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读《我的教育心》的个人心得体会

2025/10/12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读《我的教育心》的个人心得体会(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我的教育心》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1

近日闲来少事,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新作——《我的教育心》。书中篇篇文章如春风,催人觉醒;字字似号角,激人奋进。

上周末,到大名县做班主任培训时,有教师问我一个问题:“我们工作一段时间就倦怠了,而您是怎样保持您的激情的呢?”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从何说起呢?阅读了《我的教育心》后,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一下几个观点:

一、要加强阅读

我们平时教学工作很忙,但再忙也不要放弃阅读。要把阅读当作一种生存方式,或者说是我们生命的一种呈现方式。就像每天都要洗脸、刷牙、吃饭一样,每天都要阅读。我们可以自己购书,也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借书。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是保持激情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

二、要善于积累智慧

对学生的爱,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要坚持不断地帮助学生成长,同时自己也要成长。这是一场持续终生的“战争”,敌人当然不是学生,而是教育上遇到的困难。其实,智慧就是从难题中来的。若我们把每次遇到的难题,把它当课题研究,长期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工作,自己的智慧就会越来越丰富。教师要乐于同后进生打交道,这是最好的'教育科研,也是最好的成长路径。任何一个名医都不是靠医感冒而成为名医的,而是靠疑难杂症成为名医的。同样,名师也是这个道理。只教本来就很优秀的学生是成不了名师的,只有善于转化后进生,把一个个后进生教成了优秀学生,你才是真正的名师。教育之路很长,还有无数困难在等着我们,我们要意识到,正是这些困难能够成就我们,不但让自己变得有智慧,而且也能让教师感到教育的幸福。

三、要勤于写作

经常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感受,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智慧。不要认为自己文笔不好,不过就是拿起手中的笔,用朴素的话语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最好是写故事,怎么做就怎么写,不需要懂脑筋。如果每天都坚持写一点,或者一周写一篇,两年下来,我们就会有一笔财富,这就是教育对人类的馈赠。从2013年8月19日至今,我已坚持写了115篇教育随笔。

现实生活中,虽然有很多客观环境我们很不满意,但我们一时也无法改变,能够改变的就是我们的心态。要在内心坚守信念,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纯真。目光要放常远些,不要斤斤计较眼前的得失,要培自己宽广的胸襟。书中介绍:我们阅读不是为了让知识把我们的心灵占满,而是为了让我们的心胸得以荡涤而空旷清澈。

我们的教育历程,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可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财富”。今后的路无论如何选择,都要永远守住一颗积极的教育心。

读《我的教育心》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2

四季更迭,岁月不居,爱心、信心和责任心——我的教育心得。燥热的炎夏离我们越来越远,天高云淡、稻谷飘香的金秋带来舒爽的喜悦。 今夏、今秋,我的心情也恰如季节的更替,由迷茫、郁闷到忐忑不安乃至平和、喜悦、充实。一路走来,我庆幸自己能成为三幼的一员,庆幸遇到了可敬可亲的师长同事。刚入园,园领导亲切诚恳的话语,让我倍感亲切与友善,循循善诱的良苦用心更令我感动、信任;黄国君老师细致入微的指导,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正直、热情的.品性人格,也让我初步感受到三幼和谐、严谨的工作环境与氛围。

我相信:这是一个能让我踏下心来工作的地方。 半个月来,由不熟悉工作内容、要求、程序到现在基本独挡一面,我的自信心在复苏,工作热情也日益高涨。特别是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交往过程中,我切实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可爱,也切实意识到工作的不简单:每一个环节,每一次交流,每个孩子的脾气、个性,每句话的轻重缓急……它们是丝丝入扣,不容丝毫懈怠,幼教之友《爱心、信心和责任心——我的教育心得》。当一个哭闹的孩子在我的安抚下快乐地玩耍;当闭口不吃的孩子咽下最后一勺稀粥;当寝室里的孩子一个个进入甜蜜的梦乡;

当孩子们拿着插好的玩具得意地向我展示;当大便的孩子喊我帮助;当调皮的刘尘雨对正站在窗台上的我说:“老师,小心点”、“老师,别摔下来”……我的心被快乐所包围,我的心溢满幸福。我由衷地感到工作的真意:我的付出是如此地被需要!无论做什么,需要就是存在的理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幼教工作者,我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有人说:无论在哪个行业,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高手的根本因素不是技术,而是人的心——爱心、信心和责任心。我会用爱心关注孩子,用信心提高自身素质,用责任心负起教育的使命,不断前行!

读《我的教育心》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3

最近有幸拜读李镇西老师的《我的教育心》。读罢,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李镇西老师朴实的言语中饱含着教育的热情,普通的教育事例中折射出深刻的教育哲理。字字句句如黄钟大吕警醒着我,把如井中之蛙的我拽出那方窄窄的洞口,才发现教育的天空那么蓝那么广阔……

一、爱,曲线地去表达老师都是爱学生的,往往爱之深,但往往表达方式不当,给彼此心灵和身体造成伤害。可谓,爱是一把双刃剑。什么样的爱是有效的呢?想起了:寒风和春风比赛看谁能把游人身上的衣服吹掉。寒风越猛烈的吹,游人就越裹紧衣服。而春风月温暖的`吹,游人渐渐的不由自主的脱去衣服……可见,良药是苦口利于病,但学生怕苦。直接赤裸爱的表达,对于脆弱、敏感、叛逆的学生难以承受。爱的起点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不着急,慢慢陪着学生成长进步。正如李镇西老师说“教育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教育之树必须根植与尊重学生的肥沃土地上才会枝繁叶茂。亲而显爱,爱而生信,信而树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失败的教育是,学生感觉到你是在教育他”。

因此,两点之间最短不再是线段。教育应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二、努力做一个可爱且有智慧的老师社会在变,时代在变,教育的观念也需要转变。学生较喜欢幽默风趣有童心的老师。因此新时代的老师,在传到授业解惑的时候,

应摒弃教条、刻板。努力做到严肃而不失活泼风趣。所以老师要有教学专业知识外的大视野大智慧,试试恰当给也已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增添几分轻松和愉悦。三、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良心工程月亮既然选择了夜晚,就不畏黑暗和孤寂,努力放出光芒,哪怕很微弱。骆驼既然选择了沙漠,就不惧怕风沙和干渴,坚持为行人带路前行。我既然选择了教育,就不怕清贫和心苦,矢志不移把爱心奉献给学生,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

读《我的教育心》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4

做操音乐响起,小朋友们有节奏地跟随我做操。壮壮不做操,他蹲在地上玩。我提醒他,叫他很多次,他依然不做操,只是站起身转圈儿。转够了还蹲、趴在地上。我趁着做操时的动作空隙到他身边扶起他,鼓励他做操。他起来后还没等我回去站稳就又趴在地上。做响铃操时,他把响铃放在地上,用脚踩着玩。我大声提醒他:“壮壮,别踩响铃了。”他听见了,并不看我,低着头,去用手玩弄响铃。过了一会儿,又把响铃放在了地上,用脚轻轻地踢来踢去。我用语言提醒他,我亲自过去说服他,都没能使他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做操。体能运动开始了,他从后面往前走,把小朋友们摆好的响铃一个一个地用脚踢散了,孩子们继续做着体能运动,被他踢了响铃的一排显得有点乱。过程中我边组织后方汇聚过来排队的孩子,边喊着壮壮:“别踢了!”他像没听见一样,回来时还顺便把临近的一排响铃也踢散了。

面对这样的孩子,这样的行为举动,说实话我很生气,也很伤心。生气的是他的`行为实在有点成心。他肯定知道那样是不对的。伤心的是他口口声声说喜欢我,我对他好,他就是这样对我。

生气归生气,伤心也伤心。静下心来还得想我应该怎么办,想出解决的措施。我最先想到的是“请家长”,和家长说一说,寻求家长的帮助。在和家长谈之前,我先和壮壮做了工作:离园前我拉着壮壮的手进了睡眠室。我温柔地看着他的眼睛,用手抚摸着他脸问他做操时那些做法对不对。他小声的说:“不对。”看到他知错了我说:“小响铃哭了,它说壮壮踩得它特别疼,都受伤了,请你不要踩它了,好吗?”他点点头,说:“知道了!”我又说:“小响铃都和好朋友们在一起,可是被你踢散了,他们很伤心,你能不踢它们吗?”他同意了,我和他拉了勾勾,约定了说话一定要算数。

我决定看一看第二天他的表现之后,再和家长谈,果真他没有食言。第二天他既没有踩响铃,也没有踢响铃。看到他的转变,也看到了继续努力的方向。

读《我的教育心》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5

作为一名新教师,在刚刚走上这个岗位的时候,自己对工作充满了憧憬,投入了无限的激情:与“问题”学生耐心细致的谈心,只要有机会就到班级上课,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自己的教案……感觉每个孩子都是那么可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愿意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笑。当工作越来越熟悉,我对教育反而失去了最初的激情。而李老师的书《我的教育心》则为我揭开了困惑。

身为中国众多教学名师中的一员,李镇西先生是以一名中国传统教育的变革者,一名中国教育新思路的探索者,一名勇敢的新理论实践者的身份出现的。《我的教育心》凝聚了一个为人师者的心血结晶,其内不但阐述了教育的方法论,更是详尽阐释了“心”的含义。阅读这本书,让我的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以洗礼。

像书中所说:“教育没有那么多的花样,没有那么多的特色。特色不是包装或打造出来的,而是需要实践和时间自然而然形成。”但这并不意味着李镇西老师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让自己永远守住一颗朴素的教育心”就是贯穿李老师教育生涯的质朴的教育思想。这颗心不需要任何修饰,不需要任何包装,它是如此质朴,却又如此真挚。

李老师最后总结道: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亲近我们并乐意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教育的确是爱的奉献,是幸福的升华。爱学生的过程,也是爱自己,教学生的实践,也是在教自我,学生获得了认同和幸福感的同时,也会累积为师者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数。

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名新进教师,犹如一盏黑暗中的灯塔,为我点亮的前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时时刻刻以李老师为榜样:用心教育,用爱灌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