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傅雷家书读后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1
人们常说‘在寒假期间,是我们超越其他学生的关键时期’,这不,这个假期我便拿起了课外读物,来增加我的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学校推荐的书肯定会很无趣,但是我却认为那正好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倍受感触。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给他们孩子写的书信,信中包含了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孩子的谆谆教诲。在信中,傅雷还常常那自己的事例来去告诫自己的孩子,并教导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谨言慎行,自己的事自己完成。
同时,傅雷在听到孩子出什么事时,他也会在信中给自己的孩子一些建议。当他听到自己的.孩子做错事时,他也会在信中教导孩子。他不仅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还是孩子情感道路上的伙伴。当孩子在情感路上受阻时,他也会给孩子一些指导。他给孩子的每一封信中都充满了他对孩子的殷切期望与喜爱。估计世上的父亲都是如此,他们总在无形中透露出浓浓的爱。
在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一位父亲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儿子的爱,他的这种方式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2
《傅雷家书》主要是来自傅雷与他留学在海外的儿子傅聪的书信往来。
傅雷在家是一位严厉、负责任的父亲,在傅聪的童年时期,傅雷对他很严格,每天放学都会弹琴,但新鲜感一过,就会松懈下来,傅雷要培养傅聪做一流艺术家的,他不能容忍傅聪这样的态度。傅雷习惯于施行严苛的教育方式,还会与傅聪发生争执。
在傅雷的夫人给傅聪写的一封信里说到过傅雷这样做是有根源的,因为他的童年是不堪回首的,童年只见愁客,不闻笑声。在傅聪留学走后,傅雷反思感觉在儿子的童年和自己的童年很相似,在给儿子的信中用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鼓励傅雷,放下自己的架子,与儿子成为朋友,跟上他的脚步,傅聪也体谅父亲的良苦用心。在傅雷的`这些做法中,我看到了他的改变。
像傅雷那样严格的父亲有很多,但能像傅雷那样做出改变的有多少呢?在傅聪成长道路上,父亲就是他最好的老师。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3
傅雷作为一名父亲,在儿子的生活中既担当着“朋友、亲人”的角色,同时却又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这更多地体现在文中的侃侃而谈与对儿子的谆谆告诫上。
当儿子情绪低落时,他告诉儿子:“我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低,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灰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对于儿子的矛盾,他又这样剖析并激励:“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完美的一天,人生也没有完美的一生!”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启迪。
亲情是人间至情,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的'情绪变化,孩子的成功失落都无时无刻不牵着傅雷这位父亲的心,他对远在异国的儿子有着深深的牵挂,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4
《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两个儿子的信,书中记录着儿子从1954年—1966年的事,在这段时间里,记录了傅聪音乐和感情的一些事情,书中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关怀和问候,
整本书读完后,看到了傅雷的教子之道,感觉他是个好父亲,他给与儿子事业和感情方面的问题的解答。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知道傅聪比较贪玩,经常不喜欢弹琴,但是他的爸爸从七岁半就开始谈钢琴,不仅是因为他的父亲,更是因为他自己,他热爱钢琴,对于儿子,再教育钢琴方面,他建议儿子每天练习六个小时,但是并不像其他家长,逼迫孩子,更没有打骂孩子,而是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在教导,也没有过分的打骂儿子,之所以傅雷这样好的教育方式,才是傅聪在音乐的学习上不断成长和进步,在期间,儿子取得好成绩是,傅雷很开心,但是他并没有过度表扬,而是告诉他要更努力的。
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发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这对傅雷有了不少的收获,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 篇5
中国艺术最大的特色,从诗歌到绘画到戏剧,都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怨、雍容有度,讲究典雅、自然;反对装腔作势和过火的恶趣,反对无目的地炫耀技巧。而这些也是世界一切高级艺术共同的准则。
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不论是作曲家、是文学家,是画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间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再若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性也体味出来,那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儿了解了。——当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与感受完全一样,了解的多少、深浅、广狭,还是大有出入;而我们自己的个性也在中间发生不小的作用。
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勿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
一切的艺术品都忌做作,最美的字句都要出之自然,好像天衣无缝,才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能传世久远。
受教育的目的只是培养和积聚更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绝对不是盲目自我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