应该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内容,为学生构建完善的教育发展平台,以充分发挥研学旅行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价值。从文化基础的角度来看,学校应该积极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为学生设计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文化旅行,如茶文化是福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可以以此为学生设计“寻找当地茶文化”的旅行路线,利用夏令营等方式组织学生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自主发展的角度来看,研学旅行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如在集体食宿中,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而这时就需要学生发挥自主能力,实现自我管理,从而在实践中提高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从社会参与角度看,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在研学旅行中,学校、教师应该注意对社会道德、社会准则的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在旅行中,教师可以随意捕捉旅行中的一些不良行为,如针对有些学生乱扔垃圾、攀折花木、翻越护栏等展开教育,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体会到个体行为对集体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对规则的认识,并提高其处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的能力。

四、对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反思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 篇2

我们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首都北京,在这里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暑期研究活动。走出生活了一年的学校,我看到了很多学校里没有的东西。

第一站,我们来到国家博物馆,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交流史。看到很多以前只在图片上看到的东西,每次看到一件古物,我的心都很兴奋。当我看到炎帝和黄帝的雕塑时,心里顿生敬畏之情。然后我们进入故宫,不仅看到了几百年前皇帝居住的地方,还看到了许多外国朋友。后来,我们来到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这两所大学。我在北京大学看到了博雅塔、未名湖和北京大学之父蔡元培的石像。看到蒙民伟音乐厅和清华校门,最后在这里合影留念。

要说在整个行程中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参观科技馆。走进科技馆,走进中国之光的展厅,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变迁。当我看到张衡传中描述的地动仪时,我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我还和同学们拼成了七巧板,非常高兴,就像在学校里克服了一道数学难题。我们还看到了基因竖琴、细胞结构、血液流动。我以为来科技馆只能看到一些物理的东西,没想到的是,这里可以看到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和地理相关的知识。晚上,清华大学的姐姐和北京大学的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这对我们未来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这次研究的过程中,我不仅增加了知识,还感受到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和友谊。

最后,非常感谢山先生、李xx、刘向导、张向导给了我们这次安全精彩的旅行,感谢郑校和十四中给了我这个宝贵的机会。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 篇3

【研学,你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说的一句话。近日,我们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向泉州西畴农场……

打头阵的是栽木耳菜,它们一个个娇嫩欲滴,小巧玲珑。我捧起一把营养土,小心翼翼地抖进小盆里,然后用手指挖一个小小的坑,把我心目中最可爱的一株放进小坑里,轻轻把根用土埋起来,就完工了!

到了插秧之时,大家纷纷卷起裤管。踏进水田,泥沙包围着脚,像在做天然SPA一般。我拿起秧苗,正要插进土里,秧苗却不听使唤,倒下了。一连插了四五次,还是没能成功,这淘气的秧苗真是让我哭笑不得。不过三番五次的尝试,也让我吸取了很多的经验。在第六次尝试时,秧苗终于挺立了起来,我开心极了。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农民伯伯劳作的辛苦,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真实。

【哈哈小农夫】

近日,晋江经济报组织我们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五年4班学生前往泉州西畴农场进行研学活动。

首先,我们进入一个巨大的温室,体验种木耳菜。我很快搞定了自己那盆菜,因为这种农活在老家我可没少干过!

小试牛刀后,教官又带领我们来到两块大水田边,一声号令:“每人至少栽种三棵秧苗,从左往右栽!开始!”我们便随即展开一场激烈的“插秧大战”!记得奶奶曾经说过,最直接的插秧方法就是先在淤泥上扎个深洞,再把秧苗根须插进泥里填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本来只想捅个小洞,结果用力过猛,差点摔个大马趴。等我把秧苗插进冒泡的小洞,一看,歪七扭八的,站都站不直!我拍拍淤泥,想让淤泥结实点,让秧苗别再倒来倒去,可它似乎不听我的话,就是松松垮垮的。无奈之下,我也顾不得泥水会打湿衣袖,便把整只手臂深深插进泥塘,扎出个深深的洞,再牢牢地将秧苗插进去,用脚使劲踩实淤泥,终于,这秧苗看上去就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士!

【小小农民】

近日,我们怀着激动无比的心情前往泉州西畴农村,开始研学之旅。

第一站,我们来到泉州西畴农场。在教官的带领下,我们认识了蔬菜水果种植基地,了解了菜棚温度。随后,我们要下地插秧。到了插秧的水田,大家卷起裤脚迈入田里。我刚踩进水田,就差点跌到泥里。当我完成插秧任务时,全身都是泥土。原来插秧这么辛苦。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海丝电影小镇”,教官带着我们参观各种建筑,介绍了建筑的历史文化。紧接着,我们就开始探险寻宝活动。每个小组都分到了一张任务卡,谁先集满上面的章,谁就赢了。我们最后集到了四个章,这可是我们小组团结一心、坚持到底的成果。

【劳动的.快乐】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把这一次的研学之旅盼来了。

最期待的活动——插秧要开始了,在教官的总指挥下,我们排队踏入水田。

我一手拿秧苗,一手挖泥土,轻轻地将秧苗插入泥中。可是秧苗却像病了一样,有气无力地倒在水面上。我一边请教同学,一边自己琢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稳稳立在水田上。看着自己种好的秧苗,我的心别提多高兴了。

去,满怀期待;回,收获满满。这一次研学,我留下了美好的足迹和回忆,也深深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更加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 篇4

研学旅行是一种结合学习和旅游的教育形式,近年来备受青少年和家长的赞誉。我也曾有过一次研学旅行的经历,这次旅行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许多学习是无法感受到的东西。下面我来详细介绍一下自己的研学旅行心得体会。

第一站,到达某历史文化名城,首先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门,整个城门高大雄伟,内部陈列着各种精美的文物,展示了这座古城往昔的荣耀和历史价值。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参观了历史博物馆,看到了大量的文物和历史遗迹,了解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过程以及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真正地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此外,我们还到了当地的小学中观摩了一节课,这场课堂上,我们讨论了当地历史文化名城对我们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这座城市的文化遗产。这堂课让我了解到研学旅行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学习,还有在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我们可以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一所科技企业参观。通过企业的引导,我们了解到了许多实用的科技知识,不仅可以通过讲解和展示科技设备、制作过程等掌握相关知识点,还能实践操作,体验科技魅力。在现场,懂得程序的技术员向我们讲解了机器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让我们领略到科技的魅力所在。我们还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机械制作与电路知识,这让我感受到自己对未来科技的前景充满着好奇和期盼。

第三站,我们到达了一所林业科研机构。机构的领导向我们介绍了当地森林质量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常见病害防治和基本植物分类学知识,让我们对森林的保护、治理和治理模式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们还参加了植物生长实验,探究了植物的根和叶的'结构,了解了生态环境对植物的影响。这一站让我感受到研学旅行不仅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特色,还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研究,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总的来说,研学旅行体验丰富、具有实用性。这不仅提高了我对知识的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各个领域的发展与变化。最重要的是,在这些体验里,我也学会了许多生活和社会的经验,例如如何自主学习并掌握技能,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以及如何对自己的身体保持健康等等。总之,研学旅行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教育形式,通过它,我体会到了多角度的学习、实践和探究,让我从中获得了珍贵的经验和启示。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 篇5

真好!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山清水秀研学旅行活动。我们五年级幸运地被选中了。

一大早,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来到集合点。大家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坐上大巴车,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我们就到了目的地——拂晓乡庙村研学旅行基地。

下了车,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个大草场。草场周围树木成荫,小溪潺潺流过,三头可爱的小马正在悠闲的玩耍,大概是欢迎我们吧,听到我们的声音,它们立刻撒起欢来,引得同学们一阵阵欢呼。

随后,我们在教官的带领下,我们先跟着教官来到了文房四宝体验馆,我最感兴趣的是活字印刷术。教官告诉我们古人用的是宣纸,教官给我们上了一节活字印刷的手工课,亲身体验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印刷过程。教官告诉我们组成工具有印刷版、墨盒、刷墨的毛刷和按压板。首先要把一个个字的模板按顺序排列好,再用毛刷涂上墨一层一层刷在字上。教官强调一定要涂的均匀,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墨多就会把字印成墨团,墨少又印不出字来。然后把宣纸端端正正地放在上面,而且一定要细心,把纸铺好,如果纸放歪了,字也就歪了。宣纸铺好后就不能再移动了,接下来是拓印。用按压板均匀得挨着按压,等到每个字都可以清楚的看见,就要把宣纸从前往后慢慢的接起,活字印刷就这样完成了。我按照教官教的方法,小心翼翼地印刷了一首诗。结束时,我拿着自己的.杰作,心里美滋滋的。

时间很快到了下午,我们去参加了重走长征的活动,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四渡赤水”。四座桥,分别浮在水面上,一座比一座离水面近。最后一座桥的最低处简直没在水里。前三座桥还好,大家团结一致,鞋基本没湿。过最后一座桥时,我们一大半人都遭殃了——鞋都弄湿了。我体会到了前辈们的艰辛艰辛,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有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快乐幸福的生活,他们或许早已不在人世,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正如臧克家所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研学活动结束了,我们都恋恋不舍的上了返程的大巴车。这真是愉快而又难忘的一天啊!

研学旅行心得体会 篇6

为了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拓展我们的视野,学校组织了一次学习性旅游活动。

本次研学的目的地是曹村,一个人才辈出,人杰地灵的地方。出发前,同学们都已经跃跃欲试,一个个迫不及待地讨论着今天要发生的事。有的同学提前认真查阅过资料,对我们的目的地十分了解;有的带上了笔记本,准备认真汲取知识;而有的,则在书包里塞满零食,饮料,一副要去野餐的阵势。所有人整装待发,准备开始一天的研学活动。

一路上,同学们兴奋地聊起了天,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第一个活动是纸牌游戏。13张同花色的牌倒扣在地上,打乱顺序,同学们分成4队,每队有这样一个牌堆。依次上前抽取,要求以“A,2,3,4……J,Q,K”的顺序翻过来。如果翻到不是目标牌的牌,则翻转回来。若一次翻多张或者没有将错误的牌翻回去,视为犯规,将牌重新打乱处理。

游戏开始了,蔡恩来一个箭步冲上去,不像别的组一样急着翻牌,而是慢悠悠的掏出本子,将牌的摆放位置画了下来,然后随手翻一张“7”,他大声念道,回头看一眼队友,再转身瞥一眼对手,神色安然的在本子上对应的位置写一个“7”,再优哉游哉地走回去,交给队友。我作为裁判员,不能加入竞争,只得在原地着急,我的队员还一个没有翻到,这可如何是好?其余3个小组一筹莫展,蔡恩来一组已翻出5张了。

3分钟后,游戏出现了反转,我组各人已摸清各牌位置,逐一去破,最终夺得第二。蔡恩来一组却因连连犯规而导致打乱顺序,使蔡恩来那些东西毫无用处,没有目标,落得个倒数第一。游戏结束后,老师让我们总结,我认为,到了最后关头,我组成员一起喊“哪边第几个是目标牌”,使得错误减少;蔡恩来组则是个人意识过强,没有注意到已经翻过的牌,因此导致失败。由此可见,团队精神和互相协作是多么重要。

第二个项目,也是最困难的一项——编制稻草人。稻草是极硬的,甚至还带着穗,极难弯折。听师傅一步步讲解,我们跟着一步步折叠,卷曲,压实。先是身体,取两根稻草,对折后头部向下压褶2次,然后将3根3等分成手臂,躯干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肩部,先将一根稻草插在草人的手臂上,再从手臂末端往里绕,余下的向下束进身体里。再取3根粗稻草,油上而下披在身上,压实。此过程中如果没有压住稻草人,它便逃似的'弹开,散成一根根稻草;若是没有散开,制成后也一定松松垮垮,不堪一击。许多人都败在了这一回合,要么彻底放弃,要么得到一团勉强看出人型的稻草团。我和陈缪互相帮忙压住稻草人,另一个负责绕草,束尾。相得益彰,我们两人都得到了既坚实又美观的稻草人,成了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

我们还体验了竹编制作,户外拓展等活动,无一不是以互助为成功之捷径的。我的作品美观,别人为我束绳,别人作品牢固,我为别人压紧。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相扶持,通向成功。

遇到困难时,与你的朋友并肩作战,一起努力,互帮互助,共享成功,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为期一天的研学之旅活动带给我无限的启发和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