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漱口的方法,并知道饭后,睡前要漱口。
2、学习漱口的正确发音。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二、活动准备:
漱口的温开水、杯子。
三、活动过程
(一)向幼儿解释什么是漱口?为什么要漱口?
1、师:我们出东西时,有一些很小的东西躺在牙缝里,这些小东西会生出很多小虫子,躲在牙缝里,这样牙齿便蛀掉了,牙齿就很疼,东西也不能吃。要是把躺在牙缝里的小东西赶走,就不会生出蛀牙齿的小虫子,怎么样才能把这些小东西赶走呢?我们有一个好办法:吃完东西以后,睡觉前要漱口,嘴里的小东西就会被赶走,牙齿就不会蛀掉。
2、幼儿学说:吃饭后睡觉前,要漱口。
(二)教幼儿正确漱口的'方法:
1、念儿歌:含口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牙齿干净白又白。
2、师示范:先喝口水,然后闭上嘴,两腮鼓动,最后轻轻地把水吐出来。共三次。
3、幼儿临空练习:老师边念儿歌边指导幼儿练习,重点检查幼儿两腮鼓动的声音,最后念儿歌一遍。
4、幼儿操作练习:手拿杯子,先含口水,再闭上眼,接着,两腮鼓动,提醒幼儿不能把水咽下去,也不能喷出来。最近后把带有饭屑的水轻轻地吐出来(幼儿反复练习3-4次)
5、复习儿歌1-2遍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2
活动目标:1、乐意与别班的孩子交朋友,体验交朋友的快乐.
2、尝试有动作有节奏的念出自己和新朋友的名字。
活动准备:樱桃、草莓、苹果贴纸若干,活动前贴于孩子额头。
动物胸卡若干活动前贴于孩子的胸前
孩子们已经会做“找个朋友”这个游戏
学习过有节奏的念名字
场地布置:把位子刻意得摆放成两个两个一组的爱心形
活动过程:
一、迎新朋友
——小一班的孩子欢迎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引导孩子们用各种方式打招呼,如“你们好!”、“HI”、“HELLO”等。
——请小客人入座,各班猜测对方所在的班级,相互用响亮、有节奏的声音来讲述。如:一方孩子说:“他们是**班的”,另一方马上回答到:“对,我们是**班的”。
二、大家认识一下吧——你们想和我做朋友吗?那我们怎样可以成为朋友呢?你们知道我是什么班的老师吗?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
——老师示范有动作有节奏的说出自己的班级和名字,如:“我是小一班的,我叫***”,并拍三次身体的不同部位。
——老师也想和你们做朋友,你们也来介绍一下自己,象小珠珠老师那样用有动作有节奏的话来介绍,让老师和其他的`小朋友都认识你,好吗?
——老师和孩子在一起,用夸张的动作重复模仿刚才介绍自己名字的幼儿,以表示关注和应答。
三、咱们交个朋友吧——你们想不想和别的班的小朋友做好朋友啊?你会怎么和他交朋友啊————音乐游戏《找个朋友》,引导孩子们寻找和自己胸卡一样的小朋友做朋友。如:佩带小鸭胸卡的孩子去寻找同样佩带小鸭胸卡的孩子,找到后做一些友好的动作,如握手、拥抱、微笑等。和好朋友聊一聊,相互询问对方的名字
——用配合动作有节奏的话语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新朋友。如:他叫***,他是**班的,并做不同的身体动作
四、和新朋友做个游戏——集体舞《幸福拍手歌》,引导孩子们根据胸卡上的动物特征和新朋友合作做动作,由老师评比出哪组或哪对好朋友合作做得最好,让他们进行有节奏有动作的介绍彼此,然后大家就模仿他们的动作。
五、活动的延伸:送请柬,交新朋友孩子根据老师提供的信封上的班级名称及将要认识的新朋友的照片去各班寻找,然后请新朋友带上胸卡,带回活动室相互交谈、游戏。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下期,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们的动作协调性以及灵活性还需要加强锻炼。本班个别幼儿在平时的活动中不合群,性格比较孤僻。本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幼儿的动作灵活性和协调性,引导离群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活动目标
1、练习甩布块,锻炼上肢力量,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让幼儿体会到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活动中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培养锻炼。
难点:幼儿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个别幼儿协调性的培养。
活动准备
气球10个、青蛙头饰、一块大布、活动音乐
活动过程
1、开始:
青蛙妈妈带着孩子跳入场地,带领幼儿做准备活动。
2、游戏:
(1)荷叶与风(布块的游戏)
教师出示布块,引导幼儿将布块展开变成大荷叶。幼儿分别站在布块的外边,根据教师的游戏指令做布块游戏。
(2)荷叶与露珠(气球的游戏)
教师将气球放在布块上(模拟露珠出现了),引导幼儿数一数露珠有几颗。观察它的大小,模拟露珠在荷叶上轻轻滚动。
(3)青蛙躲雨(躲在布块下的游戏)
教师:“哎呀,下雨了,怎么办呢?”
引导幼儿提出到荷叶下躲雨的方法。引导幼儿将布块高高抛起,钻到荷叶(布块)底下躲起来。
3、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活动中大部分能主动参与进来,个别甚至能主动协助老师完成活动;有些幼儿在活动中能自主创造一些动作,使得整个活动能很好的发展下去;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了锻炼;一些平时不合群的幼儿也能参与到活动中,孤僻的行为有所改观。
2、在活动中个别幼儿对老师的指令理解不清时,我亲自到其身边进行解释和示范,对个别不能达到要求的幼儿降低对其的要求。大部分幼儿都能配合老师的指令进行活动,因此活动也得以顺利开展。
3、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度较高,但是对一些发展较快的.幼儿来说,活得相对较简单,因此出现了个别幼儿的热情持久度不高的现象,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一方面,以使得所有幼儿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4、如果以后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在基本活动的过程中适时的提高一些活动的要求,让发展较快的幼儿能全程投入到活动中来,比如:让他们来发号指令,指挥幼儿的活动节奏等。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4
一、活动意图:
经常有幼儿好奇的脱下鞋子,好像很感兴趣似的,也有幼儿在玩滑滑梯的时候,调皮的脱下鞋子在铁索上跳跃。该怎么让幼儿正确认识鞋子和袜子呢。我利用了《小脚的朋友》这一课程,让幼儿在认识小脚的朋友是鞋子和袜子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的穿脱鞋子。
二、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袜子、鞋子能保护自己的脚。
2、了解小脚的特征,学习穿脱鞋袜。
3、愿意和小脚一起玩游戏,从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脚印人手一对、《小脚的朋友》教师教学资源、雪花片、ppt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听音乐《郊游》带幼儿入场,律动《小手爬》“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那头顶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那小脚丫。”开始本次活动。
(二)过程:
1.认一认(脱鞋袜,认小脚)
师:“小手爬到了小脚丫上,现在,请小朋友脱下我们的小鞋子(提醒幼儿,两个鞋子是好朋友,要让他们亲亲热热在一起)”
脱袜子:师:“请小朋友一块脱下我们的小袜子。”(儿歌引导:缩起小脖子,拉长小鼻子,弯起小身子,住进小房子。)
2.看一看(观察小脚)
(1)师:“看一看你的脚上有什么?数一数一只脚上有几只脚趾?另一只呢?”
(2)让幼儿在脚底轻轻挠一挠,说出有什么感觉?
(3)我们的小脚能干什么呢?(走路、跑步、跳绳、踢球)
3.走一走
教师带领幼儿光着脚在地面上走一走,有什么感觉?(冷),然后再带领幼儿在事先准备好的凸起的.积木上走走,感受一下是什么感觉?(刺脚)
教师总结:原来光着小脚走路很不舒服,而且容易受伤,那我们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小脚呢?(引导幼儿说出穿上鞋子和袜子、每天洗脚、勤剪脚趾甲)
4.听一听
师“可是有一个淘气的小脚丫丫就是想要光着小脚到外面走一走,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发生了什么事情?”
提问:小脚丫丫有几个好朋友?分别是谁? 小脚丫丫离开好朋友之后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说鞋子、袜子是小脚的朋友?
5.找一找
师:“摸摸我们的小脚有什么感觉?(凉)怎么办呢?给小脚丫找朋友吧。”
穿袜子:儿歌引导“缩起小脖子,钻进小洞子,拉起小鼻子,穿好小袜子。”(在幼儿穿袜子的过程中,要提醒幼儿特别注意脚后跟,避免穿反了)
穿鞋子(穿完后与地上的脚印对照,检查是否穿对)
6.比一比
穿着鞋袜在地上和雪花片上再次体验,感知并比较(舒服)
(三)结束:
现在请小脚丫带我们去更好玩的地方吧,出发!
五、活动延伸:
带幼儿去玩沙池、鹅卵石、木板、草地上赤脚行走,获得不同的感受,引导幼儿辩认袜底,分清鞋子左右,学习穿袜子和鞋子。
六、活动反思:
小班年龄段的幼儿知识经验不够丰富,但对周围事物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于是我让他们从自身开始来探索自己的小脚, 找找小脚的朋友。我创设了一个探索的场景让孩子感受,让幼儿在游戏中萌发探索兴趣,并让幼儿能大胆将自己的探索结果进行表述,启发、引导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去寻找小脚的朋友。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时间:
6月1日上午9:00——10:30
活动地点:
小三班教室
活动对象:
小班组全体幼儿及老师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是第一次在幼儿园度过六一儿童节,现在的幼儿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平时比较自私,为让幼儿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气氛,以及与同伴分享带来的快乐,我们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活动环境,体验与同伴分享、合作的快乐以及成人对自己的关爱,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各项庆祝活动中,度过一个快乐的六一。
活动目标:
1、感受节日温馨快乐的气氛,乐意参加“庆六一”活动。
2、体验与同伴分享、合作的快乐以及成人对自己的关爱。
活动准备:
1、准备一定数量的.糖果,人手一份节日礼物;
2、录音机、欢快的音乐磁带;
3、布条若干根,五彩包裹若干个;图片鼻子,五官画像;
4、请每位幼儿自带一些零食若干来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谈话、参观活动室,了解“六一”是小朋友的节日,体验成人的关爱。
二、组织幼儿参与游戏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带来的快乐。
1、游戏《揪尾巴》
玩法:听到教师的指令后,幼儿互相揪同伴的尾巴,揪到尾巴的幼儿得一小礼物。
2、游戏《五彩包裹》
玩法:幼儿在音乐声中,传递五彩包裹,当音乐停了,五彩包裹在谁手中,就打开一层包裹纸,继续游戏,直到找到小礼物为止。
3、游戏《贴鼻子》
玩法:
蒙住幼儿的眼睛,站在规定线后走到黑板前将手中“鼻子”贴在相应的“脸上”,贴对的发奖品一份。
三、分享活动:在音乐声中,引导、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水果、饮料等。
四、幼儿与老师共同收拾整理活动室。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了解警服、医生等工作服。
2、了解职业服装的特点、用途,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职业和物品的连接游戏
2、课件:图片—警察,医生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话题展示课件幻灯片2师:今天你穿了什么样的衣服?感受怎么样?(请幼儿互相交流。)
2、为什么要穿衣服?
教师小结:衣服不仅可以保暖,穿了漂亮,它还有一个很大的本领,衣服会"说话",展示课件幻灯片3.4。
你知道衣服的秘密功能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发现吧。
3、展示幻灯片6—10观察、了解不同职业服装。
(1)观察警察叔叔的服装,看看和一般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2)观察、发现医生工作服的特点。
4、通过图片观察周围人们的工作服装。
厨师,警察,服务员,消防员,工人,空姐等。
5、趣味练习看一看这些职业并把和职业相关的物品连接起来。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有成功的一面: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帮助幼儿熟悉生活中的几种职业,并认识职业装的作用,人们上班为什么要穿制服?以医生和警擦穿上制服走到孩子们中间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的兴趣较高。流程安排和组织比较清晰。
但也有失败的一面,现在将主要问题反思如下:1。对社会领域的把握不够准确,我把社会行为技能的培养放在了一边,专心围绕社会认知来选材,现在看来,社会领域的`活动重在渗透,我们的活动不是教师把什么都告诉他,而是通过一次活动,引发幼儿关心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并学习探索,不断有所发现。2。对幼儿的认知水平把握不准,针对这一点,我的感触是,必须对幼儿有阶段性的了解,在充分掌握幼儿的特点和认知水平后才能确定目标,组织实施教学过程。
另外教学语言更丰富,更条理一些效果会更好。
细细想来,成功的课堂都蕴含了教师大量的工作和细致的用心,课堂上的轻松自然背后是老师的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