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2025/10/1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重点难点〗

1、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2、理解孩子们的沉默为什么是可贵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同学们,如果现在有一个漂亮的蛋糕摆在你的面前,你会想什么?

二、小结,导入新课

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想你们的生日早已被父母锁定在不会忘记的记忆中,可你们是否也一样地知道父母的生日呢?你又该怎样向他们祝贺呢?文章中的同学们与你们一样,听到这个问题也沉默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完成预习要求:

⑴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写在每个自然段段首。

⑵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⑶找一找自己读不准的字音或不明白的语句,以便请同学们或老师帮助。

2、汇报学习,趣味识字:

⑴读一读课文中的生字。

⑵找出相同结构的字。

⑶找生朗读生字、词。巩固记忆。

⑷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17)

⑸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细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1、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下发生的事?

五、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父母,关心别人。

2、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2、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

3、齐读课题,质疑。

4、明确探究重点,为什么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二、自由朗读课文,感知

1、自由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同学们在课堂上情绪有什么微妙的变化?

3、过渡:孩子们地情感起伏,展现了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孩子们的真挚情感,让我们一同去品味吧!

三、深入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学习课文1~9自然段:

⑴个人朗读,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同学们此时兴奋不已?

⑵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

⑶几乎所有的孩子们都在快乐地交谈……父母祝福。

⑷你打算怎样地朗读,读出什么样的情感呢?

⑸朗读指导。

⑹过渡:多么幸福的孩子们,父母对孩子的爱,我们都感受到了。

2、学习课文10~13自然段:

⑴老师提了什么问题,使这热烈的场面一下子变得沉默无声?为什么大家都“沉默”?

⑵找出描述此时课堂后气氛的句子读一坊,体现孩子们领悟的道理。

⑶不说话不代表孩子们此时不在思考,想像一下他们在想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⑷联系平时的生活实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3、学习课文最后几个自然段:

⑴教师再次使气氛热闹用了什么方法?学生反应如何?

⑵画出表现学生兴奋不已的句子来。

⑶有感情地朗读再次热闹的部分,领悟与沉默前的热闹不一样?

4、朗读15~17自然段:

⑴老师的教诲使孩子们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⑵谈谈“我”为什么认为“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

四、总结全文,升华中心

沉默中使得孩子们领悟出最为可贵的东西:不能只会接受爱,享受妈妈、爸爸给我们的爱,更应该懂得关心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给他们带来快乐。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篇2

(经典)《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2、过程与方法: 抓重点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感受其情感;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像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

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歌曲《感恩的心》。

2、简单的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爱,引发爱。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体会爱。

三、研读课文,感受爱。

1、结合插图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这一幅插图的?

(2)什么原因使同学们在沉默之前这样兴奋,这样快乐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1—9自然段吧。

(3)从哪儿看出同学们当时特别兴奋、快乐呢?划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过渡:多么幸福啊,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孩子们都感受到了。让我们一边感受着父母对我们的爱,一边分角色朗读,可以边读边做动作,把你的心情、你的感受写在脸上。

(4)师生分角色朗读。

(5)联系学生实际,引起共鸣。

2、学习课文10—13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这一幅插图的?

(2)默读10—13自然段。思考同学们为什么变得沉默了?

(3)此时课堂上的气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4)重点体会句子:

教室里寂然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

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指名发言。

(5)指导朗读,读出孩子们当时的惭愧与不安。

(6)重点体会句子: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a.先自己读读句子。

b.再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试着给这句话填填空:

他们已经意识到的是( ),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是( )。

c.同桌同学说一说。

四、阅读感悟,回报爱。

过渡: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悄悄地瞥了一下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我的语气缓和下来,轻轻地问:“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这时,沉默之后的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了,只是与沉默之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1、学习第14、15自然段

指导朗读:读出孩子们明白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的时候,那种如释重负的语气,以及积极、主动的想办法时,那欢快、欣喜的心情。

2、学习第16、17自然段

(1)引导学生朗读家长称赞孩子们的话重点体会。

(2)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

教师总结:这一分钟的沉默,使孩子们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反思,他们懂得了用自己的行动为他人带来快乐;这一分钟的沉默,使爸爸妈妈感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来自儿女的关爱;这一分钟的沉默,使孩子们长大了,老师感到无比欣慰,同时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正是沉默的可贵之处。

五、拓展延伸,畅谈爱。

就像课文中说的“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六、板书设计:

可贵的沉默

沉默

兴奋 自责 高兴

感受 父母的爱 回报

七、《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

《可贵的沉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阅读课文。本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

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从沉默中使得孩子们领悟出最为可贵的东西:不能只会接受爱,享受爸爸妈妈给我们的爱,更应该懂得关心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他们带来快乐。

但是上完课时我感觉到同学们把这种沉默只停留在“给父母过生日上”。如果能引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平时对父母的表现不只是停留在为父母过生日这一件事上,同学们联系实际说到:父母每天为我们准备早饭,我们却总嫌饭菜不可口;父母每天送我们上学,我们却从不说“谢谢”等这些生活小时。让学生主动体验父母为我们的付出,反省自己对父母的忽略,可能这样课堂中的沉默就会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了。

在经过指导老师的指点后,在第二次教学过程中,我在引导学生感悟了文本后,对学生进行了拓展,即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懂得向父母表达爱还有很多方式。

我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疏漏和细节上的失误。没有引导学生在读中去体会孩子的变化,在难点上没去突破。这节课中学生感悟沉默,要先让学生透过文本看清自己,只有这样才达到感悟的真正目的。我在教学时讲的太多,而让学生读的太少,没有真正做到以读代讲。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教育学生要关心自己的父母。

【教学重点】体会孩子们情绪的变化,学习关心别人。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器材,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模拟情节、导入课文

1、模拟课文情节:

⑴“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⑵“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了呢?”

⑶“‘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⑷“你们中间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

2、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刚才模拟了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可贵的沉默》

那么,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呢?是在什么情况沉默的?

二、初读课文

1、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读通课文。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

2、学习本课生字。(略)

3、指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四、再读,交流

再读课文,勾画出你喜欢的语句,交流一下,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内容

1、图上画的是哪个场景?

2、从书中找出有关描写他们这时表现的语句,小声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出什么来了?

⑴自由小声地读一读。

⑵体会、感悟。

⑶指导朗读。

二、出示第二幅图,体会“可贵的沉默”的意思

1、这幅图和第一幅图有什么变化?

2、默读课文这部分,从中找找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了?

3、这时,他们的表现又有什么变化?从文中画下来。

⑴小声读一读。

⑵你又有什么体会?

⑶想象这时他们的心里会想什么呢?

⑷假如是你,你知道吗?

4、学到这儿,你想想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如果没有这沉默,旧不会引起大家的思考,不懂得去珍重别人对自己的.爱;有了这沉默,同学们才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关心爸爸妈妈,所以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三、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他们的爱。)

【板书】

17、可贵的沉默

父母──孩子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谈收获,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让学生懂得关爱父母,关心别人。

2、四人小组交流,互相分享回报父母之爱的方式。

3、制作感恩卡,让感恩之心化作行动。

教学重点:

通过分享、交流,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爱父母,回报父母之爱。

教学难点:

让感恩之心化作行动。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感恩卡

教学过程:

拓展延伸环节:

1、同学们,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回顾文意,再次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悟出关爱父母很重要)

2、你打算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呢?四人小组交流一下吧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交流,如何去回报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如何把爱的思想以行动形式展示出来)

3、回报父母的爱,只是在特别的日子里吗?还可以怎样回报?

(启发学生爱父母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

4 、老师送给大家一个感恩卡。请大家在上面写写你准备怎样回报父母的爱?

(以文字方式记录想法,使感恩之心可以化作永恒的印记,并提醒自己把想法付诸以行动)

5、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感恩卡

让几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感恩卡,分享感恩的快乐

6、 总结:同学们,孝顺父母,关爱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有黄香暖席,老莱娱亲,今天你们也要用你们的方式来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孩子们这个卡可不要丢了,回家后把它放好,让他提醒你懂得感恩,每年有两个日子很重要。希望这节课也给你们带来成长,给你们的父母带去幸福与快乐。

《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故事:所有的家长都知道自己孩子的生日,并向他们祝贺。而孩子呢,只有几个知道父母的生日,而没有一个向父母祝贺。通过这么一问,孩子沉默了,经过点拨,他们愿意通过不被父母察觉的'方式知道父母的爱。这一转变,是在课堂上,这堂课由兴奋到沉默,又由沉默变得热闹。正是这一沉默,开启了孩子爱父母的心灵之窗,因而叫可贵的沉默。

教学目标:

1、认读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有意识的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为什么是可贵的沉默。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些什么?

引导说出须探讨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为什么又是可贵的沉默?

二、学生自学

1、要求:一遍读一边想本课的事发生在那里,是一件什么事,同时在难懂的地方画“?”。

2、自读课文,完成以上两个问题。

三、检查读书情况

1、朗读,每人一段。纠正错误。

2、读划得词,解决词语难题。

3、总结事件:课堂上,老师问--------孩子---------不久,家长会-------,我明白------

四、再读课文

争取能叙述故事。

五、作业

查字典,整理词语意思。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1、读热闹场面(1—9)

你体会到了什么?看图想象热闹场面。

2、读(10--16)段,思考:孩子是在什么情况下沉默的?

看图,体会为什么沉默。

你有何想法?

3、读17、18段,齐读

回答:你明白为什么是可贵的沉默吗?

二、谈体会

学了这课,你有何感想?

三、作业

写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