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窃读记》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窃读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支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情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准备】
1、观察生活中书店人们的活动情况。
2、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讲述,引发兴趣
孩子们,书籍能使我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读书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吃上一顿美味佳肴。那么,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与感受呢?
(学生放谈读书的经历与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当给以激励与点评。)
刚才,同学们谈得非常好,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读书的乐趣。是啊,读书能使人奋进,使人进步,读书也是一个人生命的需要。有这样的一个小女孩,非常喜欢读书,竟然去“窃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窃读记》。
二、板书课题,师生质疑
1、板书课题──窃读记。
2、齐读课题,读后,你有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
(在什么地方窃读?为什么要窃读?是怎么窃读的?窃读是怎样的感受?)
4、师质疑: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窃读的滋味写清楚、具体的?)
三、初读课文,落实字词
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放声朗读课文。
2、读完课文后解决质疑中较简单的问题。
3、学生在文中勾画出生字词,自学生字词。
4、学生交流识记生字词的方法。
5、利用生字卡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读生字词,达到熟记的目的。
6、体会有关词语的含义:
适宜:适合,相宜。文中指在书店人多、无人注意到“我”的这种环境与“我”只读不买的“窃读”行为相适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讨厌。这里指知道常常这样只读不买是惹人讨厌的。每当感觉到书店里店员态度变化时,“我”就会放下书离开。
饥肠辘辘:饥饿得肚子发出肠鸣音。
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习一篇课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读,读懂意思,读出味道。下面,就让我们反复地读一读吧!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读通顺。
3、整理课文记叙的线索:
放学后→边走边想→跨进店门→打开书阅读→恐惧被发现→饥饿难耐→放回书架→走出书店。
五、留下悬念,布置作业
1、本节课,我们一道初步阅读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但要体会小姑娘哪种窃读时复杂的滋味,还要细细读课文,下节课我们接着读,认真体会。
2、完成作业:
⑴ 抄写词语:
窃读、炒菜、锅勺、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踮起脚。
⑵ 辨字组词:
窃( ) 炒( ) 踮( ) 饿( )
穷( ) 吵( ) 店( ) 鹅( )
惧( ) 皱( ) 碗( ) 撑( )
具( ) 坡( ) 豌( ) 掌( )
第二课时
一、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上节课,孩子们不但课文读得好,生字也学得不错。我相信,这节课,孩子们一定比上节课的激情更高,就让我们满怀激情去体会,去感受那位窃读的小姑娘的复杂滋味吧!去感受阅读的快乐吧!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快速默读全文,找出集中体现小姑娘复杂滋味的语句,用“──”勾出。
⑴ 抽生答找出的语句,检查学生找的情况。
⑵ 全班齐读这句话。(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⑶ 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 快乐是什么?为什么又惧怕?
②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联系生活说一说。
2、小声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能体现小姑娘快乐的.语句,用“—”勾出;找出能体现小姑娘感到惧怕的语句,用“△”勾出。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老师相机引导学生明白,从这些语句中的哪些词语体会到文中小姑娘的“快乐”和“惧怕”的。
5、老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感受小姑娘的快乐和惧怕。
6、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
7、学生质疑:
读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不懂的?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三、感情升华,感悟写法
1、引导:
这篇课文真实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
(学生讨论,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小结: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而又生动感人,特别是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读书的酷爱。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以后你应该怎样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3、作业:
⑴ 小练笔:
好书伴我一生。
⑵ 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窃读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
2、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窃”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窃”时心里会怎么想?请你打开书本,是什么促使了林海音这样去“窃读”的?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两遍。
2、读第一遍,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3、读完第二遍,把书合上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交流反馈
1、梳理内容:
窃读的时间段?窃读的办法?窃读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容紧密围绕课题展开叙述。)
2、识读词语: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3、范写观察:
饿、惧、柜、檐、酸、撑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4、生书写练字本上的汉字。
四、再读课文
1、画出描写林海音动作和心里活动的句子。
2、体会:
这样写的好处,并摘抄在自己的语言积累本里。
五、放声朗读全文
六、结束语
“我”是担忧又害怕的跨进书店,因为那是一种怎样的窃读滋味?(文中第四段)
──很快乐,也很惧怕。我快乐什么?害怕什么呢?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下节课继续学习。
篇二:五年级窃读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本课14个生字,读写生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书的热爱。
3、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里描写来表达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学具】
CAI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
让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与享受。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
二、说一说,读了课文,作者窃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引导学生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窃读那种苦乐交织的复杂感受,并重点体会“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从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窃读的滋味的?体会作者动作和心里描写的细腻传神。
3、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后,结合生活实际,仔细揣摩“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受到启发,能在黄金年龄进行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4、绘声绘色地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作者的内心因窃读而波澜起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作者与书相逢的惊喜,匆忙阅读的快乐与惧怕,雨天读书的开心,与书相别的留恋与满足。
5、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抄写。
第二课时
一、仔细品读,感悟写法
1、“我很快乐,也很惧怕”:
结合你画出的描写动作与心里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动作:赶、跨、钻、挤。
“窃读的滋味还有哪些?”──饿、累、忧、惧、快乐。
精神的满足不仅快乐,而且幸福──浑身轻松。
2、体会老师的话:
“你们不仅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读书的同学会比其他的同学更加聪明,更加成熟。
3、鲁迅常说:“窃书不算偷”现在我们也来讨论一下,“窃读算偷吗?”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找一找自己的依据。
二、“窃读记”三个字中充满了乐趣,也包涵了作者的辛酸
三、拓展阅读
四、听写生字
五、课后小练笔
《我与作者比读书》。
《窃读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2.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法、朗读体会法、小组讨论法
使用教材的构想:
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我”“窃读”的经历一波三折,“窃读”时的心理、动作描写更是入木三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在艰难环境中对读书的酷爱。
教学流程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
读课文后,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或默读、或轻声读、或和同桌分段读等)。
2.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认读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 “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二、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1)“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①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挤”“钻”“贪婪”“装着”
②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①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③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
④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3)“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①读了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4)“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①作者感受怎样?
②从这句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再用心读读这些句子,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
一句或几句都可以,感受长短不限。
(学生练习在书上批注。全班交流批注心得,指名答。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4、读书在我们面前是何等的简简单单,而文中的“我”却是怎样一番滋味“涌上心头”呢?
(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抒发作者“窃读”感受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想。
(3)相机指导朗读.
5、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课件显示: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3)小结:“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4)诵读句子.
四、拓展延伸
1、以后你应该怎样来读书。
2、说一说有关读书的名言。
⑴抓紧时间读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⑵读好书:读书也象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⑶善读书: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⑷读书的乐趣: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日日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五、布置作业
1、阅读《窃读记》节选(发放材料),写出读后感。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窃读滋味
孔乙己说:“窃书不算偷。”那我窃读更不算偷了,所以窃读之事我但说无妨。
问我为什么要窃读?家里穷吗?非也,非也,只因为我要看的书是恐怖小说,与学习无关,没获批准购买,只好在妈妈逛商场之际死缠烂打溜进书店窃读。
窃读有两大要点:其一,脸皮厚;其二,要有速度。本人两样无一具备,因此常挨营业员白眼。
经常窃读也积累了些许经验:
先找到爱看的书,拣个人多嘴杂的地方蹲下。嗨,可别以为我学习认真喔,人家只是为了不让营业员看到。但呆在一个书架前看书,不被营业员的“火眼金睛”发现可有点难。蹲下之后,就是一场消耗战了:腿会酸,就站起来,站起来,体力不济,又蹲下……加上营业员每过30分钟就会来个大扫荡,运气不好头一个赶你出去,运气好的见别人被识破了,赶紧放下书,休息去,回来再打持久战。反正不管怎么样,都先出去一趟,再厚着脸皮回来吧!回来的时候,多少要遭白眼:“不要坐在书上,不要老是看书,你爱买买,不买走人!”
《读者》上曾有一篇《窃读记》说主人公窃读太久,一个女孩就送了他一本书。唉,我可没那么好的运气,而且脸皮也不够厚,白看多次不好意思,还是见好就收吧。
课后作业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
2、解释划线的词语:
(1)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2)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3)我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
3、填空:
课文以____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课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5、写几条读书的名言。
板书设计:
放学之后——匆匆赶到书店
(1)
贪婪的读着
窃读记 窃读经历 藏身于大人之中 感受独特 经历艰辛与惧怕
(2—9) 借雨天读书 滋味复杂 收获知识和快乐
吞下所有智慧
夜晚降临——离开书店,浑身轻松
(10)
教学反思: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然后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作者窃读感受的一个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接着,围绕这一个句子展开学习,如“从课文哪些方面看出我的快乐与惧怕”等。学生学习比较轻松。但对于作者为什么窃读离学生生活较远,因为现在小孩生活条件较好,不会存在这种情况,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我补充有关的背景资料,这样学生易于理解。本课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极为传神,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对书的酷爱,我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效果很好。但是,在教学中应更加联系生活中的感受加以理解效果会更好。
《窃读记》教学设计 篇4
《窃读记》教学设计集锦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窃读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窃读记》教学设计 篇5
一、导课
1、揭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窃读记》
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教师提示“窃”字的写法、读音(形声字)。
3、学生齐读课题,师简介作者情况: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台湾人。
4、交流:看到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产生了一些什么问题?你打算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二、初读感知
1、导读: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要主动地学,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大家读课文的时候,除了要思考前面提出来的问题,还要注意生字的读音。这一课,生字比较多,要把它们读准确。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要努力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辅导,相机表扬读书习惯好的学生。
3、交流、点拨: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窃”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是“窃读”?你们是从哪里看出“窃读”的意思的?(相机指导读课文第6节)作者为什么要在书店里偷偷地读书呢?(师相机指导读第8节)
4、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点名读、齐读)
炒菜锅勺踮起腋下贪婪惧怕支撑屋檐一碗书柜皱起眉头饥肠辘辘倾盆大雨依依不舍
三、研读课文,口味关键词句。相机指导朗读。
1、导读: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所以作者为了满足自己读书的愿望,只能躲在书店里偷偷地读书。那么,她是怎样“窃读“的呢?
2、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作者“窃读”时情景的句子。小组交流,师巡视辅导。
3、。交流、点拨,指导品味关键词句
①。“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点名朗读
(2)画出表示动作的`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你体会到了什么?(小心、急切、轻松)
(4)提示:通过动作描写表现我热爱读书。
②。急忙打开书,一页、二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1)你体会到了什么?点名朗读(如饥似渴)
(2)怎么体会到的?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夸张、类似于“魔鬼身材”)知道“贪婪“地意思吗?
(3)提示:神态描写。
③。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1)点名朗读,体会到了什么?
(2)为什么要假装?仿佛表示什么意思?(可能)
(3)比较优劣,体会用词的准确性(贴、或)(课件出示)
(4)提示:动作描写。
④。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点名读,谈体会。(心口不一、口是心非、伪装)
(2)这样写有何好处?(通过描写矛盾的表情和心理,更加表现了她酷爱读书)
(3)提示:神态、心理。
⑤。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1)点名读,谈体会(不怕累、爱读书)(课件出示插图)
(2)提示:动作描写。
四、览读全文,体会“窃读’的滋味。
1、导读:同学们的朗读真是太精彩了。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的眼前浮现了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小女孩在全神贯注地读书的情景。毕竟不是自己的书,毕竟是偷偷摸摸地读别人的书,那种心情和读自己的书的心情不会是一样的。文中有一句话就道出了作者的这种心情,请大家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这个句子,并在组内讨论讨论作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心情。
2、学生览读全文,小组交流、讨论,师巡视辅导。
3、全班交流:作者“窃读“的滋味是怎样的呢?(我很快乐,也很惧怕)我为什么很快乐?(书是精神食粮,能让我获得知识,获得智慧,所以快乐)又很惧怕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我的快乐和惧怕呢?(相机指导朗读第5和9节)
五练笔:由《窍读记》所想到的。
1、导写:同学们,一个热爱读书的穷苦人家的孩子,每次放学不是去玩耍,也不是急着回家吃饭,而是匆匆地赶到书店,躲在里面偷偷地读书。一读就是两个多小时,有时腰酸腿疼,有时饥肠辘辘,有时为了读一本书而不被发现要跑好几家书店。这一切,源于她对书的热爱,所以她总会想起国文老师的一句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也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做一个好读书,读好书的孩子吧。(学生齐读并背诵该句)。面对着这样一个嗜书如命的孩子,你又想到了什么呢?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呢?你是否也对读书兴致勃勃呢?想不想像作者一样写一写自己的经历或想法呢?
2、生自由习作,师巡视辅导。
3、欣赏一两个学生的习作,师生交流评点。
《窃读记》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要求】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5.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读书真正进入学生的生活中。
【教学重点】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难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策略】
1、教法:目标教学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用具】课前搜集读书名言;制作由重点词句组成的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积累内化、整理思绪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学流程】
一、紧扣课题,顺势导入
二、展示目标
三、导学达标
1、初感知,整体把握
①自由读课文。师:读课文后,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在课题旁边写上批注。(或默读、或轻声读、或和同桌分段读等)
②再次浏览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再读题,鼓励质疑
①再读课题,说说自己最想知道的内容或最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什么?
②师将问题的大致意思板书于黑板上。
可能会问:“我”为什么要偷偷的读书呢?“我”是怎样窃读的呢?“我”这样子读书又是怎样的感觉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③带着你最想知道的问题去反复读通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3、品词句,积累内化
①你最感兴趣的上哪个问题呢?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吗?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机动教学。
a.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窃读的呢?
(1)指数名学生答。
(2)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课件展示)
“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3)师:再用心读读这些句子,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呢?一句或几句都可以,感受长短不限。
(4)学生练习在书上批注。
(5)全班交流批注心得,指名答。
(6)教师适时点拨,重点引导学生扣住“挤”“钻”“贪婪”“装着”重点词语以及“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这个句子。
(7)指导朗读。指名读,肯定性评价;分组读,激励性评价;分男女生读,感悟性评价。
b.“我”这样子读书是怎么样的一种感觉呢?难道不怕被发现吗?
四、达标测评(读全文,整理思绪)
①此时文中的“我”在你心目中是个怎样的学生呢?
②指名答。
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共同感受一下这个“嗜书如命”的孩子吧。
④齐读。
五、小结
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听写词语、感悟写法、升华情感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前提测评
听写字词,加强积累(本课较难写的生字和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二、展示目标
三、导学达标
1、析词句,感悟写法
①齐读“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这个句子,你喜欢它吗?能说说原因吗?
②指名答。
③小结:写得多好的句子呀,它写出了──生答:作者的动作和心理,它写出了──生答:矛盾的言和行,正是这样截然相反的描写,将一个想尽一切办法读书孩子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④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能学着样子写上几句吗?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
⑤学生练写。
⑥交流点评。
2、诵语句,升华情感
①过渡:“我”一放学就急匆匆地赶到书店,“我”一读书就是二个多小时,我腰酸腿疼肚子饿得饥肠辘辘,而这一切都是源自国文老师的一句话──生答:“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想。
③古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今有论:“我们要终身学习。”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呀,就象是鱼儿离开了水,生命离开了阳光。让我们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至理名言吧。
④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⑤总结全文: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人,他为了读书可以──生答:不吃美味佳肴,他为了读书可以──生答: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他为了读书可以──生答:象一匹“饿狼”,他为了读书更可以──生答:“口是心非”!而这个“口是心非”一定是打了引号的,因为他和我们一样!我们都一样明白了──生答:“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四、达标测评
①交流熟记字行的方法。
②观察书写位置。
③学生书写。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预习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附:板书设计
窃读记
复杂
快乐惧怕(心理描写独特感受)
急切(动作描写跨、踮、钻、挤、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