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1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音乐活动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喜洋洋》的音乐,能根据三段体音乐的变化按乐句、乐段交替变换动作。
2、迁移对包饺子的生活经验,能够用身体动作表现饺子翻腾的状态。
3、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包饺子的相关经验。
2、《喜洋洋》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出本次活动的内容。
师:你们吃过饺子吗?谁知道包饺子需要哪些材料?饺子怎么包呢?
师:你们知道饺子皮怎么做呢?
幼儿回答,教师小结。
师:饺子皮擀好后,接下来要做什么呢?怎么包饺子呢?
二、与配课教师合作表演音乐游戏,初步理解音乐ABA三段。
第一段:表现擀饺皮,饺子皮变大。
第二段:表现放饺子馅,捏饺子。
第三段:表现饺子沉到锅底,再慢慢浮上来,然后不停地翻滚,最后被冷水浇过后立即即不动。
三、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动作。
师:谁是饺子,谁是大厨师?
教师:大厨师是怎么包饺子的? 饺子包好后,要干些什么呢?(引导幼儿表现饺子翻腾的状态)
四、幼儿完整合作玩游戏,感受合作交流的乐趣。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
A段:幼儿甲听音乐合拍地在幼儿乙身上做擀饺子皮动作,幼儿乙配合做饺皮变大的.动作。
B段:幼儿甲做包饺子的动作,放馅,捏,幼儿乙做一个大饺子皮逐步变小的动作,表现被包成饺子了。
A段:下饺子,幼儿乙表现饺子在锅中沉,浮,翻腾,煮熟。结束处:幼儿甲做往锅里泼冷水动作,幼儿乙做造型。
幼儿甲、幼儿乙相互交换位置与角色,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五、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对于中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通过包饺子这一生活化、游戏化的情节来诠释音乐三段体的结构,能够让幼儿从生活经验和思维形式上引起共鸣,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促使幼儿积极、热情地去感受、想象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下面谈谈活动后的一些想法: 1.活动中孩子积极参与,喜欢表现。活动中,孩子们非常积极地参与表演,活动中情绪高涨。
2.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由孩子们的听而引出表演,而不是生硬地该怎么表演,该怎么做动作。每一环节,我都是由听音乐引出,根据孩子们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进行表演,令我高兴的是孩子们的理解都是比较正确的。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3
一、活动背景
春天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季节,春雨滋润,万物复苏,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雨,了解花朵的成长与雨水是密不可分的。《小雨和花》这首乐曲结构明朗,旋律时而优美,时而活泼欢快,适合中班幼儿的欣赏和表现水平。活动以春雨为背景,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小雨的活泼欢快以及小花在春雨浇灌后快乐成长的喜悦,并通过分角色表演融入春雨对花朵的关爱和花朵对春雨的感激之情。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及结构,尝试随着乐曲做下雨、喝水长大、花开等动作。
2.通过教师的语言启发,幼儿两两合作表演,尝试用眼神、体态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3.合作表演中,体验并愿意表现小雨和花之间相互关爱之情。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二)活动准备:
1.将幼儿座位排成半圆形。
2.自制白板课件《小雨和花》。
3.雨点,花朵头饰。
(三)活动过程:
1.整体感受音乐,猜想音乐情节。
师:你觉得这段音乐里面有什么?带给我们什么感觉?
2.幼儿感受、听辨乐曲的结构和旋律。
师:(播放课件)春风吹起,大地复苏,盼来了绵绵春雨。春雨滴答滴答地下,滋润着小花小草。小花在小雨温柔的呼唤下渐渐醒来,她轻轻抖动着花瓣,舒展着身姿,享受着雨露的滋润。请小朋友们仔细再听一遍音乐,什么地方是小雨在下,什么地方是小花在喝水?
师小结:音乐的第一段是小雨在滴答滴答地下,第二段是小花经过了干燥的冬天,口渴了,想要喝水长大。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跟随音乐有节奏地做下雨、喝水长大、开花的动作。
(1)学习A段小雨动作。
师:春风姑娘吹来,带来了滴答滴答的小雨,看,小雨落下来了(音乐起,幼儿观看课件中小雨下落的场景)
师:小雨是怎样落下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表示小雨在下?
(2)学习B段小花动作。
师:天空下起了滴答滴答的小雨,谁最开心?
幼:小花
师:瞧,小花在开心地喝水长大呢!(音乐起,幼儿观看课件中小花喝水长大的场景)
师:小花是怎么喝水的?什么动作可以表示长大了?
师:接下来,我扮演小雨,你们是小花,我飘到哪里,小花就凑到哪里喝水,比比看谁的小花开得最大最美。
4.分角色表演。
(1)连接A、B段动作,完整跟音乐表演。
(2) 分角色表演
师:所有的女孩子扮演美丽的花。请你们坐在小椅子上,等待小雨的到来。所有的男孩子扮演辛勤的小雨,请你们找一朵小花,站在她面前,准备好播撒春雨。(表演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通过眼神、动作交流,表达小雨和花之间的相互关爱之情)
教学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我选取了韵律活动《小雨和花》,旨在通过活动提高孩子们音乐鉴赏能力,以及节奏感、音色感等音乐感受能力,同时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创编能力。但是,由于活动的重点没有把握好,导致整个活动的价值没能很好地体现。现将自己对活动的一些反思总结如下:
1、组织一个音乐活动,首要的应该把“音乐”作为活动的重点。
所谓“音乐活动”,首要的是让幼儿理解音乐,并在此基础上用动作或图画等形式来表现音乐,本次开放课,第一组活动,我的.错误在于将重点放在了完成目标的途径(图谱)上,第二组活动,我错误地理解为“音乐活动应该让孩子动起来”就是一个成功的音乐活动”,而将“理解音乐”放到了比较忽略的位置。回过头来反思,自己在忙碌紧张的修改环节过程中,竟然将活动的重点“音乐”轻视了。
2、各环节的处理应细致还是粗略,都应该根据活动的重点而设计,即紧扣活动目标。
有经验的教师们常说“一个活动就像一篇文章,应详略得当”,确实是这样。但是哪个环节应该“详”,哪个环节应该“略”呢?如果我的这个韵律活动是第一课时,那么就应该将倾听、理解音乐作为“详”的环节。如果是第二课时,那么就应该将创编动作作为“详”的环节,也就是紧扣本活动的目标而定,我的错误在于没有清晰认识到自己活动的重点目标是什么,从而导致了环节处理得详略不当。
3、图谱的应用应为幼儿理解音乐做铺垫。
图谱是引导幼儿理解音乐的一种途径。既然图谱是为音乐服务的,那么我就应该将重点放到分析图谱与音乐的联系点这一方面,使这样才能很好利用图谱。
总之,一个音乐活动的组织,首先教师心中应该有一个重点目标,并清楚什么是完成目标的途径,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让音乐活动真正成为一个音乐活动,让音乐活动回归本位,不要偏离为一个分析图谱的活动或偏离为一个与音乐脱节的动作创编活动。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感受歌曲节奏。
2、通过音乐游戏感受老鼠与猫相见时的情绪。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的音乐节奏
活动难点:
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在游戏中感受歌曲的节奏。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森林里小老鼠们散步的时候,经常会有危险的猫出现,当猫出现时小老鼠要马上逃跑,可是有的时候啊逃已经来不及了,一定要拖延时间找机会逃跑。
二、创编动作,初步感受音乐节奏
师:“当猫做出很威武的动作时,小老鼠也做出很威武的动作猫会做出什么威武的动作呢?”(请用动作告诉我)老师示范动作请幼儿跟做,并清唱“我的样子很威武”这么威武,猫看到老鼠这么威武,她的身体就往后退缩,声音也变轻了,开始变得很不自信(师轻声范唱:我的样子很威武)引导幼儿学小老鼠 小老鼠一边后退,一边想做出猛兽雕塑的样子想吓跑猫,如果是你,你会变成什么呢?(请幼儿自由做动作)师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学一个小朋友的动作,并说出“我的'样子很威武”
引出歌曲: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首关于老鼠和猫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在音乐前提要求:一会小朋友们告诉我猫一共出现了几次威武的动作?(请小朋友准备手上的动作跟着音乐做律动)
音乐结束,师总结动作,示范两次威武的动作:两次很威武,两次退缩的动作。四次动作一样吗?请幼儿说出并示范。
邀请小朋友来玩一玩,师及时总结夸张和退缩时的动作,请音乐加快再来一遍,重复故事情节,带幼儿回顾歌词,再唱一遍。(感受音乐节奏)
三、角色扮演
老师和幼儿分角色表演:老师——大猫,幼儿老鼠。请幼儿自己感受节奏。(师总结动作要求,请小朋友来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感受音乐)
游戏要求,请小朋友做猛兽雕塑时保持动作不要动,动的小朋友会被猫识破并抓走。
第二次游戏。邀请幼儿总结想办法如何救回自己的伙伴。
第三次游戏:请幼儿分角色扮演,老师配配合表演并总结。
四、活动结束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5
《小兔子乖乖》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兔子乖乖故事情节。
2.学会唱小兔子乖乖歌曲。
2.体会分角色演唱歌曲的乐趣。
活动准备:琴,大兔子图画,大灰狼图画,小兔子和房子图画。
活动重难点:记住歌词,唱出歌曲。
活动过程:
一,以小朋友们见过的动物为话题导入。
1,小朋友们都见过哪些动物啊?小猫、小狗、小鸟……
哦,还有小兔子啊?小兔子什么样子的'?看看,老师黑板上的这只小动物,是什么呀?
它都有些什么特点?
二,看着黑板上大兔子和大灰狼小兔子的图画,声情并茂讲述小兔子乖乖的故事。
三,把重心转移到小兔子乖乖歌曲。
1,哎呀,大灰狼是不是好狡猾呀?它穿上了兔妈妈的衣服,带上了跟兔妈妈一样的假耳朵,还模仿兔妈妈的声音。小兔子差点就被抓住了。
可惜,还是兔妈妈更加聪明。小朋友们说说,兔妈妈是怎么教小兔子们分辨兔妈妈和大灰狼的呀?
哦,最主要的,是唱歌!
那么,还记得兔妈妈唱的歌吗?跟着老师来唱一遍吧。
四,重复歌曲教学。清唱和跟着琴声唱交错,让小朋友学会歌曲。
五,分角色演唱小兔子乖乖。
1,小朋友们唱的真棒!现在,我们来演一演。有谁演大灰狼?谁当小兔子呀?哦,还有兔妈妈!
恩,记住你们要唱的部分了吗?来,老师带大家唱一遍,然后小朋友们就自己来唱啰。
六,分小组分角色自由组合演唱歌曲小兔子乖乖。自然结束课程。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⒈掌握游戏,遵守规则,能按游戏要求控制情绪的行为。
⒉尝试自由舞蹈,自由造型,体验游戏的快乐。
⒊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⒋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⒌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树林环境创设,熊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㈠幼儿自由结伴舞蹈进活动室——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㈡在完全游戏化的情境中掌握游戏,学习按游戏的要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体验游戏的快乐
⒈、听辩熊走音乐。
⒉、讨论对付熊的方法。
⒊、老师自然引出游戏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玩法。
⒋、幼儿游戏两遍,老师积极参与,进一步帮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⒌、教师提出幼儿自由结伴造型要求,增强游戏兴趣。
⒍、熊和小朋友做好朋友,互换角色游戏。
㈢与熊告别,回家。
活动反思:
这节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以动静交替的形式出现,很生动、有趣,而且让幼儿有发挥想象的空间。
初次接触这首歌曲,首先想到,游戏丰富又有极大的趣味性,孩子们一定很喜欢这种动静交替的音乐游戏活动。
整个活动从掌握这一方面来看还不错,歌词简单、易懂。活动在快乐,自由创编中结束,我觉得,这节课达到了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快乐,游戏的效果,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在这节课中所体会到的快乐,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