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大江大河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大江大河读后感 篇1
一部好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其实就是生活的一种缩写,也最能赢得观众的心。所以它的豆瓣评分高达9分。
《大江大河》最大的看点,就是一群年轻人有幸赶上中国百年来国运蒸腾日上的时代,靠着一股革命者的勇气,劈波斩浪,终于闯出狭小水域汇入海洋。
1978年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从那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中华的每个角落。
80年代初期,这是一个瓶颈时期,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
剧中的雷东宝,代表着中国农村的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而宋云辉则代表着国营企业的技术更新与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这一先例。体制的改革与技术的更新,其实就是旧观念到新思想的推进,虽重重阻碍,他们依然决然地成为了一个励志前行的逐梦人。
剧中金洲化工厂的水书记这样说过,宏观的经济形势和国内外的动态,有什么卖什么的短缺经济已经过去,三五年后,国内市场的主动权就要转到买家手里。
的确如此,中国在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后,结束了那个凭票购买物资的年代,终于迎来了没有买不到,只有想不到的数字年代。轿车,在那个年代,想都不敢想的稀有奢侈的工具,如今,成了我们日常的代步工具,连道路的扩展也已经跟不上经济的发展。
我们伟大的改革开放领路人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一句著名的话:让部分的人先富起来。
让部分人带动全部的中国人民富起来,共同奔向小康生活。回顾改革开放的40年路程,我们用实践检验了这一句伟大的正理。如今,中国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到经济迅速发展,体制不断创新,思想逐渐解放的国家,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世界瞩目。
当然,经济要发展,管理制度也必须要跟进,这样才可以长期有效地生存与发展下去。
剧中老书记因为贪污而自杀。宋云辉指出,这是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机构要做大,不能光靠人的自觉和道德来约束,还必须要有明确的制度来规范。接着,他向雷东宝提出当时西德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收入与效益挂钩,实行股份期权激励等。如此高端的企业管理模式出现在80年代的农村集体企业中,显然有些违背了事实,因为只是一部电视剧,所以我们也没有太大的异议。
这部片子的另一个看点就是,雷东宝与宋芸萍的爱情故事,纯洁,朴素,又透着一股凄美。有不少观众因为萍萍的离世而断然弃剧。他们的爱情故事或者只是为了煽动剧情,博取观众的几滴眼泪,或者是为了纪念那个把爱情发酵成克制又隐忍的时代。每个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人,都在怀念那时的单纯,那时的蕴藉。80年代,没有电脑,只有情书,我不知道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人,他们是否依然珍藏着那些已经发黄了的信纸信封,是否读到情深时,还会想起那个美丽纯朴的她。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80年代的人们刚好遇到突如其来的社会变革,那些原本安于现状,囿于贫困,胆小安稳的人,也想方设法地跟上了发展的脚步。剧中,杨训代表的个体企业正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一支不容小觑的主力军。
我们真的要感谢那一代的人,他们才是改革开放的先驱者。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甚至自己的生命铺陈出一部国家民族砥砺奋进的壮丽史诗。
阿耐说:我有幸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而我想说,我很期待《大江大河》第二部正式上演!
大江大河读后感 篇2
前阵子,每每下课或是放学休息的时候都能听到办公室老师在聊最近一部非常好看的电视剧《大江大河》,称它为今年最好看的国产剧,主角还是我喜欢的王凯、杨朔。前几天恰巧刷到这个剧就开始看,一看就忍不住看了十几集。
第一集就在讲文革后恢复高考,青年学子激动的念着人民日报的社论,期盼着进入大学。后面剧集讲述,退伍军人接手村支书,带着全县最穷的大队搞起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搞烧砖,搞养殖兔毛,搞建筑队等等。
最让我惊奇的是这个剧的真实,男主高考全县第一,却因家庭成分不好被万般阻挠。即使已有安徽小岗村的例子,包产到户很长时期还是被认为是瓜分集体财产,这样的细节在剧中有非常多的体现。剧中有非常多让感动的地方。第一集就已经让我十分感动,男主为了劝说镇主任,在革委会门前要背一千零一遍人民日报的社论。那时青年人对于知识,对于大学殿堂的渴盼之情。第二处感动就是在大学宿舍里,每个人都在争论国家大事,能吵得面红耳赤,为了获得真理而辩论。我猜我大概能体会到男主的心情,在那个破落的年代里,农村青年走进大学殿堂的激动心情。
第三处感动就是,在小雷家从全县最穷最多光棍的大队,后来奋发图强的过程。当然很大因素是因为大队支书作为退伍军人很有刚性,很敢闯,让我给感动。
看了十几集之后,我感觉到那时候尽管不是最好的时代,却是最有希望的时代。青年学子对于学习的渴望,对于大学的那种向往,反而是现如今孩子们缺失的。生活条件好起来了,学习那股劲头却越来越差了,这也是值得我们深深反思的地方。
大江大河读后感 篇3
一位好友强推了《大江大河》,寒假的时候看了电视剧。感觉挺不错的,有点像自己喜欢的《平凡的世界》。那种想要去改变点什么的精神,让人热血沸腾。
开学的时候又开始看电子书有几个晚上看书看到凌晨两三点,让人废寝忘食,手不释卷。
读书的目的大概就是令人发省吧!都说读史使人明智,这本书写了改革开放到08年的金融危机三十年间的人、社会的变化,完全是一部变革史。所发生的的事情都离我们不远,都有迹可循我们可能会更加感同身受吧!
前三部的三个主要人物:宋、雷、柳三个人。每个人都各有特色值得我们好好评鉴。
宋:是全书大概最完美的人了。有理想: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从基层干起主抓技术,不浮于人事,忙于主持技改无暇满嘴的大燎泡(梁思申后来回忆说她更爱哪个执着追求理想的宋),还有后来一直留守东海着力实现设备的国产化的苦心。有情有义:视雷东宝为手足,一直为小雷村的发展出谋划策。虽然两人后来的发展上想法不一样,但没有弃之而去。雷失势后也是他给安排的退路。而且第三部的最后那句:“大哥,我回来了”更显现出情谊所在。
雷:东宝书记和雷老虎从这两个称谓上看出,雷东宝的变化。看人要从两方面来看。对于东宝书记来说,我是满心敬佩的。那个为全村人谋利益,敢想敢干的人我敬佩那份勇气,敢为人先。连徐书记都说东宝是员福将,有些事情徐书记和宋都没把握,但雷就这样做了结果还很好。还有一点就是雷对宋运萍的感情。当宋运萍死的时候那个硬汉真的是伤心,嗓子都哭哑并许诺终生不娶。他该是多么爱宋运萍。时隔多年,打价格战搞垮市电线厂并收购把电线厂砸了。真的是荡气回肠,有一种侠骨柔情。(看到这个雷东宝我老是把他和李云龙联系到一起,觉得他俩特别像。)对于雷老虎来说情势急转直下,刚愎自用,蛮横无理最后落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对于雷这个人在我看来是一个破局的人,那份敢为人先的勇气适合破局,不适合守局。
杨:杨小馒头,透露出一份圆滑和可爱,能说会道滑头一个。我感觉杨挺惨的,好不容易电器城有点小成结果被砸了,戴娇凤还跟人跑了,顶着巨大的压力把市场建起来了开始盈利,结果妈妈得癌。在梁思申这件事上我觉得是也杨巡的错。但我能理解他,他从小本生意做起,一路走来遭遇了不知多少风险,所以在他的意识里永远都在防范他人,牺牲别人保全自己。
可能和他之前的苦难经历有关吧!但他真的是一个特别有责任心的人,牺牲自己为了弟弟妹妹上学自己弃学,而且他还是兄弟姐妹里最矮的那个人。杨li刚开始不愿接受他这个大哥,最后还不是接受了吗!还处处维护她的大哥,包括在柳均这件事上,她也一直在变相赎罪。
书中出现的几位女性,梁思申我相信不论男女都很喜欢她,独立、自信、善解人意。
这本书适合我们细细品味,涉及个人成长,两性,为人处世。像一面镜子,我们都可以好好参照。
阿耐的书要好好拜读了。厉害。
大江大河读后感 篇4
本书从农村经济、大型企业、个体经济、制造业各方面的发展来诠释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机遇、挑战和变革。几条线展开的同时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给读者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
不管是宋运辉的成长轨迹,还是雷东宝的发展经历,还是杨巡自学成才的过程,还是柳钧的发展理念无疑契合了社会的发展各个时期,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和个人成长的不同经历,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成就、机遇,他们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
各个人物由于所受的教育和经历不一样,所看问题的方式不一,在书中都有不同的体现。梁思申对待宋引的教育方式值得反思,好后娘的形象跃然纸上,思维方式不同,所用的方式和方法不一样,但效果极佳。
当杨巡与梁思申合作时,杨巡的小算盘打的很精,但是辜负梁思申全心全意的信任,他俩的做法完全不一样,杨巡根本不觉得错了,梁思申还考虑对方的感受,只是坚决不与对方往来。如此理性的了断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宋运辉在做事过程中的拼搏和努力,造就他稳重的性格。在技术的追求兢兢业业,为自己赢得发展提高的机遇,还有他不断适应社会的能力,把自己的不利因素逐步克服,虽然有些事是他不齿去做,但是那些不得已的原因而做,心理矛盾的过程的描写太符合人物的设定。柳钧也是如此,为了发展、生存而不择手段,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大江大河读后感 篇5
杨巡是山沟里走出的农村娃,是过早辍学挑起家庭重担的大哥,是打不倒的小杨馒头,是白手起家直至身家过亿的成功创业者。
杨巡的创业史也算是洒满汗水、泪水、血水的,他卖过馒头,倒过电子产品,建过市场,买过地皮,开过酒店,设计过购物风情街,其经历不可谓不丰富。
他因为卖馒头曾经东躲西藏当“游击队”,还被抓过典型;包租柜台卖电线时又曾吃过假冒伪劣产品的亏,柜台被毁,挨打受伤,血本无归;建市场时资金不足东拼西凑,母亲帮他向乡亲们集资,终因承受压力巨大而身患癌症不治身亡;受雷东宝行贿案件的牵连被拘留过十二天;与梁思申合作失败曾遭受重创……
但是这么多的困难没有打倒一心要创业的杨巡,没有磨掉他内心不服输不认命的那股劲儿。这个从大山里走出来的穷孩子最终一步一步积累了财富和经验,从一个游商小贩成长为拥有商场、酒店、工厂、购物街、镍矿等若干实业的亿万富翁。二弟杨速成了他的得力助手,三弟杨连出国深造,妹妹杨郦就读名牌大学,不管是杨巡自己,还是他的弟弟妹妹们都活成了大家羡慕的样子。
如果说创业的过程谁最苦,无疑是杨巡;如果说成功路上谁最狠,无疑还是杨巡。
先说他的苦:十几岁的他就过早地担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不仅要糊口,还要供他们读书;创业起步的艰难时期,杨巡就睡在仓库里,不管寒冬还是酷暑。他所吃的苦最终都转化成了他的财富,他的经历启示我们要成功就不能怕吃苦。
再说他的狠:电器市场因有人售卖假货而被打砸得一塌糊涂,他不仅没有另择新址,反而把假货堆积起来付之一炬,向人们展示自己不售卖假货的决心;梁大和李力接手合资商场后经营不善,杨巡果断收回经营权,在自己未知的领域大胆尝试赚了个盆满钵满;仿造柳钧的产品出口日本反被柳钧摆了一道,杨巡安排其手下痛打柳钧并断其一指。他可真是对自己狠,对对手更狠,狠得智慧,狠得决绝,狠得疯狂。智慧的狠值得肯定,决绝的狠就比较冒险,疯狂的狠简直让人痛恨了。
能不能说杨巡在名利场中迷失了自己呢?我看可以,曾经最痛恨假货的杨巡竟然窃取柳钧的产品参数,仿造他的产品,并且在吃了亏之后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杨巡终于成了一个我所不喜欢的杨巡,他终于还是做了为富不仁的事情,他甚至沾染了赌博,曾不止一次地去澳门豪赌。看来富口袋虽然难,更难的却是富脑袋。当然我不是说成为富翁之后的杨巡变成了坏人,而是当一个人从草根华丽逆袭之后要走的路还很长,比如保持操守和底线,比如学着驾驭财富。
不管是此前还是此后,我们的身边都不会缺乏像杨巡这样成功的商业传奇,愿杨巡们都能保持创业之初的本色,愿他们都能让心灵的成长跟上财富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