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高三学生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高三学生读后感 篇1
拿破仑将军曾说过“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像这样的人物有很多,鲁滨孙就是其中一个。在《鲁滨孙漂流记》一书中,英国作家笛福成功地塑造了鲁滨孙这一英雄形象,而我在读完这部小说后,也不禁思绪万千……
《鲁滨孙漂流记》讲述了17世纪,一名英国水手鲁滨孙·克鲁索不安于中产阶级的那种平庸舒适的生活,多次出海冒险,后来流落荒岛,在荒岛上,他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依靠个人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谋食建屋,制器养畜,开荒耕种,救下野人“星期五”并教化,两人一起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就出了停在岛边但发生叛乱船只的船长,终于回到文明社会的故事。
这就是鲁滨孙的传奇,虽说不上惊天动地,但也是一番使人震撼,令人惊叹的故事。和鲁滨孙相比,现在世界上能有几人能做到?而在生活中,更有人与鲁滨孙形成了鲜明对比。举个例子吧。请大家看“天下第一懒”是怎样饿死的。
23岁的杨锁,是堂兄弟八个中最英俊,最聪明,也是最懒的。他从小受到父母的宠爱,给他取名“锁”就是父母希望把他永远留住。8岁时,出门还要父亲用担子挑着他;13岁时,父亲因肝病去世,母亲仍宠着他,不让他干农活;18岁时,因为母亲承担着一切农活和家务,积劳成疾,因病去世;23岁时,他饿死在家。而且,他从来不洗衣服,衣服脏了就扔;家里值钱的东西也渐渐被他卖光了,他就到村民家讨饭吃;但村民给他的肉、菜,他一直放在那里不管,放臭了也不做了吃;天冷时,他连大便都懒得出门,甚至为了取暖,将能烧的东西都烧了,床都被他烧了……
就这样,杨锁落了个饿死的下场,虽然很多人都把错归到他父母身上,但退一万步讲,如果不是他自己不思进取,以逸待劳,而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开创新的生活,那他现在,说不定过着与现在截然相反的生活呢!可惜,他没有这样做。再看看鲁滨孙,一无所有,生活条件还不到杨锁的十分之一,尽管如此,他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且活得有滋有味。我认为就是两个字——毅力!如果有毅力,哪怕是两个杨锁加起来,也能勤劳起来,只要下决心与困难抗争,奋斗下去,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敢战胜它,就一定能行!
生活如歌,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有欢乐的、激昂的、有严肃的;也有凄凉的,悲伤的,痛苦的。歌所表达的意思,全取决于写歌人的生活态度。如果抱着一种坚持奋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就会成为另一个鲁滨孙;而如果反之,懒惰成性,不思进取,游手好闲,以逸待劳,那么下场只会是坐吃山空,然后像杨锁一样活活饿死。选前者还是后者,全凭自己的毅力与态度!
高三学生读后感 篇2
在逆风中前行
——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
英国小说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主人公漂流海岛,战胜困难,艰苦创业的传奇故事。主人公在孤岛上种庄稼,搭木屋,吃了千辛万苦,生存下来,最后于1868年回到阔别28年的英国
翻开书的第一页:“谨以此书奉献给那些时时处处依赖父母,依赖学校的青少年朋友们。”当我从扉页上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便对这本书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反感。任性,娇气,依赖性强而动手能力差,这的确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缺点。但我们不甘心承认这些,我们不也希望做得更好吗?可为什么,周围的人总要给我们戴上这顶“帽子”呢?
当我郑重地翻过最后一页,读完了这个情节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之时,我想我真的被震憾了,那是一种心灵上的震动。一个个问号不由地萦绕在我的心头,如果我是鲁宾逊……
如果我是他,当船在暴风雨中失事的时候,我会像他那样不向命运低头继续远航吗?不,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不会去接受那充满困难和挫折的生活,因为我没有那份自信。
如果我是他,当独自一人置身于荒岛之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时,我会像他那样不自暴自弃,重燃生的希望吗?不,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不可能像他那样因时顺变,积极自救,因为我没有那种能力。
如果我是他,当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类开宴会时,我会像他那样勇敢地站起来,在仅有一个助手的情况下同他们搏斗吗?不,我宁可躲得远远的,祈祷他们永远不要发现我,因为我没有那种胆量。
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干的水手,安逸的生活造不出时代的伟人。环境优越,生活舒适,往往会诱发这种惰性,阻碍人们成长;而恶劣的环境却能激人奋发,使人立志改变处境,因而促使一个人成长。有了这种敢于挑战的精神,不管环境是好是坏,都能创造条件,克服困难成才。否则,优越的环境,会成为滋养惰性的温床,艰苦的环境会成为淤埋弱者的深渊。正如人生道路,它坎坷,它不平,到处有荆棘,石头,高山,急流。人生,并不满布绚烂的朝霞;它是由痛苦、磨难、快乐的丝线组成的网。当我们受到挫折,积极对待。
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天不总是蓝的,水不总是清的,草不总是绿的,花不总是艳的,人生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花要凋落,草要枯黄,但春天又给它们生机。从呱呱坠地到背上书包,父母,学校为我们铺设了成长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这条平坦的大道上走过了一年又一年,没有挫折,没有风浪,而我还整天抱怨这个,抱怨那个。其实我根本没有咀嚼过生活中的苦涩,我是幸福的。然而幸福中的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能吃饱穿暖,背上书包去上学,每天接受家人们的关爱,社会的关注是一种莫大的快乐。
只有经历过逆境才能成功,如今的我们只是不会飞翔的小虫,有了作茧的觉悟,才能成为一只真正的蝶,在逆风中奋勇向前。
高三学生读后感 篇3
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本书叫《鲁滨孙漂流记》。
除了精彩离奇的故事外,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鲁滨孙的性格。他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即使流落荒岛,也绝不气馁。在荒无人烟、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的小岛上,他孤身一人,克服了许许多多常人不法想象的困难,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活了下来。没有房子,他自己搭建;没有食物,他尝试着打猎、种谷子、驯养山羊、晒野葡萄干;他还自己摸索着做桌椅,做陶器。用围巾筛面做面包……在岛上的第24年,他还搭救了一个野人,给他取名为“星期五”。在他的教育下,“星期五”成了一个忠实的奴仆。
就这样,鲁滨孙在荒岛上建立了自己的物质和精神“王国”。面对人生困境,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无不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看完了《鲁滨孙漂流记》,我缓缓走出阳台,瞭望着那一棵棵繁枝叶茂的树,不禁想:如果我是鲁滨孙,我会怎样?
如果我是鲁滨孙,经过了首次失事后,我会像鲁滨孙一样勇敢地再次立志远航吗?不!我宁可选择安定平静的生活,无法接受那充满波折困难的生活。
如果我是鲁滨孙,流落荒岛,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时,我能像鲁滨孙那样很快镇定下来,动脑动手地为往后的生活做准备吗?不!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只会十分慌张,不知所措,不会考虑自己的处境,也不会自救。
如果我是鲁滨孙,当我发现野人在撕咬着自己的同伴时,我会像鲁滨孙那样,勇敢地站出来,和他们战斗吗?不!我会以我最快的速度跑回“家”,每天祈祷着他们不要找见我。
我不得不承认,我们确实是软弱无能,每天我们都在走,走在毫无波浪的大海上,没有挫折,没有风浪,更没有生活的苦涩。有些人吃糖也有苦涩,有些人吃黄连也有甜蜜。
我们是幸福的,相反我们也是不幸的。有一个学习很好的男孩,考上了清华大学。可就在入学不久,他被赶了出来,理由是任何家务都不会做。在采访***时,***说平常的家务都是她做的,从不给男孩做,学习重要。
也许很多人认为孩子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适当的给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对培养孩子的坚毅性格,面对突发事件能冷静应对……很有帮助。
我看着窗外的那些树,油然生起敬佩之心。突然一阵大风,把树吹弯了腰,有些都被吹倒了,我不禁摇摇头。就在这时,一棵树缓缓立了起来,挺直了腰板,好直,直得发亮,直得耀眼……
高三学生读后感 篇4
假期里,我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感到受益匪浅。鲁滨孙那乐观向上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一次航海中遇到了大风,船翻了,他孤身一人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重重困难,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最终获救,回到了英国。鲁滨孙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是什么精神使他在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又是怎样的毅力使他在绝境之中靠自己的智慧逃出了孤岛,回到了英国?对!就是他那乐观向上、正视现实、顽强生存的精神和毅力,使他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没有妥协,而是勇敢地去面对它,挑战它!在那荒凉的的孤岛上,鲁滨孙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吃到了自己种的食物,在那荒芜人烟的小岛上,有了成群的山羊;鲁滨孙靠自己不畏艰险的精神,在面对野人的侵袭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敢地救下了“星期五”;在遇到叛乱时,他平定了叛乱,救下了船长……一个身陷绝境的人,竟能这样对生活充满信心,勇敢地面对生活,创造生活,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这一件一件的事,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是否也有像鲁滨孙那样的精神呢?我的做法和鲁滨孙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小时候,我哭着闹着要学画画,于是,妈妈把我送进了画画班,可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画画的兴趣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完全放弃了,可见我没有鲁滨孙那种坚持不懈的毅力;长大了些,妈妈让我学骑车,在一次次摔倒的疼痛中,我绝望了,不再学骑车了,我没有鲁滨孙那种不怕困难的精神;上了小学后,每当我的考试成绩不好时,我就会痛哭一场,我没有鲁滨孙正视现实、乐观向上的品质……和鲁滨孙相比,我感到很惭愧!我要向鲁滨孙学习,无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被困难吓倒,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从容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和挑战厄运。只有这样,才能像鲁滨孙那样,永远是一个胜利者。
鲁滨孙的经历告诉我:我应该做一个乐观向上、有着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与挫折的人。现在的我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受过人生真正的挫折,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成为真正坚强的人!
点评:写读后感,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写出阅读后真实的感想和体会。唯有写得真实,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感染别人,给人以启发。小作者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是一篇较为深刻的读后感,既不是对书籍内容的简单复述,也非泛泛而谈。小作者抓住了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来写,提炼出了自己的观点,写出了自己受到的启迪,真不错!文章语言流畅、朴实,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用词准确恰当,内容具体。
高三学生读后感 篇5
一直都想从一本书中寻找人生的`勇气与智慧。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它终于被我在《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中发现。那时我的确有一种如愿以偿的感觉!
小时候,我就幻想着有一天自己背着行囊,踏上出海台险的路,寻找一直都属于我的梦,我的世界,我的未来!可是,那时的我似乎无暇顾及,也无法估计这许多的危险。也许,他—鲁滨孙也想不到将会有怎样的考验在等着他吧!
我想,是一次又一次的探险,使鲁滨孙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圈子,走进世界,走向成熟。面对困难,他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将它们一一克服。流浪的生活让鲁滨孙得到许多许多。
在不知不觉中,有一种莫名的力量促使他再次踏上旅途。他没有被“家”的温暖吸引住,而是挣脱这一切,去寻找自己的“生命”。是的,他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这正是我们所欠缺的,是必须拥有的。我们太像温室里的花朵了,被家人宠着,一点也经不起风雨。有句话说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应该松开那只抓住父母衣角的手,用事实证明,我们可以独自去闯!只有那样,我们才能体会雨后彩虹的美。是的,我期待彩虹的出现,期待美好的未来,期待那风雨后最美的世界。
我想作者首先展现给我们的是“勇气’!喜欢鲁滨孙,也正是因为这个!他从来都不会选择逃避、畏缩,而是勇敢地面对。面对着这个荒岛,面对着野人的威胁,他从来都抱着,勇者不俱”的心理。我喜欢他的勇敢。勇敢是他的特性,勇敢是他的所有,勇敢也是他的目标。他喜欢目险,这是他独有的一面。一次又一次冒险,一次又一次从险境中挣脱,是什么在支持着他?是勇气。他选择这条冒险之路,我想他是在寻找,寻找更多的勇气,将勇气视为目标。
我想,除了勇气之外,作者还要向我们展现“智慧”。鲁滨孙总会用自己的智慧,将一切问题解决。智慧对人来说太重要了。生活中处处存在大智慧,如:小小的一次举手之芳,轻轻的一句问候,似乎是那么平凡,却深深刻在心里,永不消失。
可能有人会说,勇气和智慧都存在,不矛盾吗?我会告诉你,当然不。勇气和智慧是并存的。没有智慧,哪来的勇气?没有勇气,再多的智慧也无济于事。它们就像是你的两只手,缺一不可。
有一天晚上,我梦见了鲁滨孙。他慢慢地向我走来,越来越近。他告诉我:“不要因为什么困难而把自己吓倒,应告诉自己,我是堆棒的!任何事都有第一次,不要害怕,拿出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将第一次打败。有了第一次,以后就会顺利了。我们要相信自己。胜利和失败,就在做与不做之间!”然后,他消失了,
可是,一切都那么清晰。
圆我的梦,让未来更美好!
高三学生读后感 篇6
在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篇小说以后,我就深深的被故事中的主人翁鲁滨逊所感动,他遭遇海难漂流到荒岛上以后,不是悲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种植庄稼、修建房子、制造工具,在无助与绝望之中用自己的顽强和毅力与饥饿、疾病等作斗争,最后终于成功的获救。
起初,鲁滨逊偷着跟一只船出海了,但是在一次大雨中,船遇难了,他在茫茫的大海里漂流了好长时间,最后被海水带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这个岛上没有人烟,只有他与遇难船上的一只狗和两只猫。他便用身边仅有的一些物品盖了一座“房子”,后来又很幸运的在遇难的船上找到了一些面包、酒、衣服、枪弹等等……就这样开始了他长达28年两个月零十九天的孤岛漂流生活。在这么长久的时间里,他不但要战胜寂寞、孤独,还要战胜饥饿与疾病。但是他并没有气馁,他仍然乐观的面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切,珍惜他身边的每一个可以让他获救的机会。其实,在困难的面前,他也曾经害怕过,痛苦过,逃避过;但最终还是战胜了自己而获得了生的希望。
这是一部世界名著,它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就是鲁滨逊的乐观精神。刚刚漂流到荒岛时,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所以做任何东西都要花费好长时间,很多事情在做了很长时间之后,还是没有成功,但他从来都没有灰心过,总是冷静地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再重新开始。终于辛勤的劳动换来了回报。慢慢的,他造了船,有了盛东西用的器皿,有了面包……看到这里,我不禁反思自己以前的处事态度:原来我做事情一旦失败了,就会向周围的人发脾气,就会退缩,不想如何在失败的地方爬起来、继续努力下去。而现在,我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像鲁滨逊那样,以平静的心态,总结失败的原因,接受教训,再重新开始!这其实没什么难为情的嘛。
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只要有毅力,有勇往直前的精神,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创造奇迹。
读完这篇小说以后,我真的被鲁滨逊的顽强和勇敢深深的打动,他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把自己从绝望中解救了出来。他长达二十几年对生的希望就是毅力,我不禁想到我自己,我们对生活、对学习的态度是不是也应该向他学习呢?遇到困难是不是也应该勇敢的面对、勇往直前而不在逃避呢?
原来的我遇到困难,不是想办法克服它,而是屈服于困难。现在的我,再也不会了,我也要勇往直前的勇敢面对。
如今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鲁滨逊的精神。我们一定要改掉我们的坏毛病、坏习惯,遇到困难不再“绕”着走,而是要像鲁滨逊一样,勇敢的和困难作斗争。
朋友, 你还没看过《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吗,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