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3、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人物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阅读《水浒传》、PPT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猜谜激趣(围绕名著逐题出示):
1、性格泼辣,南方人俗称“辣子”,模样标致,言谈泼辣,言语爽快,心眼儿也多,在贾府衰败时病逝。(王熙凤)
2、“分开了,各人散伙:你往流沙河,还去吃人;我往高老庄,看看我浑家。将白马卖了,与师父买个寿器送终。”(猪八戒)
3、骨软身躯健,眉浓眼目鲜。形容如怪族,行步如飞仙。夜静穿墙过,更深绕屋悬,偷营高手客,此乃(时迁)
4、“我是清河县人氏,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见过有大虫!你休说这般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武松)
5、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
一、激趣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请看老师写课题。
2、谁愿意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两位人物。一个是——?另一个是——?这两人是如何碰到一起的?(生简单说说一、二自然段内容)
3、师:这一坐坐可不要紧,就引出了一段棒打的故事!林冲为什么要棒打洪教头呢?
【设计意图】以探究性的语气引导学生快速走进文本,把握住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儿童这样一种内心状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为精读感悟任务做很好的.铺垫。
二、朗读品味、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出示自学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品读文字,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1、读一读文中具体描写林冲、洪教头酒桌相遇和比武的部分,想一想林冲、洪教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圈画相关词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相互交流,学会分享
(一)品读第三自然段:
分析洪教头:
1、师:谁来读这段?(指读)林、洪二人在酒桌上相见,这饭吃得如何?(尴尬)是谁破坏了吃饭的兴趣?(洪教头)
2、那么,洪教头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从哪可以看出来?(生抓关键词,说洪教头个性,读相关语句)
(1)粗俗
生读“挺着……头巾”(指导抓关键词品读)师:谁来学学洪教头走路。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洪教头?板书:粗俗
(2)无礼、傲慢
生读“全不理睬”师:真是没把人放在眼里!生读“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师:什么样的位置叫“上首”?(尊贵的人坐的位置)洪教头只是这一次坐上首?(他一贯如此)板书:傲慢无礼
(3)心胸狭窄
生读“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师:你如何理解“厚待”(好酒好肉非常尊敬他)师:可见柴大官人很爱才,在这以前柴大官人都是厚待谁?(洪教头)。可是今天,他一见这情景,立即气势汹汹地问:“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多指几生说),此人——板书:心胸狭窄走进经典与人物对话——
(4)气势汹汹
生读“冷笑了两声……”师:同学们冷笑两声给我听听?(生冷笑)带着冷笑自读洪教头所说的话(生自读、接读)这样读多有味儿!齐读。
(5)暴躁
生读“洪教头跳起来说……”师:说就说呗!还跳起来!那是什么样的情景?快读读,感受一下。(生自读)师:看到这句话,我仿佛听到了“啪”的一声,是什么声音?(生:拍桌子的声音)带上你的动作,读好这一句!师领:洪教头跳起来说——
3、师:好个咄咄逼人的洪教头!齐读这三处描写!
a、“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b、“冷笑了两声……”
c、“洪教头跳起来说……”
过渡:面对咄咄逼人的洪教头,林冲又是怎样说的?“不敢……不敢”(多指几生说)
分析林冲:
师:林冲何许人也?(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读好柴进的介绍词从这句,你觉得林冲是什么样的人?板书:武艺高强
1、这位武艺高强八十万禁军教头面对……的洪教头,为何连说“不敢不敢”?他心里想什么?(不想惹事给柴进面子)师板书:谨慎
2、如果你是林冲,别人一再强调你是犯人,还笑话你没真功夫,你会怎样想?(生:)会怎样说?(生:)会怎样做?(生)师:大家都没忍住!
3、你忍不住,可林冲却能——忍住!板书:忍
4、师:让我们拿起书来,分角色读好这段精彩的文字!
过渡:林冲想了这么多,忍了这么久,连说“不敢不敢”,后来为什么又只好拾起了棒?(生:逼人太甚)
(二)品读4——6自然段
1、出示:洪教头先脱了……请教了。
洪教头恨不得……冲向林冲。战了四五个回合……我输了。
2、指读:这两处描写,你又有什么新发现?自己读一读。
3、生交流:
(第一句:洪教头耍威风、装模做样、虚张声势;第二句:洪教头争强好胜、夺银心切)
4、师:对于林冲的语言描写,你有什么发现?
(生:林冲无可奈何,委婉提出开枷锁的要求)
5、分内容齐读这两处内容(一半读写洪的句子,另一半读写林的句子)
师过渡:林冲面对这位狂言恶语、无端挑衅的洪教头。先躬身施礼,是一忍;起身让座,是二忍;不敢不敢是三忍;只只好拿起棒,是四忍;不打认输,是五忍!到最后,好汉实在是——忍无可忍!该出手时——就出手!请大家拿起书,大声读课文第七自然段!(配上《好汉歌》的伴奏曲)
(三)品读第七自然段
师:当25两重的大银出现在洪教头面前,这场比武就更有看头了!
1、指读前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什么叫“把火烧天”?洪教头心里会想些什么?(打死你得银子得面子)
3、师:看到银子,洪教头的血都要沸腾起来了,此人——(板书:贪财)面对这招“把火烧天”,林冲快速把棒——板书:一横,使出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4、师:从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林很聪明,善于寻找机会)指导学生摆动作感受。
5、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洪教头这时——(指读)走进经典与人物对话——
6、从洪教头的动作、语言,你又发现什么?(气急败坏)
a、林冲如何回手?(一退)板书。林冲一退有何用意?
b、自己读好这句话(自由读、齐读体会)
7、精彩还在继续!指读下两句。生交流读书感悟:
8、林冲看出破绽,出手的时候到了!齐读——这又是怎样的林冲?(沉稳、机智)
9、面对气势汹汹、脚步已乱的洪教头,林冲只是抡起一棒——(生接:一扫)板书。此时,林冲心里想什么?再读这句话。
师过渡:林冲这简单的三招“一横、一退、一扫”就把洪教头打败正应了那句老话“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10、第七节表演与读书并进:两位同学扮演洪、林,将人物的动作、语言表现出来,其余同学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洪教头是一个怎样的人”自主学习,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入手,先让学生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林冲和洪教头个性特点,然后引导细品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挖掘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与此同时,适当点拨,激发学生阅读、思辨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教师也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的引领、指导作用,始终都围绕着“林冲和洪教头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这根准绳。
三、拓展文本,回归主旨
面对众人哈哈大笑,洪教头是——(生接读)
1、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洪教头的内心世界。他灰溜溜地走在路上,会想些什么呢?
2、生写话。交流。
3、了解两位人物性格特征,老师想送给他们一幅对联,出示:
做人和为贵处事善领先(师鼓励学生加横批:和善至上)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感受人物形象;在朗读中解读人性。什么样的文章,什么样的角色,就读出什么样的味道。尊重学生对洪教头的猜想,把握人物性格的本质特点。从古典文学中生成孩子健全的人格。
四、课外拓展延伸
1、《水浒传》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好汉,希望大家也能像今天这样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去品读人物个性,结识更多好汉!
2、关于名著,老师只送你们一句话。(出示:好书要品用心去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水浒传》这部名著的阅读兴趣和热情,教给孩子感悟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也为写人的习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走进经典与人物对话——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 篇2
一、导入
快要上课了,请大家听一首歌,会唱的一起唱。(媒体—《好汉歌》)
1.谁知道刚才听的是什么歌?
2.是的,这是《水浒传》的主题歌作者施耐庵就用他那一枝生花妙笔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明、有血有肉的英雄好汉的形象,演绎了一段段生动曲折、为后人传颂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读题:林冲棒打洪教头,让我们一起跟随着施耐庵的妙笔一起来欣赏人物的形象,体会他文笔的精妙。
通过早晨的熟悉课文,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见面,第二部分是交手。
(板书:见面、交手)见面讲的是(文斗),交手讲的是(武打)
二、学习第七小节
1.文章的第七小节直接写了两人精彩的武打场面,我们就先来欣赏两人交手情景。
2.自由读读第七节,想想第七节写了他们几个回合的交手?(3个)
⑴板书:回合齐读、什么叫回合?怎样做了才能算一个回合?课文共写了几个回合的打斗?点清了吗?几个?是否找对了,我来检查一下
⑵分别指读三个回合(谁来读第一个回合,看看他分得对不对?)
3.这场武斗虽然只有三个回合却扣人心弦十分精彩。那么精彩在哪里呢?我们来品读一下。怎样品读呢?请看提示:指名清楚响亮地读读要求
1.媒体出示:
1.洪教头打了哪三棒?用直线画出句子读一读;说一说,每一棒的用意何在,从中可以看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
2.面对洪教头的三棒,林冲回了哪三招?用曲线画出(每招只能两个字),说一说这三招妙在何处,想一想从中可以看出林冲是个怎样的人?
要求看懂了吗?请大家先围绕第一个问题轻轻地读读,细细地想想,一边读一边悟,一边读一边想。
4.欣赏感悟体会
●⑴谁来做做洪教头,通过朗读来打出他的第一棒?
你打这一棒用意何在?何以见得?
(恼恨林冲——柴进对他的看重和款待。“想赢银子”“使出浑身的功夫”。
他用了什么招式呢?——把火烧天。齐读,顾名思义,这个招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把火”怎么拿?烧天,天在哪儿?——谁来做做看?
请问洪教头,你第一棒就使出了这个招式,想干什么?体会的真好,这个洪教头第一招就是一个杀招,而且使出了浑身的功夫,摆明着要致林冲以死地,用心何其险恶何其毒也!)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洪教头的第一棒,读出这个洪教头的用意
⑵谁来代表洪教头打出他的第二棒?
你这第二棒用意何在?从哪里看出来?
“劈头打来”——还是打脑袋,还是那么用心险恶!看来,他就是要借着比武把林教头干掉!
跳起来大喊,喊什么?——“来!来!来!”读读看,这三个字怎样读好它?(来,让我打!让我打!让我打!)
光说不练不行,一起来读读他这招险恶的第二棒。
⑶好,谁来代表洪教头使出第三棒?请问,这一棒你用意何在?
(还没站稳脚跟,又提起了棒——想快点早点,迫不及待搞定林冲,还没有站稳就提起棒了。)
全班一起来迫不及待一下。这三棒下来,我们可以看出洪教头是个怎样的人?(鲁莽、凶狠、残忍)
⑷ 小结评点:洪教头这三棒表面上看去仅仅是比武的三棒,但一棒紧似一棒,每一棒都欲置林冲于死地。作者施耐庵的一支笔是多么了不起!名著就是名著,几笔下来就把人物的形象勾勒的如此生动、传神。下面,我们一起完整的读一读洪教头这用心险恶的三棒。读出他的用心读出他的特点。齐读课文。
●那么面对洪教头野蛮凶狠恶毒的三棒,林冲应了哪三招?这三招妙在何处?
大家做一下小林冲,在小组里讨论一下,说说你的回招妙在哪里?
⑴首先第一招,谁来?(一横)——你有“把火烧天”,我有“拨草惊蛇”。草在哪里?伸出手来拨拨看。示范,这就叫一横。有什么好处?说不出来,指名表演(我做洪教头,使出什么来的?用把火烧天攻,你做做拨草惊蛇的动作试试。我双手举起来了,破绽在哪里?拨草惊蛇可以打哪里?
这一招妙在哪里?(攻其破绽)巧不巧?——板书:攻破绽
让我们通过朗读帮助林冲使出这高超的一着。
⑵“一退”。谁不会退,退又有什么好?(敌进我退,避其锋芒)——板书:避锋芒。
林冲们一起来,灵巧的一退,避过洪教头。
⑶“一扫”。看准机会,迅速出击,洪教头一个踉跄,立脚未稳就急着进攻,破绽百出,浑身上下全都是弱点,这么一扫,哪有躲开之理?正如歌里所唱的“该出手时就出手!”
板书——攻弱点
来!拿起棒,打他的弱点。
体会了这三招之妙,你觉得林冲是个怎样的人?(武艺高强、武德高尚)
引导:洪教头的三棒,棒棒致命,而林冲,特别是在最后一棒时,却仅仅是打了他的小腿,可见林冲的武德(高尚)
林冲这精妙的三招在施耐庵笔下仅仅只用了六个字——“一横、一退、一扫”。却是那么生动传神,这就是名著的绝妙之处、这就是名家的风范所在。让我们完整地欣赏一下这名家的'风采。(男生:读洪教头的三棒,招招致命。女生:读林冲使出的三招,招招精妙,最后两句全班一起读。)
5.小结、指导学法
在第七节中,施耐庵就是这样通过对人物言行的细节描写给我们展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们通过品读言行就了解了人物的个性,感悟了人物的内心。像这样精彩的描写,文章中比比皆是。让我们用刚才的这种品读方法自学课文其他的部分。今天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先重点来学习他们的见面——第三小节
三、学习课文3节
1.提出要求:
请大家默读文章的第3节,一边读一边想,林冲是个怎样的人?洪教头又是个怎样的人?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读的时候划划有关的句子。你觉得初次江面的洪教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林冲呢?
2.先讨论洪教头
三个主要部分,灵活掌握(a.人物神态b.人物语言c.人物动作)
A.人物神态描写
边汇报边板书:
挺胸歪戴
全不理睬神态描写
也不相让
(一介武夫、高傲、骄横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就是神态描写。一起来读读这三个词语体会人物的个性。
B和C用媒体交互
交流后汇总提高
作者就是这样抓住了神态写出了傲慢、骄横的洪教头
●人物语言
施耐庵运用了人物的语言,体现了洪教头的特点,这些语言都相当精妙。还有哪些?
媒体演示:有道是锣鼓听声听话听音结合上下文,读读洪教头的话,想想这三句话用意何在
①指读第一句
(评:读的外表上像,内心却不像。不理睬林冲,只对柴进说了这句话,他有什么用意?
如果说不出,听老师来读——强调“犯人”。——这是对林冲的嘲笑、讥笑)
齐读,读出讥笑
②那么第二句的用意又是什么?谁来读读说说?
(仅仅还是讥笑吗?犯人尽管是犯人,但还有人格,然而这里用了“依草附木”、“冒称”、两个“骗”,仅仅是嘲笑吗?这是对他人格的——侮辱)贬低。
谁来做做这心高气傲的洪教头,贬低一下林冲?
③第三句呢?谁来读读看,体会到了什么?(逞凶好强,藐视他人,对林冲的紧逼)
④初次见面,他先讥笑再贬低最后逼迫,步步(紧逼),用意(邪恶)让我们一起做一回洪教头,把他言语中的讥笑、贬低、侮辱、逼迫都读出来。
⑤面对洪教头的傲慢无礼,步步紧逼,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的林冲让了几次?躬身施礼、起身让座、”不敢不敢“。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为人谦和)
书上写得十分精彩,想不想看看电视连续剧水浒中的这段有趣的情节?
齐读第三节,让我们一起完整地体会一下人物的形象和作者描写的细腻。把人物的特点读出来
四、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个故事——林冲棒打洪教头,结识了一位好汉——林冲,还认识了一个社会小丑——洪教头,我们更领略了一位名家——施耐庵的妙笔生花。关于水浒的故事还有很多,课后我们可以像今天一样细细读,慢慢想,紧紧抓住人物的言行,品味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特点。
五、作业
1.全文对洪教头的描写是浓墨重彩,而好汉林冲却只有寥寥几笔,但他的形象却深深地印在了我们心中,挥之不去十分仰慕,这是什么写作方法?
2.有声有色的把这个故事讲给低年级的小朋友听。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阅读《水浒传》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二、综观全文,整体把握:
林冲是怎样的一个人?洪教头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了解一个人物的特点,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自己读读课文,在人物的语言、动作下面圈圈、划划,同桌可以商量、讨论,呆会儿交流。
你可以选择一个人物来谈谈,你觉得洪教头、林冲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也可以两个人对比着来谈。
三、领悟洪教头形象
1、出示:林冲寻思,庄客称他教头,想必是柴大官人的师傅了,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洪教头全不理睬。
出示: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便去上首坐了。
你从中读出什么?看出什么?
板书:谦虚有礼傲慢无礼
哪个同学把这几句句子读好?读出洪教头的特点。
2、哪个同学从洪教头说的话中看出他的特点的来交流。
出示:“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出示:“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你从洪教头的话中体会到什么?怎么读好它?态度傲慢,出言伤人。
出示:“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洪教头气势汹汹,逼人太甚。
3、你还从洪教头哪些动作中体会到他的特点?
出示:脱、拿、耍、喝、敲、冲
从洪教头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他怎样?狂妄自大、傲气十足、急躁。
四、领悟林冲形象
“躬身施礼、起身让座”看出林冲谦虚有礼。
林冲连说“不敢,不敢”。看出他十分忍让。
出示:“小人戴着木枷,就算是输了吧。”
他的意思是什么?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言外之意是戴着木枷不好使出真本领。
五、林冲获胜是课文最精彩的部分,指名读第七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两人比试的场面。
1、同学评议读得怎样?
2、你从林冲的“一横”“一退”“一扫”打败洪教头中,体会到林冲的什么特点?
板书:深藏不露武艺高强
3、师生接读第7小节:
洪教头使了个什么招式?林冲还了个什么招式?洪教头怎样进攻?林冲怎样应对?结果怎样?林冲怎么进攻?结果怎样?
4、众人见此情景,哈哈大笑起来。
洪教头满面羞惭,自言自语道:“_____________。”
他灰溜溜地走开了。
假如你是众人中的一个看客,你会说些什么?假如你是洪教头,你会自言自语说什么?(四人小组说一说。选两组上台演一演)
六、分角色朗读全文。我们来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板书设计
林冲棒打洪教头
谦虚忍让傲慢无礼
沉稳急躁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
1、读课题
2、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这个题目也有眼睛?指名回答
师在“棒打”二字上加点
3、指名完成填空,用一句话来概括得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原因 ,林冲棒打洪教头, (结果) 。
4、同桌互相说说
5、把一篇课文概括成一句话,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二、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林冲和洪教头分别是怎样的人?在重要的地方圈圈画画,作好批注。
2、交流(可读可说)谁?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读好句子师相机板书
(1)洪教头:自以为是(“洪不让座”一句)
(2)林冲:有礼貌(林“躬身施礼”一句)相机让学生表演
(3)林冲:谦虚(“请教”一词)
(4)洪教头:见钱眼开(使出浑身解数)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5)洪教头:骄傲(挑衅)
出示“洪教头跳起来说……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练习读(骄傲的口气)
(6)林冲:忍让
出示: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为……。”柴进说:“哦,你可别小瞧了他。”
A、自由读,体会人物的性格
B、指名读,哪些词语中体会洪教头的瞧不起人?(冷笑、依草附木、骗吃骗喝)
C、齐读
为什么柴进说你可别小瞧了他?
出示: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柴进说:“……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A、指名读
B、男女生分角色读
C、采访:洪教头、柴进分别是怎样想的`?
D、从“八十万禁军教头”上你还体会到什么?(武艺高超)
3、小结
4、品读第七节
(1)自由读文,看看林冲如何棒打洪教头?(出示插图)
(2)前面的文章也要看看,读4、5节
(3)指名读4、5节,圈画“脱了、拿、掂量、喝”等动词
(4)读7节(男女生个一位,老师三人赛读)
让学生打分并说说理由(评价)
(5)创设情境:众人哈哈大笑起来,对他们有什么话说?
(6)表演“灰溜溜地的下去”
三、课外延伸
介绍其他故事“武松打虎、杨志卖刀、鲁智深倒拔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让学生课后进行阅读
附板书: 林冲棒打洪教头
有礼貌 自以为是
忍让 见钱眼开
武艺高强 骄傲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学习本课6个生字,联系句子“发配、流配、依草附木”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通过对人物对话、动作、外表等描写的朗读品位,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3.能抓住课文的梗概,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利用收集的资料,了解课文中林冲、洪教头的性格特点。
3.初步掌握课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概括人物个性特点的写作方法,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4.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展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初步引导学生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2.通过本课课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上掀起课外阅读的热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学会概括人物个性特点,以体会林冲“忍”的性格特点为重点,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难点:通过本课课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上掀起课外阅读的热潮。(班级学生实际)
课前准备:了解水浒人物,收集有关文字、图片资料,收看《水浒传》影视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激发兴趣,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并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二课时的精读和人物形象的品味做好铺垫。
一、激发情感、初读故
1.背景音乐:《水浒传》主题歌《好汉歌》导入。“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一曲《好汉歌》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更是走进了千家万户,让同学们了解了《水浒》,喜爱上了《水浒》。当听到那铿锵有力的歌声时,我们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一幕幕精彩的画面,一个个英雄的身影便活脱脱地展现在眼前。
2.《水浒传》与《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合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你读过《水浒传》这部名著吗?展示并说说你对《水浒传》的了解。
3.指导初读:现在就让我们读一读根据《水浒传》中的一个故事改编而成的一篇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看一看这一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顺序
1.自读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小组合作练说——再次仿照,人人练说:《林冲棒打洪教头》说的是林冲遭受高太尉的陷害,被开封府发配沧州。途中来到柴进庄上,被
洪教头所逼与之比试,几招之内便使洪教头败于棒下,最后让他羞愧而去的事。(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做到用词简炼。师随机板书:“发配、偶遇、挑衅、败于”)
3.再读课文,联系题目,想一想课文重点应该写什么?(写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经过。这经过应写清楚两个人为什么比武,怎么比武的,比武的结果怎样。)
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第二至第七自然段详细地叙述了林冲与洪教头比武的经过。)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基本情况:
《林冲棒打洪教头》出自古典名著《水浒传》,编者将其安排在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这个单元的课文都围绕“走进名著”编排,既有选自经典小说的精彩片断,也有出自名家的诗词绝唱,还有根据古人诗词编撰的“文包诗”形式的小故事。可以说,这个单元的课文在传统文学价值方面是值得掂量的。
《林冲棒打洪教头》主要讲述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这件事。文章语言明快简洁,人物刻画出神入化,寥寥几笔就通过人物的神态言行显现出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谦虚内敛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自以为是、跋扈嚣张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品读、体味这样的文本材料,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编者选编《林冲棒打洪教头》,目的是让学生接触一下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引发他们的兴趣,在单元中还特意安排了“讲水浒故事”的口语交际,无非想让孩子们课外去进一步阅读。像这样从名著中选出的章节作为小学语文课文,其价值到底在哪里?我以为这一类文本的学习不在于把它解读得有多深刻,而在于以这一篇文章为入口,把学生引领进这一部著作,引领进古典文学作品的这一片天地,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二)、目标设定:
本课设定了三大目标。一是情趣,《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提出“能初步理解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如果能受到人物高尚情操的熏陶,产生了买一本《水浒传》、认真读一次的行为,便是教学最大的成功。二是方法,首先是学习方法,通过这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学会怎样去阅读古典名著,于是在学习过程中师生一起提炼出“读书三有”的学习方法;其次还包括了作者写作方法的学习,本文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有独到之处,值得借鉴。三是知识,《课标》中言“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本课重在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情感。将知识放在第三,并不是说知识不重要,而是想表达执教者的一种教学思想——“水到渠成” ,有了情趣,会了方法,自然能学会知识。
当然,三大目标的实现都是以文本为依托的,要紧扣文本特点,情趣来自于文本,方法从文本中习得,知识成于自然而然,最终达成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渗透品读名著之方法,学习作者刻画人物之方法。如何通过“打”之前的细节描写,在对比中感受人物个性特点则是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理念:
千课千教,如此经典的文字,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其实无需多言,要的便是美美的品味即可,当然故事在心中、文字在眼中还不够,还应该情感在口中。因此我在教学中有如下的理念:一是文道结合,引导学生读文悟道。道,既有道理之意——学习林冲谦逊低调、忍勇兼具的优秀品质;也有写法之意——抓住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利用对比凸显人物;还有学法之意——读书三有:眼中有文字、脑中有画面、口中有情感。二是变教课文为学语文,叶老说过“教材只是例子”,我期望用《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品读小说,换言之“教是为了不教”。于是,我从“棒”入手,重组教材,大胆取舍。热身亮“棒”学方法,见面惹“棒”用方法,结果甩“棒”巧补白(根据课堂时间机动),小结说“棒”留作业。根据课文特点——语言精彩,动作传神,将重点放在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学习上,这也是学生易学能学的写作方法。至于“打”则放在第二课时学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学会并使用“读书三有”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产生进一步阅读《水浒传》原著的兴趣和热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随文学习“棒、押、睬”等8个生字,联系课文及前后故事学习“发配、流配、依草附木、羞惭”等生词。
3、了解故事梗概,复述课文。
4、抓住具体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在对比中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通过朗读表现人物性格、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用“读书三有”的方法品读名著,学习刻画人物之方法。
四、教学难点
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品读,在对比中感受人物个性特点。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学会“读书三有”的方法。让学生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产生进一步阅读《水浒传》的兴趣和热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随文学习生字,联系课文及前后故事学习“发配、流配、依草附木”等生词。
3、抓住具体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在对比中感知人物的性格特征,并能通过朗读表现人物性格,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听歌聊天。
2、师生合作,了解水浒。利用单元练习“诵读与积累”中的词语,简介《水浒》。说说自己知道的故事。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时间,师生共聊《水浒》,将单元练习中 “诵读与积累”中部分词语自然有机地融入。既丰富语言积累,又能大致了解《水浒》故事的思想内容。】
新课学习
一、读题写“棒”,读文寻“棒”。
1、读课题,写生字“棒”,提醒汉字部件的“谦让”关系。
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交流林冲与洪教头身份。相机理解“八十万禁军教头、发配、流配”等词。
3、再读课题,落脚“棒”字,浏览全文,找到这条棒。
【设计意图:1、写生字,渗透汉字文化——谦让,这“谦让”与文中林冲性格又相吻合。2、高年级以检查预习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围绕课题中的人物展开,为深入学习文本进行铺垫。3、从课题切入,以“棒”为线展开探究性学习。】
二、热身亮“棒”,学法引领。
1、课件出示,学生自读。
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林冲只好也从地上捡起一条棒来说:“请教了。”
洪教头恨不得一口吞了林冲,便把棒在地上猛敲一下,冲向林冲。
2、抓住重点品析文本。
(1)动作上:敲、冲、脱、拿、掂量、耍、喝、拿
(2)语言上:“来!来!” “请教了。”
3、想象画面,走进人物内心。
4、指导朗读。
5、人物性格感悟。
【设计意图:1、教学时,改变行文顺序,从“棒”字出发。既是顺题而为,又因为这热身场面写得实在精彩,抓住了人物的语言与动作,刻画了人物。2、在品读中,牢牢抓住 “吞”,从语言动作徐徐展开、娓娓道来,以朗读的方式再现场面,进而感悟人物性格,学习描写方法。】
6、小结学法:读书得三有,眼中有文字,文字抓重点;心中有画面,画面要生动;口中有情感,情感需起伏。
【设计意图:我一直都认为学会一种方法比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法,为随后乃至一生的学习服务。“读书三有”的方法对于阅读这种故事性极强的名著应该具有指导性、借鉴性。】
三、见面惹“棒”,学以致用。
1、品析见面之时洪教头的语言。
(1)自读第三自然段,勾画洪教头语言。
洪教头向柴进问道:“大官人今天何故厚待一个犯人?”
洪教头冷笑了两声:“只因大官人好习枪棒,往往流配的犯人都来依草附木,冒称武师,找你骗吃骗喝,你怎么能如此轻信呢?”
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2)运用“读书三有”的方法自读品味。勾画重点词、想象画面、练习朗读。
(3)全班交流。(理解依草附木)
【设计意图:《好汉歌》中唱到“该出手时就出手”,此刻的教学便是该放手时就放手。学生在上一个环节学到了“读书三有”的方法,此时进行实践,把阅读时间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亲历阅读的过程,去实践,去体会,去感悟。也许,这才是孔子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当然,放手并不是放任自流,放手时有要求——用方法学习;有指导——深入学生之中,一步一步和学生共学;有汇报——思想在碰撞,必会知识如“依草附木”等词语理解也在汇报中解决。】
2、探究林冲语言。林冲连说“不敢,不敢”。
(1)学生独立用“读书三有”的方法,对这句话进行探究性学习。
(2)交流。(补白林冲心理活动)
3、体会对比手法。
【设计意图:由领着学,到同桌合作学,到此时独立探究学,一步步难度加大,放手也越来越大。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学生用“读书三有”之法学习,既是巩固学习方法,也是一次真正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中进一步体会林冲的性格特征。以补充林冲心理活动的方式探究学习,也是对文章细节描写方法的一种巧妙运用。】
四、结果甩“棒”,文本补白。
1、就是这样的林冲大败了不可一世的洪教头。
2、读文章结尾。
3、结合板书,文本补白:此时棒甩出老远——林冲……
【设计意图:读懂林冲之后,给文章补白。其实整堂课一共两次补白,前一次固定在心理活动,此处则没有限制。这既是读写(说)结合,运用语言;更是理解文本,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特征。也渗透了《水浒传》的特点——人物形象生动、性格鲜明。】
六、小结说“棒”,布置作业。
1、结合板书,围绕“棒”字,课堂小结。
2、预告第二课时内容。
3、布置作业:
(1)用“读书三有”的方法再读文本,品味课堂中未曾涉及的其它细节描写(如神态、环境)。
(2)用“读书三有”的方法读读《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原文及前后故事,最好能读整本书。
【设计意图:1、课堂小结,围绕一个“棒”字展开,利用板书,回顾写法。2、下节预告,既有趣又扣题“打”与“棒”,还要求学以致用,用读书三有的方法学课文,读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