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会看病有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学会看病有感(精选5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学会看病有感 篇1
从小,妈妈就一直陪伴在我身边,以前做每件事都是妈妈手把手教起来的,小时候我很少自己单独做是,我当然也不知道妈妈让我自己做事时的心情,到了五年级。学了《学会看病》这篇文章让我感悟深切。
《学会看病》主要写了毕淑敏的儿子生病了她让儿子独自去看病,以及儿子在看病时,自己忐忑不安的心情。就是这份担心,这份真情,让我记忆深刻。
曾经有人说过:“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但我认为母亲在保护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是坚强的,但在让自己的孩子独自去生活,而自己却视而不理,我相信,世上没有一个母亲会真的.不心疼,从这方面来看母亲也是脆弱的。在《学会看病》当中也很好的证明了这件事。在我身上也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有一年暑假,爸爸有事情,而妈妈又要上班,只好让我一个人在家。爸爸妈妈走后,我就起床写作业,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家里的电话响了,我急忙放下手中的事,赶过去接电话,我拿起电话筒,“喂”一个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原来是妈妈,妈妈先说了几句话,我耐心的听着,但到了后面,我有些不耐烦了,说:“好好好,我知道了。”然后就把电话挂了。心想:妈妈唠叨的毛病又犯了,真烦。大概又过了半个小时,电话铃再次响起,我走过去看了看电话上的显示屏,又是妈妈,我拿起电话筒,大发雷霆的对着电话筒吼道:“妈妈烦不烦啊,前半个小时刚打过电话,现在又打,下次别打了!”“对不起,我下次不打了。”妈妈连忙向我道歉 ……
现在想起来有些惭愧,可能是因为妈妈太担心我了,我不在她身边的每一分钟,每一秒,都是痛苦的,时间艰涩地流着,像刀割着心,像火烧着身。对于我来说短短的半个小时,可能对于妈妈就是长长的一年。我收回那时的话,或许已再也收不回来了。
读学会看病有感 篇2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学会看病》。读完这篇文章,我非常感动。
本文讲了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儿子学会了看病。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立面对生活,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这位妈妈真伟大,爱自己的儿子。让儿子从小就懂得了生活中的一些本领,并让儿子独立面对生活,让儿子体验生活中的快乐。当然,儿子也不例外,珍惜这次机会,自己去看病,学会了一项生活本领。
这让我想到有一次,妈妈让我去买一瓶牛奶。平时都是妈妈领着我去买,可这一次,妈妈让我自己去买。买牛奶的地方不远,就在我们院子里面。当时我不愿去买,是因为我们这边的.路灯坏了,不亮了。再说天又黑,我当然不愿去了。可当想到文中的“儿子”时,我心中的勇气又回来了。于是,我就胆怯的接受了任务,去买牛奶了。
如今,再想起那篇课文和那个事例,我总会暗暗庆幸,正是因为那篇课文鼓舞着我,让我也学会了生活中主动锻炼,学习一些生活本领。
读学会看病有感 篇3
老师让我们写读后感,正当我一筹莫展时,不经意看到了《学会看病》这篇觉得的不长的略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一个从没去过医院的小男孩发烧了,“狠心”的母亲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想让孩子通过看病这件小小的事,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我多么佩服这个无畏的小男孩啊!他能够毫不犹豫地独自一人去医院,而我,这么大了还让妈妈操心。不过,我更敬佩这个“狠心”的母亲,她一次又一次地面临艰难抉择,但是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让孩子放手一试。
现在的社会上的一些溺爱孩子的母亲,一点都不敢让孩子出去独自拼搏,这让我想起了上次的事。
记得有一回,我陪着妈妈在车站等车。恰巧,车站也有一对母子在等车。她的儿子看上去已经有十五六岁的样子了,可还是一直牵着***妈的手,一直不肯放开。
我们站在他们旁边,不时地听见那个母亲对孩子喋喋不休地指教:“上车的`时候,要先把钱放在售票的地方,否则就不能上车,听到了吗?噢,还有,下车时要按铃,否则就下不了车,你知道吗?”很明显,她儿子是第一次自己乘车,没有乘车的经验。
“嘟嘟嘟”,一辆空荡荡的大巴车呼啸着向这边飞驰而来,我们拦下了这辆车,顺利地乘上了车。刚才的那对母子,居然也全上来了。我们百思不得其解,问那位母亲,她说:“我本来是打算只让他一个人去,可放心不下,又狠不下心来,就跟他一起来了。”
我心里觉得特不理解,一个都已经15岁的儿子,为什么他母亲就放心不下呢?他母亲为什么不能放手一试,让孩子独自去闯荡呢? 难道不能像《学会看病》里的母亲一样决定果断吗?
母亲只是个养我们长大的人,未来的路都要靠自己走,我们必须学会独立!作为母亲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读学会看病有感 篇4
今天,读了《学会看病》这篇文章,我心里有许多感受。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有一天,儿子生病了,准备让会医术的妈妈在家治了,但是母亲却让儿子自己去医院看病。儿子很不情愿,就与妈妈争辩起来,妈妈还是不动心,依旧让儿子自己去。临走之前,妈妈又喋喋不休地指教儿子。就在儿子出门的一刹那,妈妈就觉得自己是全天下最狠心的母亲,并开始深深地谴责自己。在家里,妈妈度日如年。最后,儿子平安回来了,妈妈也恢复了当初的勇气和信心。
给我的感受是:人只有历经磨练,历经挫折才能成功。有句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意思是说:宝剑的锋芒是千万次打磨炼成的,梅花的香气是在寒冬腊月里产生的。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块铁,被铁匠发现了,铁匠准备把它做成一把镰刀。一开始,铁匠用大火来烧铁,铁大声说:“我快烫死了!”铁匠说:“这是让你变得更加坚硬。”然后,铁匠用锤子狠狠地敲打铁,铁说:“疼死我了!”铁匠说:“这是让你有模有样。”最后,铁匠又把铁泡在水里,铁向四周大声呼喊:“救命!我快被淹死了!”铁匠却说:“这是让你不打弯。”通过这个故事,更加突出了只有磨练自己才能成功的道理。成功是要用挫折,磨练来洗礼的。只要我们能够勇敢地磨练自己,就一定会成功。
还有,那就是父母不能过于爱自己的孩子。现在跟文中母亲一样的父母已经寥寥无几了,大多数父母都过于爱自己的.儿女,以至于成了溺爱,使他们根本无法自己面对生活,最终使他们一事无成。我们现在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根本不知道失败是怎样的滋味。只有我们摆脱父母这根溺爱的“拐杖”,才能走向成功。相反,如果我们一直依赖父母,就将一事无成。有个故事就是后者的代表:有个小狮子,母亲对他非常溺爱,把它照顾得无微不至,小狮子一天天长大,却什么也不会做,而其他经过母狮训练的小狮子,都学会了自己如何生存,自己如何觅食。最后,小狮子被狮群淘汰了。文中的小狮子生来就没有独自生活的能力吗?不!不是!是蹋的妈妈太溺爱蹋了,让它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现在很多家长认为让孩子过早地独立自主的父母十分残忍,其实他们才是最残忍的,因为他们的溺爱彻底扼杀了孩子独立自主的勇气和信心。所以,让我们所有少年儿童向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发出倡议;请给我们一个独立自主的空间。我们坚信,终有一天,雏鹰将会展翅翱翔!
读学会看病有感 篇5
《学会看病》一文主要讲了:儿子感冒了,母亲让儿子一个人去医院看病,最后竟然学会了独立。
文字让我感动的画面是: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虽然我们还是小孩子,但有些事情我们也是应该做的,一个人不可能在父母的怀抱里生活一辈子。而且,父母这种严厉的爱也是对我们的关心与呵护。就拿我最近发生的这件事来说吧。
那是一个星期天,同学到我家去写作业。我看见她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小猫改正带,我把它捧在手里,目不转睛地看着。一不小心,改正带掉在了地上,摔坏了。我心想:这可怎么办?这个改正带很贵的……她好像没事似的,笑着对我说:“没关系,我自己再买一个就是了。”“真的吗?”我暗自庆幸。但好景不长,这件事被妈妈发现了,严厉地对我说:“摔坏了别人的东西就必须赔!”我只好服从命令,买了一个。
一个人不可能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一辈子,正如鹰妈妈那样做,把自己的雏儿推下悬崖,是为了它以后的生活。所以,我们要自己解决问题,不要依赖别人,将来在社会上才有立足之地。这件事启发了我,打动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