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书》有感

2025/10/17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读《书》有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读《书》有感 篇1

寒假里,爸爸给我买了一本《西游记》。我以前看过不少关于《西游记》的动画片和电视连续剧。我很想知道那书上是怎么写的呢?于是就迫不及待的看起来。《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了千辛万苦,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的故事。故事内容有两个部分组成:孙悟空大闹天宫与唐僧西天取经。故事生动有趣,非常惊险引人入胜。

故事里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悟空最具特点,他机智,勇敢,善良。他一路上斩妖除魔,为取经立下汗马功劳。而猪八戒,他长着大嘴巴,大耳朵,大肚子,他还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好吃懒做,他的身上有很多缺点,但是也可以找出一些难得的优点,比如他单纯善良,有时也是吃苦耐劳的,让人喜爱。我有一点不喜欢唐僧,因为,孙悟空打死妖魔变的人,唐僧以为是孙悟空乱杀无辜就把孙悟空赶走了,我喜欢沙和尚的善良、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老实。《西游记》这本书令我百看不厌。

他们西天取经,不就像我们的学习吗?只要我们不怕苦,不怕累,就一定会取的好成,取得“真经”。

读《书》有感 篇2

近日一直在读好朋友送的《曾国藩家书精选》,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给纪泽、纪鸿的信中,曾国藩这样写道:“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大意为:人的气质,与生俱来,本来难以改变,只有读书才可以改变它,重新塑造气质。古代精于相面的人,都说读书可以改变骨相。要求得变骨相的方法,必须先立下坚定不移的志向。

读完此文有以下两点感悟:

一、读书改变气质。曾国藩是一介书生,靠科举发家,最后权倾朝野。在《曾国藩家书》中多次提到读书的重要性,他谆谆教诲家人子弟要读书,“读书贵精专”,“须用困知勉行功夫”,“读书有一耐字诀”。读书可以改变气质,这一点毋庸置疑,且与“满腹诗书气自华”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同,现今提倡的“知识改变命运”则把读书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二、立坚卓之志。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之人必先立坚卓之志,才能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终成大器。道理浅显易懂,做起来却是千难万难。当今世界,灯红酒绿、物欲横流,多少人在宦海商场中颠扑沉浮、迷失自我,理想和志向早已抛到九霄云外,最后落得一个可悲可叹的下场。

博览群书,立坚卓之志,怀赤子之心,方为高人。

读《书》有感 篇3

当夕阳亲吻山腰时,我随手打开了一本书,《书》映入了我的眼帘,我翻开这本书,它让我沉迷其中。

这篇文章是杏林子写的,主要写了杏林子用书为自己建了一个很好的堡垒,她是多么爱看书。每天晚上,杏林子的妈妈去借书,自己村子的书借光了,就去别的村借书,直到她的父亲认识了一位图书馆管理员,母亲的重任才放下。

这篇文章里,给我最大启示的还是杏林子,她的右臂一年四季肿胀不堪,硬得跟石头一般。虽然父母、亲友常劝她多休息,但她依旧没有放弃看书和写作,或许对她来说,看书和写作是一种极大的心灵享受。

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这样的人,比如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可她创作出了《给我三天光明》,还有史铁生双腿残疾,写出了《我与地坛》……他们不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虽然他们身有残疾,但身残志坚,不仅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有价值,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看完这篇文章,杏林子忍着疼痛写作时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读《书》有感 篇4

“现在,我突然明白,其实母亲就是一本书,一本携永,广博面朴素的书……”

今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读完了《书》这篇短文。当我读完最后一个字,我的心情澎湃,这篇短文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书》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作者的母亲不论生活有多么艰辛都坚持给自己的孩子买书,因为母亲的细心教育,作者和他的姐姐长大后才能有如此骄人的成绩。其实,生活中的许多父母也一样,因为自己小时候没有那么好的读书机会,现在就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文中的母亲简衣缩食,为的是让自己的孩子多读几本书。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呢?他们每天在外面辛苦地赚钱,为的不就是我们的未来吗?但有的人却依然“身在福中不知福”,还经常埋怨父母。记得作者曾在文中写道:“我知道,母亲就是一本书,让我终身受用。”其实不只是作者的母亲,我们的母亲也是一样,只要你仔细观察发现,就能从中学到许多。文中的母亲为了个自己的孩子买书而简衣缩食,而生活中我的父母也是一样。还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大街上闲逛,当我经过一间书店时,我被书店中琳琅满目的图书深深地吸引了。我选了几本比较喜欢的,付钱时竟要一百多元。当时我的心里想着:这几本书这么昂贵,妈妈肯定不会给我买,更何况妈妈还想买个手袋呢!我正准备把书放回书架,可谁知妈妈早就付钱了,还一边乐呵呵地说:“既然女儿今天这么积极的想买书,就算不买书也值得。”当时别提我的心有多感动。母亲就像是一本书,让我终身受用。他们把一切都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读《书》有感 篇5

我酷爱读书,不管是小说、散文还是随笔,我都能读得津津有味。甚至是冗长的诗歌,我也能欣赏一二。可我唯独不喜欢读书信,可能是因为偏见,我认为它实在是琐碎。

这两年听过无数人推荐我读《傅雷家书》,我亦是一一敷衍过去。现在必须得读了,我才满不情愿地买了一本。可读完后,我却被一股暖流所包裹,如在寒冷的冬天饮下一杯热水,心中之暖久久不退。这时我才知道当时的偏见有多严重。

傅雷是翻译家,我曾在图书馆看过他译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在印象里他是个严肃的人,但通过这本书让我知道了他的另一面,作为父亲的对于子女的爱的一面。他教导孩子要热爱中华文明,要以作国家之栋梁为己任,报效祖国,努力奋斗。这些书信中的话语和期望,在出版之后,就不仅仅是对傅雷子女的期望,更是对现在的青少年的期望。

《傅雷家书》可以说不仅仅是“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有助于我们了解那时的历史。透过《傅雷家书》,我们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记忆鲜活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它好似一扇打开的窗,让窗后原本朦胧的景象清晰起来。

不仅如此,在《傅雷家书》中的一封封书信中,我们更可以领悟到很多的人生哲理、处世之道。傅雷本人向来以刚硬不屈出名,他为人坦荡,禀性刚毅,并具有坚强的意志。而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读《书》有感 篇6

父爱如山,母亲如水。虽然纸短情长,但却奔赴千里,终于见字如见面。很多年前就读过傅译的《约翰克里斯多夫》,在书店里也见过各种版本的傅雷家书,也曾耳闻傅雷家书入选教科书,与曾国藩家书地位相当等,但军规愚见,一直不看好书信体的“作业”,以为这种作品未免难成系统,又不免陈词滥调,絮叨琐碎。然而,最近一个多月,军规利用午休前晚饭后的时间,在公司陆续读完这本传世家书,不时或掩卷深思,或喟然长叹。其中鲜活之形象,谦虚之人格,无私之父爱,细腻之笔触,深刻之见解,让此书不负其盛名,为人父者当读之,为人子者更当读之。

家书内容在此不再赘述,读者读完自有道不清的感悟。军规只说本书最后附的傅雷朱梅馥遗书,傅雷在遗书中详细列出家中重要资产归属,委托妻弟代为处理,如补缴房租,遣散保姆费,甚至他们夫妻的火葬费!在遗书中,傅雷违心地称儿子傅聪为“人民的叛徒”,与整本家书中其部分,傅雷与子信中提到如何以傅聪为其骄傲,又鼓励他在艺术上继续进行,知感恩培养高尚的人格等——态度迥异!遗书中这最后几句是傅雷先生在如何极端残酷环境的环境下的无可奈何之语,正如朋评论家家所说,傅雷先生的死不是绝望之死,而是有尊严的死。傅雷的家书,会像一盏明灯,照亮一代又一代坚强、正义和值得尊敬的父辈与子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