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教案 > 正文

加法教学设计

2025/10/16教案

爱习作提供的加法教学设计(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加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教学重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学活动

一、复习旧知

按规律填数: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动画演示: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

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小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

2、探索多种算法

2、全班交流算法。

四、学习加法算式

(1)由原来的4只鸟,又飞来1只鸟,的`数量抽象出数字4和1。(2)教师说明:把4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5。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4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4+1=5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6)启发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加法表示的事例。

五、分别学习4、3、2的加法算式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用加法算式表示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

加法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内容: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三维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②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复习:看哪组算得快。(开火车比赛。比赛规则:每列的第一个同学做完后第二个同学接着上来做,比比哪一列最先算完,其他同学边看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6.7+2.5= 4.4+3.7=

6.22+0.78= 1.16+4.84=

0.78+5.22= 4.83+1.17=

(6.4+1.3)+8.7= (2.8+5.5)+4.5=

6.4+(1.3+8.7)= 2.8+(5.5+4.5)=

2、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出示课件):芳芳想买一支钢笔6.60元、一个卷笔刀6.45元、一瓶墨水2.40元和一支铅笔0.55元,该带多少钱?

指名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思考:

你是怎样算的?

这样算有什么好处?

同学们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3、揭示课题。

《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4、总结归纳。

分小组讨论:小数加法简便运算的解题步骤有哪些?(先观察数的特点,看能不能凑成整数,再根据定律选择合适的算法,然后进行计算,最后还要检查。查运算顺序是否正确,查数字是否抄错,查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否有出错。)

5、课堂练习。

(出示课件:)任选一组文具计算它们的.总价。

(1)、圆珠笔1.47元 圆规2.16元 直尺0.53元

(2)、彩笔12.89元 橡皮0.52元 涂改带3.48元 别针1.11元

(3)、圆规2.16元 卷笔刀6.60元 橡皮0.52元 订书机5.84元 墨水2.40元

6、拓展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能的在()里打“√”,不能的在()打“×”。

8.5+3.85-5.13 ( ) 6.02+4.5+0.98( )

2.7+6.6+3.4( ) 6.17+28+3.2( )

(2)、填上一个数,使计算简便。

32.54+2.75+( )

7.58-2.66-( )

(3)、运用今天的知识出一道题考考同桌。

7、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和“小数连加、连减和混合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密切联系生活。以同学们购买文具为主线。在计算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

2、改变学习方式。从问题出发,提出猜想,通过自主举例、验证,合作交流,探索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的运算,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及应用意识等多元目标。

加法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书第24、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加法交换率的含义。

2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能看图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正确熟练的口算5以内的加法。

4、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动手操作,理解加法交换率的含义。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教学方法:谈话法、观察操作法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娃娃伴着徐徐的凉风向我们走来。他想和小朋友门一起做5的拍手游戏,好么?

拍手游戏:师:秋娃娃拍一,你拍几?

生:我拍四。(师生一起拍)

师:秋娃娃拍二,你拍几?

生:我拍三。(师生一起拍)……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游戏玩完了,秋娃娃玩的可高兴了,现在她想带大家到果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你们愿意么?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左边2棵果树,右边有3棵果树。

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棵果树?

师:你会计算么?

生1:2+3=5(说原因)

生2: 3+2=5(说原因)

师:说一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步体会加法交换率。)

生1:这两个算式都是加法。

生2:他们的加号两边都是2和3,等号后面都是5。

生3:他们加号两边的数的位置交换了。

师总结:看来交换加号两边数的'位置他们的得数不变。

利用操作,加深理解

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秋娃娃可真高兴,它决定送给你们一份奖品。瞧(电脑出示第二幅图)

师:秋娃娃送给她家什么奖品?你能说给你的同桌听么?(同桌互相交流)

生:左边有1个苹果,右边有2个苹果。

师: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1+2=3

2+1=3

师:说一说这两个算式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再次体会加法交换率。)

学生操作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果园里的小动物可不服气了,说:“如果你能回答出我的问题那才叫本事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么?

摆一摆:左边摆一朵花,右边摆三朵花。(学生独立完成)

看着自己摆的图片和同桌互相说算式。集体订正。

1+3=4

3+1=4

二、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同学么顺利的解决了小动物的第一个题目,这会儿,小兔子急了,他也想给大家出个题目,瞧:(电脑出示图)

师:从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什么了?

生:有小兔子。

生:还有萝卜。

师:那么看了这幅图你能列出那些加法算式呢?

生1:4+1=5(上面有4只小兔子,下面有1只小兔子。)

生2:1+4=5

生3:1+2=3(上面有1个萝卜,下面有2个萝卜。)

生4:2+1=3

师:同学们真棒!能够看着一幅图列出这么都得加法算式。我要给你们一点掌声。可是小动物门的题还没完呢!

师:从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萝卜和盘子

师:你能列出什么算式?

生1:0+5=5

生2:5+0=5

师:为什么用0呢?

生:因为左边的盘子里一个萝卜也没有。

四、运用游戏、巩固新知

1、手指游戏

小朋友们刚才凭着自己的智慧勇敢的闯过了小动物门的重重关卡,咱们的朋友秋娃娃见了可真高兴!他向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做手指游戏。

师:快、快、快、准备好,我们来做手指操。

手指头动、手指头动,5可以分成1和几?

生:5可以分成1和4,1+4=5、4+1=5。

师:再把小手动一动、5可以分成2和几?

生:5可以分成2和3,2+3=5、3+2=5。……

师:小手、小手伸出来,我们一起做运动,

我出1,你出几?

生:你出1,我出4,1+4=5、4+1=5

师:手指头动,再来动,我伸0,你伸几?

生:你伸0,我伸5,0+5=5、5+0=5。……

(师生互对、同桌互对)

师:看了同学们玩得这么高兴,林子里的小鸟也想来参加,瞧:(电脑出示图)

师:算一算一共有几只小鸟?

生1:3+2=5(树下有3只鸟,树上有2只鸟。)

生2:2+3=5

生3:1+4=5(有1只大鸟,有4 只小鸟。)

生4:4+1=5

2、摘果子游戏

时间过得真快,秋娃娃要回家了。可是他想请同学们帮她一个忙,帮他把林子里的果子摘下来,你们愿意么?看来同学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可是这可不是一般的果子,你必须要回答出树爷爷的一个问题,这个果子才能送给你,你们有信心么?(出示一棵挂满苹果的苹果树,每一个苹果上又一个题)

4+1= 2+3= 0+4= 1+3= 5+0=

2>( ) ( )<5 2+( )=5 ( )+4=4

1+4= 3+2= 0+5= 2+2= 3+1=

三、 课堂小结

1、学生自评

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么完成了这么多地题,而且还帮秋娃娃把果园里的果子也摘下来了,那么庆同学们相依相你这节课的表现,如果你觉得自己近填表现的特别好,就给自己的5颗星,如果你觉得今天表现的还行,就给自己的4颗星,如果你觉得自己今天表现得不够好,应该继续努力,就给自己得3颗星。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为自己把表示成功的星星图上颜色。

2、 教师总结板书设计:

秋天的果园

2+3=5

3+2=5

1+2=3 4+1=5 1+3=4

2+1=3 1+4=5 3+1=4

0+5=5

5+0=5

加法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法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图上的大括号和问号的意思,会正确口述应用题的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知道简单应用题的结构,会正确列式计算。

2、进一步提高6、7的加法的正确率和速度。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正确口述题意和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温故知新:(课件出示练习题)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不少知识了,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刚好今天小动物们有一些简单的问题,同学们愿意帮帮它们解决一下吗?我们今天来学习解决问题!

3、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师课件出示小兔子采蘑菇图。

(1)a问:图里有什么?并贴出“图里有什么?”

(2)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位新朋友。师课件出示大括号和问号。

大括号表示什么?问号呢?

学生回答。

(3)哪位同学能用3句话来把这幅图的意思说出来?

学生回答,多请3至4名同学说说。

分小组,同桌之间说一说。

(4)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符号或图形来代替小兔子把他们画下来,并带上今天的新朋友,你能行吗?

学生画图。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画的画,并说说图意。

2、怎样解答呢?并贴出“怎样解答呢?”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指名汇报:要求先说图意,再说算式,师板书出:4+2=6

师问:

(1)为什么用加法呢?

(2)怎样计算?

(3)4、2、6分别表示什么?

学生回答。

师讲解:解决问题列完式计算后要带单位,并教学带单位的方法。

3、解答正确吗?并贴出“解答正确吗?”

师问:我们检查哪些地方呢?

学生回答,师小结。

4、师讲解,解决问题完成后要回答问题。并且要一起口答。

5、师引导学生小结解决问题的过程。

“看图里有什么?”→“想怎样解答?”→“检查解答正确吗?”

三、巩固应用。

1、师课件出示做一做的企鹅图,学生独立完成。

(1)学生汇报,指名学生当小老师检查。

(2)说说每一个数字的意思。

2、拓展练习。

师课件出示正方体和圆柱体图,让学生看图独立解决。

学生汇报,师小结:把图分成两部分不仅可以看左右,还可以看颜色和形状。

3、游戏。

(1)师请一个同学上台和老师一起做一下游戏示范,介绍游戏规则:老师说题,同学列式计算;然后同学说题,老师列式计算。

(2)学生分组做游戏。

4、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5、师小结。

附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图里有什么?

怎样解答:4+2=6(只)

解答正确:一共有6只。

加法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6—57页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问题。教学准备: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谁能告诉大家用字母怎样来表示?各是什么意思?

生1: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是加法交换律。)

生2:(a+b)+c=a+(b+c)(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2、进行一个抢答小比赛:

师:看得出大家对这两个运算律已经掌握的不错了。接下来咱们来一个抢答比赛。比比谁最快说出气球上三个数的和。算好了直接站起来报得数。

(64、19、36)

(38、18、32)

(75、27、63)

出示第一组气球:64、19、36

学生口答后提问:你怎么算的这么快的?你怎么想到先将64和

36相加呢?

明确:把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比较简便(板书“简便”)。

出示第二组气球:75、27、73

师:怎么算的?这样算真简便。下一组。

出示第三组气球:38、18、32

师:这题没有两个数相加得100的,咱们怎么办的?

3、小结

谈话:看来,要想算的快,是有窍门的。只要找到了方法,把能凑成整十或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这样计算就更简便。我们今天就要一起研究,如何简便计算。(补全课题:简便计算)

二、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1、教学例题。

出示书P57的例题图。

师:会跳绳吗?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会列式计算吗?

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指名板演。

交流反馈:这两位同学的答案对吗?他们分别是怎么算的

框出29+46+54=29+(46+54)

提问:这两个式子为什么相等?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更简便?他是怎样让计算变得简便的?

谈话:运用加法结合律,将相加能凑成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计算更简便。

2、教学“试一试”

谈话:下面两题,你能试着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出示“试一试”两题:56+69+2178+(47+22),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之间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依据是什么?

班级交流:选取一组同桌上台展示计算过程,并讲解算法及依据,其他同学补充。

3、小结:观察黑板上的这3题,我们是如何进行简便计算的?明确: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我们可以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再与另一个数相加,让计算变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补全课题)

三、及时训练,巩固提高

1、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九第7题)

谈话:掌握了简便计算的方法,我们还要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九第7题。

校对答案。

提问:怎样算比较快?

谈话:简便计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解决问题。因此,解决问题时,如果能简便,尽量简便。

2、两个数相加

谈话:刚才我们做的都是三个数相加的'算式,同学们做得不错。接下来还有一些挑战题敢不敢试试?

出示:175+201

师:这一题你能简便运算吗?两个数,如何凑呢?

换个思路,可不可以先“拆”?

师:拆哪个数?(生:拆那个最接近整百的数。)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先拆再凑的办法真好,谁想出来的,“小数学家”。这两题能用先拆再凑的方法做吗?

出示:354+102205+417

师:同桌先互相说一说,你打算拆哪个数。

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交流反馈。

出示246+198。

提问:这道题目,你能想办法简便计算吗?小组之中说一说,再独立计算。

指名板演,共同订正。

明确:198很接近200,我们可以将它先看成200去计算。但是这样多加了2,因此还要减去2。

出示刚才做的几道题目

提问:刚才我们算的这几题,都是怎样让计算变得简便的?分别

改变了哪个数?(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将改变的数圈出)

提问:改变的都是什么样的数?

明确:都将一个加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百数,然后多加了就减去,少加了就补上。

师:这几道算式,分别应该改变哪个数?

口答:204+328436+97299+153

3、拓展题

提问:现在,你会简便计算了吗?要想运算更简便,关键是什么?那么,我们来几个难点的挑战,不要被打倒哦!

①99+199+2,小组中说一说,再在班级交流。

②36+28+44+72,怎么算更简便?同桌之间说一说,再列式计算。③1+2+3+4+……+98+99+100

好样的,还想继续挑战吗?一百个数呢?(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交流:指名说方法。

师:当之无愧的小数学家呀,想知道世界上最早用运用简便方法计算这题的人吗?

播放视频: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

师:看了高斯的故事,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是的,只要是深刻而持久的思考就会有发现。

四、总结

师:最后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加法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学习新课

(一)复习准备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 0.4 2 13.4600

2.填空.

3.375千克=( )克 7.81千克=( )克

4.075千克=( )克 3.4千克=( )克

3.口算.

0.4+0.3 2.5-1.4 1.28+1.21 4.6-3.2

8.75-3.74 4.5+5.5 456+344 125-25

问:最后两道口算题是整数加、减法,谁能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是什么?计算法则是什么?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2.引入.

我们今天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板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学习新课

1.学习例1.

少先队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两个小队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问:应该怎样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引导学生说出要把两个小队的千克数合并成一个数.

板书:3.935+4.075

教师说明,我们学过整数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提问:竖式怎样写?(学生可能会说出小数点对齐)

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

引导学生把以千克作单位的小数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整数,3.735千克是3735克,4.075千克是4075克.

整数加法怎样计算?(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

板书:

那么小数加法也要相同的计数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怎样才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呢?

引导学生说出,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板书:

启发学生想,得数7.81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在学生明确7.810末尾的“0”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去掉后,再告诉学生以后计算遇到小数末尾得0“时”要去掉.

反馈:完成120页“做一做”.

订正时说说怎样计算的.

启发学生想: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在议论的基础上,明确:

相同的地方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的数位对齐.

不同的地方,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低位加起.

2.学习例2.

少先队采集中药.两个小队共采集了7.81千克.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千克,第二小队采集了多少千克?

引导学生把例2与例1对比,说明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两个小队采集的和,及第一小队采集的千克数,求第二小队采集的千克数.)

启发学生说出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计算)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说明小数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计算.

学生算出:

如果用小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算出,并说出算理.

教师结合整数的计算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把“0”写出来,计算时把那位看作“0”.

提问: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都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小数减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从末位减起.

反馈:完成122页“做一做”,提示验算方法.

订正时要说明计算法则及验算方法.

3.统一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填空.(投影)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 )(也就是 ),再按照( )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 ).

阅读课本法则.

(三)巩固反馈(投影)

1 8.35+4.65 21.37-8.37

(突出得数末尾有0,怎么处理.)

2 16.74+5.238 3.4-0.56

(突出位数不同,怎样对位.)

3 6.42-4.2 8.3+10.17

(位数不同,数字特殊,易按整数凑整法计算而忽略了法则,要及时纠正.)

4.10-4.8 25-4.37

(突出难点,从整数里减去一个小数.)

5.指出错误并改正过来.

(四)作业

练习二十六,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只是计算数的范围比以前扩大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算理上也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以及正确处理得数中小数末尾的0的问题.

本节课的新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从整数加法的意义引出小数加法的意义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从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是相同数位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引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也是如此,就是小数点对齐.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在与整数加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中,进一步明确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小数加法是从末位加起,以防止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