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牛比赛》教学反思
爱习作提供的《骑牛比赛》教学反思(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骑牛比赛》教学反思 篇1
今天上午上了一堂校内公开课,我所执教的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的《骑牛比赛》一课,主要是体会骑手的技艺高超,理解骑手说的话,并懂得“只有刻苦练习,才能获得高超本领”的'道理。
本课所描述的情境与孩子生活相去甚远,里面的“兴致勃勃、技艺高超、野性大发”等词,在绝大多数一年级孩子的脑海中还是空白,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视频、图片并结合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去说去体会,但是一节课下来,虽然我已是满头是汗但孩子仍然是平静的湖水。
课后静下心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完全是按照我的步骤去上课,而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所以学生一直很被动,机械的回答着我的每一个问题,直至疲倦。另外,对于学生的指导朗读方面缺乏层次和方式,语文最重要的是“读中感悟,感悟中读”,因为是在赶教案,所以在有感情朗读方面只是蜻蜓点水,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语言文字的生动所蕴涵的意义。比如,学生在理解了公牛的“疯狂”、“野性大发”后,我没有及时的进行知道朗读,而是进行下一个环节教学,所以学生在看似表面理解的基础上仍然是一片空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应该把重点放在运用何种教学手段,而是去钻研课本及每一个生字词,探寻有效的朗读方法并把课堂还给学生。
《骑牛比赛》教学反思 篇2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骑牛比赛》一课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技术高超的骑手在骑牛比赛中的精彩表演给予人们的启示——高超的技术是靠长期刻苦锻炼得来的。课文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很是遥远,对于课文中描写的镜头学生是陌生的。如何让学生来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呢?在自己读完了课文后,我得出了结论,课文就是理解的好答案。
课文第一句也即第一段“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特别”呢。我先是和学生一起找了几个它的近义词“非常”“十分”,可以说此时学生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词面上。我赶紧让学生去读第二段“边读边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特别爱看骑牛比赛’。”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赛场周围挤满了人”可以看出。那么多的人来看比赛就可以看出他们是特别爱看骑牛比赛。“说的多好,理由充足,相信其他小朋友也能找得到。”果然小手举起来了:我从“大家在兴致勃勃地观看比赛”看出来的。我乘机引导“这里有一个词最能体现人们特别爱看骑牛比赛了了,是哪个?”“兴致勃勃”大家一下就找对了。有了这一句的帮忙,学生对课文第一句话的理解就更丰满了。课文中“野性大发”这个词可以说学生是第一次读到,我先让学生把词语放到句子中读,从这个词可以看出“公牛怎么样”?有的说“公牛很凶猛。”有的说“公牛很厉害。”有的.说“公牛很疯狂。”有了这些自己的感悟,学生读好这个词已经不难了。当读到“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时,我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我们读到的哪个词就是说这个意思。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野性大发”。教会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词组来解释或理解另一个词,就是在教学生如何去采用适当的方法学词、学句。
让学生从朴素的阅读学习中收获一点学习的方法,久而久之,积少成多,那么涓涓细流必定汇成大海。
《骑牛比赛》教学反思 篇3
效果说明:
一、学会朗读。第一课时,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层层展开朗读训练。学生读准了字词,特别是对几个后鼻音的字特别关注,对两个长句在朗读时也做到了合适的停顿。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课文达到了熟读的效果,同时也为第二课时的感悟读打下良好基础。这一次的朗读训练不但帮助学生树立了攻克“阅读障碍”的信心,而且也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可以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亲近文本。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放了一段骑牛比赛的视频,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直观画面,使学生感受到了公牛的疯狂撒野、骑手的技术高超、观众的兴高采烈。学生的情绪调动了起来,感受也更加的鲜明。在此基础上,学生朗读课文更加起劲了,并能深深地融入语言文字,对字词句的理解有着自己的个性体会。
三、多方位体验。教学中,学生对观众的热情高涨、骑手的技艺高超、公牛的野性大发都有了鲜明的体会,但遗憾的是这些体会都是独立的,尤其是对观众和公牛两方面也能衬托出骑手的技艺高超这一点不能很好的理解。
特色简析: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本教学设计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围绕以下两点进行思索:
一、多媒体的运用补充了学生经验的空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故事发生在南美洲,骑牛比赛更是不常见,地域的距离和文化背景的距离,让学生很难想象出公牛如何的野性大发,骑士是如何的危险和勇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放了一段骑牛比赛的视频,把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直观画面,使学生感受到了公牛的疯狂撒野、骑手的技术高超、观众的兴高采烈。
二、反复朗读,品味语言。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见,明理的基础可以建立在多读上。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疏通课文字、词、长句障碍,从而达到熟读的效果。第二课时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朗读(轻声朗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赛读、齐读)和抓住重点字词来理解文章,并且把字词的理解放在语境中,学生更易接受,如“技艺高超”、“野性大发”等。
《骑牛比赛》教学反思 篇4
《骑牛比赛》这篇课文比较短,结构凝练,意义深刻。作者在第二自然段中运用了“野性大发、只……就……、尽管……还……、疯狂地上下蹦跳、牢牢”等许多词句突出了骑手的技艺高超。因此,抓住这些词句,帮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感受比赛的精彩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骑手的话虽然简单、平淡、但发自肺腑,意味深长。领悟骑手的.话意是教学的难点。
在整个第二课时中,我在三处地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一是课文的第一小节介绍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我让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并让学生思考:“你从哪句话知道南美洲人特别爱看骑牛比赛?”学生很快找到“赛场周围挤满了人,大家在兴致勃勃地观看比赛。”我又追问“你从哪个词中感受到南美洲人特别看骑牛比赛?”学生又准确地找出是“挤满了人”和“兴致勃勃”。接着我让学生把这两句话读一读,学生很自然的在朗读时重读了这几个关键词。朗读效果较好。二是理解骑手的技艺高超。先让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然后让学生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主要是“好几个骑手骑在野性大发的公牛背上,只两三秒钟就摔了下来。只有一个骑手技艺高超,尽管公牛疯狂地上下蹦跳,他还是牢牢地骑在牛背上。”这两句话,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不过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些影像资料,学生对一些词的理解并不到位,如“野性大发”、“疯狂地上下蹦跳”。导致学生对“技艺高超”的理解也不是很到位。三是骑手最后说的话“我曾经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我让学生谈谈“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的回答并没有我预设的那么理想,学生只是回答说“我知道骑手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我引导学生说“为什么他会从牛背上摔下来上千次呢?”学生不作答。我又追问“如果他坐在家里还会从牛背上摔下来吗?说明他平时一直在干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才说出骑手平时在家里经常练习骑牛。接着我总结“做任何事,只有经过刻苦练习,才能取得成功。”从这个片段中看出我班学生的表达能力还不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步培养。
《骑牛比赛》教学反思 篇5
这篇课文是讲一位技术高超的骑手在骑牛比赛中的精彩表演给予人们的.启示:高超的技术是靠长期刻苦训练得来的。
这篇课文不好上,主要是因为:1。骑牛比赛学生比较少见;2。有很多难理解的词,例:特别、热烈、兴致勃勃、野性大发、技艺高超、尽管等;3。长句较多,学生读起来把握不好停顿的位置。正因为这样,教学时对课文做过多地分析和讲解,只有从学生出发,真正为他们着想,这样才可以获得课堂的成功。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去体会、去感受,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我还抓住关键词语,加深理解领会文本内容 。
整节课,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真正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在读中升华认识、升华情感,与课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骑牛比赛》教学反思 篇6
周老师是位爱思考的老师,《骑牛比赛》一课中,教者大胆运用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想象。再加上周老师适当的.引导、启发、点拨,学生在想象骑手的“技艺高超”、场面的热闹等地方效果出奇地好。
如:为了让学生领会“技艺高超”,周老师让学生换位体验“如果你是这野蛮的公牛,有人想骑在你的背上,你会怎样?”
学生兴致勃勃地表演后,周老师再问:“一个骑手牢牢骑在牛背上,‘牢牢’是怎样的样子?”学生有说长时间骑着,有学生说像胶水粘着,还有学生说像蚊子叮在人身上一样掉不下来。经过讨论学生明白:这就是骑手技艺高超的地方。教者没有就此罢手,又问:“还有哪里说明骑手技艺高超的地方?”学生惊讶,“还有啊?”学生遇到困难了,老师适当点拨:“记忆高超,超过谁呀?”这一问,引导学生对比发现其他选手两三秒钟就摔下来,这位骑手牢牢骑在牛背上的确技艺高超。
当然,教者研究的是“有效思维在教学中的运用”,所以课堂上老师不断引导、启发学生想象思考,忽视了低年级段阅读教学“识、写、读、背”目标的完成。如何做到两者的和谐统一,周老师还得不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