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2025/10/14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

平凡是岩壁上的一根枝条,是逆流而上的鱼群。平凡的世界中,平凡的我们造就不平凡的梦想。面对这个世界,我们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我原以为平凡是做着普通的工作,过着普通的生活。直到我读了《平凡的世界》后,我对平凡的理解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平凡的世界》是出生于农民家庭的我国作家路遥所创作的。这部小说充分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刻画了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在一个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受到冷落,面对社会各界的质疑和嘲讽,路遥却靠他的孜孜不倦和坚持不懈,还有一颗不平凡的心,坚持完成了创作。《平凡的世界》流露出一种温暖的情怀,路遥将创作时的苦难都转化为精神动力,正是当时社会所缺少的。

书中写的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城乡生活的巨大变化。两人虽平凡一生,尽管他们一直处在生活的压迫中,被生活驱使,仍然抱着一颗奋斗之心,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两兄弟中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孙少平。这个顶着骄阳向着梦想奔跑的年轻人,是《平凡的世界》中的精神代表。他有着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他不愿在这黄土高坡上度过一生,他渴望看到外面的世界,他希望拥有不平凡的人生。一路走来,孙少平心中的乐观向上,不惧艰险,使他一点点拉近与梦想的距离。哪怕孙少平失去了挚友、爱人,也绝不向命运低头,绝不任由命运摆布。这就是他不服输的态度,坚持与命运斗争到底!是啊,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可是信心与坚持,往往只具备前者。我们不妨想想,坚持来源于努力,不付出,怎能收获?

也许我们生来平凡,但不证明一辈子都只能平凡,我们的人生应用最平凡的音符,最平凡的线条,谱写出不平凡的乐章。在这个平凡的世界,我们生来就要为不凡而出彩!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2

是的,这个世界不乏英雄,这个世界不乏伟大,但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人,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凡的世界。在这平凡的世界里,那些平凡而又怀揣着梦想的奋斗者,都在无声无息的为自己的信条所奋斗,每个人都将经历苦难,苦难给人以深刻,苦难,催人成长,苦难,是人生的主旋律。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百万字级,全景记录了改革开放的那十年发生在中国的历史巨变,是一部伟大的'史诗。

全书的主要人物,是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孙少安,是一个有担当,有魄力的农民。他挑起孙家的大梁,帮助父亲撑起了家门。在改革开放中,他抓住历史机遇,在双水村里,闯出了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他是在改革开放中极具代表性的角色,有魄力,但是碍于家庭条件,他不能在外闯荡,而是选择了在农村里做出一番事业,他无疑是有担当的男子汉,但他碍于文化水平,眼界局限,以家人幸福为终身的奋斗目标,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年人,担起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

但本书的主人公,是他的弟弟,孙少平。孙少平,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家庭贫困,让他天生自卑。他热爱读书,他渴望大世界,他渴望苦难的磨练。他在思想上的自由,与现实中的穷困相矛盾。他是改革开放中,更为进步的角色,作为出生于农民阶级的知识分子,有文化,但没有机遇,他在极端条件下的人生奋斗,让他有了对于生命更加深刻的理解,让他对于生活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态度。他,无疑是那些艰难爬行在社会阶级上的人的丰碑。这些闪耀在孙少平这样普通人身上的优秀,更加让我们坚信:平凡的世界里也可以活出不平凡的伟大,关键在于对于生命是否有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太多,太多对于生命不一样的见解,让我明白,即使是活在普通甚至贫穷的家庭里又如何,这只会让我们有更多的关于生命本质的理解。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已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先生说:“人民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我们栖息在它的枝头就情不自禁地为它歌唱。”

而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应该为自己努力奋斗而取得的胜利歌唱。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3

在青年读书班发下《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后,我就开始拜读这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巨作。

路遥先生在这部书里,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写实的描述了在贫瘠的黄土高原上改革开放初期的年轻一代人的思想和情感的碰撞。作品描述的背景年代对于我们父母一辈有着很深的感同身受,作为80后的我们对那段艰苦的岁月感触很浅,以至于在读完这部作品时对于其中的'一些场景无法想象和理解。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孙少安这个人物非常有感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这个人物非常有大局观,与青梅竹马的田润叶互相喜欢,润叶和他表白时的兴奋和冷静之后的理智,他清楚的知道俩人的差距,对于当时他们家庭那个情况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女人才能和他支撑起这个家,理智的选择了外乡的贺秀莲而放弃了与自己两情相悦的田润叶。他不计个人得失带领全村人民开砖窑,几起几落最终获得了成功,平凡的人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就像我们局一样,每一个平凡的人汇聚到了一起肩负着不平凡的责任。全市人民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的重任落在我们身上。

另一个感触来自主人公孙少平,我觉得他身上那种不甘屈服,勇于突破自我的精神值得我们现在年轻人学习。初期的孙少平是自卑的、被人所看不起的,可是他不甘心,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的展现了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代表学校去参加重要的比赛,后来又结识了田晓霞,与考取大学的田晓霞能够自如的谈论人生理想,互相欣赏喜欢。说到田晓霞就觉得故事的结局过于悲凉,田晓霞在采访中被洪水冲走,孙少安的妻子贺秀莲在好日子刚刚到来时却被诊断为癌症,孙少平救人被毁容了,这样悲情的结局与现在流行的大团圆结局背道而驰,或许这和作者自身的经历有关,也是那个年代造就的悲哀。上山下乡、恢复高考、改革开放......在当时那个日新月异的时期很多人的人生就此发生了改变。

最后我觉得我们应该在书中汲取积极的能量,憧憬美好,学习少安的大局观念,为了家庭、为了乡亲而不计个人得失的信念,学习少平的不甘屈服,积极上进的态度。相信我们把这样的精神和信念融合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定会成就出不平凡的人生事业!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4

时隔十年,一部电视剧,又勾起了多少人关于路遥的记忆。

一部小说,六年心血,十年生活,这只是平凡世界的一个切片。作家将生活横切一刀,切片上沾染着主人公猩红的血汗味儿,可以放大给更多的人去看,去品味,去感同身受。

有多少人想活成小说,苦难心酸不过是几行文字而已。另起一段就是:很多年过去了,孙少安摆脱了贫困;很多年过去了,田润叶有了李向前的孩子;很多年过去了,秀发现自己爱上了少平哥;很多年过去了,田晓霞再也等不到一点四十五分的杜梨树;很多年过去了,逛鬼王满银学会了蒸馍馍。很多年过去了,你不再是你,我也不再是我。

鲁迅先生说过:“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悲剧则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与其说这部作品因为极接地气而被读者爱不释手,倒不如说这部作品因为巨大的悲剧性而被读者刻骨铭心。

为了孙少安熬尽心力的贺秀莲,最后因为罹患肺癌不幸去世;生性倔强不肯屈从于生活的孙少平,最后也因为煤矿事故失去了俊朗的容貌,同时拒绝了金秀义无反顾的追求;田晓霞在追求职业理想和道德理想的采访前线,被淹没在了滚滚洪流中;只有田润叶勉强获得了安稳的生活。

据说在写到小说结尾之时,路遥把手中的圆珠笔奋力掷出窗外,泪流满面。

什么是人生的价值?有多少人曾经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在这平凡的世界里,太多人麻木地被时间推着朝前走:该读书的时候读书,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结婚的时候结婚,该生娃的时候生娃。那么,为什么读书?为什么工作?为什么结婚?为什么生娃?这不应该是时间对我们的考验,而应该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我喜欢孙少平的回答。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满怀期待地望着火车,眼睛里闪着光芒,激动地对田晓霞说:“我活着,不是就为了活着。”

不为了活着而活着,或许这就是人生最大的价值,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作品里的主人公们一样:活着,不枉此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5

第一次接到这本书时,并未对它那具有艺术性的书名所吸引。毕竟自小以来就对这类书籍不怎么感兴趣。但翻开这本书,便被它的情节所吸引。

这本书围绕着两个平凡的人:孙少平和孙少安。写出了他们两人一路打拼的经历,在他们俩坎坷的打拼路上,亲情、爱情和友情在他们遭遇困难时激励、鼓励着他们

“亲人帮亲人,无亲来帮愁煞人。”在双水村,孙玉厚的家是贫穷的,就连温饱都是一个困扰他们的问题。但他们家却又是富有的,孝顺的儿女,时刻围绕着他们的浓浓温情便是他们家最富有的财产。在父子俩对于分家的问题上而争执不下时,孙玉厚,这个伟大的父亲主动让步,让孙少安尊重妻子的意见分家出去住。家人一直都是这样,默默地支持,默默地帮助。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想退缩时,他们总是现在我们身后,鼓励着我们。

孙少安从骨子里就是一个劳动的人,因为这一点,他的妻子必然是一个勤快,能吃苦耐劳的女子。在润叶向他表达自己真实感受时,他实际上是很想答应的,但一想到自己贫苦的家庭条件,自己的工作和润叶相比都配不上她,心里便默默地拒绝了润叶。他是为了自己吗?不是,他是为了润叶着想,她是为了让润叶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更光明的前途,所以他才拒绝了润叶的请求。而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也是如此,这是一种跨越了阶级和心灵的爱情。真正地为对方着想,真正地为着对方的未来着想,这才是真正的爱情。没必要轰轰烈烈,就算是平凡的关心,也是真正的爱。

孙少平,刚出现在书中只是一个普通的穷小子,但在毕业后来到黄原改变了他的一生。他是一个求上进,努力的人,不管到哪里都可以积极地融入,不论是农田,施工场地还是煤矿开采场。他都可以克服困难,绽放自己。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的经历确实不平凡的。我们也应该如此,不论是身在怎么样的环境,都应该积极地融入,体现自己应有的价值。

这本书的书名虽然叫平凡的世界,但是书中的人的经历和奋斗路程都是不平凡的。虽然这本书我才读了一遍,但它已经给了我的心灵极大的震撼和触动。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6

利用一个月的零碎时间,我读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我非常喜欢这部小说,我觉得这部小说里有一个我所不知道的世界。《平凡的世界》讲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生在陕北的故事。此书以孙少平、孙少安一家为中心,描述了陕北广大劳动人民努力拼搏的奋斗历程。故事的主人公孙少平、孙少安两兄弟,都通过努力,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孙少平在艰难的完成高中学业后,少平为了朋友没有选择回到黄原当老师,而是每天靠做苦力挣钱养活自己。可就是这样,他在每天晚上做完活后,在其他揽工汉呼呼大睡之时,还会点起蜡烛用功读书。之后,他来到铜城,做了一名煤矿工人。他工作得非常努力,有的工人每月只挣十元钱,他却能挣一百多!井下的生活恶劣环境没有磨损孙少平的意志与追求,他依然坚持读书,并给激励工友们,给他们讲保尔的故事。在一次井下作业时,孙少平为了救一位工友,脸上被划了一道长长的疤,从此工友们更尊重信任他这位班长了。

哥哥孙少安也是如此。小时候,因为家里穷,少安只上到高等小学就回家帮父亲种地。三十岁时他认识了秀莲。两人在结婚后,不断克服困难,开上了砖厂可正当砖厂各方面都步入正轨时,因为请来的师傅有问题,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在县里的帮助下,他们两人重整旗鼓,又开办了一家砖厂。两人越干越起劲,最后,他们拥有了两家砖厂(有一家用来收租)。

兄弟俩的人生经历让我想起了《人生》中的高加林。他也在无法做老师后,努力在家乡奋斗。晚上时,他去县城里的'卫生间掏粪;白天他又在地里劳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调去县城里当了记者。不过,他没有放弃拼搏,不负众望,做上了一个勤劳能干而又善良的好记者。

这三个人物的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管生活多么艰难,人生遭遇多少磨难,他们依然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不放弃脚踏实地的奋斗,最终实现理想,改写自己的命运。他们就如同沙漠中的植物,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衍变,来适应沙漠里的生活,也许风沙改变了它们的样貌,但它们蓬勃向上的生长,生命力也越发顽强。

每个生命在生存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在困难面前我们只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拼搏,定会发现困难没有那么难,梦想也许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