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百科 > 心得 > 正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2025/10/16心得

爱习作提供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篇1

如果人终将会死,那么在这世上短短的几十年,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也许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答案。

书里的主人公的答案是追求极致的精神艺术的表达。他抛妻弃子,放弃了原本美满的家庭,体面的工作,独自来到巴黎追寻精神的涅槃,他在巴黎穷困潦倒,靠救济度日,他勾引朋友的老婆,害她自杀却毫无感觉,他对亲人朋友冷漠至极,却对艺术的追求热情如火。他一生极致追求的生活的意义最终在一座小岛上实现。

我想对于他来说,可以说一句:此生无憾。

我崇拜这一种精神性,对于物质条件完全不在乎,只要活着就行,只要还能画画就行,人的乐趣极致就是创作的过程,全身心的投入而得到的愉悦感,当作品完成之后意义就不在了,哪怕对世间来说是最伟大的作品,斯特里克兰最后创作了一副旷世之作却让他老婆将其烧毁大约也是自己最终得到了满足。可是我做不到,现实生活中誰又能真正舍弃呢,自己的家庭,责任的枷锁,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在大家沉醉于那副画气势磅礴的伟大之中时,一句要不要喝点酒,就让杰作的魅力瞬间破碎。

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普通人,我们的肩上扛着责任,我们每天奔波忙碌,为了可以活下去而努力,我们放不下父母,儿女,放不下重担,我们做不到像斯特里克兰一样的洒脱,用自己完整的生命去探索生活的'意义。那么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是一种专注的精神吧。

我想对于他来说,可以说一句:此生无憾。

我崇拜这一种精神性,对于物质条件完全不在乎,只要活着就行,只要还能画画就行,人的乐趣极致就是创作的过程,全身心的投入而得到的愉悦感,当作品完成之后意义就不在了,哪怕对世间来说是最伟大的作品,斯特里克兰最后创作了一副旷世之作却让他老婆将其烧毁大约也是自己最终得到了满足。可是我做不到,现实生活中誰又能真正舍弃呢,自己的家庭,责任的枷锁,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在大家沉醉于那副画气势磅礴的伟大之中时,一句要不要喝点酒,就让杰作的魅力瞬间破碎我们每一个人都只是普通人,我们的肩上扛着责任,我们每天奔波忙碌,为了可以活下去而努力,我们放不下父母,儿女,放不下重担,我们做不到像斯特里克兰一样的洒脱,用自己完整的生命去探索生活的意义。那么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呢?我想是一种专注的精神吧。

作为一个普通人,在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精神震撼,醍醐灌顶的感觉,细想之下又觉得无法企及。在我们纷扰纷乱的生活里,有太多的责任需要去扛,令我们无法喘息,但是当我们在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应当学习斯特里克兰的精神,全身心的去投入创作的过程。我想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我们全神贯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里的时候,时间过的极快,内心极其的充实,有一种满足感,即使没有完成什么这一种状态都令人愉悦。所谓的快乐不过如此吧。就像毛姆说的那样,作家应该从写作的乐趣中,从郁积在他心头的思想的发泄中取得写作的酬报;对于作品成功或失败,受到称誉或诋毁,都应该淡然处之。

希望大家都可以专注与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获得自己的乐趣,不要过多的在乎他人的眼光,找准一个方向就向前冲吧,当你竭尽全力的时候,你想要的都会有。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篇2

读这本书是因一位绘画老师的介绍,也是因这本书的名字看起来很有趣,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主人公恩特里克兰德是个在伦敦做事的证券经纪人,他有一个富裕与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喜爱虚荣,两个孩子健康快乐。按理说,他应该满足于这种人世的快乐才对,尽管这种生活未免太过平淡。但是,就在他们婚后的第17个年头,他突然离家出去去了巴黎,抛弃了令外人羡慕的事业与生活。就在人们以为他的出走是因为有外遇的原因时,人们发现的事实是:他原来只是为了画画。这时的恩特里克兰德没有任何的绘画基础,也没有任何人教过他这些,他也不打算向任何人学习什么。在外人看来,他简直疯了,他开始变得生活窘迫,几次险些因饥饿与疾病而死。他画的画也完全不像个样子,总是在原有的事物上进行破坏,除了有个蹩脚的画家把他当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会买他的画,事实上他也从不轻易卖画。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拒绝了爱情与家庭,拒绝物质与欲望,一心追求个人精神的自由与艺术上的美,孤独地生活在他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艰难地跋涉着。他不需要钱,但有时金钱会束缚他,他不停地流浪,最后来到了塔西提岛上与土著人生活在了一起。这时的他看起来似乎很知足,他有了一个土著人作妻子,他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地方,他每天都在那里作画。在他因麻风病病逝的前一年,他成了瞎子,但却在他的住所的地方画的壁画前整整面壁坐了一年,直到死去。他的妻子依照他的遗言焚毁了这一切,甚至没有留下一根木头。

这本书看着可能会让人觉得纠结,与以前看到的东西完全不同,习惯于用自己是常人的标准去衡量那些有个性的人,觉得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与自身梦想的追求有些傻,但那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本就不能用任何物质来衡量。我们并不必非要去理解那些为了梦想而放弃一切,甚至生命的人,但至少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们,必竟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力。

作者始终对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人事抱有了解的欲望,并千方百计地接近他们,研究他们,最终有所体悟。

主人公在已不年轻的时候,放弃了体面的工作与温馨舒适的家庭生活,踏上艰辛的学画作画之路。

从此衣冠楚楚的证券经纪人开始流浪,而当现在的生活越背离原来安逸的生活环境他离自己的理想就越近,灵感也不断涌现,当他彻底抛弃自己的肉身的时候,他精神中最具有艺术气质的一面终于通过他留在塔希提小岛上的画凸现出来。主人公在塔希提岛上贫病交加悲惨死去的一幕令人震惊,这与其留下的惊世名作被毁一样让人惋惜却又无耐。主人公的行为真的是让人不知道该怎样评价,从来没想到有人会为了自己的理想进而做到这种程度,不管对谁来说应该都是不容易的,但他做到了。

艺术家贫病交加的死去的故事很多,这本书的作都通过主人公的悲剧探讨了该如何对待天才、个性这个严肃的话题,在常人眼中,天才,艺术家总是特立独行、行为怪异,让人们觉得不管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无法达成共识,进而难以让人接近。但正是因为有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世界才会如此多彩有趣。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篇3

作者是威廉·萨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1874 -1965),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被誉为“故事圣手”。生于巴黎,十岁前父母双亡,由叔叔接回英国抚养,因身材矮小,说话结巴,总被同龄人欺凌,性格孤僻敏感。18岁在伦敦学医,后弃医从文。23岁时发表首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

一个十岁就失去父母的孤儿,一个身材矮小得总被同学欺凌的结巴,一个从童年起就轻度抑郁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会有什么样的生活?

如果是毛姆,他会过上一种灿烂的生活。

他做过助产士,做过间谍,做过演员,做过救护车司机;他做过丈夫,做过情人,拒绝过女人的求婚,他的求婚也被另一个女人拒绝,他的后半生住在一座仙境般的别墅里。这座名叫毛雷斯克的别墅是世上最伟大的传奇,因为这座别墅里的人加起来就是一部欧美文学史。

他在大地上度过了整整91岁,享受着一个伟大的作家所能得到的一切舒适与自由。他以漫长的一生证明他的偶像王尔德的一句话是对的:爱自己,是一生浪漫的开始。

跟王尔德一样,他爱女人更爱男人,跟王尔德不一样,他没有身败名裂,而是巧妙地度过了完美的一生,这不是天才的幸运与不幸,而是天真与智慧的'分野。

除了王尔德,他算得上是全英国最大的毒舌了,他的毒舌让丘吉尔惊恐不已,丘吉尔央求他:“我们俩订个约吧,如果你答应不取笑我,我也保证不取笑你。”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银行家查尔斯,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突然抛妻别子,弃家出走。他深知: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在异国他乡,他贫病交加,对梦想却愈发坚定执着。他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

在经历种种离奇遭遇后,他来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岛,同当地一位姑娘结婚生子,成功创作出一系列惊世杰作。就在此时,他被绝症和双目失明击倒,临死之前,他做出了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

人世漫长得转瞬即逝,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查尔斯就是那个终其一生在追逐星辰的人。

《月亮与六便士》描写了诸多的人物,一边是为理想而倾其所有、孜孜不倦的斯特里克兰、亚伯拉罕医生、布吕诺船长,一边是爱慕虚荣的斯特里克兰夫人、库特拉斯夫人、卡迈克尔医生,还有热心诚实的斯特洛夫、背叛爱情的布兰奇、贪图小利却义薄云天的尼克尔斯船长、乐善好施的蒂阿瑞、能说会道的库特拉斯、淳朴善良的阿塔……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写,夹叙夹议,娓娓道来,对自我也有很多反省,对人生感悟良多。如此纷繁的故事,全凭“我”来穿针引线,可以说“我”是这部小说的又一主角。

从《月亮与六便士》中可以看出,“我”对斯特里克兰这一人物并不十分熟悉,对于他的过去一知半解,他为什么要画画也不很清楚,至于他去世前在塔希提岛上的多年生活,更是道听途说。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篇4

假如你某天在书里看到这样一个人:在银行工作,长得一般,业务凑合,有一个比较美满的家庭,勤勤恳恳,不愿多说话,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吸引人的人,这时作者又写他到了巴黎,正从头开始学画,立志成为一名画家时,按照小说惯有的套路,那么他应该无师自通,很快便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画家,并最终会与一位有钱人的漂亮女儿有情人终成眷属。

但,就在毛姆笔下有这样一个人,他叫查尔斯,再留下一张内容为“晚餐准备好了”的纸条之后,他离开了陪伴自己十七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孤身一人去了巴黎。那一年他四十岁,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身上只有一百块钱。

其实书名:月亮与六便士,已说明了这一切,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赚取的微薄薪金,有多少人只是胆怯的看一眼月亮,就又继续低头追逐那赖以生存的六便士,但查尔斯做到了,如愿以偿的追逐他的月亮,换句话说,他的噩运,五年之后,他在巴黎贫病相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几乎一命呜呼,之后又沦落街头,干着各种薪水低薄的工作,但他依旧追逐着,又过了几年,他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临终前叫人把他的巅峰之作,也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付之一炬,在十五年间,这个本来是伦敦上流社会的人风驰电掣,越过城市,越过文明,越过中产阶级,越过太平洋,越过人性,终于赶上了命运这匹烈马。

别人的人生是不断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查尔斯甩掉一个又一个的身份。别人也许会同情他的穷困潦倒,认为他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但他拿起画笔时,却觉得自己是个君王。

说实话,查尔斯这个角色并不讨喜,我第一次读时甚至觉得他有点可恶,他抛弃家庭,一声不响的走了,尽管他妻子表示可以支持;他总挖苦别人,尽管那个人拯救了他的生命;他将朋友弄得家破人亡,但尽管如此,只要你拿大多数人的人生与他的人生相比,你还是会钦佩他的勇气,他的眼睛里岂止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他不是选择了梦想,而是梦想击中了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梦想多么锋利,人们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但是查尔斯拒绝成为“人们”里面的那个“们”。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其实我应该感谢这本书,因为它给了我坚持梦想的力量,因为我很晚才开始学习舞蹈,于是乎,我便是舞蹈班里年纪最大但跳的最差的一个,总是受到老师的责骂,让我总是心生自卑感,但经过我不断的练习,我终于追上了,跨越了那座属于我的`第一座大山,但命运之神总是捉弄人,我的第2座大山来了,已经是一名准初中生的我要做出选择,到底坚不坚持继续学舞蹈,这个问题困扰我许久,一边是影响未来的学业,一边是我所热爱的舞蹈,但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认为我已有了答案,查尔斯可以在40岁时抛弃一切,去追求他所热爱的事物,那我一定也可以追求我所热爱的事物。

用伍尔芙的话来结束此篇吧﹕“读《月亮与六便士》就像一头高耸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彻底解体”。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篇5

月亮是头顶的理想,六便士是脚下的路。有的人只顾着脚下的六便士,却忽视了头顶的理想。

故事中的男主斯特里克兰德年过四十,在旁人的意识里他已被选入成功人士之列。可是有一天他突然留书一封,孑然一身离家出走了。不明真相的人都以为他是有了外遇,而事实上斯特里克兰德是去追寻他的绘画梦了。他从小便对画画充满兴趣,可在父亲的压力下他被迫成为了从事金融行业且也混得风生水起。只是在四十几岁的某一天他突然抛妻弃子朝着梦想飞奔而去。从情感的层面上来说,斯特里克兰德无疑是一个自私鬼,他无视妻子的爱并残忍地留下妻子独自照顾年幼的孩子、逃避作为父亲的责任与担当。但是在追求理想上,他是最虔诚的追随者,始终以一颗赤子之心逐梦。

斯特里克兰德是冷漠无情的,著名画家斯特罗伊夫欣赏他的才气在他快病死之际收留他照顾他。在斯特罗伊夫的妻子与他的朝夕相处中不可自拔地爱上了他并要跟他离开时,他显得无动于衷。而在之后斯特罗伊夫妻子因为爱他却始终得不到他的爱,过分痛苦自杀身亡后,他依旧没有半分愧疚。他醉心于他的理想事业,别的事情从未放在心上。

男主人公的人物设定不是完美的,甚至于可以说是充满瑕疵。然而他对梦想的坚持和执着以及他的饱满热情和孜孜不倦的态度是应该让人肃然起敬的。

这是一本荡涤心灵的书,它打破了我们对成功的传统认知。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儿女双全、家庭美满,这就是成功了吗?答案恐怕并非如此。人生不过短短几十个春秋,如若能为理想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便也不枉此生了。趁青春还在、岁月还长,为什么不放开手搏一搏呢!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心得9

理由:最力推毛姆的书,是文艺青年的鸡汤。每个人看哈姆雷特,都有自己内心的哈姆雷特。不过看这本书时,你会感觉有点讨厌这个画家,看到最后你却又会被他感动。一直有一件事心里的欲望,让你对世界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你只是一心想要做到那件事。很佩服主人公。

简介:《月亮和六便士》的情节并不复杂,写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本质、个性与天才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逃离世俗社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的思考,关于南太平洋小岛的自然民风的描写也引人向往。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篇6

《月亮与六便士》,高高在上的月亮,是我们圣洁的理想,满地的六便士,就是我们世俗的生活。现实中的我们大都没办法洒脱到丢弃现有的生活,去追寻缥缈的理想。可为什么思特里克兰德非要去画画呢?他说:“我必须画画。我身不由己。一个人掉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没关系,反正他得挣扎,不然就得淹死。”他掉进了理想的河流里,溺水的人必须挣扎!这是本性、是欲望、是执着、是信念。

每个人对“月亮”的理解并不同,仅凭脑子和理性,人和人是无法互相理解的。我是无法理解当画家的魅力,但思特里克兰德有了“画画”这唯一关注点,对潦倒的处境、刻薄的蜚语、拮据的生活便能泰然处之。我对这本书的感悟最深的也是这点:做我想做的,我开心就好,管你怎么说。抛弃妻儿后,作者“奉命”追到巴黎,指责查尔斯:“简直太没人性了。”“你真是个不折不扣的混蛋!”查尔斯淡然的回应:“是不害臊。”“毫不在乎。”面对指责心安理得、无动于衷,最后还蹭人家一顿饭。为了理想,对所有的讨厌、鄙视、不理解都无所谓,还是会坚持画画。

可现实中有多少人能够有这份“无所谓”呢?听到“这个专业前景不好”时,你还会坚持选自己向往的大学吗?听到“这工作赚不到什么钱,都养活不了自己”时,你还会继续自己热爱的职业吗?听到“你这个想法简直是可笑”时,你还会有激情去实现自己的一个创意想法吗?

又有多少人把自己禁锢了在别人定义的“功成名就”中呢?你没考上大学,人家说你读书不行,然后挑灯夜读去熬个博士出来,可有一技之长也是一种出路;你没买一二百平的房子,人家说你赚不到钱,然后日夜加班去挣个别墅出来,可有个温馨小家也很幸福;你没当上叱咤风云的领导,人家说你没才能,非得各种竞争当上CEO出任总裁才行,可一份安稳的'工作也能品味生活……

假如查尔斯因为别人说:“证券经纪人挺好的,这个工作很稳定。”然后老老实实在银行上班;假如查尔斯因为别人说:“抛妻弃子,没有一点作为男人的责任心。”然后继续上班赚钱养家;假如查尔斯因为别人说:“你这个穷鬼,只能在昏暗的小阁楼里画画,连像样的画室都没有,还做梦当画家!”然后收起画笔,逃回老家重新过上体面的生活;假如查尔斯因为别人说:“你画的画值不了什么钱,你也出不了名。”然后自觉羞愧,躲在孤岛上浑浑噩噩了此一生。那么查尔斯也就只能是个证券经纪人,一个普通人家的男家长,一个平凡的人。可查尔斯·斯特里克兰那么地无动于衷,不在乎别人的眼光评价、不计较得失回报、不介意境遇地位地去追求心中所想,最后才能在草屋里画出那幅巨作。

对于“建议”、“流言”、“眼光”,可能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查尔斯的豁达,完全不为所动,只希望能够学会屏蔽不良言论、过滤多余“建议”,做自己想做的,内心安宁快乐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