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家校沟通的心得体会

2025/10/11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家校沟通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家校沟通的心得体会 篇1

一、沟通需要充分准备

掌握学生具体情况是沟通的前提。比如课下低头撅嘴,或看着窗外发呆等,也许学生的一个小动作不觉得奇怪,但只要多观察几个细节,对于学生的无意识行为就有了疑问。面对学生一系列的举动,老师要善于观察、静心分析,与家长沟通,会有充足的实例,这是保证沟通顺畅进行并切实解决学生存在问题的关键。

沟通需要一个平和的氛围。家长爱子心切,教师盼其成才,两者出发点都是对的。例如,某同学来校时在校服上涂鸦,并剪了极其流行的鳄鱼发型,家长认为这是学生的自利,彰显个性,与社会接轨,而老师认为个性应由内而外散发,并非表现在衣着或发型上。在涂鸦校服穿不穿,鳄鱼发型留不留的问题上家长的看法与教师的想法发生了分歧,一个“不”或“绝对不行”是无法解决问题的,此时,需要彼此静下心来,从大局着眼,从长远考虑,和平讨论,理智分析,在这里,和平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理智沟通的前提。

沟通需要掌握技巧。一个班级有几十位家长,家长们的脾性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接人待物的形式也不一样,如有的家长只在乎学生的成绩,其他的一概无所谓,对此,教师在肯定学生优秀成绩的同时委婉地告诉家长,积极地劳动有利于身体健康,健康的身体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优异的成绩是为了更好地生存,人际关系中就有生存之道。如面对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家长,教师可以制作一张卡片,用信的形式完成彼此的沟通。沟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但通往沟通目的的道路是多样的,教师要有针对性,更要学会变通。

二、沟通需要形式多样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沟通已经不再是面对面的交流了,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很多,如家庭访问、电话交流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各种形式,比如家长远在异乡工作,面谈不大可能,可以通过短信告知学生在校的具体表现,可以借助电话和家长沟通,如实地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也能感受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之情。多样的沟通形式会引起家长的交流欲望,当然最好的莫过于家访,面谈可以交流得更直接、更明确、更有效。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成功与否,与其说在于交流沟通的内容,不如说在于交流沟通的方式,找对方式会有效地促进沟通。

三、沟通重在及时解决问题

沟通是一门充满艺术的学问,它依赖于教师与家长都能抓住对方的注意力和正确地理解所接收到的信息,但学生在外的情绪或活动会影响课堂效率或作业质量,唯有沟通能查到真相,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教师通过沟通得知某生天天上网玩游戏,而且不听父母劝阻,此时教师就可以和学生达成一致――上网可以,30分钟为限,但得弄清利弊,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得保证高效的课堂及高质量作业,当然这需要父母一起监督。可以说,学生出现问题,家长教师及时沟通,重在解决,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沟通不能只停留于表面,不能只走形式,沟通需要脚踏实地,需要耐心执著,需要坦诚热情,沟通是教师的责任,是师德的体现,沟通有助于学生摆脱困境,有助于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沟通是一座桥,一端连着家庭,一端连着学校,合理有效、真实正确的沟通凝聚着家庭的期盼和学校的追求,因此要重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

家校沟通的心得体会 篇2

在我们的生活中,沟通无处不在。无论是在家里、公司、学校还是社交场合中,沟通都是我们交换意见和想法的不可或缺的方式。然而,真正有效的沟通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在不断尝试中,我渐渐领悟到了一些沟通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倾听是理解的开始。

在沟通的过程中,倾听对于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感受至关重要。而倾听并不仅仅是听到对方的言辞,更重要的.是去理解他们的意图和情感。我们需要集中注意力,专心听取对方说话的内容,并且给予明确的反馈,以确保我们理解了他们的观点。通过倾听,我们也能够更好地和对方建立起信任和共鸣的关系。

第二段:沟通需要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

沟通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在一切问题上达成一致。相反,沟通是一种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过程。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即使我们不同意他们的想法。在表达我们自己的立场时,我们也要用尊重的方式来传达,以确保我们不会伤害彼此的感情。

第三段:沟通需要清晰明了的表达。

成功的沟通需要清晰、明了的表达。我们应该使用简洁、直接而不冗长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观点和建议。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比喻、情境和实例来让我们的意思更加清晰明了,让对方更好的理解我们的想法。

第四段:沟通需要多样化的交流方式。

沟通的方式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口头语言(如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等多种方式来与他人交流。为了达到沟通的目的,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意见和想法。对于某些话题或情境,非口头语言可能更加适合,因此我们也应该学会使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丰富我们的沟通。

第五段:沟通需要注意细节。

最后,沟通还需要注意许多细节。例如,我们应该避免使用过于刻薄或冒犯性的表达方式,而是使用更加礼貌和友好的语言。此外,我们还应该确保我们的表情、动作和声音与我们传达的意思相一致。这样可以帮助我们与对方建立起更加良好的联系和理解。

总结:

沟通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能,可以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交环境,并促进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表现。有效的沟通需要我们保持开放和耐心的态度,并努力理解对方的观点。我们还可以通过倾听、尊重、清晰明了的表达、多样化的交流方式和注意细节来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成功率。通过这些心得体会,我相信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发挥沟通的优势,让我们的关系更加和谐和愉快。

家校沟通的心得体会 篇3

沟通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是实现给予和接受的方式。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沟通,但大多数人缺乏一种有效的沟通技巧。然而,在我个人的经验中,多沟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需要大量的实践。在此分享和总结一些我的沟通心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段:基础沟通技能。

基础沟通技能包括倾听、提问和表达。我们的沟通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运用这些技能。倾听是一种能力,能够帮助我们聆听别人的声音,感受他们的情感,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提问是沟通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可提供提示和想法,以便更好地沟通。表达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技能,它使您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传达给他人。要记住提高基础沟通技能是沟通的关键。

第二段:建立信任。

信任是有助于有效沟通的基础。没有信任,我们的沟通将很难实现。建立信任的'关键在于了解他人,并且这需要时间和努力。通过问问题,展示自己的兴趣和关注,以及保持开放和诚实,可以让人们更容易地建立信任。与人沟通时,要尝试寻找与他们的共同点,并学会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和感受。

第三段:理解重要性。

理解对方的沟通方式也是沟通成功的关键。如果您与对方的沟通方式不同,您可能会遇到障碍和阻碍。通过观察和了解他们的身体语言、声调和表达方式等可大大提高您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当您遇到不同文化、不同语言和不同思维方式的人时,不妨多花点时间去了解、体验和尝试,以更好地理解彼此。

第四段:寻找解决方案。

在面对沟通障碍时,需要寻找解决方案。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尝试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花时间聆听彼此,而不是仅拘泥于自己的立场。记住,开放性和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第五段:练习沟通技巧。

最后,练习沟通技巧是成为出色沟通者的关键。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改进,可以使我们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多读、多听、多看、多思考、多写作,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

结论:沟通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我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交往中,需要不断地运用沟通技巧。倾听和理解对方,给予信任、寻找解决方案和持续练习都是实现有效沟通的方法。希望每个人能够尝试实践这些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并改进自己的交往方式。

家校沟通的心得体会 篇4

班主任,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个辛苦的差事。这个在学校里最小的“芝麻官”,却拥有庞大的“人脉网”——领导、同事、学生、家长,每天总有忙不完的琐碎事。在这里边,最微妙的关系要数和家长的关系啦,是战友还是对手?总游移在这尴尬的边缘,徘徊,彷徨。董大方老师的报告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的心田,绽放了温馨的花朵。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沟通的.方法。

首先,家长和老师是亲密的同志。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基于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我们应该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策略,站在利于孩子发展的角度上,解决问题,实现合作共赢。老师不能高高在上,把家长看做是被教导者,家长也不能把老师看做是服务员而气指颐使。二者在地位和利益上是平等的。其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要有诚意。诚意才能拉近交流者的距离。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对学生真正关心,特别是当今社会的留守学生较多,父母难得回来一次,那么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要更详尽地了解学生的特长、兴趣和爱好。比如说,孩子在家里的作业完成情况;用了多长时间;在家里是怎么玩的;都玩些什么;有些什么令人欣喜的事;有什么特长等等。你了解的信息对加深了解学生是有一定帮助的,同时也表示出你对孩子有真正的兴趣。用我们的真诚赢得家长的真诚,从而得到家长的支持,为孩子的学习创造温馨的环境。

再次,教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主动热情地与家长交流,在心理上双方架起彼此信任的桥梁,以争取家长的有效合作。例如:我通过家访;电话联系;校讯通短信交流;召开家长会;接送学生时等方式拉近家长与老师的距离,密切联系家长,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班上的王凯钰,冯祥龙

等同学,主动学习意识差,在家拒绝写作业。我建议家长不要以训斥、命令的口气让孩子去做,而应更加重视兴趣的培养,让他们能够自觉地去做。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不要吝惜我们对孩子的表扬,试着转换一下方式。一段时间后,这两个孩子有了很大转变,考试成绩由原来的D级上升到C级。

最后,注意沟通的方式。尽管良药苦口,我们也尽量不让忠言逆耳。老师千万不要把家访变成了告状会,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站在家长的角度上交流问题。因为用适合对方的方式解决问题,对方才更易于接受。让家长相信你是为孩子好,是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交流的,而不是单纯的膏状。同时,也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和谐安全的家庭环境。孩子只有在心理安全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总之,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只有家长和教师通力合作,才能为孩子搭建一个健康成长的平台。

家校沟通的心得体会 篇5

8月23日上午,我们再次齐坐文体中心,学校请来了郑东新区众意路小学的马靖校长,为我们做了关于家校沟通的培训,马老师亲和有力的言辞让我们个个心服口服,她的方法原理我值得我们学习贯彻。

回想我们每学期也总有很多次的家长会,也曾有老师认为家长会太频繁,老师忙活,家长却不重视,使得我们的家长会效果不佳。在这里马老师就给我们提到了如何让我们的家校沟通更有效,任何的沟通如果没有达到一定的效果,都是徒劳。我们总是感慨我们的学生生源差,家长素质不高,很多事情是既定的,是我们很难改变的,我们老师能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力而为,我们现在的生源,现在的家长要比一些贫困山区好很多。我们所拥有的,就是我们应当珍惜的。

想要家校沟通有效果,一定要让家长认可我们,愿意听我们说的,接纳我们,因此首次家长会就异常重要。马老师说他们一年级新生入校的第一次家长会一定会达到这样的目的,让家长认识学校,认可学校,支持学校。所以每一次的家长会都像是在打一场战役,一场必须胜利的仗,老师们会精心准备家长会,设置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如何递进,怎样才能让家长会深刻有效,等等,这都是他们要准备的,想想自己的家长会,真心觉得太草率了。并且我们的每次家长会针对性不强,我突然觉得家长会不应该安排在固定的时间段,比如开学初、期中或者期末,我们可以在任何时间挑选一个主题开展家长会,不是说学生的学习、作业、成绩,而只是探讨如何做好某一方面的教育,比如劳动,比如感恩,比如善良......

工作这么久以来,也曾听闻见识过一些家长和老师争吵,或者直接告状到校长那里,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会毫无理由的站在我们老师这一边,不管怎么样,我们这些身在一线的老师都是伟大的,教着百十个学生,照顾着百十个学生,操持着百十个学生的学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家校沟通不到位。马老师在培训过程中给我们看了传球实验的视频,本来是让我们数总共传球几次,基本上大家都没有数清楚,但关键不在这里,在传球的过程中不仅有人换了,连场地的背景也换了。得出的结论就是,当我们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点上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忽略到其他的关键点,并且有可能我们最集中注意力的那一点我们看到的也是不完全正确的,正如我们都没有数清楚到底传了几次球。然而我们很多时候与家长发生矛盾,都是因为孩子回家给家长传递了不完全或者不正确的`信息,导致家长误解我们,于是不愉快的事情就发生了。所以,我们还要帮助家长树立主动与老师沟通的思想,不能盲目相信孩子的言论。

在我平时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也曾听到过这样的话,“我不识字”、“我们太忙了,孩子都是他爷爷奶奶看”“家里还有他弟弟妹妹,对他疏忽了”“老师您多费费心”......类似的话如天上繁星。家长完全把学生的教育推到老师身上,我们在学校只负责学校教育,陪伴孩子最久的还是家长,家庭教育不只是辅导学生作业,而是关乎学生人格、人生、未来的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我想我们首先要承认家长所推脱责任的言辞,承认他们有不得已的苦衷,然后再用恰当的言辞方法指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不过这推行起来应该很难。很多时候家长会我们说了很多,下面是没有回应的,没有家长愿意分享他的经验方法,甚至也没有家长提出质疑不满。所以家长会调动家长情绪也是相当重要的,如何调动,我想这又回到了家长会主题中,每次都是学习、作业、成绩当然没什么好说的,还是说些有意义的更好,不仅对家长有切真切实的影响,也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从家庭教育中得到好的教养。

家校沟通的心得体会 篇6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还有一份特殊情感的联系。一个团结、正直、和谐、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的班集体,离不开爱的教育,离不开爱的感染,离不开班主任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沟通无处不在,沟通让彼此理解对方,教育教学更需要沟通。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有利于家长认识职校的办学水平和精神政策,提高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沟通,让学生体会老师的用心,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教师和新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沟通,让教师理解家长和学生,有利于教师知晓家长和学生来职校的目的和期望,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确定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案。开学伊始,班主任需要通过一种方式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介绍给学生,把自己推销给学生,让学生从心里接纳新老师。我利用报到的那天,对着家长和新学生作了一次富有激情的演讲。我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写入演讲词中,融入关心和爱护的感彩,解说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相关政策,希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演讲后,家长和学生爆出热烈的掌声。下课之后,很多家长都主动地与我交流。

在成长的道路上,“孰能无过”。职中的学生,亦是如此。由于学生的自制力不够、思想不成熟、没有丰富的做人处事经验,往往会因一些小事而犯大错误。犯错之后,只是一味地埋怨、惩罚或纯粹的理论教育,所起的作用有多大呢?学生有着细微的感情,他们用稚嫩的眼光打量着这个世界,用尚未成熟的思想思索着身边的种种人和事,用各种行为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他们也担心自己不小心做错事,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和责怪;他们也想做一些好事,能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和肯定。假如班主任知道学生的出发点,是因希望做一件好事而犯了错,因此,我们需要与学生沟通交流,清楚他们想干什么,明白他们这么做的原因,找到根本的原因后,我们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人人常说学生喜欢受到表扬,那我们可以从表扬开始,然后婉转地指出错误。也有人说老师是学生的学习榜样,那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成果和奖状以及我们平时做的工作与他们交流,让学生了解他们的老师是一个勤奋认真、积极上进、热爱事业、关心学生的好老师。他们能感受教师的不容易,会更加觉得要服从老师的安排和教诲,或者是激将法式的沟通。比如,有学生学习劲不足,有懈怠的时候,我会找他聊天,说某某学生跟我说以你为目标,争取在下次的考试中打败你。那位学生听了之后一脸的惊讶。经尝试,效果甚好。

关爱特困生的成长,鼓励他们学会自强自立,不卑不亢,努力学习,为学校、为自己争光。生活困难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理解和关爱,而有些学生碍于面子,不愿意与班主任或者同学交流,这时,我们该如何与这样的学生沟通呢?

我班的刘××同学,从小父母离异,由母亲一人抚养她长大。她母亲由于身体不好,只靠在街头缝补维持生计。有时连续好几天都没有收入,所以生活非常的困难。她父亲从未给过一分抚养费,在她十五岁时曾回家一次,还偷走了其母亲十几年攒下来的两千元钱,然后还在破落不堪的家里放了一把火。开学时,她的母亲哭着跟我说完家里的情况,她站在旁边小声地哭泣着。听了她的遭遇,我的眼泪也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她母亲说,刘××还想继续上学,家里一分钱也没有,连上学吃饭的钱也拿不出来。我们系的领导周主任也在,她后来跟我说,她担心刘××同学会不会因家境困难,在心理上产生压力。是啊,这也是我担心的问题,我该如何开导她,消除她心理的自卑,让她勇敢地面对现实?

开学那天,她打电话给我,说:“老师,我没有学费,能不能来上学?”我说:“你先来上课,至于学费再说,学校已经帮你解决了吃饭的问题,最起码吃饭不是问题!”她听了连声说谢谢老师。我说,这虽然是我帮你向学校争取的,但是更应该感谢学校和学校的领导。记得好好学习,好好回报社会,回报学校呀!帮助她解决吃饭问题后,我觉得她对我越来越信任了。她来学校后,我们走在去宿舍的路上,我跟她说,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不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家里贫困不代表自己比别人低一等,只是生活质量差了点。咱们在学校不比吃、不比穿,比的是成绩和品行。在面对困难时,我们更应该学会坚强!既然来学校上学了,就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你有什么困难,我和学校能帮助的一定会帮助你解决。她听了之后直点头。我一直把她送到宿舍。通过这次谈话,我们的感情更增进了一步。经过她的同意,我把她的事情,在学雷锋的节日里在班级进行了公开,并告知其他学生,“我们在学校不是比吃也不是比穿,比的是成绩和品行”!经过几次沟通之后,我发现她逐渐变得开朗、自信,学习也一直很认真勤奋。每次考试成绩都是班级前几名。我也会主动地去关心她,帮助她。

通过这件事,班级里的学生,对他们的班主任有了新的理解,班主任不仅是一位严格的老师,还是一位关心爱护学生的老师。

沟通不只是一种行为手段,而是一架通向彼此心灵的桥梁,让彼此的情感到达心灵的深处,共创和谐班级。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说过:“如果你要使别人喜欢你,如果你想他人对你产生兴趣,请用所有语言告诉他你喜欢他。”请用所有的语言和方法告诉我们的学生,老师爱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