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狼图腾》读后感

2025/10/15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狼图腾》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狼图腾》读后感 篇1

“图腾”这个词语由来已久,它的意思是:把某种动物或植物当成一个民族或个人崇拜的对象来看待,比如我们汉族就把龙当成图腾,因为龙代表吉祥;维吾尔族的图腾是夜莺,因为夜莺纯朴、勤劳、善良……但是,有哪个民族会把残忍凶恶的狼作为图腾呢?狼有什么值得人去崇拜呢?所以一看到《狼图腾》这本书,我就被书名给深深吸引住了,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想在书中寻找答案。

在很久以前的蒙古草原上,住着许多牧民,他们快乐地生活着,可就在他们生活的草原不远处的小山上,隐居着一群狼。终于有一天,狼群开始攻击人类,牧民们很害怕狼群,可是狼一次又一次地破坏让牧民们终于决定带着一群猎狗去驱赶可恶的`狼。但是一次次的行动,一次次的对抗,人们总是战胜不了狼群,人们对狼群从开始的害怕变成了势不两立。牧民与狼的对抗持续了很久,牧民们渐渐发现了战胜不了狼的原因,那就是狼是一种非常团结、机智的动物。于是,蒙古族的牧民们就把狼作为图腾,以此来激励自己要像狼一样团结机智,就能战胜各种困难。

场景(一)

太阳从腾格里草原缓缓升起,陈阵和毕利格老人再一次来到了狼群的山头,突然,前方出现了一个洞,他们俩走近一看,啊,两只狼崽,正要用手去摸时,一只狼跳了出来,看来这是它们的家人,毕利格人从手中拔出一筒“冲天炮”(其实是鞭炮)扔了进去,以为他们无路可逃了。就在这时,许多狼跑过来,叼起还未爆炸的炮仗,丢进了旁边一个窝中,接着爆炸,但狼却从另外一个出口跑出来,逃跑了(那个洞穴是后来才发现的)。 ——摘自《狼图腾》

场景(二)

按照惯例,学校在12月准备举行一次长绳比赛,虽然我们班也组了一支长绳对,可却一直没有时间好好练习。眼看着比赛的日期越来越近,大家决定利用午饭后的休息时间进行练习。队员是按时在操场集中了,可开始练习了才发现有严重的问题:同学经常绊倒,前后连接不顺畅……不少同学都有些垂头丧气了,我们不得不停下来商量解决的方法。首先队员们一致认为互相埋怨很不好,更是给大家增添压力,打击自信心积极性,所以相互鼓励安慰非常重要。在接下去的反复练习中,我们又发现,只要将绳子两头缩短,并且甩高一点就可以减少同学绊倒的次数。而队员间的连接顺畅则需要稳定的节奏。解决了心理和技术困难,练习变得高效而热烈了。终于在比赛那天,我们获得了第一名。

多么相似的两个场景,都是面对困难团结一致,机智地解决困难。动物固然没有我们人类的智慧,但是它们身上具有的一些特殊品质或者说是天性,确实值得我们人类学习:蜜蜂的勤劳,猴子的机智,蚂蚁的团结,狗的忠实—— 只要值得我们学习,任何一种动物都能成为我们心中的“图腾”。

《狼图腾》读后感 篇2

描写狼的小说一般都是通过描写狼在大自然中为生存挣扎着,从而体现出狼性。可姜戎却用了另外一种方法,使狼性更透彻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插队青年陈阵一直想掏一条小狼崽。于是,他不顾阿爸的反对,把辛辛苦苦掏来的一窝小狼中选了一只养着。一开始,小狼还乖得像一条狗,并和狗们交了朋友。

可小狼的嚎叫却告诉陈阵他们,它是一条地地道道的草原狼。

其实,被人养的小狼也有许多的心理纠葛,它不知道它到底属于那里。狼的本性告诉它,它就是一匹狼。可周围的狗们又似乎和它一样。当小狼听到远山上的狼嚎,心中的狼性终于爆发出来,不由自主地开始嚎叫。

小狼是寂寞的,如果用蒙古草原狼的视角来看,小狼的可怜程度不亚于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被拴上铁链的狼是不完整的,可怜的小狼。从出生到死,基本都是被铁链拴着的,即使到死前,积蓄了一生的狼性骤然爆发,也没有获得应有的'自由。

狼打猎的战术很值得我们学习,狼会打近战、夜战、游击战、运动战,还会打地道战,狼是天下第一兵家。狼打猎都事先精细地分工安排好各自的埋伏位置,根据每条狼不同的身体条件来决定谁在哪儿,负责什么。整个安排疏而不散,密而不紧,很有章法。而且整个狼群都很团结,为了整个族群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去击倒猎物。这也是我们缺少的东西。

这本书不仅仅描写了狼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准备充分的战术,还讽刺了华夏民族的偏见和骨子里的弱性。

华夏民族为什么要选龙作为图腾呢?多半是因为龙能呼风唤雨吧,他们把自己创造的东西当作图腾,听起来的确有些荒唐。正如小狼中启示我们的,我们如果把狼也加进华夏民族的图腾的话,我们也许会学习狼的精神,学会团结合作,学会不屈不挠,学会对自己的民族忠心耿耿,也许,我们的懦弱上会平添几分坚韧。

华夏民族很喜欢借狼来吓人和骂人,大人喜欢用狼来吓小孩,把没良心的人叫狼心狗肺,把欺负女人的人叫色狼在字典词典里,你绝对找不到一个含狼的褒义词,他们连狼粪都不放过,硬是把用别的动物的粪烧成的烟很浓的火说成是用狼粪烧成的,如果他们都读过《狼图腾》,肯定不会这么想。

狼不是我们的伙伴,而是我们值得尊敬的对手。姜戎笔下的草原狼,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是现实的狼,也是历史的狼。《狼图腾》是一部狼的赞歌,也是大自然对狼、对草原、对华厦人民唱的一首挽歌。我们在保护大自然的同时,也请放下一些不该有的偏见。也许,我们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这是一部不可思议的、入眼即化的奇书,小狼的智慧、尊严、独立、坚忍、强悍会让我们阅读一遍则终生受用的好书。

《狼图腾》读后感 篇3

我的血液里天生有对自由和辽阔的向往,每一次血脉喷张,都让我试图从平静的生活中出走。当《狼图腾》书中的狼性不可抑制地激发我全身的神经时,我发现,那是一种与我生命相契合的精神力量。

蒙古草原是一片神奇的天域,在那里,称霸动物界的王者都没能生存下来,唯独草原狼独领风骚。自然界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打磨,让狼成为桀骜的神物,屹立成草原上最雄壮的雕塑。

它们不妄图成为草原的.主宰者,腾格里赋予了它们雄健与力量,它们就仰天长嗥感佩长生天的恩赐;它们也不想成为草原上的一方霸主,只在生态系统中恪尽职守。草场、马群、旱獭、鼠、羊、人和狼,在自然界的谱系中生而平等。

作者亲眼看见了狼的掠杀和围剿,将十年草原生活的所见所闻统统与狼相结合,他怀着近乎虔诚的心态膜拜着狼,被狼的灵敏、勇敢、团结、不屈深深感动着。在人与动物相互竞逐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依靠智慧和劳动征服了动物界大多数物种。但是,狼,始终游离于人类社会之外的广袤天地中。它是一头永不臣服的小兽,只按照自己的意志生存。作者认为,狼,是人类的精神导师,草原民族英勇顽强的意志来源于狼,是狼教化了草原民族,给予他们征战杀伐、开疆拓土的本领。

当华夏民族立足于长江黄河的滋养,匍匐在土地上,建造起农耕文明的大厦时,我们是不是该自省,是否丢掉了另一种魂魄?当农耕文明的璀璨让我们引以为傲时,为什么最后,我们却没能抵挡住列强的侵略?我们有这么多伟大的发明,这么多奇绝的创造,可最后,指南针指引海上霸主发现了新大陆,造纸术和印刷术让欧洲文艺复兴,火药反噬了华夏土地,让我们付出了血的代价。作为主人的我们,却在一场场狼与羊的战斗中败下阵来。

厌恶来自于恐惧,长期以羊的方式生存,自然希望离狼越来越远,然而,大自然有其独有的制衡法则,离开了狼,羊的生活并不会永远和美。短视的人们只看到眼前的安稳,却忘记了长期积冗也会造成颓败和了无生机。

蒙古草原已经不可逆转地退离,黄沙漫天也已让国人阵阵心痛,狼,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但是,我们对它的呼唤,应该越来越强烈。那是对草原一抹青绿的呼唤,是对蓝天白云的呼唤,也是对自由和战斗精神的呼唤。昔日昌盛的中华文明,是狼血与羊性共同缔造的,我们既是温文尔雅的礼仪之邦,也是傲骨不屈的泱泱大国。

《狼图腾》读后感 篇4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诗词中描绘的草原是那么恬静怡人,牧人们唱着草原的歌谣,雪白的羊群低头吃着多汁的牧草,蒙古包星星点点散布在一望无际的蒙古高原上,远处传来阵阵奶茶的香味……然而真实的草原生活并不完全是这样,牧民们除了策马扬鞭放牧之外,更多的是要抵御来自大自然的各种风险,变幻莫测的气候、疾病以及来自羊群最大的敌人——狼的袭击。

狼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他们精于团队合作,擅长奇袭。总是会在出其不意时制造袭击,给牧民造成很大的威胁和财产损失。几百年来,游牧民族一直用自己的智慧顺应自然,与草原狼斗智斗勇,生生不息。游牧民族对狼的感情可谓是又爱又恨,一方面,狼的偷袭导致了牧民严重的财产损失。另一方面,草原狼优秀的团队协作行动和神出鬼没的踪迹,令牧民们觉得狼是一种充满灵性的生物。就像《狼图腾》里描述的,在科技不发达的那些漫长的岁月里,人和狼相互琢磨着对方的习性,相爱相杀。牧民们对狼有着深深的恐惧,却也将这群神秘的草原狼奉为图腾。

牧民与狼这样微妙的关系,让我们不禁思考,位于食物链顶端的高智商的人类,为什么一次次的被狼打败?为什么狼的'奇袭总能成功?不得不说,狼群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严密的准备工作是重要原因。每一次袭击,狼群都会提观察环境,熟悉地形和天气,不打无准备的战斗。在袭击过程中,他们懂得如何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奉行团队行动精神。这些看似老生常谈的“战术”却是草原狼千百年来奉行的生存准则。放眼审计工作,草原狼所坚持的不打无准备的战斗和团队精神,无疑也是审计实务中需要坚持的黄金准则。审计工作不好做,就像草原狼需要熟悉草原地貌、变换天气以及“敌方”形势一样。审计人员更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行业、人员、经营模式等等有一个详尽的了解,知己知彼。一些情况下,更是需要审计人员深耕行业,潜心研究,无畏求索,将被审计单位的套路和习惯了熟于心。另外,也是从本书中感悟最深的一点,便是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审计工作是团队工作,单凭一己之力无法胜任,孤军奋战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失败。审计工作需要的是,像草原狼一样的团队分工与配合,有组织、有纪律、相信团队、同进同退、服从指挥、不抢功、更不能贪利。

书中的草原游牧生活非常艰苦,审计工作虽不会像在草原生活一样,遇到生存上的威胁,却也时时充满了挑战。牧民与草原狼共生共存千百年,草原狼于牧民来说,是敌人也更是令其崇拜和学习的对象。蒙古民族从狼的身上学到了狼的智慧、坚韧、勇敢与团结,生生不息繁衍至今。在审计工作中,更是需要不断的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总结,不断充实自己。在工作中更多的迎接更多的打磨与历练,勇往直前。

《狼图腾》读后感 篇5

尊敬的毕格利老人:

您好!

您是土生土长的蒙古人,是苍茫草原上游牧民族的代表,是真正懂得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的人。这使我不得不感叹:在"__"时期,鲜少有人会意识到"平衡"和"度"的重要性,只要有可开发利用的,就绝无一丝犹豫和手软。而您却在"众人皆醉"的情况下,从生活中得到一个通俗而深刻的真理:大自然的平衡不容破坏,否则定会遭到大自然的反击。

因此您敬畏狼图腾,这是不无道理的:狼群对维持草原生态平衡做出了何等的贡献!没有它们,整个草原就将失衡而变得荒凉。除此以外,它们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比如团结、等待和智慧。它们懂得分工合作,统一听从头狼的命令;它们懂得等待时机,在捕猎时不是横冲直撞,而是待猎物吃饱后再伺机而动;它们懂得找天然的狩猎场和冷冻库,为下一代小狼保存充足的食物。

您在狼群走后,带人搬走了一些黄羊,这种行为是狼群默许的`,它们相信您不会断绝狼群的生路。您多年来从不辜负这份信任,而这一次,永不满足的人的欲望,在这个特殊时期愈发高涨:包主任组织人搬走了所有的黄羊,又命令您带人杀死全部的小狼。您知道这些举动会威胁到狼群的安全,以至于危及草原的生态平衡。然而迫于命令,您不得不这样做。果然,大自然的报复已经到来:马群遭遇袭击,昔日肥美的草原也变成了荒地。您带领大家搬到了内蒙古最后的自然草原——天鹅湖附近。然而等抵达时,那里已经被西蒙古人凶猛的城镇建设弄得面目全非……最后的净土也逐渐消失。

说到这里,您是否已经失望?因为这些触怒自然的举动到处都是。但现在可不是啦!近几年来人们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向大自然悔过的行动已经开始了:禁止捕杀动物,退耕还林,规划牧区……人们尽最大的努力减少对生态和土地的破坏,努力使生态再度恢复平衡的状态。内蒙古草原逐渐得到了恢复,不再到处是放牧过度的荒地,一步步走回了自然的轨道。

一点一滴,我们用行动反省着先前的错误。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那片翠色如织的草原,那湾碧蓝如洗的天鹅湖以及那群纯洁美丽的天鹅,定会再次出现在草原,向人们展示大自然最淳朴和原始的美。

草原梦早日实现!

《狼图腾》读后感 篇6

继《狼图腾》掀起一股全球热潮之后,作家姜戎又写出了一本令人陷入沉思的奇书:《狼图腾——小狼小狼》。

这本书的内容感人至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叫陈阵的知青,和他的同学来到了额仑大草原,因为对狼的痴迷与热爱而在一次掏狼窝的行动中乘机留下了一条小狼,并决定将它饲养长大,以便观察狼的习惯,却遭到了牧民的强烈反对。而陈阵,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他不但不认输,还一次又一次的爬起,坚强地把小狼留了下来。直到有一次,城里的民工残忍地把草原上所有的狼都赶跑了,小狼也因而旧伤复发,过了几天就死了。

老人们说,狼是腾格里派来草原的保护神,狼没了,游牧之人的灵魂也就没了,草原也就不复存在了。陈阵知道,这是真的。果然,几年后,草原的80%就被沙化了,而以前的那些牧民,也得从放牧改成圈养牲畜了。不过,后来那些民工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但是在这之后,草原还是在继续恶化。从此中国再也没有额仑草原,再也没有草原狼群了,养一条草原狼,也成为了一个无法实现的传说。这,都是我们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团结一心,一起保护动物,一起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是我们要做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我记得有一种名叫果子狸的猴子,因为它的皮毛可以制成衣帽,肉也可以食用,所以人们大量地捕食它。结果,这个错误的举动造成全国非典型性肺炎的蔓延,人们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

在这本书里小狼告诉我们了许多道理,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人们都说末代皇帝最痛苦,然而,末代游牧老人更痛苦。万年原始草原的没落,要比千年百年王朝的覆灭,更令人难以接受。“以及”狼图腾,草原魂,草原民族的自由刚毅之魂。“这两句话,它让我们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陷入了沉思:如果我们活在如此困难的生活环境下,我们能够在这儿生存万年,生生不息吗?能够如此乐观,积极向上吗?——有一次,墨西哥发生了大地震,很多人因为绝望而丧生,很多人因为体力不支,也不幸去世了。——所以,我们因此要感谢小狼,虽然它已经不在了,但它不服输,勇于挑战的精神还永远地存留在我们的心中。

此时此刻,我真想大喊一句:小——狼——小——狼,再——见——啦!但是,我知道,总有一天,小狼那不屈不饶,勇于挑战的精神,一定会成为我们华夏民族的精神所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