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幼儿园教案

2025/10/1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幼儿园教案(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模仿小狗的动作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3、学会模仿小狗蹲、吃骨头、摇尾巴等典型动作。

活动重点:熟悉歌曲内容,能够大胆地进行歌唱表演。

活动难点:根据歌曲内容有节奏地进行动作模仿。

活动准备:

1.有关小狗的谜语;与幼儿人数相同的小狗头饰。

2.室内张贴各种小狗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请幼儿听音乐进教室。《小动物走路》(2分钟)

(二)展开:

1.发声练习:(1分钟)

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么叫?汪汪汪 汪汪汪 汪汪汪汪汪。

2.提问:小狗最爱吃什么?怎样吃?请幼儿模仿小狗吃肉骨头的样子。(2分钟)

指导语:你还会模仿小狗的哪些动作?请你来做一做。

3.小游戏《我来说,你来做》。(熟悉歌词内容)(1分钟)

4.教师示范表演歌曲《小花狗》,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3分钟)

第一段歌词:

(1)小节:两手五指并拢放在头的两侧当耳朵,同时上下摆动手指两次。

(2)小节:两臂胸前屈肘,两手交叉搭臂,两腿半蹲。

(3)小节:身体直立,两手大拇指与食指搭成圆圈放在眼前。

(4)小节:两手握拳放在嘴边作吃骨头状,身体稍向左右转动。

第二段歌词:

(1)小节:两手五指并拢放在头的'两侧当耳朵,同时上下摆动手指两次。

(2)小节:两手握拳放在嘴边作吃骨头状,身体稍向左右转动。

(3)小节:身体前倾,双手叉腰,双腿屈膝,两膝并拢,左右扭屁股。

(4)小节:两脚并拢,身体直立,双手叉腰,点头两次。

5.幼儿完整学唱歌曲,熟悉之后,学做动作。(1分钟)

6.播放音乐,师生头戴小狗头饰围成圆圈进行表演,体验集体表演的快乐心情。(4分钟)

(三)结束:(1分钟)

教师评价,表扬大胆表演的幼儿,鼓励胆小的幼儿,教育幼儿关爱小动物。

幼儿园教案 篇2

游戏目的:

1、用搓、压、等动作制作纽扣。

2、灵活运用各种材料。

游戏准备:橡皮泥、模具、火材棒、贴在黑板上或墙上的'衣服样等

游戏过程:

1、教师出示黑板上的衣服样,启发幼儿制作纽扣。

2、请幼儿说一说纽扣的特征。

3、老师向幼儿师范纽扣的制作方法

4、幼儿动手操作

可以用模具压,用火材棒做纽扣的洞眼。

5、把纽扣粘在衣服样上

6、欣赏作品。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遇到突发事件时,幼儿能及时快捷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2.幼儿熟悉安全撤离路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电视报道中有关紧急撤离的事例或图片。

2.班级紧急撤离图。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观看录像或图片,让幼儿感知遇到突发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煤气泄漏;火灾等)。

1、提问:“如果遇到突发事情时怎么办?”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

2、知道遇到突发事件不要慌,有秩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二、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

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幼儿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三、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几层楼梯、弯道情况等),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走到达安全地带最快?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指挥等。

四、熟悉警报录音,组织幼儿“实战演习”。听到警报声音时,在老师的带领下,按图标路径迅速撤离到户外安全地带。如幼儿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幼儿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幼儿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活动延伸:

1、将幼儿撤离时的正确方法,用照片或绘画图片的方式呈现在墙饰上。

2、向家长介绍活动情况、目的,请家长带幼儿熟悉小区居住环境,寻找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安全位置。

3、教师或家长带领幼儿了解生活环境(幼儿园、公共场所)中都有安全通道及出口,认识紧急出口标志。

幼儿园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新年快要到了,孩子们沉浸在迎新年的欢乐气氛中,我们小班的孩子也是如此,他们放了焰火,认识品尝了过年时缺少不了的糖果,不免对过了年要长大一岁有了他们自己的疑问和想法,搞不清什么叫“长大”?人为什么要长大,为此非常有必要和孩子们来共同探讨有关“人长大”的事情。

幼儿在关注周围生活环境的同时,也非常渴望探究自己的生长过程。。对幼儿来说,自己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是怎么慢慢长大的是他们心中最想了解的一个迷。教师通过“认照片”、“看录象”、“试小时候的服装”等感性操作活动,来帮助幼儿从多方面的比较中了解和感受自己在身体、能力上的成长,体验长大的'快乐。

又希望通过新年的主题,让幼儿体验到“过年了,大家长大一岁了“,从情感上感到自豪与自信,进而唤起他们懂得既然长大一岁了就要更加懂事、更加能干的道理。

内容:语常活动:我长大

要求:1 幼儿通过认照片、看录象、试衣服等活动,感受到自己的长大。

2 愿意较大声、大胆地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想法。

3 初步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自己的长大,增强观察能力。

准备:1 幼儿小时侯的照片、录象。

2 各类婴儿衣物等。

活动重点:幼儿通过操作比较感受到自己的长大。

活动难点:激发幼儿为自己的长大感到自信和自豪的情感。

活动设计:

(一)情境感知:

1 教师创设情景:在桌上分散放一些孩子小侯的照片。

请你找找哪张是你自己的?去认认还有照片上的朋友会是班中的谁呢?

2出示个别幼儿的照片让大家认一认:这是谁呢?,怎么和现在长的不一样呢

3小结:我们长大了,所以和现在不一样。

(二)操作比较:

1过渡:小朋友都带来了小时侯穿的衣服,去试一试现在还穿得下吗? (幼儿试穿小时侯的衣物,感觉身体上的长大。)

3 幼儿根据自己的操作讲述自己的发现。(个别幼儿试穿、讲述。)

4 小结:我们的头、身体、手、脚等各个地方都长大了,说明我们真的长大了。

(三)观察发现:

1 幼儿看录象一:小时侯的宝宝。

提问:宝宝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妈妈帮忙?

2 幼儿看录象二:上幼儿园的宝宝。

比较:这两个宝宝有什么不一样呢?

3 小结:第一个宝宝什么事情都要妈妈做。第二个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 引导讨论:

(1) 你们和两个宝宝相比有什么两样?你学会了什么新的本领。

(2) 你们跟爸爸、妈妈、老师比呢?

5 小结:小时侯都要爸爸妈妈帮忙,孩子长大会自己做各种事情,希望你们长大后学会更多的本领,比老师的本领更大。

幼儿园教案 篇5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收集”的含义,感受收集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2、寻找画面中事物间的联系,并能根据事物的特点进行合理联想。

二、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大图书一本

相关的媒体课件(关于秋天的收集)

字卡:收集

三、活动流程

(一)导入——聊聊我们的收集

1、出示字卡“收集”

师:收集就是将一些东西收到一块儿,保存起来。

——想一想,有哪些东西你特别喜欢,也想要收集的呢?

小结:看来我们每个人想要收集的东西都不一样。不过,想到收集,总会让我们感到快乐。

过渡 对了,今天我还带来了一本关于收集的书呢,在这本书里介绍了很多朋友收集各类宝贝的有趣事,想看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吧

(二)阅读——看看身边的收集

1、阅读封面

——你看到封面上有什么?

过渡:这么多可爱的宝贝被一双大手小心翼翼地捧着,这就是收集,一件非常快乐的事。那么在这本书里究竟讲了哪些朋友收集的事呢,这些朋友又会收集什么宝贝呢,让我们一同打开书看看

2、阅读大图书(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思,寻找画面中事物间的联系)

(教师配乐朗读故事前半段)

——看到这儿,你们知道,周围有谁在忙着收集呢?(用表来呈现画面中事物间的联系)

——他们收集的东西一样吗,你记得他们都收集了些什么呢?(用表格来体现事物间的联系)

——猜猜,为什么他们要收集这些东西呢?(重点解决清洁工伯伯的`问题)

小结:收集有时候能让自己变得美丽,变得快乐,收集有时候也能让周围人感受

2、阅读小图书(迁移阅读经验,并能根据画面中事物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联想)

——乌鸦喜欢收集的东西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猜猜除了书里的这些,还有哪些亮闪闪的东西会是乌鸦喜欢收集的呢

——仔细看看这幅画,你知道大海收集的宝贝有哪些吗?

——你觉得春天会收集哪些宝贝呢?男孩女孩大比拼,看看哪一组想出的多

小结:收集的宝贝多还是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颗会发现会爱的心灵,当你拥有很多属于自己的爱时,你会变得更加幸福和快乐。

(三)移情——萌发收集的兴趣

即将离开幼儿园,想想你心里收集了哪些关于幼儿园的美好回忆呢,下回让我们来比比,谁心里收集的美好故事最多。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中的强弱关系。

2、尝试够用多种方式表现出乐曲中的强和弱。

3、感受快乐的情绪。

活动准备:

1.认识鼓。

2.小军鼓5个、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大胆猜想,认识礼物

1、神秘礼物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你们猜一猜这块红布盖着的是什么?谁想过来摸一摸?

2、揭开谜底

请一个小朋友揭开红布,展示鼓,告诉幼儿:这是鼓。

二、尝试敲鼓,感受声音

1、感受鼓声

请个别幼儿来前面试着敲一敲,感受鼓的声音。

2、敲出大声

比比谁能敲的更大声,并提问:“你是怎样敲出大鼓的声音的?”

师边总结边出示大鼓图片:用力敲,就能敲出大鼓的声音。

3、敲出小声

出示小鼓图片,问:“谁能敲出小鼓的声音?”幼儿尝试敲出小鼓的声音。

师总结:轻轻敲,就能敲出小鼓的声音。

三、师幼游戏,猜猜声音

师:咱们一起来玩一个猜猜游戏好吗?猜猜看我做的动作是在敲大鼓还是在敲小鼓?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幼儿猜猜看,并请个别幼儿及全体幼儿一起来模仿敲大鼓和敲小鼓的动作。

师总结:用力敲就能敲出大鼓的声音,轻轻敲就能敲出小鼓的声音,

四、欣赏歌曲,模拟声音

请大家一起欣赏教师演唱《大鼓小鼓》的歌曲,感受歌曲中的强弱。

1、欣赏表演

教师根据图谱表演《大鼓小鼓》,幼儿变看图谱边安静倾听。

2、再次感受

教师再次表演将歌曲的.强弱关系体现得更明显一些,让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够感受出来。

3、语言表达

师:“我再表演一遍,请小朋友们注意听一听,说说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你来试着唱一唱大鼓的声音和小鼓的声音?”

五、师幼合作,表现声音

1、师幼合作

请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合作表演,教师唱前半段歌词,幼儿接后半段强弱明显的鼓声。如:教师:大鼓大鼓,幼儿:咚咚;教师:小鼓小鼓,幼儿:通通通……

2、家幼合作

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合作表演,家长唱前半句,幼儿表现鼓声,也可互换。

3、全班表演

全班一起表现歌曲,要明显的展现强弱。

六、创编动作,替代声音

教师启发幼儿利用各种方式模拟歌曲中的强弱,比如拍手、敲打桌子、跺脚等,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歌曲中的大鼓和小鼓,并注意启发幼儿在选择表现方式的时候注意声音的强弱。教师鼓励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表现方式。

七、集体表演,对比声音

把家长和幼儿分组,分成演唱组、演奏组、肢体动作表演组,一起合奏,达到活动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