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子李教学设计
爱习作提供的刷子李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课文,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蘸浆”“匀匀实实、悠然”等词语的意思。
2、着眼全文,研读重点句子,丰富“刷子李”的形象。
3、梳理曹小三心理变化的线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冯骥才《俗世奇人》的兴趣,课外继续走进作家笔下的人物。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最精彩的句子,丰富“刷子李”的形象;
2、梳理曹小三心理变化的线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学新式称呼
1、齐读课题《刷子李》,导入新课。
2、这是人们送给他的一个特别的称呼,猜猜他是干什么的?
3、了解称呼由来。
4、举一反三助称呼理解。
咱班谁写字最漂亮?写字(姓氏)
谁跑步最快?跑步(姓氏)
谁的朗读水平最高?读书(姓氏)
二、初读感知,品正面描写
(一)初读课文,检查词语朗读。
1、过渡:想要学好语文,读好书非常重要,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顺课文。思考:这篇文章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什么关系?读完以后身体坐正示意老师。
2、学生交流汇报。(板书:曹小三、师、徒)
3、检查读词。
(1)这篇文章比较长,有很多难读的词语,我来考考大家,请看,这组词你会读吗?
师傅包袱芝麻规矩露馅儿较劲儿
①生读,师正音。
②你觉得哪个字的书写需要注意一下?相机指导书写:傅、袱、馅
(2)第二组词又来了,谁来挑战?
蘸浆稀溜溜匀匀实实和着琴音
生读,师正音。(关注:蘸、匀、和)
(二)指导朗读,体会人物正面描写的'方法
1、读好词也要读好句。出示句子:
①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②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③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生读,师朗读指导。
2、这时候如果让你在“刷子李”这三个字前面加上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呢?
指名回答。(生可以上台板书)
3、总结写法,引出“正面描写”。
三、梳理心情,学侧面描写
1、过渡:我们刚才感受到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他的徒弟曹小三一开始就相信了吗?
指名回答。(师相机板书:半信半疑)
2、通读课文,画出描写曹小三心理变化的句子。
指名回答。
PPT出示相应句子。
(1)自由读
(2)你体会到什么?(板书:佩服)
(3)居然?给你什么感觉?文章哪一段也写了事情出乎曹小三的意料?(第七段)
出示:当刷子李刷完……出现一个白点
(1)齐读
(2)刚刚还对师傅佩服的五体投地,转眼间,在曹小三的心目中,师傅的形象——(轰然倒地)此时曹小三的心情是多么失望啊!(板书:失望)
(3)那事实真的像曹小三想的那样吗?
不是,是烟洞(板书:敬佩)
曹小三的心情就像坐了过山车(板书画出曲线),真是一波三折啊!
3、谁能用你的朗读,读好这三个字,读出曹小三的心情。
PPT出示:
(1)一开始曹小三半信半疑时:(刷子李)
(2)当曹小三在师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时:(刷子李)
(3)当曹小三在师傅裤子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刷子李)
(4)当曹小三明白了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刷子李)
自己读,同桌读——指名读(师引读)——指名加标点读——加语气词全班齐读。
4、此时此刻你想送给刷子李哪个词?或者送一句话,一个符号。
5、总结写法,引出侧面描写。(板书:侧面描写)
四、课堂延伸,探俗世奇人
1、今天我们认识了技艺神奇的“刷子李”。
这里还有很多“奇”人等着我们去认识呢!(PPT出示刷子李、泥人张、好嘴杨巴等)
他们都在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里。赶快去读一读吧!
2、布置作业:
(1)摘抄你觉得这篇文章有意思的语段。
(2)推荐阅读《俗世奇人》(PPT出示作业)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于人物描写的方法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本文内容一波三折,趣味十足,课堂教学设计以读书引导为主,感受对人物的正面描写,通过梳理曹小三心理变化的线索,学习正侧面结合的人物描写方法。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完成“阅读提示”出示的阅读任务:
1、熟读课文,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指导学生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2、想想作者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再把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表达的效果。指导学生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执教时间:
xx上午第一节课
执教地点:
山南小学大多媒体教室
教学步骤:
一、导入,明确怎样学习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中的“略”乃是“战略”、“策略”,绝不是简略、忽略之意。孩子们要通过的“战略”指导,掌握读写的“策略”或“谋略”。)
二、“先学后教”,完成“战略性阅读”
1、第一次先学后教,学会从“阅读提示”中获取信息。
(1)生先学。明确学什么;明确怎么学。
(2)师后教。(板书:冯骥才《俗世奇人》技艺高超)
2、第二次“先学后教”,进行初读。
(1)生先学。
(2)师后教。重点检查文中注音汉字组成的词语。
3、第三次先学后教,明确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
(1)生先学。学生很可能并不明白问题的意思,教师要予以点拨。
(2)师后教。师适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板书:粉刷效果奇,黑衣无暇奇,所立规矩奇。
4、第四次先学后教,明确作者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
(1)生先学。学生肯定不知从何入手,教师的点拨极为必要,启发孩子们抓住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并图释或画说。
(2)师后教。请孩子上黑板板画自己的想象,并述说这样画的理由。通过学生找、读、想、画、说,从而明确作者“一波三折”讲故事的方法。)
5、第五次先学后教,指导学生把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表达的效果。
(1)生先学。教师要指导孩子明确此处的“表达效果”指什么。
(2)师后教。重点指导对第五自然段的欣赏。
三、当堂训练,阅读《俗世奇人》中的另一篇《泥人张》
思考、讨论:作者冯骥才是怎样写出泥人张技艺高超的。
(师指导学生明确《泥人张》一文“一波三折”的表达方法,与《刷子李》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延伸与拓展,江老师推荐阅读一本好书——《俗世奇人》
面对取舍,当毫不犹豫
《刷子李》一课教学后的正思与反思
正思
1、一个点
《刷子李》一文原是初二下学期的一篇课文,现在下放到小学,而且又是一篇加星号的略读课文,必须在一课时内完成,该怎么教?我发现“连接语”就是切入点、支撑点:
“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这篇课文,让我们结识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熟读课文,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作者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再把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表达的效果。”
“熟读课文,想想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以及“再把描写最精彩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表达的`效果”,就是要落实单元的教学目标——“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作者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就是要落实单元的另一教学目标——“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材如此整体关照着阅读、体悟,于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便拨开雨雾见天日,即扎扎实实完成“链接语”交待的阅读任务。
有老师提问,你们年级组的子课题“备作业,向常态课要质量”怎么体现呢?巧的很,扎扎实实完成“链接语”交待的阅读任务就是“备作业”,你想啊,略读课文的“阅读要求”、讲读课文的“课后思考题”,你若在一节课中都没叫学生弄明白,常态课或是公开课又有何质量可言呢?别说“高效”,大概“有效”也算不上,极有可能落个“低效”甚或“无效”。教材里的“作业”都完成不了,再加课、补课讲各类作业,是造成现实语文教学耗时、费力、瞎折腾的一大原因!
2、一条线
问题又来了,“作者冯骥才又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解答这一题,我竟用了一年!去年,我用本班为建中附小的老师们上了这节随堂课,抓的是文本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再品析细节描写感受人物性格特点,后来,我读了几十篇中小学教师的相关教学设计,发现真是“教无定法”,有的老师抓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的老师抓文本的天津语言特色风味,有的抓人物间的对比描写……零零总总,竟有数十条“线”。许多的课,在一节课中,几条线逐个走一遭……这就激发了我的兴趣,越发想研读下去,于是,我读了几遭原著《俗世奇人》,渐渐的,生成自己的感悟。
我心中从未谋面的导师、“诗意语文”的创建者王崧舟老师说过:一篇文本教起来有无限的可能,但有限的教学时间告诉我们,必须要有所取舍,面面俱到往往面面不到,三千若水只取一瓢。取哪一瓢呢?读完整本《俗世奇人》才发现,乃“一波三折”之法也!为了弄清楚何谓“一波三折”,我请教了我校美术教师李诚老师,翻阅相关资料,终于弄明白,“一波”就是一事,“三折”就是讲故事要把故事讲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就是“文似看山不喜平”,《刷子李》一文中叙述“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就是“一波”,曹小三对师傅“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由不信到信,再到不信,最后又信,恰好是“三折”,而且是实实在在的“三折”,而非虚指,像这样的文本在我们小学十二册中仅此一篇,多么有趣的发现!我要将我的发现告知我的学生,与他们分享老师的智慧!
于是整节课的主线便出来了!
怎样让学生形象、真切地感受到“一波三折”的奇妙呢?永威的蔡校长说,课堂上的教师要“教学生不会的”,教师要在这里发挥指导作用,于是,我就想出了点拨学生“图释或画说”一招,从课堂效果来看,孩子们真懂了,指导是高效的。
有老师拿出报刊上专家的文章来与我说理,说阅读课文应该叫学生迁移阅读能力,举一反三,自主完成阅读。此话不假,但此话并不是“圣经”,教学活动并不是如此教条、简单的,她是活生生的生态,你想啊,你老师不教、不指导,学生知道“一波三折”布局谋篇的妙处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我在“教学设计”中所说的“略读课文战略性阅读”。
还有老师质疑本课的思想内涵。难道有错吗?“人生要经历一波三折,面对困难怎么办?我们要学习刷子李,勤学苦练,练就高超的技艺,赢得别人的尊重!”
这番体悟是我通读整本书之后生成的,是我一次次走进《刷子李》之后深切感受到的,赞可夫不是说过吗:“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传授越多,您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淡、越无知。”
3、一大片
由《刷子李》一文的阅读,到活用“一波三折”之法读懂另一篇——《泥人张》一文,再到老师赠一本好书——《俗世奇人》在全班漂流阅读,体现的是“教是为了不教”,阅读渴望被激发的孩子们在课余阅读《俗世奇人》时,当他们读到一篇篇当中的“一波三折”时,他们的内心会欣喜,因为课堂上曾经的一节课使他们知道这就叫“一波三折”,久而久之,当有孩子也能在自己的习作中不知不觉地也能如此“一波三折”地叙事,这节课的价值就得到了生命的升华。
再说我们教研组的子课题《备作业,向常态课要质量》,将一本书的阅读这般布置孩子们去“作业”,孩子们能不欢喜吗。
反思:
1、不该要的不要
《教学设计》本是预设,咱们将其预设得精细、周全,也预想到真实课堂上种种变化,但课堂就是生活,活生生的师生生活,既是生活她就有酸甜苦辣咸,就不会一帆风顺、十全十美。
未曾想,课堂上,学生在概括“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时遇到了障碍。我在教研周总结会上也说了,原本学生已经找到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我却不满足,偏叫学生“概括”,这一概括使得孩子们措手不及,而我在课堂上的“二次备课”又显得准备不足。教师好比挖了一个坑,哦不,是挖了一条隧道,差一点埋了这一课的教学理想。
这番“概括”,究竟该不该要?从教学目标“一个点”、“一条线”、“一大片”来看,可要可不要,要了可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不要可节省教学时间直奔目标。
那么,到底该不该要?再读前番王崧舟老师说的话,可以肯定的是不应该要!只取一瓢,而非两瓢!如此简单!这是此次教研周,我的一大收获!面对取舍,当毫不犹豫!
2、不该舍的不舍
由于前番的“不该要的”,课堂上的教学时间突显紧张,在最为精心设计的预设——“图释或画说”中,则显得匆匆忙忙,孩子们在教师的启发下画了笑脸一类的“一波三折”,除了这一种画法,还有哪些呢?如果前番的折腾没有或少些,孩子们会在我的点拨下,画出一幅幅不同的“一波三折”来,心电图式的、山坡式的……如此通过学生找、读、想、画、说,“一波三折”的写法会是多么生动、多么活泼地令孩子们真切感受获得,孩子们的想象与创造能力被大面积地激发出来,那会是多美的教学情境啊!
面对取舍,当毫不犹豫!
这是教学功夫。
这是我将要终身练就的“高超技艺”。
这节课,经历了波折,未必不是好事。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3、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并从中学习写人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课件;学生查找、收集有关《俗世奇人》及冯骥才的资料,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位作家及其作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设疑
1、有一句话,相信大家都知道:大千世界(学生接读)无奇不有,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2、出示课题:刷子李
(1)齐读课题。
(2)刷子李是一个人的(绰号、外号)。从名字中你明白了哪些?(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姓李、干粉刷的。)
(3)当今世界,从事粉刷这行的人多了去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叫刷子李呢?学这篇文章,我们首先得弄明白,为什么叫他刷子李?(出示冯骥才《俗世奇人》选段)
(4)他到底奇在哪儿?(奇=技艺高超)
二、读通课文,品读“奇”
1、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一自然段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写。(你可以把描写刷子李奇在哪儿的句子划下来。老师发现同学们很会读书,描写刷子李粉刷技术高超的集中在第1、5自然段)
3、交流。
4、体会刷子李的神奇。(生自由朗读)
5、如果你用心读,读着读着,你会感觉到刷子李不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粉刷匠,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有这种感觉吗?刚才在读的时候,刷子李仿佛成了什么?
预设:
书法家(能把刷墙演绎得如此潇洒,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舞蹈家(做动作有没有觉得自己是在跳舞)
音乐家(由如此美妙的声音,不简单)
魔术师
为什么称他是刷子李?从三个方面体现刷子李的奇:规矩奇、动作奇、效果奇。
6、总结。大作家冯骥才有精辟的论述。(出示冯骥才的)
师读:在民间,如果某个人手上有绝活,无人能比,我们就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称呼他。先说他的行业,再说他的姓。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如在天津,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泥人张);还有在天津,有个姓魏的风筝做得特别好,就叫他——(风筝魏);一位姓刘的先生篆刻特别好,就叫他——(篆刻刘)……
三、品曹小三的“出乎意料”
1、有几个自然段特别吸引人,经常出乎我们的意料。(6、7、8、9)有几个句子,这也是让徒弟曹小三特别意外的地方。读。你现在信了吗?
2、再齐读第一自然段“他要是给您……”读得肯定一点了。因为这是现实了,不是传说。
3、但他的徒弟小三最关心的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是否黑衣无瑕?”(快速浏览6——9自然段)
4、说起“出乎意料”,还有几个句子,找出来。
(1)出示:
第一处:“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第二处:“啊?”
第三处:“……奇了!”
(2)朗读。
(3)哪个词表示他出乎意料?
出示:“每一面墙刷完,他都搜索一遍……”(居然)
5、此时,师傅的形象在他心目中如山一般高大,曹小三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
6、学着老师的样子,结合第2处、第3处的句子来画画后面的图。
(1)第2处是曹小三在师傅的裤子上发现一个白点,师傅的'形象便在他的心中轰然倒去。
(2)出示:“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曹小三在他心目中的形象轰然倒去。你用什么词来形容?(生说:唉呀、完了、吹牛、假冒)
(3)对师傅的敬佩油然而生。你用什么词?(生说:厉害、佩服)
(4)这样一条线条,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一波三折),小说正是因为有了一波三折,才显得那么生动,那么吸引人。如果能用几句话把曹小三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就更生动,更形象,更精彩,会更丰满。
四、完成练习纸中的作业。
1、请选择一题,用几句话写出曹小三的心理活动:
(1)当曹小三在师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时,心想:
(2)当曹小三在师傅裤子上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心想:
(3)当曹小三明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心想:
2、交流。
五、这篇文章还有个一波三折,能不能发现?
请大家通篇考虑,你能不能将文章分成三段?
出示: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自然段)
第三段(第3——11自然段)
第一段,对刷子李敬佩,波应该往上走;第二段,为什么会降下来,第二段哪几个字?这波往下走;第三段,通过(曹小三眼睛)证实了刷子李确实具有非凡的本领。
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一波三折,才会这么好看。所以我们得感谢大作家冯骥才。
六、总结拓展。
1、从这篇短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交流)
2、拓展“码头上的人”,教师读,(配上音乐),如(拓展泥人张、风筝刘)
3、你感悟到了什么?(我们要靠真本事吃饭;行行出状元……)
4、小结:我们既领略了刷子李奇异的本领,又领略了冯骥才的写作风格。
5、点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6、品读对联
(上联)天衣无缝刷子见功底
(下联)黑衣无瑕,绝活写传奇
(横批)俗世奇人
七、布置作业
1、阅读:冯骥才的《俗世奇人》。
2、观看视频,写小练笔: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描写这位吹糖人。
板书设计:
刷子李
刷子李:技艺高超
规矩奇特:规矩奇
效果非凡:效果奇
动作娴熟:动作奇
曹小三:半信半疑—佩服—失落—敬佩—震撼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略读课文,本组材料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人物”,通过不同作者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刻画出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他们与众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本文的作者冯骥才,通过一系列的写作方法(特长+姓、细节描写、一波三折、侧面衬托等),为大家全面展现了一个技艺高超的粉刷匠---刷子李。作者不仅对刷子李刷墙时动作、声音、效果进行正面细致描写,来展示刷子李的神奇。还专门设置一个旁人,他的徒弟曹小三,透过徒弟的双眼来观察师父到底本事如何,恰到好处地从侧面衬托出刷子李的.技艺了得。与此同时,作者还牢牢抓住徒弟曹小三心理变化的过程,巧妙地将文章推向高潮,此起彼伏,扣人心弦。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写法的好处,并达到写法的迁移和运用。
学情分析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阅读能力,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绝大部分学生在初读之后能读懂文意,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不仅如此,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写作方法上也有所认知,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通过相应的学习引导,将作者的部分写法进行总结整理,引入新文章让学生将相应的写法进行迁移,融会贯通,乃至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问题对策
本教学案例探究点: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让学生体会并认知作者的各种写作方法,通过感受到作者相应写法的妙处。更进一步,学生能将这些写法进行迁移,并运用在日常写作中。主要策略是:“自读、认知、感受、迁移、运用”,即:通过学生自读,让学生体会到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接下来,进入课文,通过课文的具体描写认知作者的几种写法。其次,通过引入新文章,让学生进行写法的迁移。最后,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通过练笔,将这些写法运用到日常习作中去。
教学目标
本案例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促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认识“浆、屁、傅、袱、馅、诈”6个生字;通过阅读,感受人物形象,了解刷子李高超的技艺;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时间
本课一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人物。(5分钟)
1.由《俗世奇人》一书引出本文作者。
2.导入课题,初步认识“刷子李”,了解其绰号的由来。
3.拓展运用“特长+姓”的命名方式,领悟“绰号显特点”的作用。
二、感受形象,初识写法。(20分钟)
1.学生自主阅读,在字里行间感受刷子李的人物印象。(3分钟)
2.组织交流:(17分钟)
(1)刷子李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这些印象的?
结合交流,相机揭示作者刻画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特点的主要方法:细节描写、侧面衬托、一波三折。
三、拓展阅读,领悟写法。(8分钟)
提供相似阅读材料《张大力》,让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进一步领悟细节描写、侧面衬托和一波三折的写作手法。
师引: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找找细节描写、侧面衬托、一波三折、特长加姓这四种写作方法的影子。
四、例文引路,写法迁移。(5分钟)
师引:怎么样?冯骥才笔下的奇人神吧?其实像刷子李、张大力这样的奇人并不只出现在小说中,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能看到许许多多这样身怀绝技的民间奇人,你们看——(出示图片)
最后一张图片为刘谦,由刘谦引出学生习作《快手刘》
师引:最后这一位,大家最熟悉了,他是谁?
对,他就是近景魔术师刘谦。我的一个学生看完刘谦的表演,写了一篇作文,你们看看他写得怎么样?好的话,好在哪里?不好的话,给他提提意见。
五、作业设计。(2分钟)
1.运用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写你所知道的能人或你身边最有特点的人,如最幽默、最善良、打字最快等。
建议:
(1)可以通过给人物取绰号、侧面衬托等方法,凸显人物特点。
(2)可以抓住细节描写,如动作、神态、语言等,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3) 故事情节能够一波三折最好,如果没有,也不要紧。
2.推荐阅读《俗世奇人》。
板书设计
23* 刷子李
技艺高超
特长+姓 细节描写 侧面衬托 一波三折
佩服
半信半疑 发怔发傻
失望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语文实践性很强的阅读课,在充分发挥选文作用的同时,挖掘课内外多种教学资源,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阅读实践机会,并巧妙地进行读写迁移,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书本与生活)中从读学写,提高读写能力。过去我们的阅读教学大多经历这样的几个阶段:整体感知(初读感知)——重点段研读(品味词句、指导朗读)——拓展阅读,这是一种教课文的教学流程,在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上收效甚微。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应从“理解课文”转向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从“阅读主导”转向“表达主导”。那么,我们在实践中就要努力构建从“教课文”转向“教语文”的教学流程,即:学课文——学方法——表达实践。一般来讲,讲读课文两个课时,用一个课时教课文足矣,第二个课时用来学习方法和表达实践。略读课文一个课时,用三分之一时间学习课文,三分之一时间学习方法,三分之一时间进行表达实践。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和风度。
3.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俗世奇人》,搜集相关资料,提供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等。
2.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同时阅读人物描写出色的文章,积累优美词句及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
2.解题:怎么叫刷子李呢?(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
3.简单介绍作者冯骥才及本文出处。
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读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画记生字、新词,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圈点批画。
(3)找出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方言,多读几遍,谈谈自己的理解。
2.学生独立自学。
3.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读准字音,读正确、流畅)
(2)黑板出示要求识记的词语,指名认读。
(3)交流难写字的字形如何记忆。
(4)词语理解。
(5)理解练读有特色的天津方言:“任吗甭放”“赛升天一般美”“未准”。
4.再读课文,初识“刷子李”。
引导学生提问:
(1)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2)要读懂本文,你会设计一些怎样的问题来帮助同学?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提问,作为自学要求。如:从哪些地方看出刷子李技艺高超?)
5.教师归类补充“自学要求”。
(1)“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奇”在哪儿?
(2)找出精彩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6.作业:
(1)复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结识了冯骥才笔下的一位“俗世奇人”——刷子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奇人,见识一下他的高超技艺。
二、结合词句,精读课文
1.上节课师生共同提出的自学要求:“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精彩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2.阅读课文,勾画圈点做批注,老师巡视,发现问题,点拨指导。
3.交流自学心得。
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着装奇、规矩奇、技艺奇。
4.你觉得从哪段最能看出他技艺的'奇?(6段)
(1)生精读此段,边读边找,看看哪些语句能表现他的奇?
①动作奇: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哪儿是在刷墙?是在干脏活?分明是在跳舞。)让生读,读出悠然的韵味。全班齐读感受。
②声音奇:清脆、啪啪。(这简直是在演奏)
③颜色奇:匀匀实实,透亮清爽(厚薄均匀,不稠不稀,不拖泥带水)。
(2)作者是用什么感情来写的呢?用赞叹的语气读此段。
5.刷子李不仅技艺奇,他的着装、规矩也更是奇,从哪看出来?
(1)“黑衣黑裤”“干活前,……穿上这身黑,就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2)“每刷完一面墙……再刷下一面墙。”
(3)“只要身上有白点儿,白刷不要钱。”
(4)“一天只刷一间屋子”
6.你喜欢这个人吗?为什么?
7.思考:作者还用什么方式,衬托出了刷子李的“奇”?
曹小三心理:半信半疑——佩服得五体投地——灰心失望——烟洞,令人拍案称奇。
8.学生再次阅读,积累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1)交流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2)摘抄精彩语句,尝试点评。
三、推荐阅读,课外延伸
1.教师推荐:《泥人张》《快手刘》等。
2.学生推荐课前找到的同类文章。
四、作业设计
小练笔:选择身边一个熟悉的人进行片段描写,写出他的主要特点(一个即可)。
刷子李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想象刷子李刷墙时的风采。
2、能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是怎样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的,感受独特的语言韵味。
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他的《俗世奇人》,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看了刚才的图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的,他们都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人,著名作家冯骥才在《俗世奇人》就记载了民间许许多多身怀绝技的奇人。今天我们就去认识其中的一位。
2、出示课题:刷子李
齐读、把第二个字念轻声会更好,一起读
3、从课题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姓李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技术高)
4、是的。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比如在天津,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
二、初读课文
要求: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难读的)读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随机板书:技艺高超
四、感悟文本
(一)正面描写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刚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刷子李是个粉刷技术非常高超的人,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2)出示第一自然段
(3)自由读边读边找哪些地方体现了刷子李的技艺很高超?
(4)交流:
a:如同升天一样美
感受到什么?(如同仙境)技艺高超
师: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b:干完活,绝没有白点
1、你见过粉刷吗?是怎么样的?干粉刷匠身上没有白点,难吗?
2、但刷子李粉刷时却引读2、3句
3、奇不奇?哪里奇?板书:规矩奇
刷子李简直是跟黑较上了劲,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词语来概括(黑衣无瑕)
(5)这只是个传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一起去看看刷子李是不是真的有这么高超的技艺?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哪个自然段是写刷子李刷墙时的情景?
(2)快速浏览第五自然段,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3)生汇报,师出示
匀匀实实一道白
啪啪声里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
(4)请同学们读读这几句话,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看看感受到了什么?
第一句
1、指名读
2、你感受到了什么?(抓匀匀实实透亮清爽)
3、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第二句
1、指名读从他的朗读中你关注到了哪个词语?(悠然悠然)
2、从这两个悠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随机板书:动作奇
3、我们也来做一回刷子李,悠然地刷一次墙壁生动作模仿
4、这时,你觉得刷子李成了一个什么家了?
5、把你地感受送到句子中指名读(啪要读得干脆)齐读
第三句
1、指名读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天衣无缝技术高超像美术家)随机板书:效果奇
(5)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为什么称他为刷子李了吧?
用好一个刷子李开头,齐读上面的四句话(做修改)
(6)对刷子李的高超技艺,还仅仅是传闻吗?我们已经(眼见为实)了
(7)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肯定的语气)
(二)侧面描写
1、我们刚才亲眼见证了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艺,那么他的徒弟曹小三一开始就相信了吗?(半信半疑)他是怎么做的?
快速浏览69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读读
2、出示:每一面墙刷完,也没发现。
(1)自由读
(2)体会到什么?板书:佩服
(3)居然?课文的哪个地方也写到了事情出乎曹小三的意料?
3、出示:当刷子李刷完出现一个白点
(1)齐读
(2)刚刚还是对师傅佩服的五体投地,转眼间,在曹小三的心目中,师傅的形象(轰然倒地)板书:;失落
(3)那事实真像曹小三想的那样吗?(不是,是烟洞)板书:敬佩
(4)指板书,曹小三的心理活动可谓是一波三折,如果把小三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具体,那曹小三的形象就更具体,更丰满了。
4、出示练习题,用几句话写出曹小三的心里活动(任选一题)
(1)当小三在师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时,心想:
(2)当小三在师傅裤子上发现一个黄豆大小的白点时,心想:
(3)当小三明白白点原来是师傅抽烟时烧的小洞时,心想:
5、交流
6、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这片文章主要是写刷子李粉刷技艺的高超,那文章为什么要写曹小三呢?是不是多此一举了?
7、在小三向刷子李学艺的过程中,你明白了什么?
五、推荐阅读:
冯骥才的《俗世奇人》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