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教师的教学教案

2025/10/13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教师的教学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教师的教学教案 篇1

第一单元 爱满人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1、导入

1987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

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真不小。

(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最好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

这节课开始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要牢记这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最好也能背唱第二声部),请同学们在课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爱的奉献》

2、欣赏合唱《欢乐颂》

3、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爱的奉献》并能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2、初步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3、初步熟悉《欢乐颂》的音调,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

(1)介绍歌曲《爱的奉献》诞生的背景,听一遍范唱录音。

(2)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其中穿插朗读歌词,并注意第一段歌词中的四个排比句。

(3)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注意"啊"的时值(应是6拍),教师可用指挥动作提示。还应注意该乐段上、下两句是平行结构。大多相同,只是在"美好的人间"处有所不同,要作多次对比示范,防止学生混淆。

(4)学唱尾声部分应用指挥动作提示节拍。

(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歌曲划分乐段,并按教科书要求设计初两个乐段的强弱变化并提示两个乐段的情绪要求。

(6)连起来唱几遍,可分别有几位学生来领唱和指挥。

2、欣赏歌曲

(1)介绍"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乐迷熟悉的音乐家。可先由学生来介绍,最后教师补充、总结。

教科书中的四幅照片简略的介绍了贝多芬的生平及作品,可让学生仔细换看图片好阅读说明文字。

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章,我们今天欣赏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2)《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

(3)欣赏合唱《欢乐颂》。

(4)学生学唱第一声部的歌谱。

(5)复听。

3、器乐演奏

(1)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主旋律。

(2)用课堂乐器演奏《欢乐颂》的第二声部旋律。

(3)二部合奏。

(4)二部合奏配上打击乐器,教师或学生指挥。

4、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唱了《爱的奉献》,初步了解了"乐圣"贝多芬。有关贝多芬的故事还有很多,他的作品也很多,请们在课外收集一些材料和音响,举办一次"走近贝多芬"的主题欣赏会。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欢乐颂》

2、集体舞《歌声与微笑》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和谐地演唱二部合唱《欢乐颂》,并能背唱第一声部。

2、在分小组合作创编集体舞的过程中,发挥大多数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3、在学跳集体舞的过程中秩序井然、大方活泼、热情参与。

【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

(1)学唱《欢乐颂》的第一声部歌谱及歌词。

(2)学唱《欢乐颂》的第二声部歌谱及歌词。

(3)二声部合唱。

(4)大部分学生演唱,小部分学生用课堂乐器作伴奏(可相互交换几次)。

(5)背唱《欢乐颂》,教师指挥,用录音带伴奏。

2、集体舞

(1)教师提出分小组创编集体舞的要求,即动作要简单易学、舒展大方、富有节奏感,也可以适当编一些双人的动作(可参考教材上的照片。每个组可以只编1-2个动作。要求人人参与,不要只靠个别骨干来创编,其他人旁观。

(2)分小组创编集体舞动作。

(3)各小组汇报表演。

(4)教师将各组最优秀的动作集中起来,加以组合或略加改编,组成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5)随《歌声与微笑》的音乐,同学学习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6)部分舞蹈好的学生,随音乐完整地跳集体舞的基本动作。

(7)全体学生一起跳集体舞。

3、小结

我们在自己的乐队伴奏下,演唱了《欢乐颂》,还创编了集体舞《歌声与微笑》,可是因为时间的原因未能尽兴,我们可以在课外活动的时间内再次纵情的歌舞,集体舞能使我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可以增进班级的团结,希望不太善于歌舞的同学也能大胆的参与,增强阳光少年的活力。

【课后反思】

教师的教学教案 篇2

夹包跑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夹包跳的动作,培养幼儿的弹跳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2、培养幼儿与同伴间的相互合作潜力。

3、发展创造性。

活动准备:

沙袋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学队列。队形变化:走圈、开花、六个小圆、切断分队。

(2)准备操,听信号做相应动作。如:口令向前走,幼儿向后走;口令向左走,幼儿向右走、高人走、矮人走等。

2、基本部分。

(1)幼儿依次取沙袋在场地自由分散进行一物多玩活动,例如:自抛接沙袋,互抛接沙袋,头顶沙袋,手托沙袋走,脚背托沙袋走,投运等。老师巡回观察指导,对玩法新颖搞笑的及时给予肯定,并向其他幼儿推广。

(2)学夹包跳。集合幼儿,让幼儿站成大圆圈。老师交代活动名称,进行示范讲解:两脚前部夹紧沙袋,跳起用力抛出。幼儿练。老师巡回辅导,让动作完成好的幼儿做示范。鼓励幼儿间展开比赛,看谁的沙包投得远。

(3)群众夹包跳比赛。让幼儿站立于斜线上,交代比赛规则:听信号,每队第一名幼儿开始连续夹包跳行进至前方,拿起沙包快跑回来,交给下一位同伴,哪队先跳完为胜。

3、结束部分。

教后感:此活动还能够在户外活动中鼓励幼儿自创玩沙包的`多种方法。以到达培养幼儿与同伴间的相互合作潜力。

教师的教学教案 篇3

运西瓜

目的:

1.根据带给的平衡台进行游戏,并且完成必须的.任务。

2.发展幼儿自我保护潜力及群众的合作精神。

3.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准备:

平衡台、擦汗毛巾、各种辅助材料、球、

网球过程:

一、幼儿与教师一同做准备活动。

1.绕场跑(越过不同的障碍)。

2.自己选取平衡台做各种动作。

二、故事情节:

1、夏天到了,西瓜也成熟了,但是瓜地周围是一条小河,我们要想办法把西瓜运出来。

2、进行一些准备:站立传西瓜(引导幼儿多种方法)

3、摆木桩进行游戏,开始运西瓜。(讲一些要求)

4、加大难度运网球

四.游戏评价

1、表扬有突出表现的和能大胆尝试新方法的幼儿2.鼓励全体幼儿要主动学会想办法克服困难。

2、鼓励全体幼儿要主动学会想办法克服困难。

教师的教学教案 篇4

教师的教学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师的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师的教学教案 篇5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44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4、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要尊重别人。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会认10个生字。

2、会熟练读出俗语,明白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生字词的掌握。

2、明白俗语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小朋友之间更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团结力量大”嘛!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识字5》。

二、交待学习内容。

我们先一起来学习前3节。

三、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把生字作上记号。

2、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3、指名读,正音。

4、重点指导:移、谋、焰、柴、易。

5、同桌相互讨论:看看你是怎样记住字形的?

6、师范读词语,领读词语。

7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读词语,直到正确、流利为止。

四、学习诗句内容。

1、指名读,同学认真思考,了解大致意思。

2、教师讲解第1节的意思。

3、指名说第2节的意思。

4、教师范读第3节,讲解,并可借助实物演示,让学生体会一根和一把的概念。

5、齐读l~3节,体味含义。

6、熟练,练习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完成“我会写”的部分内容。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规范美观。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齐读l~3节。

3、指名说意思。

4、指名背诵。

二、导入新课。

我们来继续学习4、5节,看看它要说明的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4、5节。

1、读4、5节,找出生字生词。

2、自己弄清生字生词。

3、指名读,正音。

4、重点指导:

搓:平舌音绳:翘舌后鼻音斤:前鼻韵母独(dú)

5、同桌讨论,识记字形。

6、师范读词语,领读词语。

7、生熟练朗读词语,可采用多种形式。

四、学习内容。

1、指名读。

2、指名说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3、教师讲解,并范读。

4、学生朗读,并体会其含义。

5、小组竞赛朗读。

6、熟读,练习背诵。

六、指导写字。

1、完成“我会写”剩下部分内容。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练习。

七、总结全文。

教师的教学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恐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恐龙的喜爱之情。整篇文章层次分明,语言生动形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了解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了解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累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通读全文,解决字词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组词,集体纠正误读。

(2)指导观察字形,弄清每个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有重点的书写。

(3)全班交流质疑,引导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指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指名用“课文先写了__________再写了__________然后写了____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_______”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师适当点拨。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试着口头介绍你喜爱的一中恐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大约两亿年前地球曾经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它们就是──(学生答恐龙,师板题)。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种类(学生回答:很多)形态呢也是(学生答:千奇百怪)(板书:种类多,形态千奇百怪)

二、了解恐龙的特点、学习说明方法

1、课件出示:课文到底写了哪几种恐龙呢?默读课文,圈出恐龙的名称,划出描写恐龙特点的句子。读完以后可以和同座交流一下。(学生默读、勾画、交流)

2、汇报交流:

(1)依次出示五种恐龙的.图片,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名称。

(2)指名读描写自己喜欢的恐龙的句子,师相机指导感情朗读。

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恐龙的特点。

(1) 出示要求: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喜欢的恐龙的特点。

①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中的句子;②当小解说员; ③以第一人称自我介绍; ④召开记者招待会。

(2)学生读文练说。

(3)指名上台演、说,师生配合并适当评价。

4、了解几种说明方法:

(1)根据学生的介绍相机引出并简介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学生读文,勾画文中采用打比方的句子。

(3)指名读句子,并说一说“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集体评议。

(4)出示原角龙的图片,引导学生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

(5)师简单介绍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并出示相关语句。

三、探究恐龙灭绝的原因

(1)引导学生观看小恐龙出生的图片,并轻声读第六自然段,了解恐龙的出生。

(2)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了解恐龙自由自在地生活。

(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恐龙家族的悲惨结局。

(4)引导质疑,课件出示:两亿年前,恐龙的足迹遍及整个世界,为什么在六千五百万年前突然地消失了呢?

(5)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讨论交流。

(6)小结:

四、总结延伸

1、总结本课内容,师相机板书。

2、如果现在有技术可以使恐龙复活,你愿意吗?为什么?(学生思考片刻后指名说一说。)(机动)

五、布置作业

1、继续搜集有关恐龙的知识,与同学们交流。

2、写一篇小短文,介绍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恐龙,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

板书:

种类 多

21 恐龙 形态 千奇百怪

食物 植物、肉

出生 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