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爱习作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西游记读后感

2025/10/17读后感

爱习作提供的西游记读后感(精选6篇),经过用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 篇1

《西游记》是一篇长篇神魔小说,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的主题,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魔鬼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小说中,孙悟空不怕困难,无所畏惧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独臂女孩张超凡因为天生不完整的.左臂,她告诉我们:“我必须优秀,即使比别人付出多几倍的努力,也要活出个样儿来!”受父亲影响的张超凡,从小学习国画和书法,年少时便开始崭露头角,有一个星期她带回四个获奖证书,后来她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研习写意画鸟专业,如今的张超凡是周围人眼中的“天使”和“达人”,有人甚至称她为“东方维纳斯”。作为一个天生残疾的女孩,她骨子里的那份坚强勇敢,不怕困难,无所畏惧远远超过了常人,一份信念,让她成为自信的标杆。

每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看《西游记》的感悟也会不同。如果把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之路比作我们的成长之路,那九九八十一难一定就是我们成长道路上遇到的挫折与磨难,而那些妖魔鬼怪就好比我们心中不好的念想,如果稍一松懈,就会误入歧途,既影响了自己,又影响了他人,而那九九八十一难的成功通过,就好比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我们成长路上的种种困难与磨难。

在抛开西游记的宗教外衣下,对今天的青少年来说,这部小说也许更像一个励志故事: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韧劲和斗志战胜一切困难,直至胜利的终点。

西游记读后感 篇2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吴承恩耗费毕生心血写出的传世之作。

它讲述的是唐三藏一行斩妖除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故事。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个性,无论是一心向佛的唐僧,还是并不出彩的小妖小怪,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但最令我牵肠挂肚的,仍是那只无法无天的野猴子。

当我第一次看到那只猴子时,并没有多么喜欢他,甚至有点讨厌。但当我看见这只猴子被逐出菩提祖师的门下,看见了他的'恋恋不舍,看见了他的重情重义。从那一刻起,我便喜欢上了他。而他真正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是大闹天宫。回去的孙猴子自由自在,不服管束,当他被招入天庭做弼马温时,他竟敢义无反顾的下界去,着实令人佩服。对阵天庭时,面对各路神仙十万天兵天将却毫不慌张,上断头台也毫无惧意,甚至还敢将天庭闹得天翻地覆,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之后,如来佛的五指山一压,原先狂放的孙悟空野性所剩不多,我愿称如来那一招为“悟空的新生。”后来的悟空少了几分以前的狂放,却多出一份温和,而又不失勇气、尊严,更加令人喜欢。

其实,我最喜欢孙悟空的原因,是因为他教会了我勇气,使我对生活不再迷茫。

一次,我跟哥哥们一起去打球,表哥戏谑地对我说:“来单挑呀!”我自然不敢应战,等下打输了又要被嘲笑。忽然,我想到了孙悟空,想到他面对十万天兵天将的镇定,于是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时表哥身体对抗将我撞飞,我痛得站不起来。忽然,我又想起了孙悟空,想起了他上断头台的从容,与悟空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想到这,我义无反顾地站了起来。

谢谢你,悟空。你让我学会了面对生活,让我拥有临危不惧的勇气。

西游记读后感 篇3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当我读完《西游记》这本书,我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在途中,他们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遇到这些困难,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勇敢地面对并克服这些困难。

就如“三借芭蕉扇”,面对铁扇公主的种种拒绝,面对牛魔王的次次欺辱,孙悟空从没有想过要放弃,他总是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难题。为了帮助百姓脱离火焰山带来的`恶劣气候环境,为了他们师徒四人能顺利通过火焰山,孙悟空是拼尽了全力去借芭蕉扇。当然,《西游记》中还有许多这一类的故事。剧情丰富多彩、一波三折,故事里的人物也有各自的个性:不辨是非的唐僧,机智勇敢的孙悟空,好吃懒做的猪八戒,任劳任怨的沙僧……这样人物性格鲜明、故事生动有趣的书,怪不得会被列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谈到《西游记》,就让我想起了那次爬山。一年夏天,父母带我去爬山,走到半山腰我就爬不动了。当时是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此时的我已是满头大汗,汗珠一滴又一滴地落下来,面红耳赤的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衣袖也被汗水打湿了,衣服紧紧地粘在身上,难受极了,我真想哇哇大哭一场。但想了想《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取经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他们也没有放弃啊!爬山比起来,真是不值一提,于是我咬紧牙关,用“火箭”般的速度冲向山顶。到了山顶,我坐在观景台上细品着这良辰美景,不禁感叹道:这次爬山就如蚯蚓挖洞一样,挖得越深,收获就越多!

虽然《西游记》里面的故事结束了,但作者带给我们的思考还没有结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我算是明白了,你付出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多;只要下定决心做一件事,就坚持到底,别总半途而废,既然是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就一气呵成,永不放弃!

西游记读后感 篇4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名著,是吴承恩的作品。一只石猴学了法后,大闹龙宫,大闹地府,大闹天宫,被如来佛压五行山下,500年后成为唐僧大徒弟,护驾取得真经。

孙悟空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太乙散仙成为一个斗战胜佛,靠的是什么?开始靠规矩,后来靠自制――因为这紧箍,孙悟空在前面降魔伏妖才会并无异心。

这本书真正讲的.是取经,不见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支取经队伍曾经常提到散伙的事,但它们又放弃了散伙,心往取经处想,劲往取经使,这才让它们取得了真经,其实,这是取得任何成功的秘诀。

像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发现当时的药总十分零碎,有些甚至是错误的,十分担心人们的生命安全。从此,他每天早起,带着干粮,翻山越岭,访名医、渔民……几次差点中毒身亡,但还是挺了过来,二十几年的努力写成了巨著《本草纲目》。

譬如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并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于发明竟有电灯泡、电影放映机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

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在画室里挂着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他也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专一,精益,他坚持不懈地创作,画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你看,他们一出生也不是特别聪明的人吧,但是因为后天专一,忘记一路的辛苦;因为后天专一,哪怕再苦再累,也在所不辞;因为后天专一,哪怕路再坎坷,再曲折,也设法向前,才成为了有价值的人。

《西游记》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美好理想。

西游记读后感 篇5

在我读过的书里,它让我记忆犹新,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吴承恩,它就是《西游记》。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悟空,他神通广大,经常斩妖除魔;他能七十二般变化,把妖精们弄得团团转;他火眼金睛,能分辨是人是妖。在取经路上,他会被善良仁慈的唐僧误会,忠厚老实的沙和尚会为他解围,好吃懒做的猪八戒总是帮倒忙,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动摇!

回到现实中,我觉得有时候我像孙悟空一样勇敢坚强。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上次,着急去上课摔倒在地上,膝盖磕得生疼,但是我依然坚强的站起来,慢慢的向操场走去。有时我又像猪八戒,老是把两天的作业等到最后一天才写。还有时候看到了美味可口的零食,会不由自主的品尝起来,即使心里想着只吃一点点,但还是把它一扫而光。看着鼓起来的肚皮,我心想:“哎,又吃多了。”有时我还像唐僧。就像那年炎夏,我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下毅然抱起那只奄奄一息的'小橘猫,拉着爸爸妈妈一起跑向宠物医院……然后,现在我家的阳台上每天都会有一只肥胖的大橘昂首挺胸的迎接日出!有时我也像沙僧,忠心耿耿的对待朋友!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在每个鲜活的人物身上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要多向唐僧学习,有一颗坚强的心,没有达到目标决不放弃;要像孙悟空一样,多学本领,充实自己让自己更加强大,只有这样,才能踏过一切生活道路上的坎坷;我要继续发挥沙僧精神,做人忠厚老实;当然在忙忙碌碌的人生中,也要在适当的时候,学习一下猪八戒的精神,学会忙里偷闲,领略一下人生不同的风景……

西游记读后感 篇6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一篇神话小说,由明代文学家吴承恩所著,这篇小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每每读《西游记》,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在那精彩的情节之中。

《西游记》这本书讲述了一个由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起西天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书中每个故事都特别精彩,其中我最难忘的章节是“真假美猴王”。这章主要讲了唐僧师徒四人在路上遇到了强盗,由于孙悟空打死了全部强盗,唐僧气恼地赶走了他。后来有一个叫六耳猕猴的魔猴冒充孙悟空,伤了唐僧,抢走行李。孙悟空知道后,来到花果山,见六耳猕猴冒充自己,恼怒不已,展开激烈打斗,然而难分胜负。最后求助如来佛祖识破了真相,辨出了假的美猴王,六耳猕猴得到应有的惩罚,孙悟空捍卫了自己真美猴王的尊严。

师徒四人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了,他脑子灵、本领大、能力强,尤其是他敢于和一切困难作斗争,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真令我叹为观止。

唐僧严于律己、心地善良,心中有信念,做事有恒心。猪八戒憨态可掬,但是他好吃懒作,做事不专注。沙僧忠厚踏实、任劳任怨。每一个人物都是那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结合着精彩刺激的故事情节,时而令人捧腹大笑,时而令人恼怒不已,真是令我爱不释手的一本好书。

取经绝非易事,唐僧师徒四人历尽磨难,正是由于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得以取得真经。这让我深深认识到,要想办成一件大事,大家必须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