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篇1
虽然我是第一次读《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但从心底升起的却是一种深深的感动。龙应台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这是一本以母亲角度来讲述如何自己是培养孩子的书。它没有以华丽的词藻,而是将普通细小的事描写的细腻动人,充满了温馨的感觉。
龙应台这样写道:“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胸口,就能使我感觉得到幸福……”是的,孩子的到来,给予了父母很多。但是,孩子的到来,也让父母失去了很多!一个多年未曾谋面的闺中密友突然造访,她是一个有着一般中年女性没有的年轻美丽的单身贵族。龙应台立刻倍感压力!于是打扫卫生,化妆,施上厚厚的粉,抹上浓浓的胭脂,担心朋友说自己是黄脸婆。无奈,见面的第一句话,朋友还是惊呼:你怎么成了黄脸婆了?可龙应台竟没有失落和沮丧!她们谈过去,谈未来,谈愿望,作者龙应台的愿望有太多太多:出书、旅游、社会调查、制作电视节目……但,最终,为了两个宝贝,她都放弃了。
龙应台把她在阳光里喂奶的照片放在书里让我们欣赏,说明她是多么喜欢这张照片!看她如何描写自己喂奶──
“总是坐在落地窗前,远看观音山与淡水河。婴儿贪心地捧着妈妈的乳房,吸着吸着,感觉妈妈的温软和心跳。我哺华安足足哺了一年,到现在,看见别的母亲解衣哺乳,我还忍不住驻足贪看,看那肥肥的小手抚摸着丰满的乳房,看那婴儿满足恬适的小脸,看那母亲低头的温柔,啊,我神为之弛,真想再来一次。”
有的'母亲说:“这是最美的风景!”为了母乳丰盈够量,富有爱心的妈妈不再在乎身材和形象,只是毫无顾忌的吃喝。龙应台陶醉于这种吃喝:“我很快乐,觉得自己从头到脚是一只在咀嚼的母牛,没有一寸头脑,全是身体、全是胃口,全是生理机,能上帝造女人,使她成为生殖孕育的媒体,我变成造化的一部分,心里充满幸福。”母亲为了我们,不顾自己的身材,将身体膨胀得像球儿一样无论是呵护,还是责骂,母亲为了我们付出了太多的辛酸。其实,不仅仅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爷爷、奶奶……我们的家人都为了我们而过早地背上了重担。
我们的调皮、任性都给他们添加了汗水。那么,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母亲,家人做些什么呢?
从现在开始,认真品味爱,好好尽自己的努力,不要让他们失望,长大后回报他们。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篇2
养育孩子是一件漫长而伟大的工程,这过程中的艰辛是难以斗量的。所谓“养儿方知父母恩”,真的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心血才可以把孩子培养成才。龙应台则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孩子教育成一个正直有爱心的人。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从这就能看出她的育儿态度。这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现代,是多么的难得。现在的人都崇尚“早”“快”,都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又怎么会让孩子慢慢来、慢慢来呢?
但是,实际上,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真的需要一个过程,每个人学习一项技能其实都要时间,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掌握这项技能却不能容许他人犯错和给予学习的时间吧!我们有事情忙的时候,经常对孩子说“等一等”,“学会等待”,可是,我们作为父母,为什么不能等一等孩子的成长步伐呢?父母慢一点,懒一点,孩子就有多一点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孩子便能成长得快一点。
“生命的来处和去处,我突然明白了,不透过书本和思考,透过那正在爬的孩子。”成为母亲后,我对人生的许多思考都有了不少改变。孩子不仅仅是生命的延续,在某种程度上,孩子还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很多自身的问题。从最初生命的孕育,到幼儿的成长,一路走来,我似乎对生命的意义有了重新的认识。
刚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心里是何等的惊喜,虽然腹部依然平坦,然而自己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做产检的时候孩子的心跳声,四个月后孩子的胎动,就连每个月增长的体重,似乎都是生命的音符,最后的最后,这些音符组成一首美妙的华章。如果要给它取一个名字,或许,可以叫做《来处》。
倘若没有这些经历,我可能依然是一个没心没肺,肆意挥霍青春的任性孩子。
忽然想起大学上课时教授问的一个问题:大家认为人的童年应该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几岁才不是一个孩子?
我的回答是:当我自己成为别人的母亲,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篇3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刚见到这本书,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得很精神的小孩,穿着棉袄,低着头,慢慢地踩在铺满枫叶的小路上。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为母亲和独立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通过内心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作者龙应台的文字温润朴实,情感深邃厚重。我最喜欢书中的一句话——“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每天,龙应台细心地照顾自己的儿子。去接华安的路上,龙应台一边给华安做导游,耐心地介绍这个世界,因为他是新来的。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华安把所有长长的东西都比作了龙。我觉得安安是多么的可爱,天真无邪。我也真希望回到安安那个年龄,整天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记得有一次,我去外婆家玩,看见弟弟妹妹们在溜冰,我也想试试。刚穿上溜冰鞋,我一下子就滑倒了。我有些垂头丧气,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妈妈把我扶了起来,对我说:“一步一步慢慢来,不要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站起来继续慢慢练习:首先,我用手扶着栏杆一步一步向前滑动,渐渐地我尝试着放开栏杆,自己往前慢慢滑,我迈出左脚,接着又迈出右脚。突然我失去平衡,脚下的轮子往前滑,幸好我穿了护具,没受什么大伤。我站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这时,妈妈走来说;“南南,怎么样啦,会溜了吗?”我摇摇头,于是妈妈说:“来,我来帮你,我拉着你的手慢慢溜。”我愉快地答应了。我拉着妈妈的手,她一步一步后退,我也慢慢溜上去。溜了几分钟,妈妈看时间不早了,该吃晚饭了,她让我回去,明天再练。可我毅然坚持着自己的想法,让妈妈先回去,我再练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下来我竟然学会了,我慢慢滑,心情乐开了花一样。
“长长的路,慢慢地走。”——我想:做事都应该慢慢来,不能着急,一步一个脚印。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篇4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我读了不止一遍,每读一遍它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和心灵的冲击,这本书有太多的内涵,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每读一遍我都仿佛与作者龙应台女士共同温习了一遍做母亲的感受,一边咀嚼着她的育儿经验和经历,感受内心的美好憧憬,一边回味我与女儿一同成长的快乐,以及在幼教工作中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
我和女儿也走过龙应台女士所走过的路,也有着或多或少相同的感受和经历。每个婴孩来到这个世界上,带给这个世界的欢乐都是相同的,孩子用她清纯的眼睛看这个世界的新奇,用柔嫩的小手触摸这个世界的灵魂,他将怀着怎样打得好奇心啊!我们这些先于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父母,师长,在享受婴孩带给我们的无限温馨与欢乐之余,更应该主动地,心甘情愿的做他们的引路人,来帮助他们认识这个大千世界的同时,保护他们稚嫩的心灵!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纽约华尔街的证劵市场挤满了表情紧张的人,——我,坐在斜阳浅浅的台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孩子从从容容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这样的几句话为我勾勒出了一幅充满母性光辉的蒙眬画。母性的光芒闪耀在她的脸上有了深深的震慑力,因为爱来自心底。这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在家里,多少次因为时间的关系,督促女儿:“快点,抓紧时间!”在单位,为了下一个活动的开展,催促孩子们:“快一点,抓紧时间!”曾有几次对孩子说:“别着急,孩子,你慢慢来!”的语言呢?
像龙应台一样告诉孩子——“孩子,你慢慢来”,妈妈,老师就要慢慢来,这样的慢慢与速度无关,却是一种淡定而从容,理性而丰富,真实而真诚;在慢中期待在慢中教诲,在慢中践行我们爱的教育,这就是母亲和老师的天职!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篇5
好久没有静下心来读书了,觉得自己应该充实一下自己,在组内老师的推荐下,选择了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闲暇时翻看着这本书,与这位母亲一起分享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
从龙应台与两个孩子的交流相处,我觉得她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她有自己的教育智慧。《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所有的关于教育孩子的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都会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这就是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有的时候却忘记了,谁是孩子命运的主导,谁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看过《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的,其实都能深刻地感悟到,也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坚持,更需要温柔的坚持。
想起文中龙应台在买花时,遇到帮她包花非常吃力的5岁男孩,她这样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凉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的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的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龙应台看着那个五岁的孩子,用草绳打个蝴蝶结,她愿用一生的时间去等,等他五岁的手指把这个蝴蝶结扎好。扪心自问,我们在面对班里的孩子时,有她那样用一生去等的耐心与勇气吗?面对班里的孩子们不断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自己是否有耐心让孩子慢慢来呢?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而我们有时候有,有时候却没有,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每天都保持为同一种心态,也不可能脱离纷杂事物的干扰,但我们如果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怨气,多一点爱心,少一点急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宽容,少一点菲薄,是不是会让我们自己的心境明亮起来?会不会使我们的内心充盈起来,会不会让我们的心情快乐起来?苦闷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快乐呢?耐心可以换来感动,急躁易有抱怨。
教育是一项工程,也是一种艺术。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我们的耐心让我们的学生快乐起来,成绩提高上来,让自己内心有一种学生问候与念及的满足,让自己有一种学生功成名就时的自豪与欣幸。这就是耐心的老师吧。
我愿从容地等待,在孩子的身旁陪伴他静静地成长,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这是一项慢速作用的过程,母亲需要静静陪伴,教师也是这样。孩子的世界有着成人不能理解的模样,而要想很好地观看这个世界里的风景,“慢”是最为重要的。慢慢地等待。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 篇6
龙应台的文字,读来如冬日阳光,字字温暖,如三月春风,字字轻柔。每一位准备要做母亲的、已经做了母亲的、不想做母亲的女人,都应该来读一读,看一看,作为一个母亲的幸福。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陈旧的凤凰牌自行车后座上,有着我的"专属"座位,那是专门为我设计的"小椅子"。小时候,每当我哭闹时,一直是妈妈用自行车推着我,从村子的一头到另一头,我总是一边哭一边还有"一万个为什么"在妈妈耳边晃悠,就这样和妈妈边走边说,直到再也看不见夕阳,直到我早已忘记为什么哭泣。
"妈妈的眼睛,还兀自盯着那扇看不出有多么深邃、说不出有多么遥远的门,看着看着,看得眼睛都模糊了"
还记得我刚读高中的那会儿,第一次远离家,离开爸爸妈妈。爸爸和妈妈一起把我送到学校宿舍,妈妈一边帮我理东西,一边嘴里唠叨着:晚上睡觉毛毯盖盖好、想吃什么自己去买、多吃点水果、多交几个朋友……爸爸妈妈走后,顿时觉得--"凄惨",我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也只想用这个词来形容。三天后,给妈妈打电话,我大哭了一场,据说,妈妈也哭了。但我当时在电话里没感觉到。读了龙应台的文字,我才意识到也许妈妈比我伤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和妈妈都早已习惯了类似这样的别离。我要来上海找工作,妈妈说:去吧!当时还觉得妈妈怎么这么狠心,没有说一句挽留的话。现在想来,或许应该感谢她,因为不知何时,妈妈已经学会了放手,放手让我自己去承担该承担的一切。()每一位妈妈的内心都是柔软的,都是细腻的,但唯有作家是幸运的,因为她们可以用自己美妙的文字来记录孩子的点点滴滴、表达对孩子无尽的绵柔。我的妈妈不能,但我依然爱她,因为她是我的妈妈,我是她的女儿!
"而我,突然觉得人性是极易判断的:世上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喜欢孩子的都是好人,不喜欢孩子的都是坏人"
选择幼儿教师,只是因为打从心底喜欢孩子,喜欢孩子天真的笑,喜欢孩子无邪的话、喜欢孩子纯真的脸、喜欢孩子小大人似的语气和神态……喜欢他们的一切一切。孩子的手,细细的、软软的、小小的,做起事来慢悠悠的,但我愿意做他们的妈妈,愿意等着他们,用一辈子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