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詹天佑》教学反思

2025/10/11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詹天佑》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1

《詹天佑》这篇课文是一篇传统经典的课文,难点较多,如何较好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地探究学习,我采纳了旧教材新教法,总体的感觉还不错。课堂气氛较活泼,学生学习的兴致始终保持不灭。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之间形成了积极的互动效应。我力求成为学生学习的合,引导者与参加者。

上课时我与学生共同探讨“示意图”的画法。既留意仔细去倾听学生的意见,又注意适时的点拨,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我实践力量。在这堂课上,人人是教师,人人是学生,我,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了。在讲读第五、六自然段“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纳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后者采纳中部凿井法。这局部内容让学生在自读争论理解课文的根底上用简笔画画出简洁的开凿方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特殊是当谈到设计“人”字形线路时,很多孩子上台充当了讲解员,又是比,又是画,通过他们生动的讲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车爬上青龙桥的情景,不时,有同学质疑,立刻有同学为他解答,从课内学问延长到课外学问,孩子们沟通着彼此的情感和阅历,学得不亦乐乎。

我认为这堂课是一堂胜利的课,由于这堂课布满了感情的沟通,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人人参加,公平对话,共性飞扬!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2

小学课文《詹天佑》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文章选材典型,详略得当,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只选取了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件最困难的事来写,很能说明问题。而开凿隧道,只选山势高、岩层厚的居庸关和长度长的八达岭两处记叙,很有代表性。

执教了这篇课文之后有这样的几点反思:

一、创设情境的这个环节,在音乐的渲染下,在教师语言的感染下,将学生带到詹天佑的铜像面前,使学生对这个人物产生兴趣,做到激发动机时入情。而且在整堂课中教师都很有激情,在语言上努力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二、体现了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对于“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三种情境进行情景体验。对于“遇到困难,他总是想……失掉信心。”这句,让学生体会你想强调那个词?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不一样。

三、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贯彻课堂教学的.始终来进行阅读理解、感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这个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越来越丰满,受到其人格的熏陶。

四、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以学定教,通过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五、对于教学难点的处理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这篇课文理解的难点就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这两部分内容。这两个技术性比较强的问题教师采取了直观教学的手段,让学生画示意图和观看课件解说,从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杰出与伟大。

六、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不是很深刻,学生的回答也还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谈得也比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尽管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但是读的时间和遍数还不是太充分。阅读教学还是应该以读为本,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前提下,去感悟,去体验,学生自然容易“见文生情”。

2、因为我在这堂课中处理的内容是“直接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那部分内容”没有以理解“社会环境中的困难”作铺垫,把任务放在了背景之外,那么学生的情感当然很难调动,所以导致学生谈起来苍白无力,语言多是贴标签式的词语。

3、在处理“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型线路”的两部分内容时,我尽管采用了比较直观的方法,学生也理解了设计的巧妙,但是对于詹天佑的设计并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赞叹之情。我想如果结合“连外国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这个内容以及当时的施工条件来看詹天佑的设计,学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水到渠成。同时这也是教给了学生一种读书的方法,即联系上下文。

4、中心问题“找出最使你感动的地方,为什么?”针对性不是很强,并不是任何一篇课文都适合。对这篇文章来说,既然是写人的文章,就要从詹天佑这个人身上做文章,让学生谈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得出的这样的结论从而让学生们在表达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同时又是抓住文章的灵魂,让学生读中悟情,品味语言和内容及情感融为一体,也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让我明白了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独特之处,要针对文章特点选择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有效的方式唤起学生的精神世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3

詹天佑是我国出色的爱国工程师,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和修建的铁路干线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的。有三点值得回味。

第一点是理解詹天佑面临的困难社会环境。如何让学生了解这一点呢?通过拓展资料,学生知道了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尤其是科技力量处于世界落后状况。通过阅读其次段和第三段几个重点句子,学生了解到当时帝国主义的猖狂和对中国人力量的鄙视。

其次点是学习詹天佑承受任务后是如何勘测线路的。在课堂上,学生抓住描写詹天佑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的句子,认真朗读,仔细领悟,体会到了詹天佑的决心和严谨负责的`工作精神。

第三点是学习詹天佑如何开凿隧道和如何设计“人”字形铁路的。学习如何开凿隧道时,学生先把句子朗读明白了,再自己在纸上画出来,通过图文结合,学生领悟到这种设计的精妙。学习如何设计“人”字形铁路时,播放一段相关的视频,这段视频的动画效果生动演示出了这种设计的作用。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体会到了詹天佑的才智。

通过教学这篇课文,我体会到在语文课堂上,在传承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方式的根底上,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4

我在教《詹天佑》时,以“自读自悟”教学模式为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 “勘测线路”部分时,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自由读:边读边用你喜欢的符号划出这一段中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

第二步、围绕这一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最使我感动的语句是: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因为这段话使我体会到詹天佑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学生在宽松自在的氛围中漫读,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较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异,进行自发反馈、调整补充。

第三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詹天佑的“语言”部分让学生转换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品质:假设你是詹天佑你会怎样对工程技术人员说这番话?“一千个读者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的语言告诉我:他们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语重心长,或和蔼而不失严肃……“行动”部分让学生想象画面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心理活动”部分让学生假设情境朗读,体会人物品质:这条铁路一旦修不成就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爱国心。学生深情并茂的朗读,使我感受到:他们对詹天佑怀着无比崇敬之情。

在教学“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我采用了画一画,演一演的教学方法。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开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后者采用中部凿井法。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自读讨论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简笔画画出简单的开凿办法示意图,无须多讲,学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现其杰出才干的地方,就是设计了“人字形”线路。讲解时,让学生亲自进行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运行路线的实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仅是我国的爱国工程师,而且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5

这篇课文以人物的姓名为题,重点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兼顾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之达到和谐统一。在教学中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教师一定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引导学生在“感悟”中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加深“感悟”。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在突破重难点处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学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三件事。“勘测线路”部分主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和想法,体会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主要通过学生自主的读、小组合作画图理解,从而体会到詹天佑的创新精神。最后让学生写一写颁奖词,目的为了让学生充分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及对詹天佑一生的感悟。在整堂课中,学生得到朗读水平的提高、口语的锻炼、思维的锻炼,合作意识的加强、团队精神的协作,这也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我认为,这堂课真正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真正做到了“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着实过了一把当主人翁的瘾。也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特点。

《詹天佑》教学反思 篇6

学完《詹天佑》一课。我让同学们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第二天上课,我便检查学生们的背诵情况。不错, 多数同学都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了下来,还有一个同学没检查,他可是我们班的老大难,总是背不过书。为了激起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我曾单独找他说:“这一课,你挑选一段最简单的背下来就行。”他答应了下来。我想:他应该准备好了吧。于是点了名让他背诵。

谁知,他站起来后,竟说了一句:“袁老师,请您给大家背一段喜欢的段落,好吗?” 他一说出口,我就满脸地不高兴,心想:你这个袁野,胆子真够大的,是老师检查你背诵,怎么向老师叫起板来?

正要对他发火,质问他到底准备了没有,可又一想:这个同学由于经常完不成作业,而受到过多的批评。现在的他,对老师的批评,虽口上答应,但却落实不到行动上,就象一个人身上的虱子多了,反而不觉得痒了。做老师的要不拿出个榜样来,他还真谁都不服。

于是我不再板着面孔,而是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袁野同学提的问题很好。到现在为止咱们班还有两个人没有背诵,一个是袁野,一个是老师。下面,由老师先背诵一段,再由袁野背诵。”

班里出奇地静下来,看来,不单是袁野,其他同学也都希望欣赏一下老师的背诵。毕竟这样的事在学生面前还是第一次。平时习惯了检查同学们,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受同学们检查是一种怎样的滋味。想着这些,连我这个当老师的都觉得不安起来。不过,很快我便定下神来,有声有色地背了一段文章。

刚一背完,袁野便带头鼓起掌来。我听到下边有同学说道:“没想到老师背得这么美。”接着有人说道:“袁野,轮到你背了。”袁野慢慢地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师,我还没背过呢。”

他一说完,我就气不打一处来,同学们更是七嘴八舌,都说:“你欺骗了老师,是个不诚实的'孩子。”

看到大家群起而攻之,我的心倒软了下来,我想:“我不能再批评他了,否则,他会消沉下去的,应该给他解围。”想到这里,心里便有了主意。我对同学们说道:“同学们请静下来,俗话说得好,人在有难时,应帮他一把,会让他产生无穷的力量,渡过难关的。帮助别人,就等于快乐自己吗!老师想和袁野约定一件事:明天上课时,老师背诵整篇课文,让袁野自选一段最喜欢的背,好不好?”大家听了一致赞同,袁野也赶紧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一上课,袁野便主动提出先让他背诵,我答应了他的请求。他便背了起来。哎!背完一段了,他怎么还再往下背,还真有股倔强脾气,大概想和老师一比高低。正想着,他一下子停下来。原来他已经把课文背了一大部分了,还真神了。于是我带头给他鼓起掌来,表扬他背书很用功夫。表扬的同时,我看到袁野的脸上露出了很少见到的笑容。

接下来我把课文从头到尾背了一遍。唉!这一次,竟没有同学给我鼓掌。倒是看见除了袁野外,都举起了手,我以为学生们要给我提毛病呢!便让课代表发言。课代表站起来说道:“老师,你都要求自己背诵了整篇课文,我们也要求自己背诵了整篇课文。早自习在你未来之前,我们同桌之间就互相检查了一下,让我们也在课堂上亮亮相吧!”你瞧,一个个还真和老师较上了劲。

时间有限,不能一一背了。于是我提议由袁野起头,让全班一起来背诵。我也加入到了背书的行列中来。学生们看到老师跟他们一起背起书来,背书的劲头就更足了。

事后,我想:老师的模范作用可真大。在学生面前,老师应当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应俯下身子来和学生一道学习,而不是板着脸孔当圣人。学生和老师都是一样的人,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应第一个先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施于人,己要先欲。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面前树起一个真实可学的榜样,学生的学习劲头才会更足。

真应该感谢袁野同学给我提出的问题,它让我清醒地认识到: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为人之师,责任更加重大。

真心希望学生们能给我提出更多的意想不到的问题,让我们共同解决,让我们师生能够共同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