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计算》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面积计算》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面积计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量出它的长和宽(平行四边形量出底和高)。
2.观察老师出示的几个平行四边形,指出它的底和高。
3.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猜测:
哪一个图形面积比较大?大多少平方厘米呢?
师:要想我们准确的答案,就要用到今天所学的知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指导探究
1.数方格方法
(1)小组合作讨论:
a.图上标的厘米表示什么?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为什么?
b.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c.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d.比较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再比较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你发现了什么?
(2)集体订正
(3)请同学评价一下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麻烦,有局限性)
2.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讲话:不数方格怎样能够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想一想,如果我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过去学过的图形,就可以根据已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出它的面积了,转化成什么图形,怎样转化呢?请大家拿出手里的学具试试看。
(2)学生动手剪拼(可以小组合作),并向周围同学说一说是怎样转化的。
(3)同学到前面演示转化的方法。
(4)教师演示课件并组织学生讨论:
①平行四边形和转化后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②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什么?
③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用n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高,那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字母公式是什么?
3、应用
例1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它的面积是多少?(得数保留整数)
4.83.517(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约是17平方米。
三、质疑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四、巩固练习
1、列式并计算面积
①底厘米,高厘米,
②底米,高米,
③底分米,高分米
2、说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计算它们的面积。
3、应用题
有一块地近似平行四边形,底是43米,商是20.1米,这块地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4、量出你手里平行四边形学具的底和高,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面积计算》教案 篇2
导学内容
导学内容(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42页例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能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归纳类比能力和应用能力。
导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类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通过创设情景:小明的家,显示家里的电视机。小明的妈妈说:“小明,这张方巾的边长是9分米,把它用来遮电视机。”小明说:“电视机的'荧光屏长56厘米,宽42厘米。”
教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
(1)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是多少?
(2)方巾的面积是多少?
二、自主探索,感悟方法
教师:你能根据上节课学习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学生独立解决后交流。
学生1:计算电视机荧光屏的面积可以直接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56×42=2352(cm2)。
学生2:方巾是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没学过。
教师引导:想一想,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联系?
学生3:可以把正方形的边长分别看成长方形的长和宽,由此,方巾的面积通过9×9=81(dm2)来计算得到。
三、归纳概括,得出公式
教师:根据刚才的讨论,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系。
四、巩固运用
(1)完成第43页课堂活动第2题。
(2)完成第43~44页练习七第1,3,4题。
(3)让有能力的同学做第44页的思考题。
五、课堂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面积计算》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会推导概括出三角形面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2、发展性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概括、分析推陈出新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造性目标——多途径探索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自己动手发现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用具:三角形纸片、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猜想
出示一幅由各种图形组成的'房子。
师:这座房子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你会计算出它们的面积吗?怎
么算?还有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没学?(三角形)想学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三角形的面积与什么因素有关?(角、边、高……)
到底谁猜得对,我们就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二、实践操作,探索问题:
师:小明也想拼一座房子,可他手上只有一堆三角形的拼板,这可怎么呢?你们能帮他想想办法拼一拼吗?
分组拼板: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都有一副像小明手中的几个三角形拼板,一起动手拼一拼。
2、请一组派代表来说说怎么拼,并上台拼给大家看。
师:同学们真利害,帮助小明解决了问题。只有三角形你们也能拼出房子来,怎么拼的,发现了什么?
两个三角形可以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是两个三角形就可以了吗?(强调要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你能举个例子吗?
说明了两个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面积计算》教案 篇4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从图形王国里请来一位朋友(出示长方形),这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看一看,这个长方形发生了什么变化?(多媒体展示长方形的长增加了3米)还有呢?(学生交流,例如:周长增加了,面积也增加了,宽不变,仍然是一个长方形等。)
2.谈话:再来看看这个长方形,有什么变化?(多媒体展示宽减少了2米)还有呢?(学生交流,例如:面积减少了,周长减少了,长不变,仍然是一个长方形等)
3.谈话:刚才我们观察的这组图形,长、宽发生了变化,面积也相应的改变。今天我们就伴随着图形的变化一起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例题1。
1.出示:1号长方形模型训练池,长8米。改建时,把长增加了3米,模型池的面积就增加了12平方米。原来模型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提问: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问题是什么?(学生汇报)
2.谈话:想一想,怎么做呢?(学生可能会觉得有困难)
是不是觉得有点难度?这是一个有关图形面积计算的题目,谁有好方法能帮助大家更清楚地理解题意?(可以画画示意图)
(学生交流:画图)
3.谈话:根据题意首先要画什么?(画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
下面请你在练习纸上继续画出示意图,并把数据标注出来。
(学生画示意图,教师巡视。)
4.展示两份不同的作业交流,让学生进行比较哪一种完整,画的相对比较好。
交流后,学生修改自己的示意图。
学生对照示意图,自己简单说说题意。
5.谈话:根据这幅示意图,你能计算原来模型池的面积了吗?
①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可分步计算,也可列综合算式。
②指名交流,教师板书:12÷3=4(米)
8×4=32(平方米)
③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后提问:为什么第一步要求宽?
④一起口答。
7.谈话:开始看到题目大家觉得解题有点难度,但是画出示意图后,题意就显得清晰、明了,大家一下子就能进行解题了。
像这样,谁来说说解决这个问题时是怎样做的吗?
(学生交流)
8.谈话:刚才我们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是草图,但是你觉得画图时也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长短适当,把数据都表示清楚等)
(二)试一试。
1.谈话:根据学校总体设计的需要,有的模型池可以扩建,而有的模型池必须缩小规模。例如:
出示:2号模型池原来是一个宽为5米的长方形,后来因校园改造,模型池的宽减少了2米,这样模型池的面积就减少了16平方米。现在模型池的面积多少平方米?(在下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再解答)
提问:5米表示什么,2米表示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示意图,标出相应的数据。
学生交流怎么画的。教师多媒体展示。
谈话:观察这幅示意图,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交流:长方形的长没变,宽变短了,面积变小了。)
3.提问:要求现在模型池的面积,首先需要知道什么?(现在模型池的长和宽)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指名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4.谈话:这题和前一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交流)
在解题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画示意图)
(三)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学校的3号模型池也是一个长方形,长增加4米,或者宽增加2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12平方米,原来这个模型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先在图上画一画,再解答)
2.学生交流解决这个问题要注意的地方。“长增加4米,或者宽增加2米” 什么意思?(要么增加长,要么增加宽)
3.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如何画出示意图,全班交流。
指出:为了方便大家画图,一般我们可以把两张图合二为一。
教师多媒体展示。
4.学生根据示意图列式计算。指名交流,并说说分别求的是什么?
12÷2=6(米)
12÷4=3(米)
6×3=18(平方米)
5.谈话:你觉得画示意图解决问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四)想想做做第2题。
1.谈话:现在我们已经知道3号模型池原来的长是6米,宽是3米。根据模型训练的需要,把模型池的长增加了4米,宽增加了3米。模型池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先在图上画出增加的部分,再解答。)
2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里交流。思考:有不同的方法解决吗?教师巡视。
3.小组派代表交流,全班交流。
(1)根据示意图来计算。可分别求出增加的三个长方形面积,再合起来;
(2)也可用现在面积减去原来的面积,等于增加部分的面积。
三、课堂小结。
1.谈话: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觉得画示意图的方法有哪些优点?
2.布置作业:补充习题第68页。
《面积计算》教案 篇5
教学内容:教材第105页的内容复习立体力形的概念和特下,以及这些图形的表面积的计算,完成练习二十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物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加深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已知条件计算这些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师生都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从今天开始,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这节课,复习立体图形及其表面积的计算。
二、复习立体图形的特征。
1、提问:我们学习过哪些立体图形?谁来拿出不同的立体形体,告诉大家各是什么名称。
2、说明各自的特征。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填出四个立体图形的名称,然后告诉大家。
请大家看书上图自负盈亏,自己说说每个形体的特征。
提问:每个立体图形里字母表示什么。
3、说明下面每个图形各是什么形体。
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答:
4、提问: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三、复习表面积计算。
1、复习表面积的意义。
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靖同学们拿出立体图形,看着这些形体,一边用手摸一边说出每个形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部分的面积。
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是哪些面积的和?圆柱体表面积是哪些面面积的和?
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
3、归纳表面积计算方法。
在课本上用字母表示出计算每个图形表面积的方法。
指名学生依次口答归纳出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4、做“练一练”三道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步求的什么。
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二十第2题。
让学生默读题目。
提问: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都要求什么问题?
在解答这三道题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分别列出综合算式。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并要求说一说解题的每一步求的什么,三道题解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做练习二十第3题。
提问:配上的这块玻璃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宽各是长方体的哪条棱?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复习,你能完整地回忆一下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物征吗?谁来说出几种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1、4题。
《面积计算》教案 篇6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九册 64 – 67页
说教材: 教材先给出方格上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从数图形中的方格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利用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面积仍然是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遇到图形中边与边之间有不成直角的情况时,该怎样计算面积,学生还没有学过。,教材通过数的方法,转化的方法,可以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从而使新问题得到解决。
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本课采用的`教法:自学法 、 转化方法、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程序:
一、创设问题情景, 为新课作铺垫。
请同学们帮李师傅的一个忙,
求出下面的面积,你是怎样想的?3厘米
5厘米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采用自学课本64页。师提出问题,通过自学,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猜到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数出来的)。 有的说:我用割补的方法把平形四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还 有的说: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长方形的宽。 有的说:我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通过同学们发现与猜想
三、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并说出你的思考过程这样使学生能人人参与,个个思考。汇报交流结果(小组派出代表到前边演示操作过程边述说)学生甲:我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一个三角形补到平行四边形的右边,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与平形四边形的底,宽相当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我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底乘高
学生乙(与前边的内容大概相同复述一遍,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作在中间)
学生丁我还有一种方法,我将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划一条线,分成两个面积相等三角形,虽然拼成还是一个原平行四边形。但学生争着说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尽量展现在同学面前,其中不乏有闪光的思维亮点。
四例题独立完成,体现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自己解决, 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信心。
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长乘宽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乘高
s= a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