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青鸟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青鸟读后感 篇1
蒂蒂和咪蒂是人见人爱的兄妹俩,这本书讲述的是兄妹俩寻找青鸟的故事,一路上他们经历了许多事情:夜宫的五道大门,恐怖的墓地之旅,难以置信的青孩子的世界,以及幸福家园的见闻。我认为最有趣的是恐怖的墓地之旅了,让我来为你讲讲吧。
蒂蒂看了看周围,发现在这片荒凉的墓地上,除了他们两个之外就没有别的人了。就在这个时候,一阵不大不小的风突然吹了过来。草丛中发出一些奇怪的声响。兄妹俩立刻感到了孤独与恐惧,于是紧紧地抱在了一起,然后蒂蒂看了看不远处教堂顶上的时钟,发现时针和分针正好重合在十二的位置,赶紧敲响了钟声十一下,还有一下就是转动钻石的时候。蒂蒂在钟声敲响第十二下的时候,同时转动了帽子上的钻石。咪蒂害怕得钻进了哥哥的怀里。而蒂蒂就算再勇敢,在这种时候也害怕得不得了,他也闭起了双眼。就在漫长的如几个世纪的'几秒钟过去之后,蒂蒂有种奇怪的感觉。因为蒂蒂这会儿并没有听到想象中的死人恐怖的嚎叫声,反而听到了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不仅如此,蒂蒂还感觉到了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感觉。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蒂蒂难以置信,于是他慢慢地睁开了双眼。眼前的一切让蒂蒂惊呆了,不过他马上就高兴地大叫起来。咪蒂听到哥哥的叫喊声并不是由于害怕而发出的,而是欢快的叫喊声时,她也睁开了双眼。兄妹俩这会儿正为眼前的一切而欢呼雀跃呢!兄妹俩手牵着手,蹦蹦跳跳地走过了墓地。但令兄妹俩失望的是,他们找遍了整个开满鲜花的墓地,看过了所有树枝上的鸟儿,依然没有发现青鸟的踪迹。
看了这个故事,我感觉蒂蒂和咪蒂是个勇敢的好孩子,他们是多么乐观向上啊,虽然他们没有发现青鸟的踪迹,但是他们依然很开心。相反的,蒂蒂和咪蒂都对找到青鸟充满了信心。我们应该向兄妹俩学习啊。
最后一段谈了自己真实的感受,但你没有发现故事背后的寓意,是什么让兄妹俩不畏艰辛地寻找青鸟呢?这个故事的主要立意是什么呢?看看其他小朋友的读后感吧!
青鸟读后感 篇2
寒假里,我读了《青鸟》,这一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莫里斯.梅特林克。其实,一开始我认为《青鸟》这本书一定不好看,只要随便看一下就可以了。结果,我一看到开头,就迫不及待地想往后看。最后,我带着好奇心看完了整本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小男孩蒂蒂和他的妹妹咪蒂,还有面包先生、水姑娘、牛奶小姐……跟着仙女和光神寻找可以为人们带来幸福的青鸟。
途中,他们经过了回忆国,见到了他们的爷爷奶奶和死去的`七个弟弟妹妹,还有那只老画眉鸟,。然后,他们还经历了夜宫的五道大门,恐怖的墓地之旅、青孩子的世界和幸福家园之旅。
因为只要找到青鸟后,那些猫、狗、水、火……都要死去,猫蒂勒脱并不想死,于是,它就在寻找青鸟的途中,一个劲儿地捣乱,不想让兄妹俩找到青鸟。而忠心的狗蒂鲁,早就发现了不对劲,于是,它为了保护主人,和猫就成了死对头。所以猫的诡计一个都没有成功。不过,猫也够坏的了,竟然想置兄妹俩于死地。要不是光神及时赶到,他们早就被这只讨厌的猫害死了。在途中,糖果先生和水姑娘恋爱了,虽然糖果先生发现自己每次和水姑娘接吻后,自己就瘦了一圈,但它还是要和水姑娘结婚,真是太执着了。
书上说:其实幸福并不是那么难得到,只要我们用一颗无私的心去关爱别人,那么在别人得到幸福的同时,你会发现自己也变得快乐起来。幸福快乐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是呀,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就拿我来说吧,我有一个同学很喜欢我的一条手链,这条手链也是我最喜欢的,虽然有点舍不得,我还是在她生日那天把手链送给了她,她收到礼物后非常高兴,看到她开心的样子,我的心里也由衷地感到快乐:原来,幸福快乐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青鸟读后感 篇3
在美妙的平安夜里有一个小木屋里住着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男孩叫迪迪今年十岁了长得很结实女孩叫麦迪才刚满六岁。
晚上一个仙女,来到他们床前对他们说:"我的女儿病得很重,需要青鸟。青鸟是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迪迪和麦迪决定帮助仙女寻找青鸟。于是他们来到仙女宫,看到很多件漂亮的衣服。忽然一道光划过光神来了,光神先带他们来到,幸福的`怀念国迪迪和麦迪见到他们死去的爷爷奶奶和弟弟妹妹,找到一只青鸟结果变成了黑鸟。又来到了恐怖的夜宫夜神,这里有四扇门。打开第四扇门里面有很多的青鸟,他们捉了好多只,结果一见到光全部死了。
他们又来到了光怪陆离的享乐宫,没有找到青鸟,看到了很多享乐派和快乐派。他们见到母爱,快乐母爱快乐就是他们的妈妈。他们又来到了充满希望的未来,王国见到很多未出世的孩子和他们未来的弟弟没有找到青鸟。然后他们又来到了午夜里的墓地,墓地里有很多死去的人,连一只鸟都没有别说青鸟了。他们又来到不平静的森林那里栽满了树,充满了小花和绿草有很多鸟,但是没有青鸟。最后,他们与仙女光神和很多伙伴告别,从梦中被妈妈叫醒。他们发现原来青鸟就是他们家的鸽子。他们把青鸟送给邻居家生病的小女孩,小女孩看到青鸟,就从床上站起来了,病也好了。从此,以后他们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地生活。
我读了这本《青鸟》之后我的感受是:幸福吉祥的青鸟在哪里它就在勇敢善良的人们身边!它会飞走还可以再找回来。
青鸟读后感 篇4
传说有一只鸟,它没有脚,只能不停的飞,唯一一次着地就是死亡。
——它叫青鸟。
这个学期我读了一本莫里斯·梅特林克的代表作《青鸟》。这本佳作充满了想象和梦幻,让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世界。书中那勾人心弦的情节将我深深地吸引住了,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本书主要写了:有一对龙凤胎兄妹在一个平安夜,他们遇到了扮成了个老太婆来找他们的仙女,仙女让他们去寻找象征着幸福的青鸟为她生病的女儿治病,兄妹两人和狗先生,面包先生,糖果先生,火先生,水姑娘,猫女士一起进入了另一个奇妙的世界,他们在各种光怪陆离,神秘莫测的地方经历了各种冒险,但是到最后却始终没有找到象征着幸福的青鸟,可谁知当两兄妹一觉醒来,发现了离他们不远的的青鸟。
梅特林克用这本书告诉我们,青鸟无处不在,幸福虽然很难发现,可它却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书中有一句让我难以忘记:大多数人终其一生,始终没有找到近在咫尺的幸福。
是啊,幸福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可又有多少人注意到了呢?大家对幸福的想法都是不同的,有人认为只要有花不尽的钱财就是幸福,有人认为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才是幸福......他们想象的幸福可能离他们很远,甚至可能他们耗尽一生也无法得到的。有多少人直到生命结束也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其实幸福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或许真的很难发现,可它确实一直在我们左右;可能它一直都藏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可你用心去感受,总会发现的。
同学们,真正的青鸟活在我们心里,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青鸟会降临到每个人的身边,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去寻找身边的青鸟吧!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一起珍惜身边的幸福吧!
青鸟读后感 篇5
幸福是什么?谁都解释不清楚,很多人都想要获得幸福,于是就苦苦去追寻幸福。其实,幸福就一直在我们身边,这是我读完《青鸟》这本书后所明白的道理。
《青鸟》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小男孩蒂蒂和他天真可爱的妹妹咪蒂一起寻找青鸟的故事。一路上,他们遇上了许多被使了魔法能够和人类一样说话的生物,一起经历了许多事情:夜宫的五道大门、恐怖的墓地之旅、难以置信的青孩子的世界,以及在幸福家园的见闻。而经历了的种种,都是为了让兄妹俩明白幸福的真正含义。
幸福无处不在,只要细心体会,你就会发现我们的生活其实被浓浓的幸福包围着。有些人认为只有整天坐在豪华的酒店里大吃大喝那才是真正的幸福,不,其实正如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所说的那样:有些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发现幸福。但它近在眼前,那即是助人为乐。可是,这种幸福尝尝被人们忽略。是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一点却要自己慢慢去领悟。需要有一双能够发现幸福的眼睛和能够感受幸福的'心灵。
早晨,妈妈在我的餐桌上放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牛奶和几片面包,关切地对我说“快吃吧,补充点营养。”我望着妈妈,心理感动万分,这就是幸福。中午,我为妈妈盛了一晚香喷喷的米饭,给了她一个微笑,妈妈的眼睛里充满了欣慰的目光,这时妈妈是幸福的,而我也很幸福!晚上,临睡前我向爸爸妈妈、还有奶奶道了声“晚安”,此时此刻,每个人的心里都装着一个小小的幸福。
幸福无处不在,只要你能够去发现他体会他,他就会每时每刻出现在你的身边,这时候,你就是幸福快乐的。只要我们都能用一颗无私的心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那么别人在得到了幸福的同时,你也拥有了快乐。幸福快乐就是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
那么,各位朋友们,你们找到属于自己的青鸟了吗?
青鸟读后感 篇6
花了大约两个半天看完了此书,感受比较复杂。
首先,很喜欢书中玛格丽特和鲁比的通信,感觉这是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如果没有其他情节的“干扰”,也许更好?不过,我不知道这些信是完全杜撰的,还是基于真实的信件?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晚安 月亮》、《逃家小兔》、《小岛》、“金色童书”系列中的“小猫的色彩世界”“狗先生”我都看过,对这位童书作家的生平、个性也有所了解,这本书中的信件和我所知道的.信息都能对得上。玛格丽特真的有这样一位密友吗?而且这位密友真的开了一家书店、而且这个书店是《晚安 月亮》的灵感源泉和诞生地吗? 在网上搜寻,尚未找到这些是否真实的线索。
其次,书中的姐妹关系很打动人,我频频想到我和二姐的关系。当然,我们并未像书中的三家姐妹一样,不来往,甚至积怨难消,但是,我们好像也从未对彼此敞开过心扉。书中一句话让人很有同感:家庭关系是最难处理的一种关系。但为什么会这样?亲人不应该最有可能彼此了解、彼此包容吗?然而,看自己、看周围的亲朋邻居,家庭成员之间似乎都只是在交往而已,很少达到心灵交融、坦诚相待。有时和毫无血缘联系的朋友倒能做到自由自在地倾述。
另外,我很欣赏和羡慕玛格丽特的状态。第一,她写童书并非为了取悦孩子,而是为了自己心中那个孩子。所以,她的书不一定是那种特别逗乐、取悦孩子的书,但一定和孩子的心灵息息相通;也许有些孩子不一定一下子就喜欢上她的书,但慢慢地、总有一天会喜欢,愿意反复阅读。这大概是很多童书作家的共性,他们是为自己、为自己心中那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写作,他们是在借助童书这种形式,思考人生、致敬童年。所以说,童书不仅适合孩子,同样适合成人,孩子和成人读到的可能不一样罢了。第二,她的生活非常随性、真实。我读的时候,有种冲动,想给远在南方的弟弟打电话,告诉他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不必受家人朋友想法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